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虹:用“善的教育”培养幸福完整儿童

2021-06-22邢晓风

教育家 2021年18期
关键词:巴蜀伦理幼儿园

邢晓风

城在山上,山在城中。蜿蜒起伏的地势,造就了重庆错落有致的节奏美,穿越重庆巴蜀中学的大门,走过一段清幽的小路,曲径通幽处,便是巴蜀幼儿园。这所创办于1933年的历史悠久、闻名遐迩的幼儿园,高的起点注定了它的光芒与不凡,也给了后来者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动力与勇气。

2021年5月20日至6月20日是第十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的十周年,也是全国砥砺奋进推动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推进科学保教取得重大进展的第十年。“做善美的教育,秉承‘儿童中心的幼儿教育核心和终极价值观,把教师队伍的专业建设放在幼儿园建设的首位,注重教师专业素养、伦理规范、自觉实践能力的提升。”巴蜀幼儿园园长罗虹的话掷地有声,她带领团队,在幼儿教育“善美·专业”育人之道上,策马扬鞭。

追求“善美” : 让幼儿教育充满伦理关怀

2010年,罗虹作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从北京师范大学访学归来,她再次以崭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巴蜀幼儿园。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在新时期的发展趋势与变革中,幼儿园应凸显自身的研究特色,开展基于专业学习的教育研究。因此,罗虹以“让专业信仰成为团队共振”为理念,强化教师专业学习与能力提升,紧扣“创造教育”开展课程实践深度研究,以“伦理规范研制”为核心开启了探寻回归教育本质的实践之路。

在教师管理上,巴蜀幼儿园构建了支持教师自主创造的管理系统,以支持教师自主创造为轴心,侧重解决教师是否“自在”的问题,因为只有自在的教师才能教出自在的儿童。在共同管理精神、参与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思想的影响下,突破科层管理结构,创建“1—3—3”扁平化管理模式,将层级管理下烦冗的管理流程缩减成以园长室为统领,园务执行部、课程教学部、后勤保障部为支撑的扁平化管理架构,并通过“部门责任制”“项目负责制”和“执行园长制”的建立,让每一个部门、项目以及园所的负责人都有充分自主的空间,也让每一位教师,无论资历年限,只要愿意都有机会参与幼儿园管理工作,使幼儿园真正成为所有人员都有机会参与管理的地方。

罗虹围绕“幼儿创造教育”坚持开展了20多年的实践研究,形成了“五自儿童”育人理念与“自在创造”教育思想。幼儿教育一定是美好的,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要追求一种幸福,我们培养孩子的目标就是要在丰富的游戏空间里,自主探究、自我建构,将自在、自信、自由、自然、自主融于孩子的品性里,他们的未来一定是幸福的。

教师素养是塑造幼儿素质的关键。近年来,部分学前教育机构时有发生的一些虐童事件,让罗虹感觉很痛心,如何保证幼儿教育的全过程充满师爱与关怀?迫切需要一套专业伦理规范来指导教师的行为,保障教育的质量,并让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充满信心。

做善美的教育,真正让幼儿教育充满伦理关怀,要达到这个目标,一定要有相应的支持系统,在确保教育过程充满关爱、善意,富含人文关怀的背景下,巴蜀幼儿园创造性地建构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和文化的幼儿教师专业伦理规范,帮助幼儿园老师在专业活动中厘清行为边界,细致关照幼儿身心需要,持续改进教学行为。“幼儿教师,是一种无法替代的职业,需要受过专门训练和符合特定行为规范的人来担任。作为专业的幼儿教师,在处理幼儿教育问题时,会以儿童为中心的价值观和儿童利益来考虑问题,并用专业理论知识来决策,而不是仅凭经验。”罗虹强调。

立足专业 : 夯实儿童发展之基

社会上对学前教育的偏见和误解时而有之,本着打破刻板印象、推动学前教育专业化发展的初衷,罗虹决心以“专业”捍卫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是儿童认知发展最为迅速、关键的时期,但幼儿教师的工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等同于‘看护。”

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就是这个行业的专家。罗虹认为,所谓的专业精神,最关键的就是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要有明确的信念,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幼儿教育是一门专业,必须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来对待,哪些是应该做和必须坚持的,哪些是不能做和必须避免的,都要十分清楚。

