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21-06-22包如娟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7期
关键词:肾病血糖糖尿病

包如娟

阜宁县人民医院肾脏内分泌科,江苏阜宁 224400

日渐提升的生活水平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与结构,使糖尿病患者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诱发因素,病情危急时,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随患者病情不断进展,除给患者肾功能造成一定损伤外,还易引发肾功能衰竭情况,给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健康状态带来不利影响[2]。所以,加强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干预,改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对提升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3]。该文通过观察该院自2019年1月—2020年6月给予护理干预的9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等指标,分析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肾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不同干预方式将9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患者为对照组(48例),接受精细化护理干预措施患者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男29例,女19例;年龄22~82岁,平均(58.6±3.4)岁;病程1~13年,平均(8.4±2.5)年。观察组:男20例,女28例;年龄23~83岁,平均(56.9±2.6)岁;病程2~14年,平均(9.6±3.7)年。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性强。患者及家属均在自愿参与该研究基础上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得以顺利进行,得益于该院伦理委员会支持。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满足糖尿病肾病临床诊治标准;患者无语言沟通障碍。排除标准:临床干预依从性较差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患有心、脑血管及其他脏器疾病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患者除接受血压、血糖等体征控制措施外,还需提供优质病房护理、进行肾功能检查、加强饮食指导、心理安慰及其他基础护理等措施,如常规健康知识宣讲、用药干预等。

观察组实施精细化护理,主要措施如下:①强化患者用药指导,开展心理干预措施。正确指导患者用药,将胰岛素注射方法以示范的方式解释给患者,对其他药物注意事项给予仔细叮嘱,避免因操作不当影响患者临床诊治效果。护理人员应正确讲解降糖等药物的用药信息,让患者熟练掌握胰岛素注射方法,确保药物使用合理,从而充分发挥药效。由于降压药物多为控制剂或缓释剂,服药时间与药量一般都是定时及固定的。为有效控制糖尿病肾病患者病情,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按医嘱定时、定量用药,切忌随意调整药量,告知患者不可口嚼,需整片完整服用。将患者服药期间可能产生的低血糖等不良反应详细告知患者,让患者及家属做好心理准备。当患者出现全身大汗、昏迷或心悸情况时,这表示出现低血糖,告知患者及时补充糖分,改善血糖水平。糖尿病肾病是病程长、治疗过程较为缓慢的疾病,并伴随多种不良并发症,既限制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又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信心,使患者产生恐惧、害怕、绝望等负面情绪。所以,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良好沟通,充分了解患者意图、想法及感受,针对患者内心真实想法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让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因不良情绪影响临床干预效果。为增强患者干预依从性,将成功干预病例介绍给患者,让患者乐观、勇敢地面对疾病。

②强化健康宣传教育,加强饮食指导。开展疾病的健康宣传教育活动,以发放宣传册、组织讲座等方式,向患者及家属积极了解疾病知识、保健知识及注意事项,一方面加深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另一方面也打消患者对疾病的疑问与顾虑,耐心接受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干预。加强糖尿病肾病患者饮食干预,有助于提升患者临床干预效果。糖尿病肾病患者有很多禁忌食物,为提升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护理人员应正确指导患者饮食。按患者人本质量、血糖、活动及尿糖等指标,合理计算每日摄入总量,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三餐食谱,除限制主食外,还需限制副食量。低蛋白患者,其蛋白摄入量可增至2 g/(kg·d),肾功能不全患者,其蛋白质摄入量应稳定控制在0.75 g/(kg·d),注意选择优质蛋白。部分内、外源性胰岛素患者,高糖食物的摄入易增加患者机体胰岛素敏感性,应严格控制盐、糖的摄入,尽量减少精米、精粉的摄入,建议多食糙米、蔬菜等纤维含量高、易消化的食物,从而达到合理控制血糖的目的。为稳定控制患者病情,糖尿病肾病患者需摄入优质植物蛋白。植物性蛋白中含有大量纤维素,既能调节患者体内三酰甘油与血脂、胆固醇,又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具有预防作用。为满足患者身体所需氨基酸,患者每日摄入的总蛋白质量、动物蛋白质需占到1/3以上。

③严格监测患者血糖等指标,做好感染预防工作。为避免机体血糖含量长时间处于升高情况,应严格监测患者血糖指标,同时,也将血糖监测方法告知患者,让患者熟练掌握血糖测量方法,增强患者血糖自我测量能力。嘱咐患者每日清晨排便后测量体质量,观察尿量变化。根据患者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变化,反馈给医生,从而合理调整患者饮食与药量。糖尿病肾病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力较为低下,易发生皮肤、泌尿系统感染,所以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会阴部清洁,尽量减少因皮肤骚抓、破溃而诱发的感染。为避免烫伤,让患者使用温度低于40℃的水擦洗身体。

