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颜真卿书风演变及书学思想述略

2017-05-11周彦瑜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书风颜真卿

周彦瑜

摘 要:颜真卿作为尽忠之臣,以儒立身,佛道兼修。其书法一生凡三变,最终确立了继王羲之之后的又一典范。对颜真卿的书风演变和思想变化进行探究,并着重强调其书风及书风风格形成原因,论述了其在书法创作上的开拓性贡献,对于当今书法创作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颜真卿;书风;书学

从颜真卿13世祖颜含随晋室渡江而徙居建康开始,到5世祖颜之仪、颜之推兄弟之时,颜氏逐渐成为江左望族。而后颜之推入北周,居雍州万年。李渊起兵之时,高祖颜思鲁因迎奉用功而授秦王府记室,直到顏真卿一直为有唐贵族。颜氏家族自南渡建康时起,世代以儒传家,恪守文字训诂家学并留心翰墨成为其立家的代传明训。在训诂上,5世祖颜之推著《急就章注》《训诂文字音》和《颜氏家训·音辞篇》;颜憨楚著《证俗音略》,颜师古著《匡谬正俗》《急就章注》和《颜氏字样》,颜元孙著《干禄字书》等,而且世代都有专门辩证文字时俗之谬的著作传世。就书法而言,颜真卿9世祖颜腾之以草书见称于梁武帝,6世祖颜协以草隶名播荆楚。正如颜真卿《草篆贴》所言:“自南朝来,上祖多以草隶篆籀为当代所称”。

颜氏一族与其他江左氏族不同的是以儒家思想作为立家之本,“重文轻艺”的儒家传统使得书法从根本上仍然被视为末流。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杂艺》中坦言“此艺不须过精”,又告诫子孙“慎勿以书自命”,这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极端。尽管后世仍不乏以书法名世者,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势必会受到《颜氏家训》的告诫。因此,尽管颜真卿并无专门的书法论述传世,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判断出对其书法乃至人生观念影响至深的首先是儒家思想。

颜氏3岁丧父,早期教育主要得自伯父颜元孙。颜真卿在颜元孙的指教下,接受家学渊源,致力于训诂与书法,28岁时编《韵海镜源》,成条目二百卷,44岁时写《多宝塔碑》,被誉为“遒劲婉熟”,可见这方面教育所打下的深厚基础。颜真卿初学书时,楷书最流行的是褚体,天下学褚者十之八九,颜真卿也是如此。米芾《宝晋英光集》云:“颜真卿学褚遂良。”[1]吴德旋《初月楼论书随笔》云:“鲁公书结字用河南法而加以纵逸”[2],以2003年河南出土的《王琳墓志》为例,这是传世的颜真卿最早的楷书作品,写于开元二十九年(741),时年33岁。这件作品用笔内擫,点画细劲,结体开张,风格灵动妍美,与褚遂良楷书比较接近。再以1997 年河南出土的《郭虚已墓志》为例,颜真卿书写此墓志时年41岁,比《多宝塔碑》早3年,两件作品风格相同,用笔两端重按,中段轻提,粗细变化丰富,点画婉媚遒劲,一波三折,还是属于褚遂良楷书的特征。稍有出新的地方是颜真卿受时代书风影响,点画和结体都比较厚重了,但是,这种出新与当时字体书风的浑厚豪放相比是远远不够的。到天宝十三年(754),颜真卿写《东方朔画赞》,力求风格面貌的进一步浑厚开张。然而,由于表现方法没有跟上,线条还是两头粗中间细,结体还是以内擫为主,因此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颜真卿于天宝元年(742)以“博学文辞秀逸科”甲等登科,从此开始了仕途生涯。历任礼泉慰、长安县尉、殿中侍御史、兵部员外郎等,天宝12年任平原太守,在平叛安禄山叛乱时名重朝野。后又历任肃宗、代宗两朝朝刑部尚书。在此之前,颜真卿的仕途畅达,实现了他克效尽职的儒家入仕理想。

