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性骨痛疗效的系统评价

2021-06-24黄委委李姣杨锋

颈腰痛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骨痛西药异质性

黄委委,李姣,杨锋,2

(1.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咸阳 712046;2.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陕西咸阳 712000)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是一种全身性骨病,原发性骨质疏松性骨痛(primary osteoporosis bone pain,POPP)作为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也是其就诊的原因之一,约70%~80%患者表现为腰背部的疼痛,使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1]。目前临床对于POPP的治疗方法以西医药物干预为主[2-3],但药物治疗周期较长,且长期服用可引起不良反应。因此,寻求一种在短期内缓解疼痛且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针刺疗法方式独特,临床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少、绿色经济,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优势日益凸显,可同时提高骨密度和缓解急性骨质相关性疼痛[4]。研究表明,针刺疗法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急性疼痛[5]。本文基于对既往已发表文献的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对针刺治疗POP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探究,以期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循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1.1 研究类型 以中文或英文形式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

1.1.2 研究对象 依据国内推荐的常用诊断标准:如《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等,明确诊断的POP患者(包括老年性和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并且有明显的骨痛症状。

1.1.3 干预措施 针刺组运用针刺、针刺联合中药或针刺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为针刺以外的治疗方法或药物干预,包括西药或者中药。试验组针刺穴位不予限制,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而选择。

1.1.4 结局指标 疼痛VAS评分、临床有效率、骨密度等。

1.2 排除标准

①动物实验;②重复或未公开发表的文献;③对照组含有针刺治疗;④缺失研究数据或数据存有问题,且最终索取无法获得者;⑤研究对象和结局指标与上述要求不符。

1.3 文献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等英文数据库;以及CNKI、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以建库至2020年5月为检索时限。中文检索词:“针刺”“骨质疏松”“骨痛”等;英文检索词:“acupuncture”“osteoarthritis”“bone pain”,检索式:主题词、自由词结合。同时手工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部分,对相关文献进行补充检索。

1.4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依据本评价制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由2名评价员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资料后交互核对,如遇意见不统一可会同第三方进行严格讨论。提取资料内容:包括第一作者和文献发表时间,以及研究对象特征和具体样本量,另包括如何实施干预措施、疗程长短、失访情况等。如果资料缺失,第一时间联系该文作者进行索取。

1.5 文献质量评估

采用Cochrane评价手册,Handbook5.3中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包括随机分配方法、分配方案隐藏、盲法实施、研究结果数据的完整性和选择性报告、以及其他偏倚来源等在内的7个项目,最终对纳入研究进行评价并判断文献偏倚风险的高低。同时,绘制偏倚风险图和总结图。

1.6 统计分析

运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数据为计数资料时采用相对危险度(RR);相同变量的计量资料,如使用相同度量衡,选用加权均数差(WMD);若为不同度量衡,或者纳入的研究间均数或者标准差相差10倍及以上,采用标准均数差(SMD),以上统一运用95%置信区间(95% confidence interval,95% CI)描述。另外,所纳入文献还应考虑是否存在临床异质性,若存在则进行亚组分析;使用卡方检验及I2检验分析纳入研究的统计学差异,当P≥0.1、I2≤50%时,认为纳入研究有同质性,合并统计量以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当P<0.1、I2>50%时,则认为纳入研究有异质性,变更为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如异质性来源于低质量研究,则行敏感性分析。描述性分析主要针对异质性过大或是数据来源无法寻求。针对某结局指标,其相关研究数量大于10篇时,绘制漏斗图分析发表偏倚。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

本评价初步检索出795篇文献,通过阅读标题、摘要,初步筛选出59篇,进一步阅读全文,将重复发表、未明确诊断、基线不明确或不具可比性、评价指标无疼痛评分、干预组为非针刺治疗的文献予以排除后,最终纳入到本研究的文献共16篇[6-21],均为中文文献。

2.2 文献特征和偏倚风险评价

本次纳入的16篇文献均发表于2012年以后,且诊断标准明确,所有文献基线可比;其中3组设计1篇,其余为2组设计,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将研究设计为3组的试验组纳入针刺与西药结合组,对照组为西药组。共纳入患者1585例,其中试验组797例,对照组788例;16项研究受试人员均为POP患者,但有一项研究未提及,可从年龄做出诊断;具体见表1-2。

表1 纳入研究的文献特征

表2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结果

2.3 研究风险偏倚评价

16篇文献中,2篇未描述随机方法[6,20],其余均有描述,其中5篇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9,14,17,18,21],但随机分配隐藏、研究设盲均无法获知。仅1篇描述了盲法[7],但具体实施对象不确定;2篇报道显示结局数据完整无脱落[16,18],其余文献数据完整与否未予描述。所有文献随访情况及样本量的估算方法均未提及。各研究预设指标均有报道,但不清楚各研究具体方案实施,从而无法确定是否有选择性报告偏倚。采用Cochrane手册中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显示均为低质量。具体见图1、图2。

