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行动导向教学法探析

2021-06-18肖利平桑明鑫

高教学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行动导向教学法教书育人

肖利平 桑明鑫

摘  要:《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行动导向教学法建设,是对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为谁培养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回应,更是国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该课程思政的落实。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式课堂教学作为主渠道,构建学校全体教师、全过程、全方位的协同育人模式,让学生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中润物无声地接受思想教育和政治引领,通过潜移默化引导学生“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相结合,教师授课和学生思政引领相结合,个人责任与国家命运相结合。

关键词: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教书育人;行动导向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02-0104-04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administrative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in the course of "College Computer Foundation" is a response to a series of fundamental problems, such as what kind of people to train, how to train and for whom to train. It is als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the national moral education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the course. Taking the blended classroom teaching of the course "College Computer Foundation" as the main channel, the cooperative education model of all teachers, whole process and omni-directionsis constructed. The students in the course of "College Computer Foundation" quietly accept ideological education and political guidance, through imperceptibly guiding students to "look up at the stars" and "Down to Earth" together, the teacher teaches and the student thought politics leads unifies, the individual responsibility unifies with the national destiny.

Keywords: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stablish morality and cultivate people; teach and educate people;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实现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的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积极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崭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靠教育。教育是我们国家之大计、我们党之大计,我们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和有力人才支撑。[1]

一、意义和目的

(一)意义

在国家的大政方针下,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引领大学生矢志不渝始终听党的话,永远跟着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仅靠思政课程作为关键课程,靠学生工作部门辅导员、班主任也是不够的,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坚定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学生思政教育无处不在,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等,都应该加强课程思政全覆盖,大力宣传正能量。当今国际形势复杂,占领高校思想阵地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担当和使命。该项目以公共基础课为载体,巧妙融入、渗透思政内容,在授课教师的言行中,寓思政教育于无形之中,通过潜移默化,随时感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感受我党坚定的理想信念、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诲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2]

1. 应政策之急需,应形势之急需

通过《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覆盖面广的公共基础课,通过案例、任务和项目,融入思政内容,通过思政课程调研分析,遴选思政基础素材,建立其课程学习各知识点的核心内容,让学生耳濡目染,让教育润物细无声,从思想建设上助力提升教学内涵质量。

2. 应高校教改之急需

以行动导向教学法开展教学,其中涵盖了学校提出的学习成效为导向(OBE)和CDIO工程教育的理念,更是混合教學模式的集中体现,符合国家和学校的教改方向。

3. 应人才培养之急

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这门实践性强、学生自主性强的课程,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引进德国应用型高校和职业教育的教学法改革成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收获感、成就感,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明显。行动导向教学打破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二)目的

1. 回归初心

当今智能化已经是大国竞争的关键领域,《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是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公共基础课,它是所有计算机类课程的先行课。计算机在现代化办公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门课决定大学生将计算机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的能力,是作为当代应用型大学学生必须学好并且能够用好的实操技能课程。利用教师的育德意识、能力和素养,教师本人在学生心目中的喜爱度和影响力,教学过程达到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目的。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混合教学改革,既是对“教书育人”的教学初心的回归,更是对我党领导下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诠释和落实。充分理解“课程思政”思想,深入把握其中的深层意义,积极探索实施途径,有利于我们回归教育本质、发挥教师战斗作用、统领学生思想阵地,以知识体系去教书、以价值体系去育人、以创新体系去影响大学学生。

2. 践行使命

结合教学方法的改革,把思政内容融入学生的课堂案例、任务和项目,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学习落到实处。因本课程对实践技能要求的特殊性,须改变传统单一灌输式教学模式,要把行动导向教学法贯穿于课堂中,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等,课堂用启发式、讨论式、调研式和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个人体验,教学全程体现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法改革。通过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深入挖掘通识课程育人功能,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办公自动化软件学习使用、操作应用能力培养与个人价值观引领的有机统一,将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融合,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融入到课程的教学设计之中,使各项教学活动与教书育人同向同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3]

二、“课程思政”设计思路和实施

(一)基于行动导向法的混合教学模式教学,分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引导为主、旨在鼓励、建立提升兴趣。

