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糖肾降蛋方颗粒剂与汤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作用
2021-06-22何海鹏
何海鹏
齐齐哈尔市中医院中医内科,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糖尿病肾病泛指由于糖尿病导致的肾脏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一般情况下,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可出现、水肿以及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等相关症状,若未能尽早确诊并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可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临床将常规西药作为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主要方式,虽然可获得一定治疗效果,但是,长期、大剂量使用西药中会同时引起其他不良反应,整体有效性欠佳。近年来,伴随中医药的发展,多项研究证实,采取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糖尿病肾病有助提升治疗效果,然而,中药用药方式又包括颗粒剂、汤剂,为探析颗粒剂、汤剂实际应用效果,特进行该次研究[2]。该次以2018年8月—2020年8月期间接受治疗的7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分别应用糖肾降蛋方颗粒剂、汤剂治疗,比较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7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单双号法将其分组,每组35例。对比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38~75岁,平均(56.5±12.4)岁。研究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37~75岁,平均(56.2±12.5)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示研究可行。患者知情研究内容、目的,并自愿参与;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入组对象符合该病诊断指南与标准[3];临床病历资料完整、真实。排除标准:参与研究前已经发生出现者;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存在语言、听力以及精神等功能障碍者;中途脱落或者退出观察者;妊娠期或哺乳期者。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降压、降糖及调脂等治疗,同时,指导合理饮食、运动,在此基础上采取下述治疗方案。
对比组接受糖肾降蛋方颗粒剂治疗。单次取2袋糖肾降蛋方颗粒服用,3次/d,共治疗1个月。
研究组接受糖肾降蛋方汤剂治疗。糖肾降蛋方处方:芡实8 g、当归8 g、黄芩10 g、全蝎10 g、五味子15 g、金樱子15 g、生黄芪15g,上述药物加水煎煮取汁,1剂/d,分2次服用,共治疗1个月。
颗粒剂与汤剂组成成分一致,由该院药剂科统一提供。
1.3 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综合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显效:相关症状及体征消失,血糖、肾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有效:相关症状及体征、血糖和肾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改善超过50%;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4]。
症状积分:症状积分参照中医症状积分评价,计分0、1、2、3分,得分高表明症状严重[5]。
临床指标:临床指标包括血糖水平、肾功能指标,严格按照相关要求与标准进行检测。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综合有效率为91.43%,略高于对比组85.7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症状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改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s),分]
症状组别治疗前治疗后t值 P值肢体水肿2.24±0.322.25±0.310.51±0.330.43±0.2922.26525.365<0.001<0.001夜尿频多0.1330.8952.48±0.312.53±0.291.0770.2850.52±0.370.45±0.2524.02232.139<0.001<0.001便溏0.6970.4882.55±0.232.51±0.250.9270.3570.44±0.280.43±0.2234.45036.952<0.001<0.001乏力对比组(n=35)研究组(n=35)t值P值对比组(n=35)研究组(n=35)t值P值对比组(n=35)研究组(n=35)t值P值对比组(n=35)研究组(n=35)t值P值0.6970.4882.42±0.212.45±0.230.1660.8680.41±0.250.42±0.2136.42138.561<0.001<0.0010.5700.5710.1810.857
2.3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素氮、血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改善,且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现阶段,临床对于糖尿病肾病病因、病机尚处于研究阶段,并无明确定论。研究发现,疾病发生、进展可能与遗传、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以及代谢异常等多种因素存在一定关系[6]。流行病学调查得知,糖尿病肾病已经成为导致终末期肾病的第二位原因,所占比例约为15%左右,近年来,糖尿病患者发病率上升,致使糖尿病肾病数量大幅增加,故此,探寻高效、安全治疗方案于糖尿病肾病患者而言至关重要[7]。中医将糖尿病肾病归属于“虚劳”“水肿”范畴,认为饮食失节、情志不调、劳欲过度等是造成疾病的主要原因,本虚标实为发病病机,肝气横逆、肺卫失调、肾失封藏,致使尿中精微物质漏出,损耗、亏虚日渐严重,最终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临床治疗应重视脾肾功能调节、益气通络[8-10]。目前,临床所用药物剂型一般为颗粒、汤剂,其中,颗粒是通过现代化加工方式所制,具有携带方便,易于储存等优势,而汤剂是通过不同炮制方式所制,具有药效最大化特点。
表3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s)
指标组别治疗前治疗后t值 P值空腹血糖(mmol/L)6.35±0.776.36±0.755.01±0.284.96±0.269.67610.434<0.001<0.001糖化血红蛋白(%)0.0550.9566.12±0.596.14±0.580.7740.4424.88±0.244.79±0.2511.51712.724<0.001<0.001尿素氮(mmol/L)0.1430.8877.11±3.657.15±0.630.6830.4975.55±2.485.51±2.452.0913.8350.0400.000血肌酐(μmol/L)对比组(n=35)研究组(n=35)t值P值对比组(n=35)研究组(n=35)t值P值对比组(n=35)研究组(n=35)t值P值对比组(n=35)研究组(n=35)t值P值0.0640.94972.58±6.6673.04±6.540.0680.94660.41±5.3559.72±5.288.4289.375<0.001<0.0010.2920.7720.5430.589
该次研究表明,研究组综合有效率为91.43%,略高于对比组85.72%,但组间疗效相似(P>0.05);治疗前,两组各项症状积分、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素氮、血肌酐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两组均改善且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说明糖肾降蛋方颗粒剂与汤剂均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汤剂效果略佳,分析原因在于中药颗粒在制作过程中需进行碾碎、分离等步骤,可能会破坏药材成分,致使药理作用降低,而中药汤剂药理特性能够得以最大发挥,实现个体化治疗目的,但是,中药颗粒具有携带方便优势[11-12]。需要注意的是,一些中药汤剂在煎煮过程中具有特殊要求,因此,医生在开具中药处方后应仔细叮嘱患者中药汤剂煎煮过程中需注意的特殊事项,避免煎煮不正确降低整体药效,如有条件,中药汤剂最好由专业医护人员煎煮,此外,未来也可加大对中药颗粒研发制作的研究,尽可能使中药颗粒药效能够最大程度保留与发挥。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肾病临床治疗中,应用糖肾降蛋方颗粒剂与汤剂均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汤剂药理特性发挥更大,但颗粒具有携带方便优势,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