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等海洋院校本科教学办学现状、问题和特色研究
——基于7所海洋院校2017—2018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分析

2021-06-22王真真

关键词:海洋大学办学海洋

王真真

(中国海洋大学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办公室,山东 青岛 266100)

《2018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8.34万亿元,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全国涉海就业人员达3 684万人。可以预见,伴随着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等实施,在我国实现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跨越过程中,高端海洋人才的需求必将越来越紧迫。中国大陆目前拥有7所办学层次为本科的以海洋命名的高等学校,分别是大连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江苏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本文选取这7所高等海洋院校2017—2018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进行文本分析,旨在了解海洋院校办学现状、问题,以期为各地筹谋海洋大学建设提供参考。

一、高等海洋院校办学现状

(一)学校地理分布

目前7所高等海洋院校自北向南坐落于我国东部沿海7个省份,分布于《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的已经基本形成的三大海洋经济圈,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具体见表1。

表1 7所高等海洋院校地理位置及优势

续表

(二)办学定位及发展目标

办学定位,是指高等学校的办学类型、学校类型的定位。发展目标主要指高等学校办学目标,是高校结合所在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实际发展状况,在政府、市场的双重影响之下对自己所达标杆的一种认知。[1]按办学定位分类,7所学校基本都以海洋、水产学科为特色,中国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和广东海洋大学为综合性大学,大连海洋大学、江苏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为多科性院校。从发展目标看,所有学校都将保持“海洋”特色向更高水平发展,具体见表2。

表2 7所高等海洋院校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

(三)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由高等学校结合自身发展现状和对外界环境变化趋势的了解,进而确定学校自身能力水平与社会需求,在基于理想思考和分析下,执行自身的使命,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所设计的具有合理性、理想化特点的未来图景。[2]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功能、素质和类型四个方面分析,[3]7所院校在层次定位方面主要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性人才;在功能定位方面主要突出人才应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基层工作需要,以及服务国家和国际行业需要;在素质方面突出人才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责任意识”“国际视野”;在类型方面主要有“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应用型”人才。具体见表3。

表3 7所高等海洋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四)办学特色内容

除上海海洋大学没有对特色内容进行陈述外,其他6所海洋院校在2017—2018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中均表述了“特色发展”内容,具体见表4。逐条分析后发现学校特色陈述主要集中在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学校国际化发展等方面。在海洋人才培养方面,各学校立足区域经济发展,探索出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道路。大连海洋大学以“蓝色大学”办学理念为指导,立足“蓝色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采用“一制三化”培养方式,培养“蓝色英才”。中国海洋大学确立并遵循突出学生发展需求的本科教育理念,构建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显著特征的教学运行体系,培养海洋事业的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江苏海洋大学通过增强涉海专业实力,所设专业基本覆盖江苏所有海洋产业门类,坚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形成了“以课程群建设为抓手,以导师库集聚为重点,以平台集构造为依托,以保障链搭建为路径,以协作体打造为促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基层工作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浙江海洋大学坚持五维协同,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合力,构建和优化由“爱海”——海洋通识教育实践、“懂海”——专业实践和“用海”——创新创业实践组成的特色性海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培养投身区域海洋经济建设的应用型人才。广东海洋大学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完善“六课堂”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海洋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研究的机制、本科教学评估与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以及学分制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卓越海洋人才。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根据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倡议、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海南自贸区(港)建设、海南生态省建设、信息智能岛建设及三亚国际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以学科专业建设为引领,加强学科专业布局优化和专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海洋、旅游、民族、生态四大特色学科专业,实施“梯次开放办学”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培养应用型海洋人才。

表4 7所高等海洋院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文本中“特色发展”陈述

(五)办学规模

1.全日制在校生数与本科生数

7所高等海洋院校在校生共135 176人,其中85.0%为本科生。本科生人数最多的是广东海洋大学,最少的是浙江海洋大学,本科生比例最低的是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比例最高的是广东海洋大学,具体见表5。根据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4]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校校均规模14 639人。大连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4所海洋院校均低于全国本科院校平均规模。

表5 7所高等海洋院校学生数(单位:人)

2.生师比和专任教师

根据《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校生师比为17.42:1。中国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3所学校生师比高于全国本科院校平均值,且高于《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5]规定的综合院校生师比18:1的要求。其中,中国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的专任教师人数在7所院校中居前2位。专任教师中博士学历比例最高的是中国海洋大学,为77.2%,上海海洋大学博士学历教师比例超过50%,其他院校均低于50%。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除中国海洋大学正高与副高人数相当,其他学校均以副高职称教师为主,具体见表6。

表6 7所高等海洋院校生师比和专任教师数

3.本科专业设置

从7所高等海洋院校本科专业设置数看,广东海洋大学设置最多,上海海洋大学设置最少,覆盖学科门类最全的是中国海洋大学和江苏海洋大学。7所院校中,除了大连海洋大学在质量报告文本中没有明确描述涉海专业设置情况,其他学校均对本校的涉海专业数量和占本科专业比例进行了描述,且规模达到设置专业的1/4以上,属于学校本科专业的主干部分,具体见表7。此外,浙江海洋大学和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都设置有师范类专业。

表7 7所高等海洋院校专业设置

(六)教学条件

1.教学用房和实习基地

《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规定,综合院校生均教学行政用房14m2,大连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均低于14m2的要求。实验室和校内实训场所面积,上海海洋大学偏低。7所院校都比较重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广东海洋大学最多,上海海洋大学最少。具体见表8。

