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蒜科黑脉葱之模式产地考证及补充资料
2021-06-22杨宇昌马欣堂郑海磊张谢勇杨福生陈之端
杨宇昌,马欣堂,郑海磊,张谢勇,杨福生,陈之端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093;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3 大理白族自治州野性大理自然教育与研究中心,云南大理 671000)
黑脉葱(AlliumrhabdotumStearn)是石蒜科(Amaryllidaceae J. St.-Hil.)葱属(AlliumL.)植物,由 Stearn命名[1],一直被认为是不丹特有种[2-4]。其实这种观点并不正确,黑脉葱的模式产地不在不丹王国,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Stearn 发表此名称时指定 F. Ludlow, G. Sherriff, & J. H. Hicks 21442 存于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BM)的1份标本(BM000958336)为其主模式标本,并认为该标本产于不丹[1]。采集标签(图版 Ⅰ,D)上记载,该标本采集于“Me La”与“Cho La”之间。“Me La”汉字写作“麦拉”或“美拉”,Stearn 后来的文字、地图和经纬度记录[5]互相印证其位于中国和不丹边境线上,东北一侧是中国西藏自治区错那县的库局乡和勒门巴民族乡。而“Cho La”汉字一般写作“乔拉”,Stearn 记录的经纬度坐标[5]在《错那县行政区划图》[6]中处于库局乡和吉巴门巴民族乡的交界线上。Ludlow 等由不丹出发,经麦拉山口进入当时的中华民国西藏地方境内,在麦拉山口到乔拉山口的途中采集了这号标本。因此,这号标本的采集地,即黑脉葱的模式产地,无疑是位于今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错那县的。Stearn 引证该标本时附上了 28°N、91.75°E 的大致经纬度[1],这个坐标也确实位于中国境内,与中国—不丹边境线最近处有约 17 km 之遥。值得一提的是,后来有人在这份标本的台纸上贴了一张地图(图版Ⅰ,D,并未见于 Stearn 发表该名称时所附的标本照片[1]),在约27.98°N、91.72°E 处作了一黑点以标示其采集地,这点也清楚地位于国界线中国一侧。总而言之,黑脉葱的模式产地并不在不丹,而在中国;黑脉葱也并不是不丹特有种。Stearn 之所以误以为其模式产地在不丹,可能是因为当时所用的地图[1]比例尺较小,国界亦较粗略。
黑脉葱模式产地的国家归属问题自该名称发表至今没有得到澄清,导致该种长期未能为中国学者所注意,被排除在《中国植物志》、FloraofChina等国内植物志书和名录之外。2020 年夏季,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PE)组织了一支考察队前往西藏自治区采集植物标本。本文作者在研究其标本时,发现考察队在距离黑脉葱模式产地约 150 km 的几个地点又采集到了该种,便顺藤摸瓜,从故纸堆中牵出了这一段往事。在此,特为黑脉葱这颗沧海遗珠补充一段汉语记载。
黑脉葱(新拟,图版 Ⅰ)
AlliumrhabdotumStearn, Bull. Brit. Mus. (Nat. Hist.), Bot. 2: 187-188,
Fig. 10c, Plate 11 (1960); Stearn in Fl. Bhutan, 3(1): 78-79 (1994).
