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洛昔康联合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及对血清SOST、BMP-2水平的影响

2021-06-24胡娇娇王涛

颈腰痛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西单抑制剂病情

胡娇娇,王涛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 511400;2.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中医院,广东佛山 528000)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临床常见的慢性风湿性及炎症性疾病,其治疗以药物为主,包括生物制剂、非甾体抗炎药等。美洛昔康是AS常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具有显著的镇痛、抗炎以及和解热作用,同时其肠道反应较轻。此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在 AS的治疗中起效迅速,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肿胀、疼痛表现[1]。本文探讨美洛昔康联合英夫利西单抗治疗AS的疗效及对血清SOST、BMP-2水平的影响,研究TNF-α抑制剂对AS骨结构损伤及病情活动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中的诊断标准;年龄>18岁且具备良好治疗依从性;未合并脊柱肿瘤、结核或严重退行性疾病;对治疗药物无过敏史。排除标准:纳入前1个月有治疗史;脊柱畸形;合并肝、肾等其他器官严重疾病。本研究对象为2016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64例A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美洛昔康等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英夫利西单抗,连续治疗30周。观察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22~45岁,平均(29.88±4.76)岁;病程2~6年,平均(4.02±0.59)年。对照组男21例,女11例;年龄21~43岁,平均(28.97±4.65)岁;病程2~7年,平均(3.98±0.60)年。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受试者知情同意。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美洛昔康等进行常规治疗,美洛昔康胶囊,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1粒(7.5 mg),温水吞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每日8片(2 g),分3~4次口服,连续治疗30周,根据患者病情改善情况可在治疗8周后酌情减少药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英夫利西单抗,静脉滴注,剂量为5 mg/kg,第1、2、6周各治疗1次,随后每8周再治疗1次,共30周,合计治疗6次。

1.3 观察指标

病情活动指标:(1)采用VAS评分评价疼痛情况;(2)BASDAI评分:包括关节肿胀、疼痛、疲倦以及晨僵等维度,共10分,分值越高表明AS病情严重;(3)BASFI评分:包括家务、穿衣、行走等动作,共计10分,分值高表明功能越差;(4)治疗前后血清CR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AS)检测,ESR参照魏氏法[3]检测,血清BMP-2、SOST采用ELIAS法检测;(5)临床表现:治疗前后记录晨僵时间;(6)Schober试验:距离越大提示脊柱活动度越好;(7)扩胸度:直立位下深呼吸第4肋间隙胸围差。

临床疗效[4]:临床缓解:腰骶疼痛、肿胀消失,活动显著改善,无晨僵,ESR、CRP恢复正常;显效:临床表现、病情活动指标均明显改善,ESR、CRP改善≥50%;有效:临床表现、病情活动指标改善≥3项;无效:不及以上标准者。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治疗后两组病情活动指标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BASFI指数、BASDAI指数、ESR与血清CR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治疗后两组临床表现均显著改善,且治疗后组间晨僵时间、扩胸度、Schober试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治疗后两组血清SOST水平显著升高,BMP-2水平显著降低,且治疗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病情活动指标比较

表2 两组临床表现指标比较

表3 两组血清SOST、BMP-2水平比较

观察组32例中,临床缓解18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观察组32例中,临床缓解14例,显效6例,有效6例,无效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1.2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肝功能异常3例,消化道反应5例,皮肤反应2例,白细胞减少2例;对照组出现肝功能异常2例,消化道反应3例,皮肤反应2例,白细胞减少1例,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AS是青少年最常见的慢性炎性关节炎,炎性侵犯包括骶髂关节、中轴脊柱关节、外周大关节以及脊柱旁软组织等,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以及活动功能受限。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抗风湿药物是AS常用治疗方案,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但研究显示,对于活动度较高者,因其关节骨质受TNF-α高表达的影响而处于持续破坏状态,因此单纯的抗炎镇痛疗效具有一定局限性[5]。因此,TNF-α抑制剂的使用以及纠正AS患者骨破坏对AS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英夫利西单抗属于TNF-α抑制剂,能够下调血清、关节滑膜组织的TNF-α-mRNA表达,抑制炎症因子介导的骨破坏作用,改善中轴与肌腱端病变。同时,英夫利西单抗能够下调白细胞介素、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干扰素的合成,降低细胞间黏附分子的表达水平,进一步减少金属蛋白酶的合成,以降低关节损伤[6]。AS患者骨损害包括骨丢失以及新骨形成两个过程,病灶中骨赘形成也是导致其疼痛症状与功能受限的主要原因之一[7]。近年有报道认为,英夫利西单抗不仅能抑制AS患者的炎性反应,还对机体骨形成生物活性具有抑制作用,能延缓骨增生[8]。SOST基因缺失与突变会导致人体骨骼的过度生长,BMP-2是骨形态发生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能刺激前体细胞分化为肥大软骨细胞、软骨细胞以及成骨细胞[9]。而TNF-α在关节滑膜中能诱导BMP-2表达,使BMP信号通路激活,加快关节骨赘生成。本研究治疗后观察组SOST水平高于对照组,BMP-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也证实了上述机制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TNF-α抑制剂英夫利西单抗能通过下调BMP-2表达、上调SOST表达,以降低关节骨赘生成,降低骨结构损伤。

猜你喜欢

西单抑制剂病情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免疫检査点抑制剂相关肺炎的中西医研究现状与分析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肾内科的应用分析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话梅西单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内分泌代谢疾病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琐忆西单体育场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