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农的“崇碑”观

2021-06-17秦田田

河北画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书学帖学金农

秦田田

西北师范大学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经各个朝代,一直是以“二王”一脉的帖学占主导地位,直至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代,帖学的正统地位开始衰退,研究学习、崇尚碑的思潮开始兴起。到后来阮元正式提出“北碑南帖”“南北书派”。“碑学”作为一个书学概念正式登上了书法舞台。其中清初时期的书画家金农可以说是清代碑学的先行者,他打破了以帖学为尊的传统思想,为后期碑学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一、金农的书法

(一)在清初经济、政治影响下的书坛面貌

清初时期,统治者为了加强统治地位,在学术上开始禁锢人们的思想,促使大批学者对古籍、金石文字进行严密详细的考据,金石学因此兴起。而碑学的兴起一方面由于方正严谨的馆阁体大兴于世且各个书家的取法不高,以及刻帖的失真和金石学的兴盛等客观原因,为碑学的发展提供的契机;另一方面文人士大夫及其知识分子们利用碑学运动作为反抗压迫的一种手段。碑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郑簋、傅山、金农等人为代表的前碑派;第二阶段是以包世臣、邓石如、阮元等人为代表的碑派的建立;第三阶段是以康有为、吴熙载、何绍基等人为代表的晚期碑派的兴盛。其中,前碑派主要的作用就是以碑破帖,在前碑派中金农的学书思想于书法实践最具典型价值。

(二)金农的书法风格及创作过程

金农青年时期即负诗名,20岁时曾访毛奇龄,21岁投师何焯门下,何焯爱好是收藏金石碑刻,因此金农在擅诗文的同时也精金石碑版鉴赏,且善篆刻。其50岁前书名已动京城,50岁后始以画名,颇具奇逸之气,成为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金农书法风格标新立异、面目繁多。纵观其他一生的书法创作,主要有隶书、行草、写经体楷书、楷隶、漆书五种书体。根据各阶段的发展情况又可分为三期:早期,金农从青年时代到50岁前,他的行草和隶书均成熟于这一时期,写经体在47岁时出现,他以碑法作行草,是清代第一人,这种现象值得重视;中期,是从50岁以后到70岁,他的漆书、写经体楷书和隶楷均成熟于这一时期,此期为金农书法变革的高潮期;晚期,70岁以后,他自谓始创“渴笔八分”,此期为金农衰年变法期。

二、金农“崇碑”的具体体现

(一)金农师碑与非文人书家走向的书学思想

金农所推崇的碑不光是盛行于世的汉碑,对于各个时代有名或无名的碑,都是他学习借鉴的。金农在二十多岁时就因爱好金石学,好友厉鹗对其评价说“嗜古金夫子,贪若笼百货”。他在三十多岁时就已收藏汉唐金石拓本二百余种。金农在《冬心斋研铭》中自序说“且予夙有金石之癖,金文为佚籀之篆,尝欲效吕大防、薛尚功、翟耆年诸公搜讨遗逸,辑录成书,有所未暇。石文自五凤刻石下,于汉唐八分之流别,心慕手追,私谓得其神骨,不减李潮一字百金也。”由此可看出他对于碑刻书法的喜爱与认可。

乾隆年间,金农赴北京参加博学鸿词考试,没有考中,在回扬州路上经过山东时作了《鲁中杂诗》,诗中云:“会稽内史负俗姿,字学荒疏笑骋驰。耻向书家作奴婢,华山片石是吾师。”(《冬心先生续集》自书墨迹稿本)。此诗表达了他脱离“二王”书风的影响,学书方向转向为碑刻,将历代以“二王”帖学为权威的书学思想进行了彻底的反驳。总的来说就是摒弃对帖学的意味追求,师承碑学,放弃了对有名书家的学习方向而转向学习无名书家。金农由此拓宽了学习书法的视野,将学习正统的“二王”书法转向了学习民间书法与无名氏书家,他从宋代高僧写经和古代民间俗工书飞白中取法,正是表现出了他“不要奴书与婢书”的追求。他公然挑起反叛正统文人书风的旗帜,大量吸取了碑刻的古拙厚重,有意识地融入了金石篆刻的方法,对隶书有着独到的理解。

