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罗非班应用于颅内非大血管闭塞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

2021-06-24葛成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11期
关键词:闭塞性进展血小板

葛成东

进展性脑梗死是急性脑梗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亚型,发生几率为25%~43%,属于比较严重的疾病[1]。颅内非大血管闭塞性进展性脑梗死发病后,患者会出现局限性脑缺血,神经功能受到损害,并逐渐进展、阶梯式加重,可持续6 h 至数天[2]。颅内非大血管闭塞性进展性脑梗死多数发生在动脉硬化基础上,但是具体的病因复杂,使得临床治疗难度增加,治疗效果不够理想,容易导致患者残疾或者出现死亡[3]。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颅内非大血管闭塞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有效率提升、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有着重要意义,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进展情况以及脑梗死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4]。临床上在治疗颅内非大血管闭塞性进展性脑梗死时,常规治疗方案是使用阿司匹林、硫酸氯吡格雷药物,同时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测、心电监护,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整体治疗效果欠佳。替罗非班是一种适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或非Q 波心肌梗死疾病的药物,可以有效预防心脏缺血、冠脉缺血等,在颅内非大血管闭塞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中也有应用实践,并且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6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46 例颅内非大血管闭塞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3 例。对照组中男13 例,女10 例;年龄55~76 岁,平均年龄(60.15±5.63)岁。观察组中男15 例,女8 例;年龄55~78 岁,平均年龄(60.78±5.7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经临床影像学检查和症状观察后确诊为颅内非大血管闭塞性进展性脑梗死;入院时NIHSS 评分>10 分;入院前未使用脑梗死治疗药物;患者存在自主意识,可配合治疗与检查,自愿并同意参加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排除标准:近3 个月内发生过脑出血;对治疗药物过敏者;依从性差者;中途退出研究或者死亡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常规用药方式治疗,联合使用阿司匹林肠溶胶囊、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司匹林肠溶胶囊[永信药品工业(昆山)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212]用法用量:口服给药,1 次/d,100 mg/次。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16)用法用量:口服,75 mg/次,1 次/d。同时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测、心电监护,实时记录患者血压、心率,给予营养支持,健康教育。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增加替罗非班(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328)治疗,用法用量:取本品与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后进行稀释,制成浓度为50 μg/ml 的注射液,静脉滴注(泵入),初始喷入速率为0.4 μg/(kg·min),维持30 min,然后调节并维持以0.1 μg/(kg·min)的速率维持24 h 后停用,继续给予阿司匹林口服(100 mg/d)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d)双抗治疗。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NIHSS 评分下降>50%,或者评分为0 或1 分,神经功能基本恢复,四肢功能恢复;有效:NIHSS 评分下降30%~50%,神经功能有所改善;无效:不符合显效与有效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对比两组治疗前后NIHSS 评分[5],总分42 分,评分同卒中严重程度呈正相关。③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牙龈出血、皮下出血、脑出血。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两组治疗前后NIHSS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 评分为(1.38±0.34)分,低于对照组的(4.02±1.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 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3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70%,与对照组的4.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急性颅内非大血管闭塞性进展性脑梗死是比较常见的临床急症,患者发病后脑梗死会在7 d 左右时间内持续进展,使得患者神经功能持续受损,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效果不理想可导致患者残疾,严重者可直接发生死亡[6]。急性颅内非大血管闭塞性进展性脑梗死主要是因为动脉血管管腔狭窄或者闭塞导致脑组织血供不足引起,属于急性缺血性卒中。临床上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以静脉溶栓治疗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脑梗死进展,并且降低致残率与死亡率。尽管如此,仍有许多急性脑梗死患者会进展加重,尤其对于那些错过溶栓时机或拒绝溶栓的患者。临床上在治疗急性颅内非大血管闭塞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过程中,经常使用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进行双抗治疗,其中阿司匹林药物主要起到抑制血小板的作用,镇痛、消炎效果均较为理想,且有明显的解热特性[7]。硫酸氯吡格雷可阻断其他激动剂释放二磷酸腺苷,控制血小板聚集[8]。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药物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因为两种药物对血小板聚集产生的抑制作用均为阻断中间聚集途径,并没有对血小板的聚集形成全面覆盖,依然存在聚集可能。同时部分患者对硫酸氯吡格雷有药物抵抗情况,并且口服药物吸收慢,影响到整体的治疗效果。盐酸替罗非班是一种非肽类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 受体可逆性拮抗剂,可以对糖蛋白Ⅱb/Ⅲa 与纤维蛋白原的结合进行阻止,阻断血小板的聚集以及交联[9]。有研究表明[10],其可有效改善小动脉闭塞性进展性卒中患者的NIHSS 评分。另外,盐酸替罗非班在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中具有很好的效果,并且血小板功能在停药后可快速恢复,出血风险得到有效控制[11-13]。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 评分为(1.38±0.34)分,低于对照组的(4.02±1.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结果与Chang 等[14]的研究结果类似。另外,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70%,与对照组的4.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替罗非班不会增加患者出血风险。由此可见,替罗非班用于治疗急性颅内非大血管闭塞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药物。

综上所述,替罗非班治疗颅内非大血管闭塞性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闭塞性进展血小板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晚期痴呆患者治疗及照护进展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扁平苔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
好发于吸烟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外周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检测对血小板减少及输注无效的意义
间歇性跛行是怎么回事?
不同方法调整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