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口岸出入境人员腹部B超检查结果分析
2021-06-24张运莲南宁海关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北海分中心广西北海536000
张运莲 南宁海关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北海分中心(广西,北海,536000)
林 洁 广西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广西,南宁,530000)
胡小馨 南宁海关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桂林分中心(广西,桂林,541000)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B型超声断面显像仪(简称B超,下同)逐渐成为腹部实质脏器医学检查的重要手段。B超检查具有便捷、高效、无辐射、无创、价廉的独特优势,在腹部脏器的疾病诊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作为监测出入境人员健康状况的桥头堡,通过借助现代化的医学设备,得到精确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可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固有职能,对出入境人员进行个体化、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为了掌握北海口岸出入境人员的健康状况,了解疾病分布特点,现对北海口岸2577名出入境人员的B超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检查对象
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北海口岸进行出入境健康体检的人员2577名。包括交通员工、劳务人员、留学人员、旅游探亲、港澳台胞、商务人员、公务人员、外籍人员等。
1.2 方法
采用迈瑞DC-60S彩色B超机,探头型号3C5A,频率3.5 MHz。体检者检查前一日清淡饮食,少油腻,避免牛奶、豆类等易于产气的食物。检查当日晨空腹8h以上,检查时一般取仰卧位,双手自然放于头部两侧,也可根据需要变换体位。皮肤涂耦合剂进行肝、胆、双肾、脾等脏器扫描,动态观察,即时记录。
1.3 诊断标准
按白人驹主编《医学影像学》第7版;周永昌、郭万学主编的《超声医学》第5版等诊断标准。
2 结果
2.1 疾病检出率
在2577名出入境体检人员中,检出疾病种类19种,阳性病例628例次(同时存在2种疾病的按2例计算),检出率为24.37%。
2.2 不同脏器疾病检出情况
在628例次阳性病例中,检出阳性病例数最多的脏器是肝脏,为376例,占病例总数的59.87%;其次为胆道系统疾病130例,占病例总数的20.70%;肾脏疾病115例,占病例总数的18.31%;脾脏疾病7例,占病例总数1.11%,为检出率最低(见表1)。
表1 北海口岸出入境人员2016-2020年腹部各脏器疾病分布
2.3 各脏器疾病种类分布
2.3.1 肝脏疾病种类分布及构成比
肝脏疾病共检出376例,其中脂肪肝检出328例,约占肝脏疾病总数的87.23%(见表2)。
表2 北海口岸2016-2020年肝脏疾病种类分布
2.3.2 胆道系统疾病种类分布及构成比
胆道系统疾病共检出130例,其中胆息肉检出71例,占胆道系统检出病例数的54.62%;胆结石检出43例,占胆道系统检出病例数的33.08%(见表3)。
表3 北海口岸2016-2020年胆道系统疾病种类分布
2.3.3 肾脏系统疾病种类分布及构成比
肾脏系统疾病共检出115例,其中肾囊肿检出79例,占肾脏系统检出病例数的68.70%(见表4)。
表4 北海口岸2016-2020年肾脏系统疾病种类分布
2.3.4 脾脏系统疾病种类分布及构成比
脾脏疾病共检出7例,其中脾大检出6例,占脾脏系统检出病例数的85.71%(见表5)。
表5 北海口岸2016-2020年脾脏疾病分布
2.3.5 不同类别人群的疾病检出情况
不同人群中以港澳台胞疾病检出率最高,为51.48%;交通员工检出疾病构成比最高,为45.55%(见表6)。
3 讨论
由表2-4可见,在本中心进行健康体检B超检查的2577名出入境人员中,脂肪肝、胆囊息肉、胆结石、肾囊肿已成为影响出入境人员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从表6得知,在本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以交通员工、外籍人员及劳务人员居多。这部分人群大多生活不规律,有吸烟饮酒习惯,摄入油腻刺激食物过多;部分人员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对早期自觉症状不明显的疾病未有足够重视,留下健康隐患。因此保健中心应大力宣传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保健知识,引导体检人员做到无病防病、有病早治。现对这几种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讨论分析。
表6 北海口岸2016-2020出入境人员不同类别人群常见病检出情况
3.1 脂肪肝
