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视角下古诗词文本解读策略

2021-06-15孙萌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1年5期
关键词:儿童视角文本解读古诗词

孙萌

[摘 要]从儿童的角度去解读古诗词,让久远的诗词文化在儿童期待的视野中复活,让诗词语言与儿童精神同构共生,这是小学古诗词教学应有的立场。教学《三衢道中》这首诗时,教师应立足古诗词基点,唤醒儿童的“自我场”;挖掘古诗词底蕴,构建儿童的“生态场”;回归古诗词本位,搭建儿童的“游戏场”。这样同构共生,就能引领儿童走进古诗词文本的深处。

[关键词]古诗词;文本解读;儿童视角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3-0066-02

统编教材中选编的古诗词,大多是贴近儿童、符合儿童认知实际的诗歌,充满着儿童情趣,蕴含着丰富的想象空间。然而,小学古诗词解读站位过高,忽视儿童立场,导致古诗词教学曲高和寡,难以较好地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矫正这一现象,需要教师从儿童的认知起点出发,倾听儿童的阅读诉求,选择适合的古诗词解读策略,以儿童的视角传达出诗意的美好,让儿童的心灵在古诗词优美的意境中荡漾。

一、立足古诗词基点,唤醒儿童“自我场”

儿童视角下,传统灌输式教学已经难以适应古诗词教学的需求,需要基于教育本质,唤醒儿童的“自我场”,让儿童从沉睡中醒来,积极地参与到古诗词学习中,释放潜能。

(一)自主化体验

目前,小学古诗词教学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仍沿袭着先教后学的课堂模式,忽视了儿童古诗词解读过程中的能动性,从而导致儿童自主学习体验的缺失,儿童在毫无体验的接受状态下进入古诗词学习,自然难以与古诗词形成思想、情感的共鸣。这就需要教师基于儿童自主化阅读体验需求,立足于古诗词解读的起点,引领儿童进行自主解读。

《三衢道中》一诗,在课堂解读前置环节,我布置了以下预习任务:

【注解读诗】结合教材中的注解,并通过查阅字典、工具书等方式,正确地朗读诗歌,做到流畅、通顺。根据朗读的要求和自己掌握的朗读技巧,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让父母当听众,并将朗读过程录制下来。

【知人论诗】收集有关作者的资料,以及关于《三衢道中》一诗的评价,学习名家的评价,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试着用一两句话写出自己对这首诗的评价。

这个环节立足于儿童自主化体验,设计了两重活动来引领儿童借助注解试着朗读古诗,为儿童的自我阅读搭建了支架,实现了以读促解。特别是第二个环节,引导儿童收集诗人的资料,打破了儿童文本化阅读的思维,能够在资源整合的视角下,让儿童与诗人、其他读者进行互动,从而深化了儿童的阅读体验。

(二)个性化表达

儿童视角下,古诗词解读要遵从儿童的认知特点,关注古诗词中的儿童元素。教师应不断优化古诗词教学策略,通过创设感性情境、丰富儿童表达样式等,为儿童创造个性化表达的机会,让儿童在生本化的“自我场”中自由学习,积极地参与课堂表达。

《三衢道中》一诗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投影图片创设初夏的情境,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然后组织儿童开展多样化的朗读活动,借助朗读的形式给儿童创造个性化表达的机会。朗读时,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朗读形式,可以是同桌合作的形式,可以是配音朗读的形式,还可以是角色扮演的形式。

这个环节,在同桌合作朗读的过程中,将儿童组建成学习共同体,儿童在同伴的参与下就能主动表达;而音乐的参与,不仅迎合了儿童的认知需求,也在选配音乐的过程中激发了儿童的朗读兴趣。个性化的表达为儿童创造了初体验的机會,也为儿童创造了释放话语的空间。

(三)童稚化创造

儿童视角下,古诗词解读不再是简单的呈现,而是融入了儿童自己的想法,体现出鲜明的儿童特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基于儿童视角,引导儿童运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抒发,使古诗词解读成为童稚化的创造。

儿童在个性化表达的基础上获得了初体验,如何让体验更深入呢?这就需要教师引领儿童沉入古诗词中,去捕捉古诗词的画面,感知古诗词的内容,从而为深度解读进行铺垫。为此,《三衢道中》的教学,我设计了画面再现活动:《三衢道中》这首诗极具画面感,试着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画面内容再现出来,表达要生动,要调动你的想象力,可以运用语言文字的表达形式,也可以借助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再现诗歌的画面。