直立草本,有葱蒜气味,全株无毛。根纤细,粗约 1 mm,绳索状。根茎粗短,斜生。鳞茎圆柱状,伸长,直径 1.5~2.0 cm,外皮下部棕红色,上部灰黄色,纸质,多层破裂成条状,稀成多少平行的纤维状,内皮红色膜质。叶 2~4 枚,排成2列,圆柱状中空,上举,与花莛夹角约 20°,长 18~40 cm,粗 3~7 mm,稍被白粉,叶鞘口有一宽 1.0~1.5 mm 的膜质边缘。花莛中生,圆柱状中空,高 80~125 cm,下端 1/3~1/2 被叶鞘,粗壮,直径约 10 mm,稍被白粉。总苞单侧裂,卵形,有短喙,早落,白色,纵脉灰白色至浅黑色。花序球状,直径 3~4 cm,始终直立,花多而密集;花梗不等长,长 0.35~1.5 cm。花被杯状,裂片直立,倒卵形至狭倒卵形,先端圆钝或微凹,外轮长约 9 mm、宽 4.5~5.0 mm,内轮长约 10 mm、宽 4.0~4.5 mm,白色(干后淡黄白色),稀浅紫红色,中脉全长暗黑色。雄蕊伸出,离生,花丝白色,丝状钻形,基部无齿,长约 12 mm,花药黄绿色至紫黑色,长约 1 mm。花柱钻形,长 6.0~7.5 mm,不伸出花被。子房长约 4 mm,宽约 2.4 mm,每室 2 胚珠。蒴果长约 5 mm,为直立的宿存花被片所包裹,裂片阔卵形,先端圆钝,宽约 4 mm。种子扁,黑色,长 3.5~4.0 mm,表皮皱缩。
中国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错那县:库局乡麦拉山口至乔拉山口途中(“Between Me La & Cho La”),28°N,91.75°E,海拔 3 810 m,Frank Ludlow, George Sherriff, & John H. Hicks 21442(主模式标本:BM000958335;等模式标本:E00393344、E00393345),1949 年 8 月 27 日。中国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玉门乡”]日啦山(曲桑村至玉麦[“玉门”]途中),28.682111°N,93.035264°E,海拔 4 600 m,Y. S. Chen(陈又生)、Z. Y. Chang(常朝阳)、M. Deng(邓敏)、F. Q. Zhang(张发起)、Y. Xu(徐源)、W. T. Jin(金伟涛)、Q. Yuan(袁慊)13-0363,2013 年 8 月 5 日(PE02286350、PE02000320);玉麦乡秀让,28.643739°N,93.089410°E,海拔 4 240 m,PE 西藏考察队(马欣堂、班勤、杜玉芬、杨福生、王强、郑海磊、刘永刚、魏泽、韦蒙、张谢勇)11413(PE02341790、PE02341791),2020 年 8 月 30 日;玉麦乡秀让,28.643791°N,93.089496°E,海拔 4 250 m,PE 西藏考察队12402(PE),2020 年 8 月 30 日;玉麦乡达嘎朗,28.655759°N,93.017841°E,海拔约 4 443 m,PE 西藏考察队 12436(PE),2020 年 8 月 31 日。
生境:喜冷喜湿,生于海拔 3 810~4 600 m 的高山草甸、灌丛(与杜鹃花属Rhododendronspp.、刺柏属Juniperusspp. 等类群伴生)、溪边草丛、潮湿砾石坡(与丝苞菊BolocephalussaussureoidesHand.-Mazz.、二叶獐牙菜SwertiabifoliaBatalin、长鞭红景天Rhodiolafastigiata(Hook. f. et Thomson) S. H. Fu、塔黄RheumnobileHook. f. et Thomson、绿绒蒿属Meconopsisspp.、风毛菊属Saussureaspp.、马先蒿属Pedicularisspp. 等类群伴生)。
分布:中国(西藏自治区错那县、隆子县);不丹(布姆唐宗、帕罗宗、普那卡宗、廷布宗、塔希央奇宗、通萨宗)[2-4]。
我们采用 MaxEnt 模型[7]预测了黑脉葱的潜在分布区。地理区域取为 27°~29°N、89°~93.5°E 的矩形区域,环境因子取 WorldClim 2.1 版 30″ 数据[8],分布点除引证标本的采集地之外还补充了 IUCN 的数据[9];把 MaxEnt 模型的 cloglog 输出值在 0.5 以上的区域划分为黑脉葱的潜在分布区。如图版 Ⅰ, E 所示,MaxEnt 模型认为黑脉葱有较大可能性在中国的洛扎县与不丹的旺杜波德朗宗、伦奇宗等地也有分布。
黑脉葱产喜马拉雅山脉东段,植株高大,叶与花莛均圆柱状中空,花序球形密集,花被片白色、有显著的黑色中脉,极易与葱属其他种区别。
