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有机”之名——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2021-06-22姜峰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赖特有机

姜峰

摘 要:文章聚焦以“草原风格”和“有机”理论而闻名于世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通过还原其生存年代以及早年的生活、工作经历,了解大师有机建筑思想的形成背景和催化因素,并对其草原建筑风格的发展历程以及有机建筑理论进行了简短的概括阐述,从而揭示出大师在现代建筑史上的独特性,以期从中重新发现当代建筑实践的正确方向。

关键词:赖特;有机;现代主义建筑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作为西方现代主义建筑萌发时期的一位建筑大师,和勒·柯布西耶、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三位一起被后人推举为现代主义建筑的四位先驱人物,西方建筑自他们开始发生了本质上的转变,走向新的未来。然而赖特有自己的一套独立的思想体系,他甚至不屑另外几位大师的现代主义建筑,认为那些建筑是没有生命且索然无趣的方盒子。我们从当年赖特拒绝柯布西耶以及格罗皮乌斯主动拜访塔里埃森这一趣闻当中就能窥得一点端倪[1]。

一、早年经历

赖特在1867年6月8日出生于美国威斯康辛州里奇兰中心的一个小镇上的家庭,父亲威廉·卡里·赖特是音乐家,在他十五岁时就离开了赖特和他母亲,从此再没露面。赖特的母亲祖籍是英国威尔士,她一直在承担着养育和教导孩子的重任,所以赖特自幼就受其母亲以及其母系亲属的教育,或许赖特对于自然的推崇和情结正是来自于他母亲的凯尔特民族传统的影响。赖特的母亲安娜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成为一名出色的建筑师,这一愿望在赖特出生之前就已经萌发。一次偶然的机会,安娜在1876年的费城世界博览会上发现了一款弗罗贝尔积木玩具,这一产品恰好合这位母亲的心意,于是她购买了一套积木送给了自己九岁的儿子,正是这套玩具启蒙了赖特的建筑思维和创作。而赖特本人也承认了这套积木对他的重要影响:“设计的原则是自然的……这是我母亲给予我的‘弗罗贝尔体系中所固有的。”[2]

关于这套弗罗贝尔积木,其实是德国著名教育革新者弗罗贝尔的发明。弗罗贝尔创造了一系列以简单几何元素组成的玩具,并配有详细说明的教材,孩子们通过教材中的规定对玩具进行拆分组合,可以构筑出合乎秩序的美丽整体。基于这样的教育模式,弗罗贝尔想要达成两个目的:一是训练对形式的认知以及操作,二是激发儿童对事物构成法则的理解。

赖特的建筑之路不仅受到他童年家庭因素的启发,还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虽然赖特的一生大半都处于20世纪,但年轻赖特在形成自己的思想观念时,恰逢19世纪,彼时美国“先验论”思想还比较活跃,还在世的惠特曼、爱默生、麦尔维尔以及刚去世的梭罗,这些思想家对美国文化的影响力尚未消减。在这样一种思想背景下,赖特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先验论带给赖特的不仅是对事物背后共同法则的求索,还让赖特具有了浓重的个人主义倾向。不过这种个人主义倾向不是盲目狭隘,而是一种英雄式的自信,所以赖特更加主张从内在出发,研究自然和形式的发展。

如果说以上是赖特人生中受到的间接影响,那么在建筑上的直接影响则是来自他的导师路易斯·沙利文。沙利文认为:“真正的美国有机建筑将在一种地域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这里包括气候、地域景观和当地的建造方法,而不是先入为主的腐朽形式和理论成见。”[3]此外,沙利文还向赖特传授了西方古典建筑中的几何法则,并与赖特共同研究过欧文·琼斯的《装饰的法则》,这些都直接导致了赖特日后对古典建筑平面的再应用以及装饰的钟情,而后者也正是他与其他几位现代建筑先驱的区别之一。

二、“草原风”与住宅设计

住宅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现代建筑大师的摇篮。而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师们在自己职业生涯早期设计了如此大量的住宅?张恒认为这是由住宅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一方面,住宅一般人都可以接触到,所有人都对它的功能及空间划分有所了解,这对一位刚刚接触建筑行业的年轻建筑师来说是比较容易上手的;另一方面,由于住宅的个人化性质,对面积、耗材、技术等方面的要求比较小,因此建造的难度就小[4]。

在赖特72年的设计生涯内,住宅设计占有相当比重。“1901-1909年即以草原住宅显示了他的革新胆识和卓越才能,平均每年约建10座(设计约14座)。”[5]几乎占了其所有作品的四分之三,这些住宅中不乏杰作。赖特设计的住宅数量远超其他几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究其根本还是因为赖特所处的时代环境特殊。一战前后,美国经济繁荣,人口增长迅速,住宅需求水涨船高,而赖特本人的审美符合当时美国人的新要求,因此“草原风”住宅受到了人们的追捧。

