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素养视角下医学生社会实践的剖析与探索

2021-06-22黄温勉朱霞艳陈至立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15期
关键词:社会实践人文素养医学生

黄温勉 朱霞艳 陈至立

[摘 要] 医学教育兼并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尤其是当现代医学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化,社会医疗对医学生的要求不再单单在于专业能力,而是医学能力和人文素养兼具的高素质医学人才。而社会实践作为高校教育的“第二课堂”,不仅是对校内学科理论知识教育的补充,还是人文素养教育、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阵地。在社会实践常态化的背景下,从人文素養培育视角剖析医学生社会实践现状,结合医学教育的特点,进一步探索更优化的医学生社会实践模式至关重要。

[关键词] 医学生;社会实践;人文素养;培育作用

[基金项目] 2018年度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医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研究——以浙江省医学院校为例”(2018R413013)

[作者简介] 黄温勉(1997—),女,浙江温州人,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为医学生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15-0181-04   [收稿日期] 2020-11-26

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名合格的临床医学生既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要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独特的职业需求还要求他们必须具备医学人文修养。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表《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到“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德培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医学生将预防疾病、解除病痛和维护群众健康权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而社会实践正是推动医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是结合专业教育与人文素养培育的有效平台。根据团中央、团省委、高校党委、团委有关文件精神,在高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大规模开展的环境下,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因其专业的特殊性,更需发挥其专业效应。

一、医学生社会实践在人文素养培育方面的重要性

高校医学教育在注重理论知识教授和操作技能培养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虽然近年来医学人文课程在各大高校逐步开设,但存在课程内容零碎、人文元素渗透不够、教学力量薄弱等问题,以致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难以在校内课程中找到突破口。社会实践因其活动范围广、社会体验感强、职业浸润式参与度高等优势,为医学生提高自身实操能力、提升人文情怀提供了途径和平台。根据美国著名的“威斯康星理念”,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现代高等学校的三大基本职能。为了使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医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应结合其专业特长,联动医院等多方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活动。对重视医德教育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而言,社会实践很好地起到了联结校园与社会的作用,是医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群众,真实了解基层医疗情况的中间枢纽。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其中指出“要强化社会实践育人,提高实践教学比重,组织师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完善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等协同育人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认识社会、接触社会的有效方式之一。对于学科发展与人文培养并行的医学教育,社会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延展,在德育发展、人文塑造等方面有其重要作用[1]。不同于课堂教学,社会实践除了对医学生在专业领域方面的诊治技能、操作能力等有所要求,还需要其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及共情能力。这就要求医学生在实践中,不但能够走出课堂,还要学会将课堂所学所得与实践情境相结合,从单向接收过渡到双向互动[2]。社会实践不但以医学生为主体,更由医学生主导,让学生在结合自身专业特征的基础上,在前期策划、实践开展、知识科普、下乡义诊等活动中发挥极大的主观能动性,逐渐将人文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除此之外,社会实践能够诱发学生对自身职业的思考。医生是一个涉及生命的职业,肩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责任与担当。在面对各类患者时,仅仅进行一系列医疗诊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医生具备良好的医德医行、崇高的职业责任感及多方面的人文素养。医学生社会实践因其专业的独特性,能够为医学生在真正进入岗位前提供大量与不同年龄段、不同需求的人群沟通交流的机会,并能够借此感悟人间百态,体会仁者医心,提升人文修养,为将来走向医生这一职业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医学生社会实践现状剖析

国内的医学院校很早就开始利用社会实践这一方式进行专业训练和德育教育,旨在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有组织有体系的医疗志愿服务活动和健康知识教育普及活动就已盛行,进入21世纪后,各医学院校对学生社会实践的探索更为深入。我国医学生社会实践目标以培养社会责任感为主,并全程进行医学教育。社会实践最直接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以增强社会责任感。对于医学生来说,社会实践是进行医学生医德教育、培养医学生人文修养的有效途径。国内部分医学院校在如何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如:上海医科大学在临床医学五年制的教学计划中,安排了至少7周的实践性教学;第三军医大学的“五位一体”素质教育工程,结合社会实践教育经历,将医学、军事、政治及身心健康教育进行整合统一;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也制定了《素质教育规划》等相关制度。社会实践在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上,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但由于医学人文与医学实践的结合才刚刚起步,医学生社会实践的受重视度仍旧不高,大部分实践活动仍停留在活动表面,未能深入扎根,以致社会实践未能充分发挥其在人文素养培育中的作用。在对医学生社会实践现状进行剖析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社会实践认知不够

