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爱校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021-06-18郭菁菁冯影影孙瑛陈娟
郭菁菁 冯影影 孙瑛 陈娟
摘 要:文章以武汉三所高职院校为调研对象,充分运用多种调研方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分析当前武汉地区高职院校大学生爱校教育现状,通过定量、定性分析得到以下结果:爱校认知:不深入、爱校教育活动效果不明显;爱校情感:较浓厚,缺乏自豪感;爱校意识:较薄弱,缺乏全面性和持久性;爱校行为:较表面,缺乏感恩教育。针对以上结果提出相应对策,有助于高职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校观,推动高职院校健康长远发展。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爱校教育;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02-0051-04
Abstract: This article takes three vocational colleges in Wuhan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makes full use of various research methods(questionnaire survey, interview method, etc.)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tatus of college students' loving school education in Wuhan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following results: School-loving cognition: no in-depth, school-loving educational activities are not effective; School-loving emotion: strong, lack of pride; School-loving awareness: weak, lack of comprehensiveness and persistence; School-loving behavior: on the surface, lack of gratitude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above result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to help vocational students form a correct view of loving school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love school education; investigate; analysis
一、調查背景的分析
在互联网+新媒体的冲击下,大学生爱校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大学生学历属于专科层次,理论水平较低,渴望得到关注、喜欢实操性学习。通过文献调查我发现学者对爱校教育关注率较低,关于“高职 爱校教育”文献资料更少,几乎为零,目前已有研究的“爱校教育”内容多为理论研究,缺乏实地调查,分析不够深入。基于此,笔者以武汉三所高职院校为调查对象,充分运用多种调查方法,分析当前武汉地区高职大学生在爱校教育方面所遇到的问题,针对性提出有效对策。
二、调查问卷的分析
(一)调查对象
文章以武汉三所高职院校在校生和教育工作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此次问卷调查共对高职在校生发放600份调查问卷,其中能对调查起到一定帮助的问卷数量为580份,回收到的问卷数量为580份,结果数据比对发现,有效问卷率为96.7%,此次访谈主要针对三所高职院校的党(团)书记、教务处处长、辅导员、思政教师、专任教师等教育工作者。
(二)调查目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职大学生爱校教育现状,分析出高职大学生在爱校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相应对策,提高高职大学生爱校认知、爱校情感、爱校意识、爱校行为,形成正确的爱校观,促进高职院校可持续健康发展,并为高职院校思政建设打下基础。
(三)问卷的使用
笔者在设计问卷过程中,通过梳理大量文献资料,参考问卷网等有关大学生爱校教育问卷设计的内容,依据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爱校教育过程,即高校根据大学生爱校教育形成的规律,对大学生的知、情、意、行四要素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大学生形成爱校所具备的思想品德的过程。爱校教育的形成,是以知为开端,沿着知、情、意、行内在程序,以行为习惯为终端的,爱校教育的过程呈现圆周性,是不断发展的,但爱校教育的四个要素又是相互独立、互相渗透的。在实施调查之前,笔者听取了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老师的意见后,参考了三峡大学宋蛟编写的关于“大学生爱校及爱校教育”的调查问卷,并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一定的修改。本调查问卷共34题,体现了“知、情、意、行”的爱校过程,这四个方面构成了设计问卷的思路,其中主要以选择题为主,也有部分的多项选择和开放式问题。
本次调查可以准确把握新时代高职大学生爱校教育的时代内涵,丰富高职大学生爱校教育的理论,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同时可以丰富高职院校大学生爱校教育的内容,寻求高职院校大学生爱校教育的对策,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爱校教育的实效性。
三、调查情况的分析
(一)爱校认知:不深入、爱校教育活动效果不明显
爱校认知指学生对高职院校了解程度,对学校的第一印象属于感性认知,但了解学校需要理性认知。爱校教育活动是爱校认知的载体,检验着学生对院校的了解程度。据调查:高职院校学生,对学校的发展历程,仅6.21%同学认为很了解,多数同学认为一般。82.76%同学不知道学校校训,仅17.24%同学知道。在了解学校的途径方面,仅33.97%同学选择主动了解。在了解学校开展的爱校教育主题活动时,7.41%的同学认为很了解,调查“你能回忆起几个爱校主题活动?”时,88.1%的同学认为0个,仅11名同学能回忆起3个及以上活动。调查“在开展的爱校主题活动中,你认为影响如何?”时,62.93%同学认为一般,少数同学有所意识,甚至有的同学认为没有意义。高职大学生对母校的认知并不深入,仅仅停留在表面,高职院校开展的爱校主题活动,学生参与度不高,效果亦并不明显,仅有少部分同学认为有很大影响。
(二)爱校情感:较浓厚,缺乏自豪感
爱校情感指高职大学生对院校开设专业、任课教师、专业课程、规章制度等能否满足自身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满意度体验。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对学校专业、教师、政策与规章制度呈现了一种较高的满意度,但非常满意同学数量较少,也有部分同學不满意。对部分同学不爱校的原因进行调查,情况如表2所示。
