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情境法的运用分析
2021-06-15孙明霞
孙明霞
摘 要:随着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新课改的逐步落实,小学数学课堂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更多的小学数学教师开始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可能性以及措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下就教学情境法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各项应用措施进行分析与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法;运用分析
引言:
数学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有着较强的逻辑性,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此方面明显能力不足,因此很多學生难以跟上教师的进度而逐渐产生厌学情绪。基于此,需要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法,使得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转化自身的学习思维,拓展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进而实现数学实践能力的提升,这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说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构建生活场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综合考虑学生当前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等,为其创造贴合生活、生动形象的教学场景,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其能够充满兴趣的、积极地投入到相关的数学学习中。这就需教师对当前的教学现状以及教学发展规律进行把握,利用小学阶段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融入各种生活元素,促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利用其现有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系列数学问题,以此来提升其本身的数学实践能力。比如在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课堂教学时,教师首先可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遇到的长方形与正方形物体,有的学生说桌子,有的学生说电视,有的学生说房子等等,教师可据此再次提出问题:“同学们可以认真思考一下,为何这些举出的例子需制造成长方形与正方形呢?可以将其制造成三角形与多边形吗?”以这种形式在课堂中创造出一个生活情境并鼓励学生根据问题来进行讨论并阐述其个人的想法,使得学生对于长方形与正方面的定义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与认知。其后在此氛围下,教师选择合理的节点导入本节教材内容,使得学生能够较为轻易地掌握对应的教材知识。这种生活化的情境,能够使得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元素来理解数学学科内容,这在降低其学习难度的同时,提升其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且对其创造性的提升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1]。
二、创设问题情境以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力
在通过问题来创设具体的情境时,教师可对教材中相关联的数学知识进行统筹与联系,以此来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思考与自我探索,让其关注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使得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对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不但利于其学习与掌握新知识,还可帮助其回顾与温习旧知识,这对于其知识体系的稳固性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比如在三年级下册学生开始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师即可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首先引领学生一起复习上册中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在学生重新掌握对应的内容后,对其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关联吗?它们之间存在何种关系?”因此来实现学生的独立思考以及独立探索,为避免学生思维方向出错,教师可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其按照以上的步骤来逐渐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2]。
三、创建实操情境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富有创造性、积极性与特殊性的年纪,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创建实操情境来激发学生这部分思维的活跃,使其创新能力得以提升。比如在进行“面积”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为学生提供相应的道具,让其动手用白纸剪圆,然后将圆分成若干份,引导其想想、拼拼、说说[3]。其后教师借助多媒体来完成视频演示,以此来提升教学形式的生动性以及趣味性,使得课堂教学具体化、生态化以及形象化,调动起各个学生的感官体验,使其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面积”的真正含义,更加透彻地理解内容,并尝试以各种创新的形式来解决相关的面积问题。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性格特征,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实践小组,让其按照固定的面积来剪出三个大小一致的圆形,其后再进行平均分割,最后重新拼接,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观察拼接成的圆形所具备的各项特征。此外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将分割的圆形拼接成其他的形状,比如长方形,让学生讨论该图形的面积变化,以此来让学生掌握面积的核心含义。
结束语:
综述,实现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可为学生创设一个较好的数学学习环境与氛围,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难度大减,进而有效提升其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因此需教师给予其充足的重视,以合理的方式在数学课堂中构建具体的情境,以此来维持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华.运用情景教学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J].科技创新导报,2018,(10):108-108.
[2]李卓广.应用情景教学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33.
[3]肖雪花,罗燕玲.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上),2018,(10):56-56.
(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