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遗中国扇艺的新时代生命
2021-06-17罗红亮
罗红亮
上海制扇至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我国扇子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从最初的“一片树叶”,发展成一个具有多种形态、多种材质的“扇子家族”。扇子自古以来为引风纳凉之物,是我们的祖先在抵御大自然炎夏酷暑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最简便的取凉工具。据史料记载,扇子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扇子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变,蕴含了极其丰富的且独具特色的扇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器物中的艺术瑰宝,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现阶段,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各方面具有一定的冲击力。工业社会的发展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我们的精神发展带来了不便。扇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受空调、电风扇使用的影响,看似正在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慢慢“消逝”。空调和电风扇使用起来固然方便,但在方便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带给我们一些弊端。当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资源浪费、节能减排等一系列环保新观念出现时,在使用这些电器设备过程中所带来的一系列环保问题值得人们深思。扇子作为绿色环保的纳凉产品,应受到人们的重视,被重新搬上舞台, 在新时代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一、研究的目的
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家用电器的广泛使用,使现代的生活中出现了产品冷漠化、忽视传统文化等种种现象。扇子作为传统的纳凉工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正在慢慢地“消逝”,之所以选择中国传统器物中的扇子作为课题研究方向, 是想通过对扇子的设计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传统器物中的设计思维方式及设计中的智慧,借此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近几年,“申遗”一直是人们的一个热议话题,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扇艺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宝贵资源,保护和挖掘民间艺术,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全人类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特别强调:“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国家领导人指出:“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一定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因势利导。” 从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重视文化,尤其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视,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
随着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发展,有些民间工艺,民俗传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量的民间传统工艺的传承已经断脉,有些民间艺术正缓慢地消亡。因此,保护和抢救诸如扇艺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持文化多样性,是我们亟需研究和大力开发的新课题。
二、中国扇子的历史演变过程
古人类为了纳凉,在炎热的夏季会摘取大片的植物叶子来用,大片的植物叶子大致是扇子最初选取的材质。而后选用飞禽的尾羽制扇,逐渐发展为以竹制为主。木制、纸质、绢类象牙、牛角、塑料等,都被纳入到了制扇的材料中。经过千百年的演进,我国扇子发展成一个具有数百品种的扇子家族,与我国传统的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雕刻等艺术相融合,成为既具实用功能,又富有美学价值的精美工艺品。扇子功能由物质到精神,从招凉引风、祛暑遮阳,发展到审美、欣赏和文化精神交流等。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观念,直接或间接的会影响到扇子的使用及扇子设计风格的演变。扇子属于中国,又属于中国的每一个时代。在中国每一个时代的发展中,扇子所呈现出的种类不同,呈现出的风格特征也不同。
三、扇子的制作工艺分析
一把小小的扇子, 能把制扇人的手艺表现得淋漓尽致,制作考究的扇子不仅具有实用性,还是工艺精湛的艺术品。郭沫若赞美扇子的工艺写道:“精逾鬼斧,巧夺天工。”可见扇子制作工艺之精湛。扇子的种类不同,材质不同,其制作工艺也会有所不同。