医学院校大多学术氛围浓郁,学生重视疾病和生命的探究,却忽略了医学的本质是对生命的关怀。大部分医学生对人文教育感知度低,自觉提升医学人文素养的意识薄弱,难以将社会实践与医学人文素养培育相联系,对于社会实践的认知大多停留在课外活动或拿学分的层面上。加之课业繁重、考试压力大,医学生往往更关注自身医学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精进,更愿意把时间用在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上,没有意识到提升人文素养也极具重要性[3]。此外,高校对于社会实践宣传力度和宣传方式有限,没有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方式较保守、单一,同时在实践活动结束后,对实践成果的宣传展示也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社会实践在学生群体中的知晓度,也未能充分展现社会实践中的人文元素。

(二)社会实践活动力度不足

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浪潮中,医学生的社会实践开展得如火如荼,各高等医学院校不断扩张服务团队,扩大服务规模,丰富服务内容,提高社会实践服务的受众范围。虽然社会实践的广度扩大,但在人文素养培育方面的深度、力度上却远远不够[4]。在实践活动的设计上,多是碎片化的常规活动,未能进行整合、贯穿和构建品牌活动。加之不同于课堂教学的连续性,社会实践只能利用医学生课外或假期时间开展,这使得活动缺乏连贯性,更显得零散,人文素养教育难以深入人心。

医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多围绕实习见习、医院导医、下乡义诊、医学知识科普等几大方面展开,虽然内容丰富多彩,紧扣医学专业特色,但缺乏对人文元素的挖掘,质量不高。学生只是在参与实践活动,缺乏对活动背后意义的深入思考,让社会实践停留在表面层次,未能充分发挥其实践育人、启迪反思、培育人文的作用。

(三)社会实践缺乏专业指导

社会实践以学生为主导,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自身主动性的机会,同时,如果缺失专业指导,容易导致活动形式过于简单、活动内涵不够深入、活动感悟不够深刻等问题,缺乏对人文修养培育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以暑期“三下乡”活动为依托,由团委教师或者高校辅导员带队,缺乏专业人員的指导,以至于学生在活动前期难以联系现实情况、结合民情民意进行策划,考虑不够完备。在活动中期遇到实践困难得不到专业指导,活动草草收尾;活动后期对实践意义反思不足,没有深入思考社会实践对于自身人文素养、医德医心培育的重要性。

此外,社会实践多由校方组织和进行,政府和社会两大坚实力量参与不足,在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上困难重重。学生多以卫生机构为实践单位,实践平台较为局限,受众有限;实践内容难以打破专业壁垒,专业资源无法整合;社会宣传力度不足,实践活动知晓度低,医学人文实践教育收效甚微。

(四)缺少长效且稳定的实践模式

在时间上,社会实践具有短期化的特点,多集中在寒暑假的1~2个星期内进行实践活动;在空间上,社会实践基地以高校为中心,零散分布在周边社区或村庄;在人员上,由于学生的更替和换届,参与实践队伍的人员大多不相同。这导致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具有临时性,常常是在社会实践开展前重新组织实践队伍、规划实践区域、确定实践时长和策划实践内容,未能抓住实践主阵地,形成长效、稳定的实践模式。未能形成体系的社会实践活动难以在医学生群体中产生深刻影响。因为缺乏前期成效和后期反馈,加之时间短、场地受限等,医学生社会实践无法充分发挥育人机制。短期、临时的社会实践只能让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到基本操作技能,缺乏与当地民众的深入接触及对本土人文民俗的了解,对沟通交流能力、共情感悟能力、细节感知能力等提升不足,人文素养培育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医学生社会实践优化模式探索

(一)实践活动品牌化,构建人文教育体系

医学生社会实践内容丰富,且有其专业独特性。在实践内容的设计和策划中,不妨将多项活动串联,紧扣专业特色,设计成系列实践活动,化散为整。社会实践品牌化需要纵横交织并进,纵向角度联系既往组织过的实践活动,总结其实践特点,构造社会实践品牌基石。在对之前社会实践活动总结的基础上,着眼当下,延续活动内容,增强活动特色,设计适合现下的实践活动,并以此规划未来活动走向,为之后的实践设计做好铺垫。横向角度扩大高校社会实践的宣传力度,倚靠抖音、公众号、小程序等新型媒体平台全方位宣传实践活动与实践成果,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校内增设医学人文核心课程,开设人文活动与讲座,整合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5],调动校园医学人文氛围,继而提升医学生对人文教育的敏锐度。