一个人的“专业”影响有限,一群人的“专业”才能影响整个幼儿园的环境。在巴蜀幼儿园,每位教师入园之后都要制订自己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幼儿园则为教师们组织分层培训,细致入微地关心他们的专业成长和专业需要,并为教师们搭建展示平台。组建专家资源团队,邀请国内外高校专家、教科院专家来园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引领教师基于观察开展课程设计;成立巴蜀幼儿园骨干教师讲师团,走上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文理学院等高校讲台,为本科、专科学生及国培班学员授课。在学习与实践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具有專业特质的教师。“当专业成为信仰,一个人及其组织将会无往不利。打造一支敬业、专业、乐业的骨干教师队伍,培育重庆知名、全国有名的精英教师,这是我和教师们的共同愿景。”罗虹信心十足。

拥有专业素养的教师,有高雅的内涵、得体的言行,自内而外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气质。在巴蜀幼儿园,每一位教师都是与众不同的,因为专业伦理规范的力量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意识里,悄然地变成自觉的行为。

新生入园,老师发现班里的潼潼专注力不强,很难融入集体生活,还常常有一些攻击行为,于是跟家长沟通交流,以便“对症下药”。不料家长反应非常激烈,完全不认同老师的看法,笃定地说:“我的孩子肯定没问题。”老师想到教师专业伦理规范中提出:教师在日常教学各环节中,对幼儿个体的某个行为进行持续的观察记录,在充分理解和分析幼儿行为的基础上,制订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对幼儿进行个别化的引导。于是,老师就对潼潼做了持续、深入、客观的观察记录,然后带着这些记录跟家长交流。潼潼的父母很震惊,也很感动,对老师的专业精神与态度表示敬佩,同时也开始反思。原来,潼潼的父母都是律师,平时工作繁忙,孩子跟着保姆,常常在家里独自看电视,逐渐变得孤僻不合群。知道了问题所在,有了家长的支持配合,老师迅速制订了一套适宜的措施来帮助潼潼,帮助他更好地融入集体。

巴蜀幼儿园老师的专业性,还体现在巴蜀幼儿园灵动鲜活的“自在创造课程”中。一天,罗虹收到一位家长的微信:“点赞巴蜀幼儿园丰富的课程设置,点赞教师始终站在孩子立场,点赞注重体验思考的理念,点赞蹲下身子做教育!向巴蜀幼儿园学习!”原来在探究“水的秘密”活动中,孩子们发现了水的流动等特性,且对此十分感兴趣。指导老师何平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在丰富多样的“水”的游戏中探索、体验,孩子们发现水的流动就像是一只手在推着水往前跑,通过改变水管高度能让水从高往低流,水的形态可以随装置不断变化……一个个精彩的观念不断在孩子心中诞生。老师们坚持每周采用“课程动态”的方式梳理儿童的发展,而孩子们也主动将他们的发现与爸爸妈妈分享,家长们都很震惊:原來幼儿园的“课”还可以这样上,巴蜀幼儿园真是孩子们的乐园!

如今,专业伦理规范已然成为巴蜀幼儿教师处理问题的准则。哪怕是新入职的教师,有了专业伦理规范的指导,也会处变不惊。

这只是巴蜀幼儿园专业素养的一个个小小的缩影,代表着巴蜀幼儿园教师在践行专业伦理规范过程中不断累积的内生学习力,而这种不断学习与提升自我的内驱力已然为巴蜀幼儿园教师练就过硬专业本领打下了坚实基础,成为支持儿童发展的坚实力量。

顺应天性 : 引领孩子成为独特的自己

在巴蜀幼儿园,孩子们是灵动的,他们自在、自主、自信,这里的孩子是幸福的、美好的。而这美好的背后,站着一群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以及他们的掌舵人罗虹。罗虹注重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建构,她鼓励教师:要大胆创新开展创造教育,打磨精品活动,要在研究中成为真正实施幼儿创造教育的教学能手。

走进巴蜀幼儿园活动室,好像进了一个童话王国。墙壁上,贴着孩子们的涂鸦画作,笔触虽稚嫩,创意却大胆。走廊的平台上摆放着瓶瓶罐罐,有饲养的蜗牛、小乌龟,有冒出嫩芽的菜根、头上顶着豆壳的小豆芽。花盆湿润的土壤里,深藏着被等待的惊喜……

创意泥工课上,孩子们手上沾满泥巴,歪着头捏着各种造型,认真的眼神清澈动人。陈松老师捧着学生的“作品”,兴致勃勃地拉长了语调:“咦,大家看这是什么?”他那仿佛发现了珍奇异宝的表情及语调像水面的波纹一样漾开来,孩子们被他的情绪感染了。