该名的种加词“rhabdotum”源自希腊语形容词“rhabdotos”,由表示“权杖、手杖”等的名词“rhabdos”派生而来[10]。棕榈科省藤属的杖藤(CalamusrhabdocladusBurret)的种加词便描述了其手杖状的茎[11]。“rhabdotum”有 “具条纹、具沟槽”之义[10],在植物学中常用于描述花瓣、花被片、苞片等沿中线的条带状色斑,如杜鹃花科的RhododendronrhabdotumBalf. f. et R. E. Cooper[12]即今R.dalhousieaevar.rhabdotum(Balf. f. et R. E. Cooper) Cullen(FloraofChina称为“红线长药杜鹃”[13])、百合科的FritillariachlororhabdotaBakhshi Khan.[14]、姜科的CurcumarhabdotaSirirugsa et M. F. Newman[15]等。Alliumrhab-dotumStearn 的白色花被片上有着全长黑色的中脉,如此对比鲜明的颜色特征在葱属中并不常见。结合“rhabdotum”一词的用法,本文作者为该种新拟了“黑脉葱”的汉语名。
黑脉葱属于葱属葱组[Alliumsect.Cepa(Mill.) Prokh.],与同组的阿尔泰葱(A.altaicumPall.)、实莛葱(A.galanthumKar. et Kir.)等其他国产种类关系密切,也是重要作物葱(A.fistulosumL.)和洋葱(A.cepaL.)的野生近缘种[16-18]。和在东亚广为栽培的葱类似,黑脉葱的鳞茎和叶在不丹也可作蔬菜食用[2]。有 PE 西藏考察队成员品尝黑脉葱的鳞茎部分(即葱白)后对其风味大加赞赏。可以推想,黑脉葱在中国葱属野生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将具有重要价值。
由于黑脉葱在其面积足够大的分布区中常见,又没有已知的致危因子,Bhutan Endemic Flowering Plants Workshop将该种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保护级别评为无危(Least Concern)[19]。PE 西藏考察队观察到,黑脉葱生于高海拔地带的砾石坡上,居群中个体数较多,且由于地形陡峭,当地牧民不常到山坡上放牧。加上未查到国内采集利用黑脉葱的记录,本文作者认为,目前人类活动并不会对国内的黑脉葱居群造成威胁,因此认同无危这一评级结果。
从标本及文献记录估计,西藏自治区内植物物种最丰富的区域是南部至东南部的错那、墨脱、察隅等县,然而,对这一带植物多样性的调查和认识却还很不充分[20]。这些地区近年也时常记录到新的物种分布[21-23]。本研究确认了黑脉葱的模式产地在错那县,并报道了该种在隆子县的采集记录,也可增长对西藏植物区系的了解。
致谢:感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刘冰博士修改文稿。
图版 Ⅰ黑脉葱的形态、模式产地记载与地理分布 A. 野外居群,示自然生境;B. 花序;C. 鳞茎外皮与内皮;D. 主模式标本上的标签与地图;E. 已知分布点(黑边红点)及潜在分布区(蓝绿色区域)。不丹各宗:塔希冈宗(Ta)、塔希央奇宗(TY)、蒙加尔宗(Mo)、伦奇宗(Lh)、谢姆冈宗(Zh)、布姆唐宗(Bu)、通萨宗(To)、旺杜波德朗宗(WP)、加萨宗(Ga)、普那卡宗(Pu)、廷布宗(Th)、帕罗宗(Pa)、哈阿宗(Ha)
PlateⅠ Morphology, type locality record, and distribution ofAlliumrhabdotumStearn A. Wild population, showing the natural habitat; B. Inflorescence; C. Outer and inner bulb tunic; D. Labels and map on the holotype specimen; E. Occurrences (red dots with black margin) and potential distribution (blue-green area). Districts of Bhutan: Trashigang (Ta), Trashi Yangtse (TY), Mongar (Mo), Lhuntse (Lh), Zhemgang (Zh), Bumthang (Bu), Trongsa (To), Wangdue Phodrang (WP), Gasa (Ga), Punakha (Pu), Thimphu (Th), Paro (Pa), and Haa (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