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漓江流域传统民居元素艺术创作的介入探析

2021-06-22邢福生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传统民居文化传承艺术创作

摘 要:文章以漓江流域传统民居为例,从艺术创作视角挖掘传统民居的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分析艺术创作对传统民居文化传承的促进作用,使漓江流域传统民居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了解,推动传统民居的保护以及民居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传统民居;艺术创作;文化传承

课题项目:本文系漓江文化研究院协同创新团队“漓江流域传统民居文化资源及其艺术表现研究团队”、2020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漓江流域传统民居文化资源视觉转化表现研究”(2020KY55029)阶段性成果。

漓江流域传统民居蕴藏着先人们智慧,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遗产。这些洒落在乡野间的传统民居除了少部分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名单”获得国家的保护建设经费以及进行不同程度的修缮外,大部分已废弃、自然倒塌,很难得到有效的保护、开发与利用。

一、漓江流域传统民居现状

(一)部分传统民居“自我造血”能力不足

至2019年,桂林共有147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名单”。入选的村落被列为保护对象,获得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同时获得省区的技术指导、建设管理等支持。相关部门进行传统建筑和历史遗迹的保护性修缮、建筑防灾减灾、环境综合整治,此外还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从整体上保护和改善传统村落的历史遗存和人居环境。

依托桂林旅游资源,各类传统民居在获得资金进行修缮、改善整体环境后,后续实现持续“造血”的来源主要为旅游展示。在稍具规模的民居群中,发展旅游所必要的游览图示、售票点、游客接待中心、小型的停车场等配套完善,通过旅游带动当地民众共同参与,实现旅游观光、农家产品销售、农家乐的同步发展。然而,在以漓江自然风光观光为主的桂林旅游中,部分村落旅游并没有享受到旅游带来的可观红利。位于桂林市北郊32公里的灵川县九屋镇江头洲村,建村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该村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05年被评为“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村落”,2007年被评为“中国魅力景区”。尽管如此,通过调查可以发现,该村旅游对当地经济的影响依旧有限。

(二)部分传统民居的原生态性已被打破

交通不便曾是漓江流域传统村落发展的最大束缚,国家“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彻底扭转了这一状况,不但实现了村落对外展示,也使传统村落民居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打破了传统村落静谧和谐的原生态。在改善居家环境、改扩建宅基房屋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传统村落的整体风格和民居传统样式,在与现代化住房的楼板、钢筋混凝土的博弈中被渐渐更替。

(三)多种因素导致大量分散、规模较小的传统民居逐渐消失

漓江流域传统民居分散广,规模小。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曾经见证一个个宗族变迁的民居,正以各种方式慢慢地消亡。2019年,笔者根据相关资料对一些传统民居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部分有记录的民居已经找不到了,有的被杂草掩盖无法进入,很多传统民居被废弃,留在原地无人打理和修缮。

二、艺术创作对传统民居文化传承的促进作用

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在传承和保护民居文化、讲好民居传统故事时,以传统民居为元素进行的艺术创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还原传统民居的原生态美

如今,因现代建筑的出现,传统村落整体风格受到影响,钢筋水泥建的现代建筑严重破坏了传统民居古典温婉的原生态美。在对其进行绘画创作时,可以对建筑进行有选择的取舍,從审美角度保证民居展现的整体风格,以艺术作品的方式,将最原生态的传统民居之美进行记录和保留。

(二)记录传统民居的真实美

雕刻或镶嵌在传统民居中精美绝伦的图腾、纹样等,蕴含着无数先人的匠人智慧。传统民居里珍贵的木雕、石雕、砖雕等,除了具有研究价值外,更蕴含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对其进行艺术创作,形成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绘画、摄影、设计作品,将这些本在深远山村难以被发掘甚至濒临消失的精美工艺,通过艺术创作中再次“复活”,向大众展示传统民居真实且深厚的匠人文化。

