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竹荪品种在开化地区栽培适应性试验
2021-06-18余维良傅家林陆久忠叶仲顺苏干光
余维良 傅家林 陆久忠 叶仲顺 苏干光
两个竹荪品种在开化地区栽培适应性试验
余维良1傅家林1陆久忠1叶仲顺1苏干光2
(1. 开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开化 324300;2. 开化县山禾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浙江 开化 324300)
竹荪营养价值高,市场前景好,且栽培操作简单,经济效益高。为筛选适宜开化当地栽培的竹荪品种,从福建省古田县引进‘古D1’‘D89’两个品种作适应性试验,结果‘D89’表现适应性较强,发菌速度快,产量和生物转化率高,适宜在开化地区栽培。
竹荪品种;适应性栽培;发菌速度;子实体产量
竹荪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糖类和粗脂肪等营养物质,具有降血压血脂、抗肿瘤、免疫恢复和抑菌抗炎等生物学活性[1, 2],市场前景看好。其栽培操作简单[3],经济效益高,是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好项目。
为筛选适应开化本地栽培的竹荪品种,从福建省古田县为民食用菌厂引进‘古D1’ ‘D89’两个竹荪品种,作适应性对比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试验材料
试验菌株为‘古D1’‘D89’。两品种小区试验面积各为150 m2,不设重复,用种量按每667平方米400 kg计,两个品种各为90 kg。
试验采用竹荪常规栽培配方:竹屑69%、杂木屑20%、谷壳10%、三元复合肥1%。按每667平方米5 000 kg量备料,300 m2实际用料量为2 250 kg,折合每平方米7.5 kg。
2 试验方法
试验地点为音坑乡文川口村基地。提前15天进行翻晒,然后开沟作畦,畦宽80 cm,长度控制在30 m以内;沟宽40 cm、深30 cm。
2.1 播种
播种时间为2020年3月15日,把培养料含水量调控至60%~70%后均匀摊在畦上,并稍压紧成龟背形,料的厚度掌握在25 cm;把菌种掰成乒乓球大小,纵横间隔约20 cm点播入料内,深3~5 cm,播种后即刻开沟覆土,覆土厚约5 cm。
2.2 发菌管理
检查并记录发菌情况。播种7天后,菌丝已萌发,此阶段培养基内固有含水量可满足菌丝生长所需,让其自然发菌。搭遮阴棚,既防止阳光直射,又能保湿。5月20日时,菌丝爬上料面,由营养生长阶段转为生殖生长阶段。
2.3 出菇管理
观察和记录菌球出现时间,管理重点是盖好遮阳网,防止阳光直射菌球,注意田间排水,防止积水浸害菌丝。6月3日‘D89’已形成较多菌球,‘古D1’可见少量菌球(图1)。
2.4 采收及采后处理
6月20日开始采收,采收适期为菌裙撒至离地约1/3菌柄时,每天上午6时至12时前采收,至7月10日第一潮菇采收结束。休养15天左右,于7月25日开始采收第二潮菇,至8月10日采收结束。分小区采收、烘干、称重并记录产量。采收时将子实体从菌托下方用利刀切断菌索,顺手将菌托和菌盖剥下放在另一容器内,避免菌盖上深绿色的粘液及菌托上的泥土污染菌柄和菌裙,竹荪及时运至烘房烘干、称重。
图1 竹荪品种‘古D1’和‘D89’出菇情况
3 结果与分析
3.1 发菌速度与出菇时间
播种后7天检查菌丝萌发情况,未见明显差异;播种后65天‘D89’菌丝爬上料面,而‘古D1’品种略迟。现蕾时间,以‘D89’较早,为6月1日,‘古D1’为6月3日。两个品种开始采收时间相同,均为6月20日。
3.2 产量及生物转化率
试验结果显示,虽然‘D89’现蕾时间略早,但大量采收时间与‘古D1’基本一致。从表1看,两个品种第一、第二潮菇采收时间基本相同,总产量‘D89’为21.85 kg,‘古D1’为20.55 kg,生物转化率分别是1.94%和1.82%。
表1 两个竹荪品种产量比较
4 小结与讨论
综上,在相同配方的培养料和管理条件下,引进的两个试验品种中,‘D89’表现出菌丝生长适应性强,爬料快,出菇密度大,产量较高,较‘古D1’表现好,更适宜在开化地区种植。本次试验虽然没有设重复,但是考虑到试验的准确性,设置的试验面积较大,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认真对待,仔细记载,能够较全面地反映本次试验的结果。
[1] 岳诚, 邱彦芬, 马静. 竹荪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食药用菌, 2018, 26(6): 48-51.
[2] 黄年来, 林志彬, 陈国良编著. 中国食药用菌学[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0.10: 1424-1448.
[3] 包金亮, 单斌凯, 张晓勉. 竹荪栽培新法[J]. 食药用菌, 2018, 26(2): 106-108.
S646
B
2095-0934(2021)03-232-02
浙江省食用菌产业团队专项资金
余维良,本科,高级农艺师,从事食用菌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E-mail:702426909@qq.com。
苏干光,高级农民技师,现任开化县山禾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理事长。E-mail:253041219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