APP下载

早期产科康复训练在剖宫产术后产妇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1-06-24马琳琳何佳璐乔文悦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11期
关键词:导尿管泌乳产科

马琳琳 何佳璐 乔文悦

近年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开放,使得剖宫产手术台次逐年上升,剖宫产是一种能挽救产妇和胎儿生命的有效措施,是解决产妇难产及产科并发症的有效手段[1]。但剖宫产手术会使产妇承受剧烈疼痛,导致产妇睡眠不足,进而产生心理压力,导致产妇营养摄入不足,从而影响乳汁分泌,不利于产妇术后康复及泌乳,为了避免因膀胱充盈过多导致的术中损伤,产妇会留置尿管,因此产后尿潴留经常发生,存在尿路感染可能,不利于产妇子宫恢复[2]。鉴于上述情况,临床迫切需要一种更有效的术后康复方案预防剖宫产术后产妇发生尿潴留,并降低尿路感染可能性,成为产科医生关注的焦点。术后早期产科康复训练包括提肛运动、乳房按摩、呼吸训练等主动功能训练方法,通过增强产妇尿道括约肌张力促进其恢复,结合产妇实际情况,对其子宫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满足产妇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帮助其消除乳房肿胀,减轻疼痛及促进子宫修复。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2 月~2020 年12 月大连市妇幼保健院60 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 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0.70~33.40 周岁,平均年龄(28.70±3.45)周岁。试验组产妇年龄22.70~33.90 周岁,平均年龄(28.90±2.47)周岁。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产妇为一胎、初产,行剖宫产术;胎儿胎龄>38 周,产妇有良好认知及沟通能力,无其他全身疾病,产妇乳房发育及外观正常,产妇生殖及神经系统功能正常,产妇无其他严重盆腔疾病或恶性肿瘤,产妇符合剖宫产指征;产妇及其家属参加临床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产妇;排除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产妇;排除存在血管疾病或严重妊娠并发症的产妇;排除存在尿失禁及泌尿生殖系统病史的产妇;排除心、肾等严重器官功能障碍,术中失血量>350 ml 产妇。

1.3方法 对照组产妇给予传统干预措施,术后夹闭尿管刺激膀胱功能恢复。产妇想排尿时打开导尿管,导尿管于术后24 h 拔除。对产妇进行产后健康教育,关注产妇心态变化,及时给予康复指导,并训练其做好喂养。试验组产妇实施术后早期产科康复训练,即术后指导产妇每2 小时进行一组腹肌训练和一组提肛训练,有尿意时打开导尿管,术后恢复后拔除导尿管。产妇由于术后切口或宫缩疼痛等因素不敢进行提肛或呼吸等训练,应阐述积极的膀胱功能训练对提高其膀胱功能、减少尿潴留的重要性。在培训过程中掌握产妇心理变化,给予心理放松指导,使其坚持培训。提肛护理训练方法:定期收紧放松肛门,提肛放松1 次,10 次/组。腹肌护理训练方法:产妇吸气时持续3 s收缩腹肌,后呼气放松,完整呼吸为1 次,10 次/组。锻炼膀胱功能,根据产妇个人习惯在厕所内脱下裤子模拟排尿行为。训练产妇自主控制导尿管开关,配合自身排尿动作,练习膀胱括约肌自我放松及收缩。当产妇感觉已经排尿完毕,或确认尿袋中无尿液流出时为排尿结束,此时应夹好导尿管,擦拭会阴并穿上裤子。产妇冲厕所并洗手,此时协助其离开厕所。乳房按摩方法:产妇仰卧,操作者洗手后用温水清洗产妇乳房,涂抹保湿油用手掌根部轻轻揉搓乳房,操作者食指分别环绕乳房根部并向多方向移动;一只手放在乳房下支撑活动乳房,另一只手用食指和无名指揉搓,沿乳腺管方向从乳腺根部向乳头按摩,两侧乳房交替按摩。在乳房上方硬结处纵向反复按摩,重点理顺硬结,之后操作人员双手托住乳房,并顺时针螺旋按摩后将食指放在离乳头根部2 cm 处紧靠胸部内壁挤压,并反复挤压放松,操作者依次挤压所有乳房后用热毛巾擦拭乳房。2 次/d,20 min/次,疗程7 d。

1.4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产妇术后恢复情况,以产妇首次泌乳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进行评定。②术后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采取免疫比浊法及血常规仪进行检测。③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积分,症状包括皮肤温度、颜色及疼痛、肿胀4 项,每项0~3 分,分数越低则表明症状越严重。④泌乳功能,判定标准:无泌乳者为一级;能挤出乳汁,不能满足新生儿需要的为二级;挤出乳汁正常,并且泌乳次数≥6 次/d 为三级;按压乳头后奶水喷溢,产妇正常喂养后,奶水仍有剩余者为四级。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产妇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试验组首次泌乳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表1 两组产妇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两组产妇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水平比较 试验组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比较()

表2 两组产妇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两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积分比较 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中皮肤温度、皮肤颜色、疼痛及肿胀积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积分比较(,分)

表3 两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积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4两组产妇泌乳功能比较 试验组泌乳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产妇泌乳功能比较[n(%)]

3 讨论

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家庭生育二孩,近年我国进行剖宫产的人数不断升高。由于临床受创伤和疼痛等的影响,加重应激反应,影响手术效果,并容易引起肠粘连等严重并发症,对产妇预后尤其不利。此外剖宫产手术由于麻醉原因,产妇胃肠道处于静止状态,术中牵引导致产妇术后活动受限,使排气时间延长[3]。剖宫产婴儿容易排斥母乳喂养,导致产妇泌乳延迟,乳汁减少,目前临床对剖宫产术后康复治疗包括应用抗生素、子宫营养药等,但药物会通过乳汁使婴儿吸收,影响婴儿发育[4]。因此有必要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进行康复训练,促进其产后康复。术后早期产科康复训练可根据产妇恢复情况,通过特定动作促进其子宫等部位恢复。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首次泌乳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均低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中皮肤温度、皮肤颜色、疼痛及肿胀积分均高于对照组,泌乳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术后早期产科康复训练有利于提高剖宫产产妇的泌乳量,促进其身体康复。有研究显示,泌乳是由胎盘催乳素诱发分泌,产妇可以通过特定动作增加血液循环,促进胎盘催乳素的分泌,术后早期产科康复训练可以改善人体微循环,促进腺体分泌,刺激乳腺开放,同时也可以反射性引起产妇垂体分泌激素收缩子宫,使子宫韧带运动,使恶露排出,减少阴道出血[5-8]。同时术后早期产科康复训练有助于产妇调节内脏自主神经功能,加速血液循环,产妇变被动为主动,产妇进行有目的的进行自我锻炼,能稳定情绪,增加泌乳量[9,10]。

综上所述,对剖宫产术后产妇采取早期产科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改善泌乳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导尿管泌乳产科
中西兽医防治母猪泌乳障碍的探讨
荷斯坦牛头胎患隐性乳房炎次数和乳中体细胞评分对2胎体细胞评分的影响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ICU 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
危重症患者导尿管留置与拔除情况调查分析
叙事护理在母婴分离住院产妇保持正常泌乳状态的效果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探讨产科护理中常见风险与预防和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