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影响因素分析
2021-06-16谢伟纯陈倪
谢伟纯,陈倪
(汕头中心医院 新生儿科,广东 汕头515031)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因其对外周血管损伤小、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后期维护方便等优势,在危重症新生儿、早产儿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2]。导管堵塞是PICC常见并发症,留置时间越长,堵塞发生率越高,风险越大,可导致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尖端异位等症状,增加新生儿痛苦[3]。因此,如何有效做好新生儿PICC导管维护是临床一直以来关注的重点。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期间置入PICC导管的825例新生儿,旨在分析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的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预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期间置入PICC导管的825例新生儿。纳入标准:①一次性置管成功;②首次行PICC;③凝血功能正常;④家属签署置管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先天性免疫缺陷性疾病;②由外院带入PICC导管;③临床资料不全;④伴有感染性疾病。
1.2 方法
采用规格为1.9 Fr硅胶材质的PICC导管(佛山昊朗公司),安排两名具有PICC资格的护士参照相关新生儿PICC置管程序等要求完成置管操作。置管完成后登记新生儿资料,包括胎龄、性别、出生时体质量、置管时体质量、导管留置时间、导管末端位置是否过深(>T7)、冲管(封管)是否不当、是否经导管输注脂肪乳、输液护理是否不当、是否持续输液等。依据PICC导管是否堵塞分为堵塞组与未堵塞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的相关因素。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导管堵塞发生情况
825例新生儿中共有27例(3.27%)发生导管堵塞。
2.2 单因素分析
堵塞组导管末端位置过深、导管留置时间13~40 d、冲管(封管)不当、经导管输注脂肪乳、输液护理不当、持续输液发生率均高于未堵塞组(P<0.05);两组的性别、胎龄、出生时体质量及置管时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单因素分析[n(%),±s]
表1 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单因素分析[n(%),±s]
?
2.3 多因素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导管末端位置过深、导管留置时间13~40 d、冲管(封管)不当、经导管输注脂肪乳、输液护理不当、持续输液是造成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的危险因素(OR>1,P<0.05)。见表2。
表2 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PICC导管的应用为早产儿、危重新生儿的救治提供了重要的血管通路,与传统中心静脉置管(CVC)相比,其具有操作简单、感染率低、保留时间长等优点。然而,PICC毕竟是一项侵入性操作,导管堵塞在PICC导管留置期间较为常见[4-5]。研究[6]表明,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发生率与导管维护水平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由于PICC导管维护工作十分细致,维护工作难度较大,在实际操作时易出现导管维护不当等现象,加之新生儿日龄较小,输液速度较慢,所置入的PICC导管以1.9 Fr为主,管腔较细,若输入含有脂肪乳的药物,易堆积于导管内,进而引发导管堵塞[7]。因此,明确影响PICC导管堵塞的相关因素对减少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导管末端位置过深、导管留置时间13~40 d、冲管(封管)不当、经导管输注脂肪乳、输液护理不当、持续性输液是造成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的危险因素。分析其原因如下:导管末端位置过深容易引发回血,导致导管堵塞;导管留置时间越长及持续输液使纤维蛋白逐渐沉积于导管内、外表面,形成纤维膜,当输液速度或体位改变时,导管内压力低于静脉压,血液发生反流,容易形成小血栓,或随着导管留置时间延长,容易造成导管堵塞;不及时冲管或封管不当容易导致封管时导管头端发生回血,从而使导管发生堵塞;应用PICC期间,足月儿或部分早产儿出现烦躁时未及时给予安抚,容易导致导管回血;持续输液的患儿因PICC管腔压力变小,容易引发回血,出现导管堵塞。
综上所述,导管末端位置过深、导管留置时间13~40 d、冲管(封管)不当、经导管输注脂肪乳、输液护理不当、持续输液是导致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发生的危险因素,在临床中需对上述危险因素予以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