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络针灸与补阳还五汤加减方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1-06-18天津市河北区鸿顺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0142尚红艳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11期
关键词:补阳汤加减通络

天津市河北区鸿顺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0142)尚红艳

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健康学院(063210)李俊荣

中风亦称脑卒中,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中,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剧,其发病率不断向上攀升,已发展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中风患者经及时救治可有效挽救其生命,但存活者中存在70%~80%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西医针对此类患者主要以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为主,但中风恢复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单一使用西药治疗效果欠佳,且长期依赖西药治疗会损害肝肾功能,无法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1][2]。中医认为,中风后遗症虚实夹杂,气虚导致血行无力,瘀血阻滞脉络,故治疗应以活血化瘀为主。补阳还五汤加减方出自《医林改错·瘫痿论》,具有活血补气之效,针灸是中医特色外治疗法,具有疏经活络之效。鉴于此,本研究探讨通络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方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西医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3]中的诊断标准:突然发病,病情迅速发展,可迅速出现偏瘫、失语等局部症状;经CT或MRI核实,发病脑部存在梗死病灶。中医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中的诊断标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偏身麻木、气短乏力、言语蹇涩、面色晄白、舌苔薄白、舌质暗淡、脉沉细。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2~79岁,平均年龄(62.16±1.28)岁;体质量指数18~29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4.31±1.25)kg/m2;病程7d~6个月,平均病程(2.78±0.62)个月。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51~78岁,平均年龄(62.21±1.25)岁;体质量指数19~28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4.28±1.23)kg/m2;病程9d~6个月,平均病程(2.80±0.61)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50~80岁;首次发病;生命体征平稳;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严重消化道疾病者;患有心律失常、心脏病者;对本研究所使用药物过敏者;心功能不全者;肝肾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降血压、调脂、抗凝、溶栓、营养支持等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通络针灸与补阳还五汤加减方联合治疗。针刺取患侧气海、足三里、百会、曲池为主穴,取患侧血海、合谷、髀关、臂臑、三阴交、肩髃为配穴,75%酒精消毒上述所选穴位,使用0.25mm×40mm无菌针灸针针刺上述穴位,得气后留针30min。补阳还五汤加减方组成:黄芪60g,葛根30g,川牛膝、当归、丹参各15g,地龙、桃仁、赤芍、川芎各10g。下肢运动障碍者加桑寄生、川续断各15g,木瓜10g;上肢运动障碍者加桑枝15g,桂枝、姜黄各10g;便秘者加火麻仁、郁李仁各12g,苦杏仁10g。水煎服,分早晚2次温服,1剂/d。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

1.4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中医证候减少>95%,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为痊愈;中医证候减少70%~94%,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为显效;中医证候减少30%~69%,临床症状和体征好转为有效;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②中医证候积分: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对患者半身不遂、偏身麻木、气短乏力等6项症状按照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0分、1分、2分、3分,评分越高,症状越严重。③血液流变学: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抽取患者5ml静脉血,采用全自动血流细胞分析仪检测血浆黏度、全血高/低切黏度。④不良反应: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并详细记录。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较对照组的72.50%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 中医证候积分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14.21±0.98)VS(14.26±1.03),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3.05±0.57)较对照组的(7.12±0.64)更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

2.3 血液流变学 两组治疗后全血高/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更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附表。

附表 两组血液流变学比较(±s,mpa·s)

附表 两组血液流变学比较(±s,mpa·s)

组别(n=40) 血浆黏度 全血高切黏度 全血低切黏度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1.52±0.13 1.40±0.11 images/BZ_143_1018_406_1022_406.png5.14±0.84 4.81±0.65 44.23±5.90 37.56±7.38观察组 1.54±0.12 1.29±0.13 5.09±0.80 3.60±0.77 44.31±5.88 33.12±6.95 t 0.715 4.065 0.273 7.595 0.061 2.770 P 0.477 0.000 0.786 0.000 0.952 0.007

2.4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中医认为,中风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节、情志不畅、过度劳欲等因素致使脏腑不和、阴阳失衡、气血逆乱。《灵柩·刺节真邪》中记载:“虚邪偏客于半身”,提示由各种原因导致人体正气虚弱,致使邪气侵入,驻留人体,久之会形成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等症状。张仲景随后根据“正气虚弱”这一病因又提出“寒虚相搏,邪在皮肤”,阐述正气虚弱则导致气虚血瘀,无法与寒邪相搏。故治疗的关键在于活血化瘀[5]。

现代医学认为,中风是脑部血管流量减少致使脑组织缺氧、缺血所致,血液浓度较高时,血液流速减慢,导致微循环障碍和血栓形成,进一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快疾病进展[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低,血浆黏度、全血高/低切黏度均较对照组低,治疗期间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表明中风后遗症患者用通络针灸与补阳还五汤加减方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血液流变学及临床症状的缓解,安全性较高。针灸是中医特色外治疗法,本研究选取气海、足三里、百会、曲池为主穴,气海为生气之海,针灸可补益气血、温经通络;针灸百会可调节诸身之阳,平衡脑内气血;针灸足三里具有补气养血、调理胃气之效;曲池是治疗肢体功能障碍的要穴,针灸之具有疏经通络、清热解表之效。现代研究显示,针灸疗法能够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供血,改善神经功能,促进中风患者肢体、语言功能恢复[7]。补阳还五汤加减方中葛根能生津、升发清阳;黄芪能补气扶正;川牛膝活血通经;桃仁、丹参、川芎、当归、赤芍活血化瘀;地龙息风、通利经络;诸药合用,共奏补气、活血化瘀、逐瘀通络之效。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葛根有改善微循环减低血脂等功效,黄芪中含有氨基酸、多糖、皂苷等化学成分,可改善缺血缺氧、缺血再灌注性损伤,修复脑组织损伤;红花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循环;桃仁可增加局部组织血流量,发挥抗凝、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8][9]。

综上所述,中风后遗症患者应用通络针灸与补阳还五汤加减方联合治疗效果较佳,能促进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改善,且安全性较高,利于预后。

猜你喜欢

补阳汤加减通络
补阳还五汤通过NLRP3/caspase–1调控大鼠髓核细胞退变的机制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保元汤加减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复方参蓉汤加减治疗脾肾两虚型斑秃的临床疗效观察
辛润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探析
Study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serum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研究
PFNA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临床研究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通络益肾汤辅助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MMP-9、TIMP-1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