第二阶段:逐步放手、精细选材、逐步提高要求。

第三阶段:放手实操、加深难度、分析解决问题。

(二)建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点,结合实际逐步补充完善融入思政内容的教学资源

在教学资源基础上根据思政教育要求进行自身特色教学资源的建立和补充,包括使用课件、实验项目设计等以保证新形势下融入思政内容课程的教学延续性、教学效果及我们的教学团队能从中真正受益成长。[4]课程资源建设主要内容:

1. 调研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课程思政相关素材后,建立核心内容,其中融入基础思政教学的内容占比约30%,将相关的逻辑知识点进行整合,按照课程内容的前后关联,为每个知识点准备思政教育内容;梳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资源,建立其核心内容知识点及其路线图,结合实际情况教学环节进行构思、设计并据此进行进度安排,完成课程资源建设一——课程基本资源框架建设。

2. 开课前完成相关补充课件制作,完成课程资源建设二——课程配套教学资源建设。

3. 课堂教学具体设计和实施。

4. 配合我校实际情况、课程实施进行状况、进行知识点讨论内容、基本习题任务库、实践教学项目设计、改进和加强,在实践教学项目设计中按照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具体任务、项目设计,完成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三——课程拓展特色资源建设。

(三)《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实施及目标

该课程通过以下凝聚的相关知识点,以教学的不同表现形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思政教学育人目标的达成,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政育人目标、教学方法的体现如表1所示。

三、课程建设的成果

(一)课程建设的成果

1. 建立融入思政内容的课程教学核心内容,形成以知识点为基本单元的详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案。

2. 将课程方案试点于教学,以该教改项目助推,力争圆满完成教学,并在线上、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发扬优点,总结和改正不足之处。

3. 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和完善该门课程的教学资料,逐步增加思政教育内容力度,逐步在教学中将教书育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言行。

(二)课程建设的成效

以行动导向教学法,通过大学生思政教育课程的调研,将案例、练习任务和项目内容融入思政课程内容,建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梳理知识点,完成教学文件制定,充分发挥校园网、Internet在教学中的作用,利用好多媒体机房的软硬件资源,以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案例教学法(知识点简单精讲)、任务驱动教学法(每个知识点前期学习)和项目教学法(每个知识点后期学习),适时少量加入情景教学法(将课程培养的优秀学生充当授课小老师),教师授课以自学加精讲,学生多练习为主,辅以教师个性化实践指导,每组优秀学生充当老师助理实践指导,完成《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课程思政解决的是高等教育的方向性问题,是人才培养的价值观问题和思政课程思想教育的连贯性问题,使思想政治课程与专业课由“两层皮”向“一盘棋”转化,培养具有饱满正能量、有创新意识、有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大学生。

四、结束语

课程思政本身是一种创新思维,强调把思政教育融入到各种非思政课程中。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试点中,关于用好这个课堂教学主渠道,是高校的系统工程,更是每一位授课教师面临的新挑战。

(一)文化自信是前提

“四个自信”中的文化自信,是对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升华。课程思政教学中的思维方式本身也是科学创新,教师要善于深入思考、积极探索和潜心挖掘所授课程的育人因素,搜索契合点,增强“四个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当今国际、国内的社会问题,把抗击疫情、国际国内局势等的学习、观察、实践同自己的理性思考緊密结合起来,引领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二)言传身教是关键

教师必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活学活用。始终坚持以德立身、立学、施教,才能做到以身作则。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领教育,在教育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引导当代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注重理想与现实的结合。[5]用实事求是来说话,比如用中国抗疫战果、国外的种族人权歧视等,能够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或者自己的行为举止来对我党的政策和主张进行解释,并能够以理解、践行、对照为自豪与荣耀;用英雄模范积极引领学生将知识学习、科技创新与我国综合国力相结合,将个人成绩与人生目标、价值实现相结合,认清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依存,达到智育与德育的结合[6]。从而完成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N].

新华社,2018-05-03.

[2]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07):10-14.

[3]余文涛,王文起,徐宴清.专业教师实践“课程思政”的逻辑及其要领——以理工科课程为例[J].高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01):64-66.

[4]何红娟.“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建构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3(05):60-64.

[5]张正光.“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逻辑理路[J].思想教育研究,2018(04):109-113.

[6]张立昌.大学人文教育批判和实践的逻辑与表现样态[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4):10-17+37.

猜你喜欢

大学计算机基础行动导向教学法教书育人
2019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启动
《教书育人》编辑部公示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数学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融合
新形势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
2015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