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工具助力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

2021-06-17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脉络工具学科

◎ 顾 镭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要明确学科内容和学业要求,切实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并要求教师在深入学习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着力做好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实施的衔接,以应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随着2020年高中数学新教材的实施,在上海市高中数学2020年度教研主题“整体把握单元,技术改善教学”的引领下,如何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梳理知识脉络,落实育人目标和教学目标,做好教学评价与课后反思,成为每一位数学教师需要思考的课题。

笔者自2014年起,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专家及区教研员的指导下,和组内教师一直进行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和研究,重点是如何从单元视野出发,形成课时的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进一步明晰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实施路径。下文以沪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为例,归纳在单元视野下,如何利用工具梳理单元知识结构、开展教学设计并进行有效评价的一些实践经验与反思。

一、利用工具,理顺单元要素和脉络

单元作为教学过程中相对完整的学习“段落”,起到了向上承接课程目标,向下统领具体的课时目标、内容、活动、作业、评价、资源的作用。要从单元教学设计开始,更好地开展数学课堂教学,首先就是对教材进行细读,用更高的视角来理解、把握知识的关系和脉络。

(一)了解单元教学设计的含义

与以往的课时教学的视野不同,从单元的视野出发,以一个完整的知识单元作为研究和设计的主体,是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需要,能使教学更加系统化、科学化,有益于将整个知识脉络作出完整的梳理,使它的层次更为分明,围绕学生的思维发展来配套活动设计、作业设计及评价设计等,更好地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笔者认为,首先要回归到教材,经过精读教材,结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及《上海市高中数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验本)》,明确高中数学学科的课程目标、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能力,建立起对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初步构架。在进行单元划分时,可从知识点完整性角度出发,既可以按教材原有单元(如集合与逻辑、三角、复数初步等单元)设置进行,又可以适当地将某几个单元整合为一个大单元(如直线与圆、方程与曲线、圆锥曲线就能整合为一个解析几何大单元)进行思考。

(二)明确单元教学设计的要素

单元教学设计的要素总体由学科和学情、单元教学目标、单元学生活动、单元教学评价以及单元教学资源组成。教师在充分解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从单元视角出发,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作业设计、学生评价逐一设计,以此厘清教学目标与育人目标,把握教学重点和学习难点。在此可以利用单元教学设计简表(见表1)作为工具,将以上要素的分析进行整理和汇总,引领整个单元后续的教学设计和实施。

表1 单元教学设计简表

(三)梳理单元内的知识脉络

对于单元内的知识梳理,可以从两个角度开展进行,第一是知识点关系,可以通过知识结构图进行梳理,如图1所示。

图1 等式与不等式单元知识结构

第二是知识目标的能力要求对应教学目标,由此明晰单元内知识点的逻辑关系,并对教学中的难度和要求形成准确的定位。借助单元知识学习水平及教学目标分析表(见表2),通过对内容学习水平要求和教学目标的梳理,可以较好地对单元知识脉络进行把握。

表2 单元知识学习水平及教学目标分析表(节选)

二、通过工具,凸显分课时教学设计对单元目标的回应

当对单元有更为深入明确的了解,并通过单元教学设计简表厘清单元教学目标和知识技能后,就可以进行分课时教学设计,同时在设计中对单元教学目标实现有效的回应。在具体实施中,笔者借助以下两步,利用好表格工具,能较好地实现分课时设计与单元设计的回应。

(一)从学情出发,制定更为细致的课时目标

基于学情,包括班级总体数学水平、学生个体情况等因素,结合单元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对分课时教学目标做到总体把握,在书写分课时教学目标时要有针对性地将单元教学目标细化到分课时教学目标中去,如表3中分课时教学目标就细化了单元目标的1和3,使得分课时教学目标与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有效回应。

表3 单元教学目标与分课时教学目标对照

(二)基于单元设计,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明确分课时教学目标后,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可以通过若干个学生活动来达成。此时的学生活动设计也就要和单元设计相呼应,在操作中以分课时教学设计简表为工具进行设计,以便教师更好地将活动与单元目标要求相关联,有效地细化和回应单元教学目标。以三角分课时为例,教学设计内容(节选)见表4。

表4 三角分课时教学设计简表(节选)

三、借助工具,更为客观完整地进行评价设置

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不仅能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反馈,更是推动后续教学有力的支持。从单元视角来设计评价,就应该围绕单元的核心知识点和基本技能要求,同时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反馈、课题研究等指标,来衡量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让教师不拘泥于一个难点、一道难题,站在数学学科要求和学生能力发展的高度上来进行评估,在后续教学中进行改进和调整。通过单元评价表(见表5)这一工具,将单元的评价从维度上分解为单课学习、单元活动、单元测验和其他,利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测试评价等方式加以考量,实现对学生更为客观和完整的评价。

在表格工具的助力下,教学设计能更有针

表5 单元评价表

对性和操作性,同时能使分课时教学设计更好回应单元目标,指向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在单元设计的研究下开展了学生走班课教学,在不增加数学课时、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以单元设计的研究和实践为抓手,强调理解核心概念,掌握核心方法,抓住单元脉络,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一直以来,高中数学都让很多学生觉得“苦不堪言”,感觉“题海无边”。笔者认为,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在教学中进行了过多的机械练习,而忽略了数学内容学习的逻辑关联和基本方法。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指向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基于单元教学合理利用表格工具设计开展教学,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让学生真正地去领略数学之美、感悟数学之魂。

猜你喜欢

脉络工具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串联知识脉络 巧用动态资源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福州吟诵调留存脉络梳理
延安时期的党建“脉络”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党的建设学术脉络与前沿动态——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
准备工具:步骤:
“巧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