④实施患者行为干预措施。重申糖尿病肾病对患者的危害,让患者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禁烟禁酒,遵医嘱合理用药,保持合理膳食,逐渐控制患者血糖,改善肾功能,避免情绪波动过大或过度劳累,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睡眠。

⑤建议患者开展合理运动。为达到有效控制患者血糖的目的,建议患者开展合理运动。运动一方面能稳定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另一方面也能增加患者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针对部分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建议进行慢跑、平地骑车、快走、打太极等舒缓运动,同时,为避免因血糖下降发生低血糖现象,不建议患者进行剧烈运动,运动幅度与频率要适中,并遵循循序渐进的锻炼原则。

1.3 观察指标

监测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指标,对比患者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等肾功能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的血糖值对比

干预前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9.79±2.42)mmol/L、餐后2 h血糖(12.46±2.48)mmol/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5、0.845,P>0.05);观察组干预后,患者空腹血糖(7.11±1.72)mmol/L、餐后2 h血糖(9.08±2.17)mmol/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84、5.689,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糖值对比[(±s),mmol/L]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糖值对比[(±s),mmol/L]

组别空腹血糖干预前 干预后餐后2 h血糖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48)观察组(n=48)t值P值9.81±2.449.79±2.428.09±2.357.11±1.7212.51±2.1712.46±2.4811.61±3.019.08±2.170.355>0.053.684<0.050.845>0.055.689<0.05

2.2 干预前后的肾功能指标对比

干预前观察组BUN(12.58±2.15)mmol/L、Scr(215.53±39.92)μmol/L、尿微量蛋白(35.4±13.67)mmol/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558、0.756、0.995,P>0.05);干预后观察组,BUN (6.98±1.05)mmol/L、Scr(121.59±25.43)μmol/L、尿微量蛋白(16.95±9.13)mmol/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58、8.624、11.325,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肾功能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肾功能指标对比(±s)

组别 时间 BUN(mmol/L)Scr(μmol/L)尿微量蛋白(mmol/L)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干预前干预前12.62±2.6912.58±2.15214.63±46.44215.53±39.9234.99±11.8135.4±13.67干预后干预后0.558>0.059.01±1.626.98±1.050.756>0.05155.02±38.98121.59±25.430.995>0.0525.63±12.2016.95±9.135.658<0.058.624<0.0511.325<0.05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患者的一种常见合并症,随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其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4]。目前,糖尿病肾病已成为仅次于肾小球肾炎、引发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影响因素。由于糖尿病肾病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现象,如未加控制,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其治疗难度要明显高于其他肾脏疾病,所以,加强糖尿病肾病的预防与治疗,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作用[5-6]。

糖尿病肾病由于目前尚不清楚其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认为其涉及多个因素,是在遗传背景下受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7]。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全身微血管病的主要合并症,当患者随病情进展发展成糖尿病肾病时,患者多合并其他系统微血管病变,如常见的外周神经病变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从糖尿病不同类型看,1型糖尿病患者发展为糖尿病肾病的时间一般为患者发病的10~15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展为糖尿病肾病的时间则相对较短,多与患者年龄较大、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等因素有关[8-9]。糖尿病属于一种病程较长、慢性合并性疾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群,由于病情复杂,伴随其他基础性疾病,所以,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干预时,其临床护理要求较高[10]。

糖尿病肾病属于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其不仅易使患者出现肾脏功能衰退等问题,还易因病程长、治疗时间长等因素,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巨大心理与经济压力[11-12]。部分患者受治疗效果不理想、治疗过程缓慢等因素影响,易出现悲观、消极等负面情绪,一旦发生治疗中断情况,则会加重患者病情,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加强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干预,对稳定控制患者病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13]。

该文给予观察组4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精细化护理护理干预,通过积极疏导患者情绪、加强饮食指导、正确指导患者用药,干预患者行为等措施,稳定控制了患者的血糖水平。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经干预,患者空腹血糖(7.11±1.72)mmol/L、餐后2 h血糖(9.08±2.17)mmol/L、BUN (6.98±1.05)mmol/L、Scr(121.59±25.43)μmol/L、尿微量蛋白(16.95±9.13)mmol/L低于对照组(P<0.05)。这与杨婵[13]的研究结果“观察组经干预空腹血糖餐(7.04±1.62)mmol/L、2 h血糖(9.05±2.14)mmol/L、BUN(7.01±1.08)mmol/L、Scr(121.62±25.47)μmmol/L、尿微量白蛋白(16.84±8.92)mmol/L,均优于对照组(P<0.05)”相一致。

综上所述,糖尿病肾病患者接受精细化护理干预,血糖控制效果较好,对患者相关并发症具有有效的控制作用。

猜你喜欢

肾病血糖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糖尿病知识问答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糖尿病知识问答
中医怎样治肾病?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
“重女轻男”的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