社会实践品牌的树立有利于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规范性和完整性,人文教育体系的搭建能够助力实践精神的内化和深入,激发医学生对自身人文素养的思考。在社会实践活动品牌中,有意识地铺设人文素养培育内容,一方面与校内人文课堂相呼应,校内校外共同开展人文素养教育,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另一方面增强社会实践的延续性和完整性,有助于充分发挥人文素养培育功能。

(二)校内校外多方联动,优化实践质量

建立长效稳定的社会实践平台,需要校方—政府—社会三方合作。校方应在医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中予以适当支持,不论是社会实践的策划、实践内容的具体实施,还是活动结束后的实践总结,都需要校内专业教师指导。此外,校方是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主推者,在人文理论教学和人文实践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实践活动主要在校外开展,并且面向社会人群,单从校方角度实行医学人文素养实践教育活动阻力较大,与政府、社会组织合作能够丰富实践内容,扩大实践的影响力。政府或社会组织具有提供多样实践场地、实践机会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让医学生从自身专业出发,消除学科界限,加深实践深度,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医学为主、其他学科为辅的多学科融合,有利于医学生形成整体的医学人文观念,提升医学人文素养。除此之外,政府、社会组织的参与可以提高社会受众对医学生社会实践的关注度,根据社会反馈和实践效果,带动医学生对自身实践活动的人文思考。

(三)紧扣时代特征,创新实践内容

医学生社会实践是在时代的变迁和更新中不断完善和成熟的,不同时期开展的社会实践有其独特的时代特征。在现代医学飞速发展、医患关系面临新考验的当下,医学生社会实践在人文素养培育功能上有其特殊的时代使命。尤其是在疫情发生时,医学生作为医务人员群体的新兴力量,在疫情中如何体悟救死扶伤的崇高信念、培养深厚的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成为人文素养培育的着重点[6]。同时,在疫情发生时期,线下大规模的实践活动无法开展,如何整合资源,巧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形式或者其他途径开展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发挥人文素养培育功能,也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课题。

医学生社会实践不仅需要迎合时代变迁,还需要根据时代特点对实践内容进行创新。在对既往实践成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實践经验,更新实践内容,进一步创新医学生的社会实践。医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可从多个角度进行,例如专业教师可以运用新的教育理论,结合现代教育方式,对医学生社会实践进行指导[7]。在实践过程中,融合多学科,合理引入职业规划、心理辅导等方面的素质教育内容,充分调动社会实践在新时代的人文素养培育功能。

参考文献

[1]刘思岐,张桂珍,王兴华,等.浅析社会实践对于培养高校医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21):92-93.

[2]李康梅,戴明明,蒋越,等.社会实践对医学研究生能力提升的影响及对策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20(7):38-39.

[3]滕婉蓉,刘红勤,杨坤.医学生人文教育体系探索与实践[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27(1):95-99.

[4]张东园,韩爽爽,王子豪,等.高校医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育人功能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9):124-125.

[5]刁传秀,徐玉梅.人文医学教育整合的应然路径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0,33(8):1009-1012.

[6]张时,朱源,张凯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9):21-22.

[7]曹露丹,刘汉林,倪思语.新时代下高等医学院校德育创新途径探讨与实践[J].作家天地,2020(21):149-150.

Analysis and Explor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Social Pract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istic Literacy

HUANG Wen-mian, ZHU Xia-yan, CHEN Zhi-li

(The Second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Wenzhou,

Zhejiang 325035, China)

Abstract: Medical education includes both science education and humanities education. Especially when modern medicine is gradually transformed into the “bio-psycho-society” model, the requirement of social medical treatment for medical students is no longer only their professional ability. High-quality medical talents with both medical ability and humanistic literacy are needed by the society. Social practice, as the “second classroom” of higher education, is not only a supplement to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education of the subject in the school, but also an important way for humanistic literacy education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y train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ormalization of social practic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social pract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istic literacy cultivation, and to further explore a more optimized social practice model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dical education for medical students.

Key words: medical students; social practice; humanistic literacy; role of cultivation

猜你喜欢

社会实践人文素养医学生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