颜真卿致力于书法艺术,广综博览,他曾访洛阳裴儆宅,向张旭请教笔法,得其口授,作有《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一文,首述请教张长史传授笔法的经过,次述张长史以问答式传授笔法,终述古今书法异同。

文字训诂学是颜氏的家学传统,六朝以来,历代先祖都有专门的著作传揽。颜真卿的伯父颜元孙著有《干禄字书》,它收录了许多民间流行的通、俗字体,撰体例分俗、通、正三体,如“崴、箴、岁,上俗,中通,下正”。 [3]颜真卿早年受颜元孙启蒙,对民间俗文字也很重视,颇有研究,长期接触民间流传的俗文字,即使不曾有意地去模仿学习,也自然而然地流露于笔端。颜真卿的作品中,通、俗字很多,以(日)石桥鲤城所编《颜真卿字典》的字例来看,有许多属于《干禄字书》中的通俗字。以《麻姑仙坛记》为例,錾、梦、刻、厨等字都是《干禄字书》中的通俗字。从颜书结体造型这种现象是颜真卿书法得力于家传的佐证。

从永泰二年(766)遭贬谪峽州别驾开始,随着仕途的低落,颜真卿一改常态,出现遁世思想,常寄情山水,崇信佛道,以诗文求解脱。他在这时写下了一首著名的《咏陶渊明》诗,其中四句是“手持《山海经》,头戴漉酒巾。兴逐孤云外,心随飞鸟泯”。这与其之前的庄严作风大相径庭。值得一提的是,颜氏家族原本也有“兼修戒行,留心诵读,以为来世律梁”的崇佛家传,但是这种崇佛仍属于修身的范畴,与儒家的入仕主张不相冲突。这与颜真卿在766年遭贬谪以后仕途低落之时的这种崇佛遁世显然、寄情山水显然是完全不同的。这种失落感在很大程度上使他的处世态度为之一变,进而也影响了他的书法艺术境界。此时的颜真卿尤佞佛理,广结隐逸之辈,如陆羽、张志和等、敦慕谢灵运之风流、而且在出任湖州之时还煞有介事地成为湖州佛川寺“菩萨戒弟子”。

陆羽《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中也记叙了他们论笔法的生动故事:

怀素与邬彤为兄弟,常从彤受笔法。彤曰:“张长史私谓彤日:孤蓬自振,惊沙坐飞,余自是得奇怪。草圣尽于此矣。”懒虞衔曰:“师亦有自得乎?”素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真卿曰:“何如屋漏痕?”素起,握公手曰:得之矣。”[4]

这里所涉及用笔的有“古钗脚”“壁坼之路”“屋漏痕”,这是唐代书法家们在“师授之外,须自得之”的探索成果。这种笔法传授如同禅家机锋,不做正面回答,通过妙喻,发人深思,然后豁然醒悟。颜真卿悟出的“屋漏痕”笔法自然生动,遒劲含蓄,线质、张力极具郁积勃发的生命感。清.王澍《竹云题跋<顔鲁公送刘太冲叙》》说:“顔书多遒古,钗脚、屋漏之趣,时时流露于行墨之间。此叙独秀润,有姿态,为顔书最宜人之作。”[5]

大致在大历年间(771),颜真卿的书法有了新的气象。据朱长文《续书断》:“观《中兴颂》则宏伟发扬,状其功德之盛;观《家庙碑》则庄重笃实,见夫承家之谨;观《仙坛记》则秀颖超举,象其志气之妙;观《元次山铭》则淳涵深厚,见其业履之纯。”范文澜曾说:“初唐的欧、虞、禇、薛,只是二王书体的继承人。盛唐的顏真卿,才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6] 由此可见,颜真卿有一股摧枯拉朽的动力,具有破坏性的开创精神。