图1 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条图

图2 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总结图

2.4 Meta分析结果

2.4.1 VAS评分

16篇文献均报道了患者骨痛症状,其中15篇采用了VAS评分法,Meta分析显示:[SMD=-3.48,95%CI(-4.43,-2.53),P<0.00001],各研究间异质性较高:(x2=447.87,P<0.00001,I2=97%)。其中针刺结合中药组与对照组对比:[SMD=-1.96,95%CI(-3.45,-0.48),P=0.01],亚组间比较有异质性:(x2=98.88,P<0.00001,I2=97%);针刺结合西药组与对照组对比:[SMD=-4.56,95%CI(-5.93,-3.19),P<0.00001],亚组间比较有异质性:(x2=283.78,P<0.00001,I2=98%)。结果提示,针刺在改善患者骨痛方面,其疗效均优于对照组,见图3。

图3 疼痛VAS评分森林图

2.4.2 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

报道文献共计10篇,Meta分析显示:[SMD=0.08,95%CI(0.04,0.13),P=0.0003],各研究间异质性较高:(x2=440.67,P<0.00001,I2=98%)。其中单独针刺组与对照组对比:[SMD=0.04,95%CI(0.01,0.08),P=0.02],亚组间比较无异质性:(x2=0.90,P=0.34,I2=0%);针刺结合中药组与对照组对比:[SMD=0.07,95%CI(0.02,0.13),P=0.01],亚组间比较异质性高:(x2=16.59,P=0.0003,I2=88)%;针刺结合西药组与对照组对比:[SMD=0.10,95%CI(0.02,0.17),P=0.009],亚组间比较为高异质性:(x2=411.50,P<0.00001,I2=99%)。提示针刺组在提高患者BMD方面,疗效均优于对照组,见图4。

图4 腰椎骨密度森林图

2.4.3 临床有效率

报道文献共计13篇,Meta分析显示:[RR=1.28,95%CI(1.21,1.34),P<0.00001],各研究间异质性较低(x2=14.68,P=0.26,I2=18%);其中针刺结合中药组与对照组对比,结果显示:[RR=0.07,95%CI(0.02,0.13),P=0.01],亚组间比较无异质性(x2=2.98,P=0.56,I2=0%);针刺结合西药组与对照组对比,结果显示:[RR=1.24,95%CI(1.16,1.32),P=0.30],亚组间比较高异质性较低(x2=7.26,P<0.00001,I2=17%)。结果提示,针刺组在提高临床疗效上占优,见图5。

图5 临床有效率森林图

2.4 发表偏倚

基于各项研究报告指标,其中骨痛VAS评分、临床有效率涉及研究均超过10项,故作漏斗图评估发表偏倚,见图6、图7,各研究间呈不对称分布,有发表性偏倚可能,这可能与研究未报道阴性结果有关。

图6 VAS评分漏斗图

图7 临床有效率漏斗图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作为临床常见病,在中医属“骨痿”范畴,肾虚精亏是其主要病机,病位在骨,肾为其本,肾精虚损则不能充骨生髓,以致骨失所养,故患者在临床上多表现为POPP,包括腰背部、髋部和部分关节疼痛,严重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针刺作为一种传统且方式独特的疗法,在改善POPP方面疗效确切,不仅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接受,也逐渐被国内外研究者所重视[22]。从目前临床以及实验研究发现,针刺是基于对调节神经-体液-免疫等网络结构的调节实现疗效,治疗及起效这一过程类似神经反射弧的作用原理[23]。针刺传导刺激后,将信息通过经络系统传入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再由经络系统传出,对机体免疫与生理调节进行干预,进而纠正系统以形成中央调控的自主修复系统。

本系统评价分析显示,在改善患者骨痛评分、提高临床有效率、提高患者骨密度方面,无论单纯针刺、针刺结合中药或针刺结合西药,相较于对照组均具有一定优势,这提示针刺与中药或西药结合运用,可能产生了协同增效;但在骨痛评分、临床有效率指标中,关于单纯使用针刺的均只有1项研究,有效结论的证据支持不足,无法充分肯定单独使用针刺的疗效。

关于中医药治疗POP相关指南推荐的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应包含骨痛、BMD、骨转换标记物、骨折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的评价[23],且要进行定期随访[22,24]。本研究所纳入文献较少,且均为中文文献,外文文献相对缺乏。均未涉及患者骨转换标记物、骨折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等评价指标,无法从总整体上反映患者实际情况,且BMD指标换算也存有问题,难免使数据的统计分析造成偏差;而且,所有研究纳入的方法学质量差异较大,均未提及随访、脱落情况,样本量普遍较小,疗程长短不一,总体治疗观察时间偏短,同时也忽略了对骨折风险及骨折发生率的评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本系统评价的可靠性。此外,目前针刺治疗POPP在选穴、疗程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未来的研究还应着眼于针刺最优方案的确定。

综上所述,针刺治疗POPP的疗效可能与西药或中药相当,并且可能与西药产生协同增效,但受到纳入研究质量限制,结论仍需进一步验证。

猜你喜欢

骨痛西药异质性
是不是中药的不良反应比西药少?
Meta分析中的异质性检验
城市规模与主观幸福感——基于认知主体异质性的视角
骨痛灵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所致的不良反应的临床影响分析
临床常见革兰阴性菌异质性耐药研究进展
含金属离子的中药与西药联用注意事项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骨痛贴膏不宜长期、大面积使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68例——附西药治疗52例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