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接受个性化饮食指导联合自我效能干预的护理应用分析
2021-06-22侯晓燕
侯晓燕
山东省梁山县人民医院妇科,山东梁山 272600
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具体是指妊娠期首次发现或发生的糖尿病[1]。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现代人的生活模式、饮食结构等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致使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在近几年呈明显的增长趋势,据统计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约在6.9%~14.3%左右,是产妇和新生儿健康的重要威胁[2]。考虑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自身生理状态的特殊性,常规性的药物治疗并不适用,同时,要考虑到患者情绪对自身护理依从性的影响[3]。该文即择选2019年1月—2020年1月该院妇科收治的8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由系统乱序随机分组,分为研究组(行个性化饮食指导联合自我效能干预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每组40例,就个性化饮食指导联合自我效能干预的护理效果,进行了分组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于该院妇科接受护理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由系统乱序随机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40例,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37岁,平均年龄(30.42±3.43)岁;平均孕周(26.88±2.57)周;平均体重(61.48±4.39)kg;28例为初产妇,12例经产妇。研究组患者40例,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38岁,平均年龄(30.81±3.52)岁;平均孕周(27.03±2.61)周;平均体重(62.32±4.47)kg;30例初产妇,10例经产妇。分别就两组患者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组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80例患者均了解研究全部内容,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血糖检测、适度运动等。具体来说,对照组患者每天都会进行常规的血糖检测,检测时间包括餐前、餐后2 h和睡前,护理人员将根据血糖检测结果为患者制订血糖控制目标和方案。在合理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护理人员会指导患者进行合理运动,运动强度和时间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整体秉持少量多次、避免剧烈运动的原则进行。
研究组患者行个性化饮食指导联合自我效能干预护理:
①个性化饮食指导方面:首先,按照(实际身高-105)×(30~39)kcal/(kg·d)的计算公式,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每日所需总热量进行计算,并通过BMI计算公式,计算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确定患者属于消瘦、正常或肥胖,综合确定患者最终的每日所需热量[4]。其次,按每位患者最终确定的每日所需热量,制订个性化饮食方案,合理控制各类营养的占比,优选适合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食物。以碳水化合物为例,占比不得超过每日所需总热量的65%,食物种类应优先选择低糖食物,如薯类、粗粮、豆类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每日饮食应秉持少量多餐的原则,可在原有三餐基础上增加两餐,通过合理的饮食分配,达到控制血糖和补充营养的目的。
②自我效能干预方面:首先,妇科护理人员全员参与自我效能理论学习,综合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需求,制订患者自我效能的有效提升方案,按方案内容对患者依从性、日常生活方式等实施干预。其次,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与患者沟通病情,联合患者一同参与评估过程,并明确告知患者治疗目标和干预计划,调动患者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护理人员要通过传授直接性经验的方式,帮助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指导患者有计划地进行运动,合理控制血糖。另外,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相应的心理护理,要引导患者合理进行心理表达,排解不良心理,建立患者康复信心,提高患者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指标变化情况。
对比两组患者的健康生活评分,健康生活评分由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问卷调查获得,量表共分为6个维度,采用四级评分制,评分越高代表健康促进行为越好。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指标对比结果,研究组护理后血糖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指标对比[(±s),mmol/L]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指标对比[(±s),mmol/L]
组别 时间 空腹血糖 餐后2 h血糖研究组(n=40)对照组(n=40)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10.08±1.744.55±1.769.86±2.035.49±2.2411.21±2.545.97±1.2510.89±2.336.75±1.64 t值护理后组间P值护理后组间2.0860.0402.3920.019
两组患者健康生活评分对比,研究组患者健康生活各个维度的评分均要优于对照组,即表明患者接受自我效能干预后,患者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较为普遍的一种并发症。一般来说,妊娠期孕妇空腹血糖指标>5.1mmol/L标准,或空腹血糖在4.4~5.1mmol/L区间,餐后1 h血糖>10mmol/L标准,或餐后2 h血糖>8.5mmol/L标准,则判定为妊娠期糖尿病[5]。妊娠期糖尿病如不能得到及时的控制,很容易给孕妇和新生儿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包括早产、胎儿先天畸形等[6]。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有效手段,降糖药物虽然可以快速降低患者血糖水平,但鉴于妊娠期孕妇特殊的生理状态,药物治疗的使用具有较明显的局限性[7]。因此,非药物干预手段才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关键。
表2 两组患者健康生活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健康生活评分对比[(±s),分]
组别健康责任压力应对人际关系自我实现营养 运动研究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23.88±3.6720.12±4.0318.57±4.1216.79±3.0418.76±5.3316.37±4.1421.68±4.7418.12±5.5723.68±3.5521.42±2.9818.22±3.1716.35±3.794.362<0.0012.198<0.052.2390.0283.0780.0023.0830.0022.3930.019
现代研究表明,糖尿病与患者个人饮食和生活习惯有着紧密的联系,给予患者个性化饮食控制,可以在确保患者营养摄入均衡、充分的基础上,合理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8]。饮食是患者血糖指标变化的重要影响指标,简单来说患者通过饮食摄入碳水化合物,患者的血糖会就升高,相反患者如果可以从饮食上进行控制,就可以较好地控制血糖稳定,避免血糖指标大幅度的变化。鉴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特殊生理状态,保持良好的饮食控制习惯,对于维持血糖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控制饮食、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虽然是科学、有效地的血糖控制方式,但过程较为严格、枯燥,想要患者保持长期的良好习惯较为困难,因此除了给予患者饮食护理,还需要加强患者自我效能干预,以增强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根据班杜拉理论,患者的自我效能越强,则患者行为的努力程度会相应的加强。妊娠期孕妇很容易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护理依从性普遍较差,给予患者自我效能干预,可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血糖控制效果[9]。自我效能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形成健康的生活模式,改变患者一些不良生活习惯[10]。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首次确诊后,普遍会出现不愿接受的情况,疾病对于患者生理、心理的打击较为明显,加之妊娠期的影响,患者的情绪容易出现较明显的波动[11]。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焦虑的概率约为40%,同时超过66.3%的患者会担心因疾病影响新生儿的健康[12]。针对这种情况,给予患者良好的自我效能干预,在饮食调整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有效干预,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来说,患者的自我效能与遵医行为和生活表现有着密切的关系,自我效能干预可以通过对患者的积极影响,使其建立为达既定目标坚持不懈的观念,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优化护理效果[13]。该研究显示,研究组患者健康生活各个维度的评分均要优于对照组,即表明患者接受自我效能干预后,患者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P<0.05),患者遵医行为得到明显改善,可以较好地形成良好地生活模式,从而达到了改善预后的目的。另外,自我效能干预模式下,护理人员会与患者进行更亲密、有效的沟通,这对于排解患者不良心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14]。
该组研究表明,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无论血糖指标还是健康生活评分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空腹血糖为(4.55±1.76)mmol/L,而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为(5.49±2.24)mmol/L。健康生活评分方面,研究组患者的健康责任评分和压力应对评分分别为(23.88±3.67)分和(18.57±4.12)分,而对照组两项评分仅为(20.12±4.03)分和(16.79±3.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学者李丹丹等[15]探讨基于个性化评估策略的营养餐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产妇孕期血糖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行个性化健康指导联合自我效能干预护理效果显著,可在有效调节患者血糖水平的基础上,改善患者健康生活状态,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