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轮状病毒性胃肠炎患儿应用布拉氏酵母菌治疗的临床效果

2021-06-24修文叔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11期
关键词:轮状病毒胃肠炎酵母菌

修文叔

轮状病毒是导致小儿出现腹泻以及胃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患儿的主要表现为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形状改变等,严重的还会使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症状以及酸中毒现象,甚至危及生命安全[1]。临床中针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胃肠炎暂无明确的治疗药物,只能通过急性腹泻的治疗原则进行症状的缓解,有效改善患儿的病情程度和临床症状[2];因此,为了可以整体提高本院轮状病毒性胃肠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本次研究将采用布拉氏酵母菌进行治疗,其整体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纳入2019 年6 月~2020 年6 月期间50 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胃肠炎患儿,按照电脑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25 例。常规组中,男16 例,女9 例;年龄1~3 岁,平均年龄(2.0±0.4)岁;病程最长3 d,最短1 d,平均病程(2.08±0.56)d。实验组中,男18 例,女7 例;年龄1~3 岁,平均年龄(2.2±0.5)岁;病程最长3 d,最短1 d,平均病程(2.12±0.49)d。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儿家长均在自愿情况下签署知情同意书,由本院相关伦理委员会监督核准。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①经本院相关辅助检查符合“轮状病毒性胃肠炎”疾病的诊断标准,且年龄≤3 岁的患儿[3];②病史资料齐全且家长依从性较高的患儿;③就诊时伴有稀水样、蛋花汤样或稀糊样大便现状,且发病时间<48 h 的患儿[4]。

1.2.2排除标准 ①具有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的患儿[5];②具有严重的营养不良现象,且在就诊前实施抗真菌类药物治疗的患儿;③对于此次研究家长拒绝签字同意,且依从性较差的患儿[6]。

1.3方法

1.3.1常规组 接受常规治疗方案,由医护人员按照医嘱给予患儿实施纠正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胃肠减压等相关的对症治疗后,采用蒙脱石散[商品名:思密达,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690]倒入50 ml 温水中,摇匀服用,年龄≤1 岁,1 袋/d;年龄1~2 岁;1~2 袋/d;年龄>2 岁,2~3 袋/d;分3 次服用;连续治疗1 周。

1.3.2实验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由医护人员按照医嘱给予患儿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商品名:亿活,Laboratoires BIOCODEX,注册证号S20100086) 口服,1~2 袋/次,1~2 次/d。将小袋内容物倒入少量温水或甜味饮料中,混合均匀后服下;也可以与食物混合或者倒入婴儿奶瓶中服用;连续治疗1 周。

1.4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参照“小儿轮状病毒性胃肠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标准,分为治愈、有效和无效。如果治疗后3 d 内大便症状恢复正常,且临床并发症状消失,则判定患儿为治愈;如果治疗后3 d内大便症状及临床并发症状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则判定患儿为有效;如果治疗后临床相关症状并无明显好转,且病情反复甚至更为严重,则判定患儿为无效[7]。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4.2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包括脱水纠正时间、退热时间、腹痛消失时间、止泻时间。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常规组的7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n,n(%)]

2.2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实验组患儿的脱水纠正时间为(2.22±0.87)d、退热时间为(1.60±0.63)d、腹痛消失时间为(3.12±0.80)d、止泻时间为(1.91±0.56)d,均短于常规组的(3.82±1.07)、(2.30±0.82)、(4.25±1.20)、(3.01±0.80)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d)

表2 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d)

注:与常规组比较,aP<0.05

3 讨论

据相关医学研究资料统计分析,小儿轮状病毒性胃肠炎的发病时间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且主要以秋冬季节为主,具有起病急、潜伏期短等特点,而接近40%的患儿在发病过程中伴有强烈的呕吐、发热以及腹泻和脱水现象,甚至出现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致使患儿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一定的损伤,最终影响患儿的身体发育和生命健康。

目前,我国对于小儿轮状病毒性胃肠炎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案主要以通过恢复肠道内的菌群平衡来建立生物屏障,并有效对轮状病原体的进入起到抵御作用,但是由于细菌类制剂的作用时间相对较长,通常需要4~6 d 以后才能起到一定的微小作用,而对于儿童来说,身体发育迅速,正需要大量的营养摄入才能保证健康生长,因此这种治疗方案一直未在临床中进行广泛的推广和采纳,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本次实验中针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胃肠炎患儿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并以常规的蒙脱石散剂治疗作为对照,其整体效果显示:实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常规组的7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的脱水纠正时间为(2.22±0.87)d、退热时间为(1.60±0.63)d、腹痛消失时间为(3.12±0.80)d、止泻时间为(1.91±0.56)d,均短于常规组的(3.82±1.07)、(2.30±0.82)、(4.25±1.20)、(3.01±0.80)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该种治疗方案对于小儿轮状病毒性胃肠炎患儿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布拉氏酵母菌属于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非致病性真菌制剂,其在服用后不容易被胃酸、胃蛋白水解酶破坏,可长时间定植在患儿的胃肠道内,补充营养肠黏膜,使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能够快速修复破损部位,整体提高微生态和肠腔内菌群环境的平衡,具有一定的免疫能力,从而在短时间内帮助患儿进行止泻、退热和纠正水电解质平衡作用;另外,相关医学研究专家也曾表示,布拉氏酵母菌本身可以有效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和无限繁殖,并且同时释放出可以使病原体迅速失去活性的肽蛋白,进行毒素的中和降解,从根本上整体抑制轮状病原体对于患儿机体的侵害。

综上所述,临床中针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胃肠炎患儿在治疗中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效果显著,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善患儿的脱水、发热、腹痛以及止泻等临床症状,同时还可以整体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轮状病毒胃肠炎酵母菌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羊急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长孢洛德酵母菌致腹腔感染1例
米卡芬净对光滑假丝酵母菌在巨噬细胞内活性的影响
全国1 200例VVC致病菌的常见抗真菌药物MIC分析
腹泻患儿轮状病毒与腺病毒感染情况的调查研究
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昆明地区1570例轮状病毒感染住院患儿的流行特征及临床特点
为什么酵母菌既能做面包也能酿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