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序贯性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重症脑出血患者Hb、PAB、Alb指标影响对比

2021-06-18天津市静海区医院301600毛世臣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11期
关键词:脑出血机体重症

天津市静海区医院(301600)毛世臣

近年来,重症脑出血的患病率日趋升高,且病情危急、进展迅速,部分患者在发病后伴随有意识障碍现象,无法正常进食,再加上机体免疫紊乱状态,导致低蛋白血症及免疫功能抑制等症状[1]。与此同时,患者胃肠功能减弱,营养状况逐渐雾化,需实施积极有效的干预方式,从而保证患者合理补充营养,进一步改善其预后。实施肠外营养支持,不符合患者实际需求。实施序贯性肠内营养补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转态,调整患者机体内环境稳定,对其神经功能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存在过度应激状态,全身代谢紊乱现象严重,实施营养支持模式的选择性比较高,因此,需提高其重视程度,实施序贯性肠内营养模式,从而提高整体治疗效果[2]。本文择取本院接收的晚期肺癌患者(时段:2017年4月~2020年1月),观察序贯性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重症脑出血患者Hb、PAB、Alb指标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时段:2017年4月~2020年1月,选择本院接收的晚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研究内容者共计8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肠外营养)和观察组(序贯性肠内营养),各40例,其中对照组:女性患者13例,男性患者27例,患者的年龄界限值为52~72岁,均龄(62.05±0.35)岁。观察组:女性患者14例,男性患者26例,患者的年龄界限值为53~71岁,均龄(62.11±0.34)岁。两组基础资料相比P>0.05。本次研究获得重症脑出血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符合重症脑出血疾病诊断标准;②临床资料完整患者;③患者均为发病12h内入院;④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排除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患者;②排除营养液所含物质过敏患者;③排除合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④排除合并肝肾功能障碍患者;⑤排除合并糖尿病病史患者;⑥排除其他脑出血疾病患者;⑦排除中途退出研究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施行肠外营养,首先计算患者每天所需能量,然后实施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在患者的中心静脉直管,相关医务人员使用脂肪乳酸氨基酸葡萄糖注射液,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严格控制营养剂量。

观察组施行序贯性肠内营养,在入院后,相关医务人员给予患者肠内营养输液泵,首先输入20ml葡萄糖盐水,然后每小时递增,在患者无呕吐、反流等症状的时候,可将肠内营养混悬液输注,相关医务人员将初始剂量控制在20~30ml/h,然后每小时增加10~20ml,持续输注12h。医务人员确定患者适应肠内营养后实施适应性喂养,可适当增加剂量,持续治疗14d[3]。在治疗期间,给予患者降低血压、降颅内压等对症治疗,并实施抗感染处理。

1.3 观察指标 ①分析各项营养指标,包括:Hb、PAB、Alb。②分析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呕吐、腹泻、胃出血、肺部感染等。③分析身体状况指标,包括:体质量、TSF、MAMC。④分析NIHSS评分、GCS评分,密切观察患者实际情况,详细记录并实施对比[4]。

1.4 统计学方法 重症脑出血患者所有数据利用SPSS20.0软件进行检验,各项营养指标、身体状况指标、NIHSS评分、GCS评分以形式(±s)表述并实施独立样本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以[n/(%)]表述并实施X2检验,P<0.05即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各项营养指标 结果显示,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具优势,P<0.05。见附表。

附表 两组各项营养指标比较(±s)

附表 两组各项营养指标比较(±s)

组别(n=40) Hb(g/L) PAB(mg/L) Alb(g/L)对照组 126.56±10.97 161.48±15.63 30.08±3.12观察组 133.68±11.14 184.69±16.54 35.24±2.86 t 2.8802 6.4505 7.7105 P 0.0051 0.0000 0.0000

2.2 分析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显示,和对照组的22.50%(9/40)相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50%(1/40)更低,P<0.05。

2.3 分析身体状况指标 结果显示,对照组体质量为(51.73±4.52)kg、TSF为(10.31±2.51)mm、MAMC为(19.06±2.03)mm,观察组体质量为(57.03±4.28)kg、TSF为(14.67±1.78)mm、MAMC为(23.12±2.15)mm,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高,P<0.05。

2.4 分析NIHSS评分、GCS评分 结果显示,对照组NIHSS评分为(17.51±6.31)、GCS评分为(8.31±1.45),观察组NIHSS评分为(11.45±5.62)、GCS评分为(6.69±1.78),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评分更低,P<0.05。

3 讨论

对于重症脑出血患者而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一旦患病,患者出现吞咽功能障碍及机体应激反应等,加重了患者的营养不良症状,对其早期预后影响较大[5]。脑出血患者的凝血因子大量聚集,产生皮质脑干反射障碍现象,从而产生食物反流及反射延迟现象,甚至出现窒息症状[6]。倘若不及时进行治疗,患者病情加重后体型消瘦且水电解质紊乱,不利于患者身心康复。在此背景下,实施早期营养支持,避免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现象。实施单纯营养支持患者营养状态改善效果不佳,实施序贯性肠内营养补充方式,有助于恢复患者的身体状况。

本文研究可以发现,分析营养状态,观察组Hb(133.68±11.14)g/l、PAB(184.69±16.54)、Alb(35.24±2.86)g/l较对照组更高,P<0.05。实施序贯性肠内营养补充方式,为患者提供肠内营养制剂,促使其适应肠内营养,其中含有多种膳食纤维,有助于补充机体必需营养量。将序贯性肠内营养补充在脑出血患者中使用,机体器官可逐渐适应,预防营养物质欠缺现象,有助于改善患者机体的营养状态。

分析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22.50%)相比,观察组(2.50%)更低,P<0.05。实施序贯性肠内营养补充方式,能够有效减少呕吐、腹泻、胃出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例数。实施序贯性肠内营养治疗,提高了患者机体免疫力,有助于肠道功能恢复,促使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提高,减少细菌异位,可对感染现象进行预防。观察组体质量(57.03±4.28)kg、TSF(14.67±1.78)mm、MAMC(23.12±2.15)mm身体状况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重症脑出血患者实施序贯性肠内营养治疗方案,能够为患者提供康复热量和营养元素,将患者的营养状况改善,且血清水平比较稳定,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内脏蛋白的消耗量。分析NIHSS评分、GCS评分,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评分更低,P<0.05。实施序贯性肠内营养治疗方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明显减轻,且意识状态有所恢复,进一步提高了机体恢复效果。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严格控制营养制剂的剂量,能够提高营养补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针对重症脑出血患者开展序贯性肠内营养治疗方案,不但改善了机体营养状态,还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脑出血机体重症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奶牛瘤胃健康、机体健康和繁殖性能的关系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重症不惑
邓俊峰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