学校名气不高排在首位,排在第二位是校园活动太少,与大部分学生兴趣不符,排在第三位是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模糊不清。部分高职大学生对母校有着深厚的感情,关心学校的发展,关心自身专业的发展,并会与同类院校做对比,但缺乏自豪感。
(三)爱校意识:较薄弱,缺乏全面性和持久性
爱校认知、爱校情感均属于爱校意识范畴,但爱校意识具有自发性,能够辨别和识别爱校内容和爱校行为。据调查:高职学生中有42%对学校有基本的爱校意识,但是意识和行动难以一致者占多数,29.5%对学校有基本的感情,也有部分爱校意识,也能在关键时刻有所爱校行动占多数。85%以上的同学认为开展爱校教育有意义。仅有25.69%学生认为爱校一词出现在学习生活中的频率高。在对“高职大学生爱校应该包括哪些内容?”时,排名前三的是:爱护学校的环境设施、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自觉维护校园形象。大部分高职学生具备一定爱校意识,但较薄弱,能够意识到开展爱校教育的重要性,但爱校一词出现在学生学习生活中频率较少,高职院校在爱校教育宣传方面做得并不够,部分学生并不理解真正的爱校内涵,导致爱校意识容易波动,高职院校仍需继续加强爱校教育的学习。
(四)爱校行为:较表面,缺乏感恩教育
爱校行为指受爱校意识的支配,而表现出来的爱校举止和爱校意志。据调查:高职学生中46.72%同学会采取正确行为极力阻止有损学校名誉事件发生,41.9%同学会口头阻止,24.66%同学认为毕业后一定会关心母校的发展,46.03%同学认为偶尔会。42.76%同学认为很愿意为母校的发展贡献份力,45.69%同学选择视当时母校的发展情况来定。高职学生爱校情感、爱校意识和爱校行为上有着比较大的差别,知行不一,意识上积极主动,行为上却比较滞后,可以做到认同母校,但比较少感恩母校。
四、调查对策的提出
基于对武汉三所高职院校的调查、访谈,笔者提出如下对策:
(一)爱校认知:以爱校教育活动为载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在对“高职大学生爱校应该包括哪些内容?”调查时,排名前三的是:爱护学校的环境设施、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自觉维护校园形象,可见,校园文化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校园文化建设主要有两个方面: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首先,物质文化建设,51.38%同学对学校环境建设比较满意,但也有部分同学不满意。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是学校精神文化的载体,是学校的名片,学校要积极营造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文化氛围,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形成爱校教育的宣传阵地。其次,精神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建设的核心所在。校训蕴含着各个高职院校文化精神,是一种独特的校园文化,让学生理解校训的含义,形成各个高职院校的文化自信,有助于培养高职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基础上,形成高职自身的大学精神。目前高职大学生以98,99年为主,甚至有的已经是00后,他们生活在信息化、网络化、大数据时代,愿意接受新思想,独立,有自己的主见,对传统说教、灌输方式较反感。高职院校在开展爱校教育活动中如何更好地运用新媒体?第一,对教育工作者开展爱校教育方式专题培训。教育工作者要走近学生,用学生易接受的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与学生适时互动,提高爱校教育趣味性和可接受性。第二,推出爱校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发参与。据调查,62.24%同学很乐意代表学校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第三,重视校史的育人作用,让其与学生感兴趣的社团文化建设相结合,用学生感兴趣的图片、视频、实物等展示学校发展的整体脉络,让学生了解自己学校校训、校徽、校歌的内在含义,用优秀校友价值观、人生观影响师弟师妹,促进学生健康、自主成长。比如:在疫情期间,武信青年学子挺身战“疫”,志愿服务家乡人民,他们践行“厚德尚学、精业力行”的校训精神,以青春勇敢挑起责任与担当,在战“疫”中发光发热、温暖社会、照亮他人;在为抗击疫情传递信心、鼓舞士气的同时,武信学子厚植家国情怀,武信版《武汉伢》视频火速推出,还燃起了学生爱校、爱武汉、爱国家的情怀;武信学子,用执着与变化守卫课堂,用暖心与鼓励传递关怀,用热情与活力驱赶阴霾,用学习与读书谋划未来,用精业与力行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的武信“春景图”。学校完整文化形象的树立需要两种文化建设全面、和谐的发展,便于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认同母校。
(二)爱校情感:加强特色专业建设,提升学校知名度
在对不爱校原因进行调查中发现,学校名气排在首位,高职院校全称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类别上属于专业类院校,层次上属于专科层次,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或服务型人才为主,近两年在不断扩招的形势下,招生分数越来越低,社会认同感较低。高职院校本身所具备的职业性、实践性、特色性,通过提升特色专业建设,推动内涵式发展,坚持立德树人,以实现就业为导向,高职院校上下齐心协力,努力培养出满足企业和社会需求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用专业特色打造学校美誉度,提升名气。比如武铁的铁路相关专业,武交的交通相关专业等,用特色专业打造学校名气,形成自身对学校的自豪感。
特色专业建设是推动高职院校发展的助推器,我们需要从高职学生就业需要的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认真踏实等情感出发,着力推进学生爱岗位、爱学校、爱祖国,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需要从高职教师师德师风和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两方面综合衡量,狠抓课程教学质量,发挥专业课堂育人功能,促进高职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比如武信职院教育与管理学院开展的“师说”系列活动,就是结合教育类专业的特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自己的爱校情操,使学生爱教师,爱上课程;我们需要发挥学校环境育人功能,加强养成教育与引导,这是高职院校主流价值观形成的主要方式,使学生爱学校。高职院校结合自身特点,提升特色专业建设中的育人功能,“四个需要”打造品牌高职院校,形成高职学生爱校情感。
(三)爱校意识:坚持刚柔并济的教育原则,实施爱校教育