罗虹说:“这些泥土是老师们通过反复的尝试精心挑选的,质地细腻、可塑性强。看似不起眼的‘玩泥巴,其实是一门泥塑艺术,是孩子们传递心声、展露天性的情绪表达,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巴蜀幼儿园,孩子们的事无小事,从活动环境的打造再到游戏材料的选择,老师们都做了精心的准备。世界上最美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们亲自参与。生命中接触的所有事物,都会累积成我们想不到的样子,每一步都让孩子成为独特的自己。

巴蜀幼儿园的课程是美好的、自由的、有趣的、无处不在的,它不是一板一眼、教师拿着教材在课堂上讲,而是一种游戏、一种探究。教师不会直接给孩子答案,而是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学习品质,通过引导和有趣的互动激发孩子精彩观念的诞生。

巴蜀幼儿园没有教材,但没有教材,就是最好的教材。教师们和孩子们一起来发现、生成课程。比如,创意熊的课程、芭蕉树的课程、黄桷树课程等。有一天,孩子们发现挨着的几棵黄桷树,一棵吐露新芽、一棵苍翠浓荫、一棵落叶飒飒,树叶不是春天发芽、秋天落叶吗?为什么黄桷树会在不同的季节落叶?原来移栽后的黄桷树会打破春天发芽、秋天落叶的规律,常常是哪个季节栽种、哪个季节落叶。班级由此产生了以《春天的落叶》为主题的课程,并延伸出“我们的黄桷树”“叶脉拓展画”等,在真实的情境中展开课程。“我们支持孩子的所有奇思妙想,为孩子创设各种机会和条件,尊重孩子的自我体验与个体差异,让每个孩子都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悦纳自我。”

罗虹表示,幼儿园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通过习惯的培养,涵养孩子的学习品质,比如时间观念、规则意识、做计划的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联想能力等。同时还要教会孩子克服困难、坚持不懈、敢于质疑与表达等。比如幼儿园的升旗手、礼仪宝贝,升班典礼等活动,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去表现、去展示。不要小看“礼仪宝贝”今天小声地叫声“叔叔阿姨好”,下次能够大声地表达,这就是一种成长。中班开始,每个孩子都可以参与班级升旗手的竞选,在竞选的过程中孩子们自主决定展示的内容,准备竞选宣言,大胆地表现自我,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得到成长。

采访中,罗虹一直强调,是孩子在不断地给她和老师们惊喜,孩子理解他所接触的世界时,有其独特的视角,这正是创造力的表现。有一次,一个孩子画了几只没有耳朵的小兔子,老师问:“小兔子的耳朵哪里去了呢?”孩子回答:“小兔子不想听到隔壁装修打墙的声音,就把耳朵藏起来了。”孩子的世界是五彩斑斓、多姿多彩的,是大人想不到的奇妙,我们要更多地了解孩子、尊重孩子,关心孩子的情绪表达。

曾经有一位访学老师,看到班级活动区孩子们正在玩滚珠游戏,于是她也参与进去,没想到滚珠游戏没那么简单,接连几次都没有成功。她正准备放弃离开,一个小朋友奶声奶气地说:“你不会,就再坚持一下嘛。”访学老师又一次进行尝试,可还是没有成功,小朋友说:“你等一下,这个太难了,咱先玩个简单的。”于是,小朋友手把手地教她由简单到复杂一步步晋级。访学老师很感慨,巴蜀幼儿园孩子的自信专注,面对困难坚持不放弃的态度都让她深深佩服。

“教师像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是一枚果。”罗虹的青春年华、职业梦想全部灌注在了巴蜀幼儿园。花开花落、寒来暑往,罗虹迎来一批批稚嫩懵懂的孩童,送走一批批自信勇敢的孩子,用审美的眼光审视着自然界和自己的生活,不断创造着属于自己和世界的精彩。

猜你喜欢

巴蜀伦理幼儿园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曲韵巴蜀话发展 艺荟双城谱新篇
川渝两地携手共建“巴蜀电影联盟” 联合打造巴蜀特色电影
巴蜀文化翰墨第七届诗书画印艺术展作品
浅谈我国社会工作伦理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
爱“上”幼儿园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非伦理领导对员工职场非伦理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
想念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