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习题课教学策略之我见

2021-06-21仲金花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教学手段教学目标

仲金花

[摘  要] 数学习题课多以“题海”为主,内容重复、机械,教学形式单一,以致未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需明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习题情境,采用分层习题、多元评价等教学手段。

[关键词] 数学习题课;教学目标;教学手段

数学习题可谓“题海无边”,因此“题海战术”也就应运而生。然就题论题,盲目地追求“练”而忽略“思”,则使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无法达到习题课的预期,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也会事倍功半。笔者针对这一现状,浅析几点上好习题课的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

习题课具有巩固知识,查缺补漏,完善个体知识结构的功能,发挥着与新授课同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设计习题课时也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那么,要制定教学目标,教师应对学生的认知基础、认知障碍、认知水平有所了解,知晓学生思维的盲区,从而通过习题进行强化巩固。同时,教师要预判哪些题目是学生会做的,哪些题目可能会出现问题,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进而检验教学目标实现与否。

二、明确知识点

要上好习题课,教师应课前梳理本节习题课所涉及的知识点,引导学生通过师生问答、小组合作或独立思考等形式将习题课知识点进行串联,从而提高习题课的学习效率并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结构。

1. 师生问答

师生问答具有效率高、方向性强的特点,在知识点整理中最为常用。通过教师问题引领,让学生将新知与旧知进行串联,从而达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查漏补缺的目的。

例如,在练习加法交换律的习题时,教师提出这样三个问题:①你是怎么理解加法交换律的?②如果用字母表示该如何表示?③25+35与35+25是否相同呢?含义、过程、应用以问题的方式再现,不仅为学生巩固了加法交换律,又为学生巩固学习指明了方向。

2. 小组合作

在遇到内容较多,略有难度的知识点整理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而且可以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

例如,周长和面积的整理。独立完成可能会消耗更多的时间,而且可能会出现纰漏,而通过小组合作可以集思广益,既发挥个体思维优势,又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从而高效地将所学的平面图形相关内容一一呈现。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优生完善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学困生更好地查漏补缺,奋勇直追。

3. 独立探究

难度不大,易于掌握和整理的知识点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逐渐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的好习惯。小学生整理能力相对较弱,教师可以给出整理大纲,在遇到问题时,让学生借助教材进行补充,重难点问题集中点拨。然自主探究绝不是放任自由,而是让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自主探究相融合,最终形成合力,成就更加完美的课堂。

三、引入情境

通过“妙趣横生”的故事将习题进行串联,让学生可以在“故事情境”中轻松地学习,激发小学生探究数学奥秘的兴趣,使课堂生动活泼。

案例:比大小

师:大家看看树上有几只鸟。(教师多媒体演示)

学生齐声答:5只。

师:非常好,现在有两只小鸟饿了,飞走了,现在树上有几只呢?(教师演示第二张图片)

学生齐声答:3只。

师:很棒!那你们想一想是飞走的小鸟多还是剩下的小鸟多呢?

学生齐声答:树上的小鸟多。

师:很好,那么谁会写?(问题给出后,学生们的手都举得高高的)

生1:3>2。(学生板书展示)

师:谁会读呢?

生2:3大于2。

师:在刚刚的两幅图片中还有哪些内容可以比一比呢?

教师采用多媒体演示习题,学生的注意力被图片吸引过来,很快进入了角色。教师用问题引导学生说,使学生的思维沿着预设的轨迹向前发展,最后用开放的问题“还有哪些可以比一比”,让学生可以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创造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习题中引入情境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其优势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也应注意以下几点:(1)故事冗长,消耗注意力。过长的情境势必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也会让学生无法抓住情境的重点,从而消耗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情境的引入要力求单刀直入,直切主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习方向。(2)情境生搬硬套,缺乏真实性。情境的引入要符合学生的生活认知,不能生搬硬套,随意捏造,这样不仅起不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反而使学生因为不懂情境而放弃探究。(3)情境滥用,枯燥乏味。若单纯地为创设情境而创设,必然毫无新意,更无新颖可谈,既无法吸引学生又浪费了师生精力,最终达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情境的创设中要追寻“度”“新”“妙”,莫让无效情境“喧宾夺主”。

四、延伸拓展

习题的拓展和延伸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无论学优生还是学困生,都应进行“跳一跳”。学困生通过“跳一跳”,收获成功的喜悦,激发求知欲望;学优生通过“跳一跳”,点燃思维的火花,从而使思维获得长足发展。

习题内容的选取决定着延伸拓展的实施效果,因此教师在习题的设计中应注意以下三点:

1. 夯实基础

题目的拓展与延伸源于基础,只有基础打得牢才能使提高自然流畅,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认知,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的习题,将学生学习内容设置于“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可以够得着,摸得着,自然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2. 跳出题海

单一、机械地对重复题目进行强化训练,容易造成学生思维定式,丧失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在习题的设置中,应跳出题海,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富于变化的题目来开阔学生的思维。同时,教师也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交流时间,使学生得以深度思考,从而达到思维延伸和拓展的目的。

3. 因材施教

对习题的设置教师应重视个体差异,采用分层习题,从而有效避免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消”的尴尬局面,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要打造高质量的习题课,此环节为关键。教师要以基础内容为“根”,以精选的题目为“杆”,以分层习题为“枝”,通过延伸拓展让学生的思维开花、结果。

五、促进评价

评价贯穿在教学的每个环节,及时评价可充分地展现评价导向性的功能,有效地避免学生走错路,走弯路。同时,教师在评价时应多采用激励评价,因激励评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内在潜能,提升学习积极性。然而,评价不应局限于教师评价,应加强生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共同发展,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

教师评价为学习评价的主要方式,教师评价要做到及时、有效,多使用激励的语言,例如,“你真棒”,“这个想法很有创意”……这样的评价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具有一定的评价能力时,教师可借助学生评价,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态度。同时,通过评价他人,可以使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更好地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小组评价在促进生生交流,提高学生参与度,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上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教师也应适时适度地采用。

那么,要实施多种评价方式,教师需依据习题的内容进行分级,例如,简单的题目让学生来评价,略有难度的题目可以通过小组评价,题目复杂时教师进行评价引导,通过评价的多样化,使课堂丰富化、生动化。

六、课后升华

课后巩固是习题课又一重要环节,通过知识点的回顾,题目的练习与评价,学生可以更好地发现自身的不足,而弥补不足的最有效方式即课后习题的巩固。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重点强化,从而达到查漏补缺,完善个体知识体系的目的。

總之,教师在习题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认知水平出发,精心选取题目,使学生思维螺旋地上升,从而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

猜你喜欢

教学手段教学目标
教学和管理层面的高等教育服务思考分析
如何在电工电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法新说
《数据结构》中“插入”算法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
论体育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意义和作用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论《测控仪器电路》课程建设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