在赖特所设计的住宅中,私人住宅多于集合住宅,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条件下,即便许多项目未能落地,但多数业主的慷慨和信任还是给予了赖特极大创作自由,使他可以尽情发挥才能,实现自己的建筑抱负。赖特说:“没有人能为一个不信任他的人建造房子。如果他们的信仰不同,又怎么会有人在了解对方的能力之后,却还会因为信仰不同而选择他呢。这就是我眼中业主与建筑师的本质关系。”[6]

賴特最初的理想是“工业技术通过艺术的转化”[7],之后又和其师沙利文一样在古典秩序与非对称形式之间犹豫不决。他们迫切地想要找到一种崭新的建筑语言,好符合美国这样一种年轻、平等、有别于旧有文化的新世界。基于此种渴求,赖特同沙利文研究了欧文·琼斯的《装饰的法则》,这部著作涵盖了中国、印度等非西方文化的装饰,他们想借此突破传统的建筑思想。而此时“草原风”尚未显露迹象。之后,赖特在温斯洛住宅中设计了两个不一样的侧面,试图以折中的手法解决住宅立面的风格问题:沿街立面采用对称格局,而在住宅后部看不见的地方采用了非对称布局。这样勉强兼顾了古典的庄严与非对称形式的活泼,而温斯洛住宅的设计手法恰也预示了赖特草原风格的开始。可见赖特在建筑风格的突破是在住宅建筑上启程的,而此时其公共建筑作品仍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改变,一部分是意大利式风格,另一部分是理查森式的风格。

这之后,赖特花了两年消化整合,并提炼出属于自己的综合住宅建筑风格,即草原风格。终于,草原风格诞生了,同时,赖特自己的一套理论也发展成熟,其理论成熟的标志便是赖特1901年所发表的一篇著名演讲《机器的艺术和工艺》。而对草原风格孜孜探求的最终成果是赖特在1900年及1901年为《妇女家庭杂志》所设计的住宅平面。至1905年,草原风格建筑语法终于确立了下来。不过此时赖特依旧摇摆不定,在漫步式的和严谨的表现形式之间,人们可以在他的一些草原风住宅设计中明显地感知到这样一种状态。

三、向自然问道

赖特建筑设计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支持,他一直坚持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完成作品。“有机”总会被理解为模仿自然形态,但赖特对有机这个概念的理解显然要比普通人更为深刻。

起初赖特也曾经用过“现代建筑”这样的说法,但他最终放弃了使用这样一种词汇来表达自己的建筑思想。这说明“现代建筑”根本无法准确反映赖特的思想,同时也表明了赖特对“无机”的现代主义的否定。

在《机器的艺术与工艺》中,赖特提出了“有机”这一概念,纵观其建筑师生涯都是以此为核心。“有机”在赖特看来“不只是指动植物等自然生命的直观形态,而是更深一层,指向自然生命赖以成立的内在机制(统一性、整体性和内在属性),局部与整体的综合一致性”[8]。赖特进一步指出在结构概念层面上,“有机”与“活的”大致同义,由此可见赖特建筑思想是以自然为学习对象而非机器。“活的”结构概念并不是指真的让建筑走动起来,它更接近我们所谓的“生气”“均衡”。

在这种思想理念的指导下,赖特的建筑设计不仅与周边的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仿佛它是从地里生长出来的一样,而且非对称手法也给人以“气韵生动”的感觉,装饰方面赖特也坚持“有机”的理念。宾夕法尼亚州的流水别墅造型错落有致,和瀑布的跌宕之势完美契合,加之对天然石材的使用,让建筑本身更加像是从这个环境中生长出来的一样,别墅内部的家具装饰甚至也在形式上与整座建筑相呼应。

四、结语

现代主义建筑在来到中国后迅速发展起来,人们目之所及皆是方盒子的世界,其中虽也有优秀的作品,但更多的却是平庸之作。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回到现代主义建筑的起源,重新审视以及学习,赖特作为四位先驱者中特殊的一个存在,他的“有机”观念恰与我们自古以来与自然亲近的传统态度一致。所以,再次回到赖特,回到对建筑整体性的关注,回到建筑与环境的有机结合,对当下及后来的建筑实践指导意义是非常大的。

参考文献:

[1]彭庆华,常虹.我们所经历的塔里埃森[J].新建筑,2000(1):72-74.

[2]项秉仁.赖特: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3.

[3]汤凤龙.“有机”的秩序与“材料的本性”:弗兰克·劳埃德·赖特[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14.

[4]张恒.住宅设计中的现代建筑大師:四位现代建筑大师住宅作品统计与比较分析[J].建筑学报,2001(12):60-62.

[5]汪坦.弗兰克·劳埃德·赖特[J].世界建筑,1993(2):66.

[6]赖特.赖特论美国建筑[M].姜涌,李振涛,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90.

[7]弗兰姆普敦.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M].张钦楠,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53.

[8]金秋野.鳞片和羽毛: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有机建筑”之辩[J].建筑学报,2019(3):110-115.

作者单位: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赖特有机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纯净天然有机 为您献上一杯道地药茶
有机推断题中“已知信息”的正确打开方式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又到乡间
又到乡间
邻家球星
世界
如何养一条有机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