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策略研究

2021-06-21周秀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基本活动经验小学数学教学教学策略

周秀

[摘  要] 为了促进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以“学具”为抓手,让学生“做数学”,积累操作经验;以“玩具”为指引,让学生“玩数学”,积累想象经验;以“教具”为载体,经历对接生活过程,积累探究经验。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活动经验;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教师积极践行课标的精神,注重学生的主体体验,尤其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得。基本活动经验就是学生亲历数学活动过程,形成了感知,从中获得心理认知和数学体验。数学活动经验需经历较为丰富的活动过程,生成活动体验,进而不断积淀和升华数学经验,形成数学能力,从而发展自身的核心素养 [1]。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与亲身实践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离不开数学活动。下面结合教学片段,谈一谈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得途径。

一、以“学具”为抓手,让学生“做数学”,积累操作经验

数学经验的增长离不开数学活动的参与,亲身操作是获得数学经验和活动体验的最直接方式。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在学习一些抽象知识时易思维卡壳,需要借助实际操作的形式来帮助理解。因此,教师需以“学具”为抓手,积极开展以实际操作为主要特征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切身体验数学理论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去“做数学”,在做中理解数学之理,逐步积累操作经验 [2]。

案例1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师:大家已经预习过这一课的内容,在预习的过程中,你知道了哪些过去不知道的知识呢?

生1: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师:好,那你们觉得三根长度分别为8cm,4cm,3cm的小棒是否可以围成三角形呢?

生2:可以。

生3:不可以。(此时,教室里已然炸锅,以两种结论的形式展开争辩)

师:既然大家各执一词,该怎么办呢?

生4:我们用三根小棒来摆一摆就知道结果了。

师:生4的办法真不赖。那我们同桌两人一组,尝试着摆一摆找出真相。

(学生经过操作,得出“不可以”的结论。此时,自然也生成了质疑“为什么符合条件的三条边却不可以围成三角形呢?问题出在哪里呢?”)

师:大家一定很好奇,这里的两边之和4+8=12cm很显然大于第三边“3cm”,为什么不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呢?(此时,有的学生陷入沉思,有的学生在纸上不停比画,有的学生小声讨论)

生5:两边之和4+8=12cm大于第三边“3cm”,但4+3=7cm却小于第三边“8cm”,自然围不成三角形。

生6:我明白了!兩边之和都必须大于第三边。

生7:具体来说,就是a,b,c三条边,a+b>c,b+c>a,a+c>b都要成立才能围成三角形。

生8:也就是说,任意两条边的和必须大于第三边,这样才能围成三角形。

……

以上案例中,起初学生并没有理清其中的规律,随后教师针对具体实际,以“学具”为抓手设计恰当的动手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自己去摸索,体验新知产生前的探究之路,使其透过现象看到了其中的本质,从而很好地积累了操作活动经验,同时学生的思维也逐步深化,提升思维能力。

二、以“玩具”为指引,让学生“玩数学”,积累想象经验

新课改风向标下,为了迎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个性,教师需充分提供与小学生个性相关的素材,以多姿多彩的方式呈现,进而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使枯燥呆板的数学课堂越发灵动多姿。玩具是每个孩子喜闻乐见的,可以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有效展开想象,轻松愉悦地习得知识,积累基本的想象经验,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案例2  认识射线和直线

师:瞧,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玩具,它就是激光灯,大家认为如果现在我对着窗外射,可以射到哪里呢?

生1:可以射到前面的教学楼,还可以射到远处的假山。

师:那假如窗外一片空旷,又会怎么样呢?

生2:那光线一定会无限延长,一直延伸到很远的地方。

师:那大家想象一下,这条无限延长的光线是什么样子的呢?谁能和大家描述一下呢?

生3:这条无限延长的光线一直延长到地球的外面,一直延伸到宇宙中去。

师:那就刚刚生3所说的算不算无限长呢?

生4:应该不算,从他的说法只能说光线非常长,在远处还有物体,还有小红点。

生5:在我看来,无限长是不可能停下来的。

生6:无限长应该是永无止境地延伸下去的。

……

其实,执教者引导学生借助对激光灯的观察,通过不断想象,引发学生思考并得出关于“无限长”的结论。不难看出,执教者的活动设计很巧妙地调动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引导学生关注具有数学思维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促发学生的思考和整合,十分精彩。就这样,通过“激光灯”为指引,以伴随着思维经验再创造的想象实践活动,学生对“无限长”有了再认识,从而建立起与之吻合的空间观念,创造性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以“教具”为载体,经历对接生活过程,积累探究经验

一些数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需要以丰富的生活经验为背景才能完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在无形中积累了一些原始经验,只要经历了数学活动,或多或少可以积累一些数学活动经验,指导和促进后期数学活动的开展。因此,教师需充分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以“教具”为载体,紧密联系生活与数学,让学生亲历数学对接生活的过程,使学生积累“数学化”的基本探究经验。

案例3  小数乘整数

首先教师出示教具情境图。

师:经过讨论,大家觉得该如何去求呢?

生1:本题中求夏天买3千克西瓜需要多少元?可以用“0.8×3=?”,但是我们好像没学过如何求。

师:那大家觉得“0.8×3=?”,是否可以联系已学知识去思考并计算呢?(学生纷纷陷入思考状态,并在草稿纸上进行尝试性计算)

师:谁愿意第一个来说说你的思路呢?(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

生2:0.8×3就是3个0.8相加,即0.8+0.8+0.8=2.4(元)。

生3:我是通过换算单位来计算的。0.8元=8角,8×3=24(角),24角=2.4元。

师:你们真是太棒了!纷纷学会了将新问题转化为已学知识来解决,这里你们都不约而同地运用到了转化的思想方法,这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思想方法,在将来的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下面,再来思考“冬天买3千克西瓜需要多少元”,又该如何列式呢?

生4:2.35×3。

师:很好,那就请大家再来算一算,2.35×3等于多少呢?

……

以上活动,教师借助生活情境及时抽象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組织学生“再创造”出计算方法,积累了探究经验。显然,以上的活动设计中,教师以“教具”为载体,不仅注意到了问题的解决,无形之中还引发学生对数学思想的感悟,有效激发了学生对“转化”策略的需求,使他们对转化思想的感悟与体会十分深刻,自然而然地积累了探究经验 [3]。

综上所述,数学基本活动经验需亲身经历和感悟数学自然生成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长期的,也是自然的。数学活动经验的获得需要不断积累,而积累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教师应当将活动积累看作一个长远的目标,寓教于乐,通过多种活动载体为指引带动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只有通过数学活动使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成为架构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上的一座桥梁,才能让学生真正意义上从体验到领悟,不断生长知识,生长经验,生长智慧。

参考文献:

[1]  徐文彬. 如何认识“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J].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2(6).

[2]  陈利娜. 促进小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策略方案——基于苏教版小学教材课堂教学的分析[J]. 新课程,2016(3).

[3]  石伶俐. 基于数学活动经历,孕育数学活动经验[J]. 小学教学参考,2016(32).

猜你喜欢

基本活动经验小学数学教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习得刍议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培养策略谈
关注课堂教学,落实“四基”要求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层层推进,落实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目标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