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创课堂的价值取向与行动方略

2021-06-22王建强朱祥勇

教育家 2021年18期
关键词:融创学科融合

王建强 朱祥勇

近年来,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命题趋势越来越走向综合与融通。2019年高考试题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注重学科的融合与创生;2020年4月24日,四川省教育厅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通知》里明确提出“提高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比例,积极探索跨学科命题”。注重学科融合、生活融贯,逐年增加跨学科的综合题,已成为中高考的发展趋势,更是课堂教学发展的新方向。

融创课堂,课堂变革的必然选择

社会发展呼唤融创课堂。适应与创新是未来人才的核心竞争力,社会发展越来越需要复合型创新人才。为此,当下的课堂必须进行调整与变革,增加融合与创新内容,与国家发展战略与社会进步趋势相吻合,为社会培养富有竞争力的人才。融创课堂顺应了创新、创业的时代需求,不仅推动着学校教育的创新,还带动了公众创新素养的提升以及社会创新、创业文化的形成。

新兴技术推动融创课堂。随着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慕课、翻转课堂、微课、云计算、大数据等推动了课堂的蓬勃发展,拓展了学习的时空。融创课堂旨在通过技术的深度、无缝衔接,推动课堂教学的发展,改变师生的行走空间,触动课堂教学观念与行为的转变。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录播系统,实时开展师生互动,学生也可通过练习、测评来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使课堂教学逐步走向深度与高效。

核心素养落地融创课堂。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精准地回答了“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问题,成为“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抓手和载体。但如何搭建起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学校日常教学之间的桥梁?这需要切实改变现有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统整的现状,对课程进行整合、对课堂进行融创。融创课堂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实到每一门学科的每一节常态课中,能够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学生发展需要融创课堂。融创课堂立足个体生命,着眼整体生命,以学生的发展为旨归。一方面,融创课堂倡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过程中体验、在思考中领悟、在行动中提升,这就需要学生手脑并用、知行合一,更好地将知识内化于心、外显于形,以更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方法来引领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在课堂融创中,学生采取项目式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多样的学习方式,并在学习中改正错误、提升能力、增强体验、学会合作,进而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整体发展。

“五育融合”依靠融创课堂。长期以来,基础教育存在疏德、偏智、弱体、抑美、缺劳的“五育失衡”现象。融合育人,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创新性教育实践方式。融创课堂将立德树人融入课堂教学的各环节,发挥学科的综合育人功能,顺应了“五育并举”走向“五育融合”的基本趋势,也符合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

融创课堂,校本实践的行动方略

在融创课堂的研究中,成都高新新华学校根据“跨界融合,平台开发;顶层设计,基层探索;迭代更新,众筹共享;素养落地,实践至上”的区域联动思路,务实开展校本实践。

唤醒学习内力:明晰目标,知行合一。学习内力是建立在学生自信心基础上的一种自我达成的成功精神,是学生自身一种内在的动机或情感、心理因素。教师应不断催生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内力再生。比如:利用现代媒体,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利用现代媒体,创设真实的教学场景,缩短时空,优化视听效果,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进而获得形象、真实的感受;利用现代媒体,搭建平台,进而让学生更好地反思自己、表现自我、发展自我。

拓展学习时空:空间再造,共享资源。随着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校的围墙被打破,学习场所更加多元。比如:创新教室布局,配备可移动、易于变换的桌椅设施,为教师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创造条件;打造数字化学习社区,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搜集学生学习的过程信息,帮助教师研制个性化教学方案;拓展学校公共空间,促进学习区、活动区、休息区等空间资源的相互转化,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与交往空间;灵活组织学生的学习时间,增强学生学习时间的自主性,让“智慧手机”伴随每个人,达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良好态势。

重建教学关系:立体交叉,多元联结。在传统课堂上,教学关系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而融创课堂则要进行多元联结,建构一个交叉、立体的课堂关系融创体系。一是内外结合,让技术无缝融入。教师要以技术为抓手,充分开掘课程资源,切实提高学生的学習效能,将互联网思维引入课堂,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育教学环节。二是上下贯通,让学段融通顺畅。让课堂教学环环相扣,让新旧知识融会贯通,让教学过程前后照应,切实打通学生成长的通道。三是左右拓展,让学科融合得体。要以开放的胸怀,通过“跨学科”教研、“拼盘式”整合、“主题式”延伸、“协作式”教学、“多方式”运用等方式,实现学科间的融合发展与知识的融会贯通。四是前后联结,让生活融贯适切。教师在课堂上应引入生活的“活水”,适时、适度、适切地将学科与生活相融。比如:充分利用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社区资源等,让学生从不同层面体验成功与快乐;联结课内课外资源,着力拉近学生与文本、编者、作者的距离,让教学内容可亲可近;打开多种通道,丰富学习过程,给学生增加探究、体验、交流的时空,实现信息流通最大化。

重构学习形态:问题驱动,自主建构。未来学习将突破强调标准统一的教学秩序,允许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时间学习不同的内容,从“单一”转向“多元”。一是主动学习。面向真实问题重组教学内容,采用探究式的、游戏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积极的体验中进行学习。二是深度学习。教师应把鲜活的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是无边界学习。利用所有学习平台,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使用身边任何可以获取的资源、机会来进行学习的环境。四是网络式学习。共享丰富的网络化学习资源,以个体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为主要形式。五是混合式学习。学生通过合作式学习、研究式学习等多种方式,达成相互兼顾、同频共振之效。

重组学习内容:联结万物,综合习得。从整体上布局,以教学内容作为“布料”,将“融创”作为剪刀,为学生量体裁衣,重组、融合、创生教学内容。在重组学习内容时,教师要注意以下问题。一要把握指向,即在把握融创方向的基础上对相关内容进行统筹、对相关知识进行整理。二要梳理逻辑,即在对内容进行感知的基础上梳理文本内在认知逻辑,紧扣结构相似、逻辑相同的特点,加深学生对内容的感悟,进而提升学生的认知力。三要对比辨析,即结合内容统整的方向进行对比分析,引领学生在探寻共性特征的细节之中,在深入辨析中洞察作者的思路,掌握内容辨析的高超技巧。

融创课堂,不是在已有学科之外独立开发的一门新学科,而是对当下课堂供给侧的一次全面重构。融创课堂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措并举、齐心协力,才能融出新意,创出精彩。

【作者王建强系《四川教育》编辑部副主编,朱祥勇系成都高新新华学校校长。本文系四川省教育科研资助金课题“融创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川教厅办函〔2018〕495号)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李香玉

猜你喜欢

融创学科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打造“融创”新引擎 为机关党建工作注入新活力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刚柔并济
破次元
无锡融创文旅城开业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融椅
融创高负债扩张两年并购耗资1500亿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