(三)展示传统民居的意境美。

只有多视角了解传统民居的美,感受传统民居自身的魅力,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各方力量对传统民居的关注和保护。对取材于传统民居的艺术作品进行推广与展示,无疑是宣传、推广远离市区、隐匿在山野间的传统民居成本较低、影响较广的方式。传统民居的典雅、古朴可以通过影视展现出来,对传统民居进行艺术创作,并进行多渠道的传播,可以充分展现传统民居的意境美。

(四)依托艺术创作开发传统民居原居民众经济产业链

安徽宏村在开发旅游的同时进行美术创作基地建设,在每年4月、5月、10月、11月写生高峰期间,村里每天住宿着数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美术院校的学生。由于写生人数众多,同时延伸到附近西递、屏山、关麓、卢村等村子,带动了当地住宿、餐饮、旅游等产业的发展。村里随处可看到写生创作的老师和学生。宏村通过美术创作带动了整个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扩大了知名度,同时也促进了传统民居的开发性保护。而漓江流域传统民居群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其一,所在地域拥有举世闻名的自然风光,传统民居与山水融合在一起,交相辉映,景色优美;其二,漓江流域少数民族众多,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服饰着装以及传统民居建筑样式有所差异,各有特点,写生素材丰富。漓江流域的村落应对不同特点的传统民居进行精准定位,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打造独具漓江风情的写生创作基地,使当地民众通过提供服务、餐饮、民宿、特色农产品等产生经济收入,盘活民居自身的“造血”功能。

三、艺术创作对漓江流域传统民居文化传承的意义

(一)挖掘传统民居文化资源

对传统民居来说,艺术创作有助于进一步挖掘传统民居文化资源,以更好地传承民居文化。创作者在创作前需要对传统民居进行考察和资料收集,对其历史、存在形式和民居文化进行深入研究。艺术创作的过程,会促使传统民居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典故被挖掘出来。

(二)展现传统民居的魅力

多样化的艺术创作方式将会形成风格迥异的艺术作品。对传统民居从不同角度以绘画、摄影、摄像、设计应用、文创开发等表现方式形成的系列艺术作品,将会充分展现传统民居的魅力。作品的公开发表、展览、传播,会吸引更多人关注传统民居,有利于推动传统民居元素的广泛运用,提高传统民居的商业价值。

(三)传播传统民居文化

在传统的民居建筑中,装饰纹样、建筑结构与样式、制作工艺等,既是不可多得的美术创作素材,又是当时社会历史文化的体现,是当地文化和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传统民居建筑形态各异,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原生态性,融于桂林秀丽的自然风光中。通过绘画作品、摄影作品、明信片、个性文创产品等艺术表现方式,依托网络、美术展览、杂志刊物、学术交流、出版著作等方式进行传播,有助于漓江流域民居文化的传播和继承,影响更多的人对其蕴含的历史文化开展研究和传承。

(四)促进传统民居资源整合

整合一定范围内各传统民居群的优势,加快写生创作基地、摄影创作基地、影视拍摄基地的建设,加大民宿、餐饮、娱乐、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投入,以艺术创作介入传统民居的方式,“以大带小”兼顾一直没有受到关注和重视的小规模民居群,提高传统民居的使用价值,使其真正“活”起来,从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四、结语

人们对传统民居功能性和美术性的探索、研究从未停止过。漓江流域传统民居蕴含的丰富的艺术创作元素,如以待雕琢的璞玉。以艺术介入的方式,有规模、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深入的美术创作,不但可以通过作品展现丰富的漓江民居文化,而且可以通过艺术创作的推广与艺术素材的再利用,扩大漓江流域传统民居文化社会影响,吸引更多人的关注,为漓江流域民居文化推广传播、传承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卫鹏.桂北民居建筑艺术[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13.

[2]唐旭,谢迪辉.桂林古民居[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邢福生,硕士,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传统民居美术。

猜你喜欢

传统民居文化传承艺术创作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丰富艺术创作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