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小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策略研究

2021-06-21陈吉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基本活动经验实践操作自主探究

陈吉

[摘  要] 为了让小学生获得更多的、更丰富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文章结合多个课例,提出“实践操作、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三个不同层次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途径,以期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 基本活动经验;实践操作;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作为一种过程性认识,就是学习者通过亲历数学活动而获取的一种心理认知和数学体验。作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关注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让数学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并渗透于日常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是我们的义务,也是我们的使命。基于此,本文结合多个课例,提出“实践操作、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三个不同层次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途径,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提升。

一、实践操作——在“动”中积累

现代教学论认为,儿童的智慧源于自己的指尖,而并非源于耳朵或眼睛。由此可见,实践操作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经验,促进思維的发展,而思维的发展又反作用于学生的双手,使其更加灵活地进行操作。因此,教师应提供丰富的感性素材,创设富有价值的活动情境,并给予充裕的时空,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经历,在经历中感知,在感知中积累,在“动”中不断积累最具有价值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当等底等高时,圆锥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笔者打破“教师实验、学生观摩”的传统做法,而采用了分组实践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去研究二者体积之间的关系。通过操作、观察、发现、合作、创新的过程,经历思维碰撞,一方面顺利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想象能力。

又如,教学“克和千克”,质量单位的感知较为抽象,只能通过肌肉感知来获取,从而造成了教学展开的困难。为了使学生对“1克”产生充分感知,笔者带来了生活中丰富的素材,如花生米、黄豆、硬币等。首先拿出一枚一角的硬币(1克),引领学生通过掂、猜、称等操作活动,去充分感知1克物体到底有多重;接着,再引导学生去找寻生活中1克的物体,不少学生经过算一算、称一称等活动过程,对1克的概念有了更具体、更形象的感知,然后,继续以估一估的活动,让学生去感受10克、50克、100克、500克的物体到底有多重,在经历反复叠加的体验之后,形成深刻的认识;最后以估一估、称一称、算一算两包500克盐质量的活动,感受“克”与“千克”间的联系和差别。

笔者认为,实践操作是积累活动经验的关键行为之一。以上例子中,教师所设置的清晰活动序列是核心,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得学生的操作有奇效,从感知到构建“克和千克”的概念和模型,进入了深度学习的层面,有效积累了活动经验。

二、独立思考

问题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经验的源泉。好的问题情境具有启迪和引导的作用,设置核心问题可以调动学生的独立思考,有助于基本活动的积累[1]。因此,教师需有针对地预设,让学生在充分的思考中积累活动经验。

案例1  以“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为例

(情境引入“0.01→0.1”)

师:对于刚才的讨论,你能发现什么?

生1:只要变化小数点的位置,便会对其大小造成影响。

师:那此处的变化是否有规律可循呢?例如0.01→0.1,小数点的位置如何变化?

生2:向右移动了一位。

师:那小数的大小有何变化?

生3:小数扩大至原来的10倍,即0.1是0.01的10倍。

师:也就是说,0.0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所得的数是哪个数的10倍?

生4:所得的数为原来数的10倍。

师:为什么0.1是0.01的10倍呢?是否能具体说明?下面请组内讨论。(学生踊跃讨论)

生5:0.1米即1分米,0.01米即1厘米,因为1分米等于10厘米,所以0.1是0.01的10倍。

生6:0.01元即1分,0.1元即10分,所以0.1元是0.01元的10倍,即0.1是0.01的10倍。

生7:0.01里有1个0.01,0.1里有10个0.01,所以0.1是0.01的10倍。

……

知识是在已有经验中不断生长出来的,知识是经验的构成与再构成。以上案例中,教师以问题为指引,使得学生“会想”“善想”,从而为活动经验的积累打开了思维通道。以核心问题“为什么0.1是0.01的10倍呢?是否能具体说明呢?”引领思维,积累活动经验。这些经验,不仅仅是实现建构的素材,更是发展能力的土壤,同时对于学科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自主探究

数学是思维活动的学科,如果教师多从学生的思维着手,倡导探究式学习,学生就会在感悟中积累活动经验[2]。因此,教师需有效地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为学生供给自主探究和自由发挥的时空,激发学生的探索和思考,再发现和再创造由此而生,感悟就有了足够的动力,促进了活动经验的自然积累。

案例2  三角形的面积

师: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一个三角形和一把剪刀,请试着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学生迅速投入实践)

生1:如图1,我剪了一个与准备好的三角形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并将两个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2:如图2所示,我同生1一样剪了一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并拼成了一个长方形。

生3:如图3所示,我将准备好的三角形剪开,并拼成一个长方形。

师:我们的学生真能干!生1,你这个三角形是如何剪的呢?

生1:重叠在一起剪的。

师:你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1:只有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才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师:你们真是太棒了。老师这里有一个三角形,你们是否可以不动手,而是想象出另外一个完全相同三角形的样子,并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请一边想象一边将你脑海中的图形比画出来!(所有学生兴致勃勃地在空中比画,不亦乐乎)

师:下面请一名学生将你想象的图形板演给大家看一看。

师:哪位同学能根据所拼平行四边形推导而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生4:三角形面积=底×高÷2。

师:“底×高”表示什么?

生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那这里的底与高是三角形的还是平行四边形的呢?

生6:既是三角形的,又是平行四边形的。

师:非常好,那图3的三角形面积该如何操作呢?

生7:两个图形的底没有变化,但剪裁而得的长方形的高却仅有之前的一半,则长方形面积=底×高÷2,即三角形面积=底×高÷2。

生8:简单地说,由于它们的面积是相等的,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

以上案例中,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进行层层深入的探究活动,还学生以时间和空间,使得思维有了发散的空间和足够的张力。在此基础上,逐步帮助学生建立问题意识,让他们发现问题,让思维深入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在“悟”的过程中,积累了活动经验,提升了能力。

教师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的全过程,获取属于自己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总之,活动经验的积累离不开操作实践,离不开自主探究,离不开独立思考,需要在“做”“悟”“想”的过程中积淀,只有不断积累,才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孕育丰富多彩的活动经验[3]。

参考文献:

[1]  徐文彬. 如何认识“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J]. 教育研究与评论,2012(6).

[2]  陈利娜. 促进小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策略方案——基于苏教版小学教材课堂教学的分析[J]. 新课程(上),2016(3).

[3]  石伶俐. 基于数学活动经历,孕育数学活动经验[J]. 小学教学参考,2016(32).

猜你喜欢

基本活动经验实践操作自主探究
小学科学课外活动的拓展与开发初探
初中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习得刍议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培养策略谈
在电类实践操作课程中对士官学员安全及规范操作意识的培养
关注课堂教学,落实“四基”要求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层层推进,落实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