颜真卿的书法从遒丽到苍浑的演变轨迹走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过程。《书马伏波语》书于大历三年(768),中段按笔运行,线条圆浑,结体外拓,颜体特征初具规模但表现稚嫩。

《麻姑仙坛记》书于大历六年(771)四月,点画沉雄苍厚,结体宽博恢宏,颜体特征完全成熟。在全部颜楷中,这件作品横平竖直,结体开阔,有篆书和分书的意味,风格面貌最古拙,标志着颜楷变法的第一次飞跃。《大唐中兴颂》约书于此年(771)六月,点画中间细两端粗撇捺波磔分明,横细竖粗,结体偏长,中宫紧凑,字体书风与早期的《东方朔画赞》比较接近,明显有一种回归倾向。这说明颜真卿在创作完《麻姑仙坛记》之后,感到变法的步子太大,因此回过头去进行反思,在吐故纳新时,必须留其精华。这种书风与当时的名家比较接近,说明了颜真卿在吸取民间书法养料的同时,仍然依靠名家书法加以提炼和升华。

《八关斋会报德记》书于大历七年(772),在《大唐中兴颂》的基础上,结体方整,气势开阔,又向沉雄浑秀、宽博恢宏的目标前进了。

《李玄靖碑》书于大历十二年(777),它是颜楷变法的第二座高峰。相比《麻姑仙坛记》,因为借鉴了当时的名家书法,吸收了以往《东方朔画赞》等作品的某些风格特征,在点画的波磔、方圆、粗细等各种对比关系上,都表现得相当丰富。

《顏勤礼碑》书于大历十四年(779),横画两端粗,中段细,撇捺粗反差很大,波折钩挑分明,横细竖粗,结体偏长,风格比较清秀,这些都是早期书的特征,有褚遂良等名家书风的影晌。它说明颜真卿在达到新的高峰后,又开始回顾和反思,做拾遗补漏和提炼升华的工作了。从《勤礼碑》的用笔上,他采用了隶书和碑版楷书的写法,再次说明他在变法过程中对民间书法的借鉴。

颜真卿晚年楷书平画宽结,含篆籀笔法源于古文字家学和其母舅殷氏父子。颜之推长子颜思鲁之妻是当时书画兼擅的大名士殷英童的女儿。颜师古、颜勤礼二兄弟即殷氏所出。而颜勤礼之子颜昭甫,也以精于笔法闻名于世,并且娶了初唐著名书家殷令名的女儿。颜昭甫早亡,其子颜元孙、颜惟贞从小寄养在舅父殷仲容家中。颜惟贞就是颜真卿的父亲。颜真卿的母亲则出自殷氏家族另一支,殷仲容是其从父(据颜真卿《殷践猷墓碣铭》)。

殷氏父子书名太大,当时向殷仲容求书的,应接不暇。殷仲容疲于应付,常让外甥颜元孙代笔。据说颜元孙能将殷仲容的字模仿得惟妙惟肖,人莫能辨(据颜真卿《颜元孙神道碑》)。颜真卿早孤,由伯父颜元孙养育,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殷氏家学。

有颜、殷两家深厚的家学根基,再加上颜真卿妙悟笔法,取法历代经典与民间书法,终于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继王羲之之后又一最具影响力的人物。

注释:

[1]沃兴华.颜真卿书法意临[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12.

[2]吴德旋.初月楼论书随笔·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590.

[3]沃兴华.颜真卿书法意临[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13、14.

[4]陆羽.历代书法论文选·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283.

[5]王澍.历代书法论文选·虚舟题跋[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623.

[6]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748.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

猜你喜欢

书风颜真卿
颜真卿拜师
颜真卿拜师
颜真卿拜师
苏轼《黄州寒食帖》赏析
徐渭另类书风及成因探析
劝学诗
汉代隶书碑刻书风的变化及原因分析
魏晋书风的形成
唐.颜真卿《勤礼碑》集联
唐.颜真卿《勤礼碑》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