表8 7所高等海洋院校教学用房和实习基地

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规定,综合院校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5 000元,除了江苏海洋大学没有描述此项内容外,其他6所院校均高于规定值,其中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和浙江海洋大学显著高于其他3所院校,具体见表9。

表9 7 所海洋院校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七)教学经费

除江苏海洋大学没有公开其生均经费信息外,其他6所院校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最多的是中国海洋大学,最少的是大连海洋大学;生均实验和实习经费支出较大的是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最少的是大连海洋大学,具体见表10。

表10 7所高等海洋院校教学经费

(八)课程资源与教师教学投入

本科生数与课程开课门次数之比反映了课程资源学生选择程度。浙江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选择度最优,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选择度最低。教授主讲本科课程情况,广东海洋大学比例最高,中国海洋大学最低,具体见表11。

表11 7所高等海洋院校开课门次与教授主讲课程比例

(九)学生创新实践活动

为了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国家组织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两项赛事中表现均突出的是中国海洋大学学生,具体见表12。

表12 7所高等海洋院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

二、高等海洋院校本科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本科教学质量报告陈述问题

对7所高等海洋院校2017—2018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中陈述的问题进行逐条分析,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教学投入、优质课程资源建设、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本科生国际化培养、校院两级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具体见表13。

表13 7所高等海洋院校教学质量报告文本陈述的主要存在问题

续表

(二)高等海洋院校办学现状存在问题

通过对高等海洋院校办学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海洋院校培养主体是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人数约占15%,主要集中在中国海洋大学,无法满足各地对海洋高端产业人才的需求。这也是目前海洋产业普遍存在的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钩的主要原因之一。

2.生师比高。尽管中国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两所学校专任教师人数较多,但其生师比也高于全国本科院校生师比平均值,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中自述师资队伍总量不足,两方面综合反映出高等海洋院校师资队伍的增速不能与学生人数扩招速度相匹配。

3.专任教师中拥有博士学历的人员比例整体偏低,正高级职称人员比例不高,上海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的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中均自述师资水平和能力不能满足学校、专业高质量快速发展的需要,两方面综合反映出高等海洋院校专任教师从事科研的基础业务能力、职业素质亟待提升。

4.生均教学行政用房、实验室和校内实训场所面积、教学经费等都反映出7所海洋院校间硬件资源的发展不均衡,中国海洋大学作为唯一一所“双一流”高校整体情况尚可,其他地方院校表现出投入明显不足,这主要与当地政府的投入和财政情况有关。

5.课程资源与教师教学投入方面,7所海洋院校教授均暂未全部上本科生课程,各院校需要继续深入贯彻“以本为本”,狠抓教授上课制度。

6.学生创新实践活动获奖数量不多。江苏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的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中也自述实践教学质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待加强,这与之前分析的师资力量薄弱、实验实训场所不足、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等相关联,这些因素都将影响创新创业教育效果。

7.高等海洋院校的专业学科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虽然海洋院校涉海专业比例超过专业总数的1/4,但是由于历史发展原因,海洋院校都是近些年通过院校合并、更名等方式调整而建,专业学科布局需要既考虑巩固并发扬传统优势,又需要依据当前和未来海洋院校发展目标做调整。

三、高等海洋院校未来发展对策建议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为此,高等海洋院校应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进程中锻长板、补短板,努力成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先锋军。

1.铸魂育人,加强中华海洋精神培养。中华海洋精神包含海纳百川的开放包容精神,“四海一家”的“和合”精神,刚毅无畏的坚忍不屈精神,勇立潮头的开拓探索精神,风雨与共的团结精神和崇敬海洋的人海和谐精神。[6]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育“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海洋建设者,唯有铸牢海洋精神之魂,才能适应海洋建设瞬息万变的复杂环境,努力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2.坚守特色,加强跨学科交叉融合教育。因为海洋环境的整体性、复杂性,海洋科学研究亦具有复合性等特点。高等海洋院校经过历史的沉淀,已经形成各自涉海教育特色,为适应国家实施海洋强国战略需求,需要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立足“大海洋”教育、协调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突出系统性、完整性和前沿性,以特色强化综合,关注内涵发展,切实提高综合育人能力。

3.识海懂海,加强海洋实践教学。“走进海洋”是学生认识海洋、亲近海洋、锻炼能力、熏陶精神的最有效路径。在国家急需海洋人才和大力发展新兴海洋产业的背景下,加大对高等海洋院校在海洋实践教学方面经费的投入,健全国家和地方实习教学基地共享及考核评价等机制,促进知识的转化和应用,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海洋的热爱和研究海洋的兴趣。

4.引育并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高等海洋院校必须结合学校目标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自身发展特色,科学规划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积极引进教师,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建设教师发展中心,为教师提供科学系统的专业发展培训及服务,促进教师职业可持续发展。同时,配套改革教师评价政策,激发教师科研教学积极性,切实提高教师育人本领。

猜你喜欢

海洋大学办学海洋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Analyze the Personality Structure of the Protagonist in the Moon and Sixpence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中国海洋大学 自主招生,让我同时被两所211大学录取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The Effects of Motivation on Purchase Decision
Multilingual Mix in Women Fashion Industry Advertising A Comparison between Hong Kong and China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