据调查,爱校一词在高职学生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较低,但可以看出部分高职学生具备一定爱校意识,能够意识到开展爱校教育的重要性,这样便于教育工作者开展爱校教育。对高职学生开展爱校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校园、进学生头脑的有效着力点,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爱校教育又是爱国主义的基础,爱校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的基础,高职院校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发挥着特殊作用。据调查,73.28%同学认同学校的政策与规章制度,说明我们的规章制度契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教育工作者在执行制度管理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做好了人文关怀,做到了有原则,有温暖。高职院校意识到,传统以管为主的教育模式已经落后,教育者与学生对立的状态已经不符合新时期高职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学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教育者把学生的发展作为重心,牢固树立服务育人意识,用自己的专业水平、服务态度积极影响学生,暖心育人,努力使管理制度内化为学生的自我要求,成为与高职学生相处的最好方式,这样也有助于爱校行为的养成。比如: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的关怀、帮扶、资助和教育工作,逐年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行政后勤人员积极将“三全育人”转化为“三全服务”思路,努力构建一流后勤服务保障体系,提升学生事务的服务管理水平。
(四)爱校行为:做好感恩教育,增强爱校教育实效性
据调查,大部分高职学生爱校仅停留在口头上,感谢也是停留在母校为我做了什么,一旦要为母校做些什么,便开始犹豫不决,除了现在学生受社会大环境影响,比较自我外,笔者认为感恩教育缺乏是主要原因。感恩教育是教育工作者,使用一定的教育途径,把感恩教育内容传递给受教育者,让其能够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并施恩的人文教育学,大学实施感恩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准。教育工作者也意识到部分学生缺乏感恩教育,比如对父母一味索取,不懂回报,对教师漠然,不懂尊重,更别提回馈社会了。尽管部分高职院校积极开展组织“感谢恩师,你我同行”“回报校园”“感恩,不让爱我的人失望”等主题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缺乏持久性。感恩教育自古以来受到重视,比如“施恩不图报”“鸟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如何让感恩教育在高职院校日常化,既然西方有感恩节,我们也可以设置感校节,感系日,感班日等,通过仪式感的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系部、热爱班级,追求积极向上的感情,进而升华为爱校情。学生如何把自己的感恩之心转化为爱校情,并进一步产生爱校行为?首先,学生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水平;其次,学生积极参加班级、院、学校活动,主动关心他人,热爱集体;最后,学生能主动维护学校声誉,愿意代表學校,为学校争得荣誉,与危害学校、集体的行为做斗争,为自己的学校感到自豪。教育工作者要重视课堂的感恩育人功能、课外的主题感恩活动的有效性,以及社会感恩实践活动的作用,用感恩的理念引导学生自我教育,使学生对学校产生感恩行为,比如,重视校友会、表彰大会等,发挥高职院校校友、同学的榜样育人作用,感恩母校,为学校争得荣誉,增强学生爱校教育的实效性。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依据高职学生爱校认知、爱校情感、爱校意识、爱校行为的发展状况,高职院校以爱校教育活动为载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了解学校;加强特色专业建设,提升学校名气,使学生爱上学校;坚持刚柔并济的教育原则,实施爱校教育,使学生具备正确的爱校意识;做好感恩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好地了解学校,使学生在学校能够感受到学校的爱,走出社会,能想到母校、感恩母校、回馈母校,形成良好、健康的互动关系,推动高职院校长远发展,这样教育主体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对教育客体实施爱校认知、爱校情感、爱校意识、爱校行为四个方面的爱校教育,使爱校教育过程保持一致性,进而提升高职大学生爱校教育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2-165.
[2]张军成,段开军.德育理论与实践创新[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59-62.
[3]王立新,等.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189.
[4]宋姣.地方高校大学生爱校教育研究——以三峡大学为例[D].湖北:三峡大学,2012.
[5]付云华.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行为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06.
[6]袁芳.基于“一点三性三需要”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的实效性[J].教育与职业,2016(12):111-112.
[7]唐晓玲.新媒体时代完善高职院校危机管理——运用新媒体技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J].科技展望,2016(17):188.
[8]黎海珍.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1(12):52-53.
[9]吴琦.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维视角与路径选择[J].高教探索,2008(03):135-136.
[10]章小朝.制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结构性矛盾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6):56-58.
[11]刘杰,张运君.大学生爱校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校园的有效着力点[A].青岛科技大学.和文化研究院成立五周年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和文化研究院,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