金农这种在当时几乎可看成是极为异端的思想,却代表着清代前碑派中的激进艺术观,并为清代中后期碑学发展的热潮打下了基础。正是在这种激进艺术观的指导下,金农五十岁以后在隶书上再度变法,“漆书”在他的笔下产生,由此金农成为开一派宗风的大家,为后代书坛碑帖融合的书风开了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金农的书法实践对“崇碑”的体现

由于金农独特的艺术见解与书学思想,创造出了一种新的书法审美形象,他将个人的书学思想变革引入到了自己的笔法创作当中。他的隶书主要从古代的倒薤篆之中提取创作元素,并汲取了飞白体的特殊笔法,一部分笔画是以枯笔为主、用笔扫刷、平行书写,金农自己将这种写法称之为“渴笔八分”。“八分”最早是形容汉时期隶书是“去其篆者二分而留其八分”,也有说法是形容隶书中撇捺的写法。在其作品中表现出金石气的同时还加入了一些木板刻工字体的元素,为求书写效果,他还创造性的以卧笔书写,以求在自己的隶书创作中表现出规整、庄重、装饰性较强的审美走向。

对于他的行草书作品,金农在《画兰竹自题纸尾寄程五鸣、江二炳炎》一诗中说到:“署名隶书古”,可以得知他的行草书中加入了隶书中的一些元素,也就是碑的元素,将碑刻中厚重、方正的一些用笔特征融入到了行草书当中,形成了高古茂密、笔意丰满之感。金农在提倡师碑、学习非文人书家的书学理念以及对书法技法的变革上都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

三、金农对碑派发展的影响及世人对其评价

金农的书法思想集中地体现了前碑派的变法思想,他以全新的艺术观和从古代传统中开拓出的全新笔法,在超越故我中,创造出前无古人的自家面目。金农书法变法的几个特征是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清代碑派在后期崇碑抑帖的思想浪潮中,对金农师碑的变革思想有着极大的吸收,这些思想被全部或部分的接受,其中金农的“不要奴书与婢书”的思想,被康有为采纳,康有为提倡的“穷乡儿女造像”与金农的这一思想不谋而合。他在隶书技法上的变法,从汉以后就很少有书家能在此领域有如此突出的作为了,因此金农在帖学向碑学的转换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金农所处的时代,为金农书学思想的形成与艺术变革提供了很好的环境,他在客观上把握住了历史脉搏,利用自身的学识与智慧,将其投入到书法学习当中,因而才诞生出这样一位流芳千古的书画大家。

由于金农标新立异的思想变革,后世书坛中对于金农的评价虽褒贬不一,但大多还是以肯定为主。现当代美术教育家刘海粟曾说:“在扬州八怪中,我很喜欢金农的作品,他的作品寓巧于拙,格调高古,独树一帜。” 潘天寿评价说“金冬心,赵沩叔、吴缶庐诸学人,又以金石入画,与书法冶为一炉,成健实朴茂、浑厚华滋之新风格,足以虞山、娄东、苏松、姑苏各派疲敝极度之特健剂。”此话说明了潘天寿对于金农在书法与绘画中加入金石学元素的认可。评论家李在铣说:“金农的书法笔笔从汉隶中出,意味深长,耐人寻绎。”由此可见,后人对于金农在艺术上的造诣是很认可的。

三、结语

金农“崇碑”的书学思想,实际上代表了他对于书法的创新与变革。他不仅仅只是提倡师碑、崇碑,他还从碑学的学习中成功的创造出了自己的书风。由此可以看出他在学习书法时并不只是一味的学习传统,也不是无所依据的只求不同,而是拓宽求学视野,吸收不同的元素,再通过自身的理解将其融合,创作出焕然一新的作品。金农对于学书的这种感悟为我们书法创作提供了极大的灵感,在书法学习当中不能只局限于名家名帖,写经、汉简、汉砖等民间书法材料都有我们值得借鉴的地方,我们也要有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学书精神。

猜你喜欢

书学帖学金农
「印象派画家」金农
心与形:帖学与碑学
五代书法与中国书学的唐宋转型
从《宝贤堂集古法帖》窥探明代中叶帖学的兴盛
画家也有经济头脑
朱熹书法伦理思想之形成与嬗变刍议
颜真卿书风演变及书学思想述略
“香自苦寒”的扬州八怪之首
——金农
浅说汉代书法教育
清远养拙碑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