脂肪肝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肝细胞内脂肪积蓄过多,超过肝重的5%,或50%以上的肝细胞有脂肪变性。脂肪肝是病毒性肝炎之外最常见的肝脏病变,也是隐蔽性肝炎的常见原因。肥胖、嗜酒、营养不良、糖尿病等慢性病是脂肪肝的危险因素[1]。四分之一以上的脂肪肝患者无自觉症状,大多在体检中偶然发现;中、重度脂肪肝患者可有厌食、恶心、乏力等现象。病程长者也可能导致肝功能的损害,甚至肝硬化的发生。脂肪肝作为一种可逆性疾病,如果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使其逆转。因此,早发现早处理对阻止病情发展及获得良好预后至关重要。对于肥胖、长期大量摄入酒精,或患有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的脂肪肝高危人群而言,1-2次/年的B超检查是必要的。目前临床上尚无针对脂肪肝的特效药物,对尚未出现肝功能损害的轻、中度脂肪肝患者而言最好的处理措施是从改变饮食、运动等生活习惯方面着手。饮食方面,根据患者的标准体重,一天的总热量控制在20-25kcal/kg左右。参照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提供优质的蛋白质及维生素,补充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注意戒烟限酒,控制糖的摄入[2];脂肪占总热量的15%-20%,以植物性脂肪为主,减少使用动物性脂肪[3];运动方面,提倡进行慢跑、游泳、快步走、健美操等有氧运动锻炼。有氧运动可以增加脂肪燃烧,促进其分解。有资料显示,脂肪肝患者每周进行不少于4次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次运动时间持续60min以上,3个月后大部分患者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4]。由此可见,合理饮食、积极运动是防治脂肪肝的2个重要手段。
3.2 胆囊息肉样变
胆囊息肉是指胆囊黏膜向囊腔内呈息肉样隆起的一类病变,以胆固醇息肉最为常见。随着人民饮食种类的多样化,饮食节律失常及食物添加剂的广泛使用,胆囊息肉的发病率有逐渐增加之势,据统计我国人群患病率达6.9%[5]。有研究发现,年龄(≥40岁)、性别(男性)、胆囊结石及胆囊炎、肥胖及代谢异常与胆囊息肉的发生密切相关[6]。大多数患者自觉症状不明显,少数患者可有右上腹不适、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认为,胆囊息肉直径小于10mm,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者以定期动态随访为主。建议开始每3-6个月检查1次,如无明显变化,1-2年后,延长至每6-12个月检查1次。检查方式以超声检查为主。主要观察息肉的大小、形态、数量、位置和囊壁情况。如患者年龄大于50岁,息肉直径大于12mm,单发,则恶变的可能性高,应高度警惕[7]。普遍认为,健康的饮食习惯如减少酒精的摄入,食谱选择多新鲜蔬菜水果,少辛辣刺激,采取清淡少油的烹调方式等可以减少胆囊息肉的发生。
3.3 胆结石
胆结石指胆道系统内形成凝结物,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按结石的部位分为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按结石的性质分为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及混合性结石。一般认为,性别(女性)、体重过重、缺乏运动、年龄(≥60岁)等是诱发胆结石的危险因素。有研究发现,存在于消化道的微生物会破坏胆道的微生态平衡,易引发胆道感染从而导致结石形成[8]。个人生活及饮食习惯与胆结石的形成密切相关,如不吃早餐,致使两餐之间的间隔过长;晚餐过于丰盛,摄入高脂饮食后引起胆汁大量分泌积聚在胆囊,都有可能导致胆汁浓缩而形成胆结石。大多数胆石症患者仅在饱食、进食油腻物或身体状态不佳时有上腹隐痛、反酸、嗳气等不适,经休息后大多可缓解;如结石引发胆管梗阻,导致胆囊炎、胆绞痛,需及时就医处理。预防胆结石主要从生活习惯入手,遵循“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的饮食原则;膳食多样化,减少高脂食物,增加蔬果比重;饭后适当运动,以促进胃肠蠕动,利于食物的消化,并维持正常体重。
3.4 肾脏囊性病变
肾囊肿是肾脏内与外界不相通的囊性病变的总称,是一种肾脏的良性病变。近年来发病率日渐增多,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超过半数。一般认为肾囊肿的发病与感染、饮食不当、劳逸失调等有关。大多数肾囊肿无自觉症状,有症状者临床以腰腹部钝痛最为常见,另较为常见症状体征有血尿或镜下血尿、反复泌尿系感染等[9]。小的无症状的肾囊肿无需处理,密切随访观察。包括定期尿液检查、肾功能检查及B超检查囊肿的大小、形态及内部质地的变化;一般认为当囊壁直径>4cm,或对周围组织有压迫,或躯体症状明显时需寻求医疗帮助[10]。发现肾囊肿的患者要在生活及饮食上注意,少吃或不吃过咸、辛辣刺激及不新鲜的食物;注意休息,避免剧烈的体力活动和腹部创伤;防止感染;选择适合的锻炼方式等。
以上几种疾病是北海口岸出入境人员健康体检中发现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共性是发病原因不明,初始自觉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发展有可能给健康带来较大影响。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复杂化、生活习惯的多样化,这几中疾病的发病率逐渐攀升,已经成为影响出入境人员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问题。通过对这些常见病、多发病的研究和探讨,可以给体检人员提供更多的医学帮助及科学的健康指导,对疾病的预防及患病者后期的追踪和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既保障了人民的健康,也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