早期的扇子,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在制作上追求简单朴素,实用性多于审美性。直到纨扇的出现,扇子的制作开始讲究起来。纨扇的扇骨以竹木为主,多选用带有竹斑的楠竹和湘妃竹作扇柄,用雕刻手法进行装饰,制成各种形状,扇面用丝绸绫绢糊制,配以象牙、金银制成的扇坠或挂以流苏,尽显纨扇的精致。
由于人们的审美需要,将诗词歌赋、书画等运用到扇面上,既装饰了扇面,又赋予了其文化内涵,寓意深刻,丰富了扇面艺术。人们的审美不仅仅局限在扇面艺术的发展上,对扇柄扇骨也开始进行一定的工艺创造,诸如雕刻、镶嵌、烙画等工艺的运用,使扇子整体的审美艺术性逐渐增强。
扇子制作工艺相当繁复,以折扇为例,在折扇的制作中,选材很关键。选好材质,还需要经过数十道工序后方能制成一把完整的扇子。仅扇骨就需要经过蒸煮、晒、破料、烘烤、打磨、雕刻、镶嵌、烫钉等流程。据《云麓漫钞》32记载,“宋人用折叠扇,以蒸竹为骨、夹以绫罗,贵家或以象牙为骨,饰以金银”。我国著名的扇子有江苏苏州的檀香扇、浙江杭州的折扇、广东新会的火画扇、四川自贡的竹丝扇、湖南的岳州扇、山东的麦秆扇、浙江湖州的羽扇等。其中杭州扇、苏州扇和岳州扇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扇的造型优美、构造精致。组成了我国三大名扇,也称“工艺扇中的三姊妹”。这些林林总总的扇子汇聚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扇子王国”
四、赋予扇艺的新时代生命
我国扇子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扇文化。纵观扇子的发展,看似扇子正在慢慢远离我们的生活,实质扇子已浓缩为一种扇文化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里。现如今,不管是在影视作品中、现代设计中,还是在犹如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等一些重大场合中,我们都可以觅到扇子的踪迹。
我们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新的科技、新的材质、新的思想、新的观念不断出现,每个时代有特有的属性和社会形态,扇子作为一种器物,在每个时代的发展定会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的影响,展现出时代特色。反观当代的设计,在大工业化流水线的今天,批量生产的产品同质化、廉价化严重,往往能满足人们日常的实用功能,而缺少更深层次的心理需求。尤其是在现在大城市快节奏、大压力的生活状态下,消费者往往对自己工作之外的生活环境有更高的追求,对私人定制、个性化定制等可以参与到产品的设计与制作的方式充满兴趣。
面对现代消费者的特点,在私人个性化、多样化的基础上,做能够与使用者产生互动、 有参与感的设计是做现代设计的一个新方向。
扇子的功能也不仅仅只有纳凉。可以从礼仪功能、实用功能、审美功能、情感功能着手。加以文艺创作、书画艺术、戏剧曲艺艺术、舞蹈艺术、雕刻艺术、园林建筑艺术等方面的运用,研究中国扇子的设计内涵,对了解中国扇子的起源、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对扇与现代各种艺术的融合也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除此之外,扇的制作工艺在一定程度上也还会受到手艺人的经验和智慧影响。制扇属于传统手工艺产业,其中精湛的制作工艺属于文化范畴,需要我们的传承和保护。现阶段,科技的发展对传统手工艺具有一定的补充和延伸作用。制扇工艺要把传统技艺、情感、艺术和科技相结合。
无论是其形态还是其寓意丰富的扇文化与现代的设计都有很多的契合点,有很多地方值得现代设计借鉴学习。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科技发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怎样使中国传统文化与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习俗、新的文化相适应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
五、结语
扇子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承载着一定的生存和发展压力。伴随着电力的发明和电子降暑工具的出现,扇子的纳凉功能大大被削弱,直接影响到了人们对扇子的使用。空调和电风扇使用起来固然方便,但使用过程中所带来的一系列环保问题值得人们深思。近几年举办的“让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号召全球的民众都参与进来,提高他们对全球变暖、温室效应的认识,用他们的切实行动来为环境和能源的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这种环保理念下,炎炎夏日,扇子又找到了自己原有的那份自信。与现代降温设备相比,扇子的祛暑的同时还能带给我们心灵上的惬意,其中的文化寓意却是现代任何设备所无法取代的。
对中国的传统物质和传统文化只保护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加以发扬光大。一把小小的扇中,不仅凝聚了各阶层人们的文明和智慧,更蕴含了宝贵的对现代设计的启示。中国扇子的设计制作中,强调实用技艺、讲求器物功能,要求器物要通过因材施用、因材施艺、以技成器,以美的形式达到善的功用。
扇子在新时代作为一种设计语言也为现代设计带来更多的灵感。通过认识扇艺元素在设计中的应用,不仅要“取其精华”吸收来自外国的先进设计概念,更要充分挖掘和传承我国传统的艺术元素。我国的传统文化就可以在当下保持生命力和活力,在不断传承发扬以及推陈出新的过程中,延续并且逐步完善中华民族的文化体系。扇子的设计与扇文化在现阶段仍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应当将这一中国传统艺术绽放出更加缤纷绚烂的文化艺术色彩,将民族传统文化走上现代的轨道,同时也将有助于中国设计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