这个环节,基于儿童诗创写的基点,给予儿童创造表达的机会,用童稚化的创造取代了教师的讲解,在形式上将传统和创新有机结合了起来。通过童稚化的创造性学习活动,能够拓展古诗词认知的视角,使学生读到了成人视角之外古诗词丰富的内涵。

二、挖掘古诗词底蕴,构建儿童“生态场”

古诗词最显著的特点是言简义丰,语言高度凝练却表达了丰富的内涵。这就需要教师基于儿童视角深入挖掘古诗词底蕴,引领儿童进行多元化的解读,培育儿童的人文情怀,构建适合儿童阅读成长的“生态场”。

(一)多维视角解读

传统古诗词解读的维度过于单一化,从而导致古诗词丰满的意蕴没有被充分地发掘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基于儿童强烈的求知愿望,引导儿童从自我视角出发多维解读古诗词,从而打破常态思维的束缚,使儿童获得异态思维的成长。

《三衢道中》一诗,传统解读时,教师一般局限于热爱自然的维度,去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但如果教师能够基于儿童的视角引导儿童进行解读,就能读出不一样的内涵。例如,儿童在解读本诗的过程中,感受到自然美景,受到美的熏陶。在此基础上,教师不妨围绕“美”引发儿童的多维解读:本诗所写之景并非盛景,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但在诗人的笔下又是如此的美好,这能给我们怎样的启发?通过拓展解读维度,儿童围绕“美”获得了新的感悟,认识到平凡也是一种美,它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二)读者作者穿越

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时,教师往往习惯于从读者视角设计教学,将儿童定位在单一化的角色中,这不利于儿童和作者之间的互动,也不利于儿童沉入古诗词中。教师应基于古诗词阅读和写作之间的紧密联系,在古诗词解读过程中引领儿童从单一化的读者角色向作者角色转变,并调动自身的读写经验,从作者的角度审视古诗词,与作者进行互动。

《三衢道中》一诗解读过程中,教师先借助多媒体向儿童展示了一组浙江衢州三衢山的风景图片,引领儿童仔细观看图片。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儿童结合本诗说说作者在创作时为什么抓住诗中的景象。围绕这一问题,儿童开展合作学习,形成学习成果。教师再从小组中选出一名儿童扮演诗人,借助诗人的口吻交流其当时为什么选择这些景象。

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活动,改变古诗解读的视角,儿童借助多媒体展示的图片获得了对古诗的直观了解,丰富了阅读的视野。教师再引导儿童从诗人的角度审视古诗,从而加深了儿童对本诗写作内容的认识,使儿童感受到了诗歌选景的独特性。

(三)人文情怀成长

古诗词解读的最终价值取向在于促进儿童自然地生长,使儿童在古诗词丰富意蕴的感染下受到熏陶,获得有益的滋养。儿童的成长莫不过是实践“以人为本”,这需要教师基于儿童视角,深度挖掘人文力量,引领儿童在古诗词解读中感受人文温度,获得文情怀的成长。

《三衢道中》一诗,在多维解读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儿童开展“古诗引领我成长”交流和分享活动,引领儿童深入交流“美”带给我们的生活启发。儿童通过分享和交流,认识到生活中不乏美,需要我们始终保持一颗积极的心态,始终不放弃追寻美,这样才能获得美的熏陶。

三、回归古诗词本位,搭建儿童“游戏场”

目前,古诗词解读存在着一种舍本求他的现象,背离了古诗词教学本位,忽视了儿童的生活积累和生活经验,从而导致古诗词解读方法与儿童认知的脱节,儿童对古诗词“不来电”。这就需要教师回归古诗词创写的生活化本位,搭建儿童“游戏场”,激活儿童古诗词学习的张力,从静态阅读走向活动化阅读。

(一)解读活动化

目前,古诗词解读主要以静态化解读为主,忽视了儿童的生活经验和認知特点。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基于儿童视角,注重古诗词解读的活动化设计,在活动中让儿童超越语言表象,沉入古诗词中,不断深化阅读体验。

《三衢道中》一诗,解读诗人的情感是一个重点。在教学设计时,教师不妨引入角色扮演活动,引导儿童一边扮演,一边借助心理独白的方式将诗人的情感世界表现出来。角色扮演活动引领儿童从读者视角向作者视角转变,让诗人的情感得以还原,能够收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二)活动任务化

古诗词解读过程中,教学活动的开展容易淡化活动的目的性,使教学变得低效。这就需要教师基于儿童认知实际,将任务与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任务驱动作用提高古诗词解读活动的实效性。

《三衢道中》教学时,在活动开展前,教师提出一个明确的要求,需要体现出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在任务驱动下,儿童调动生活经验进入古诗当中,在生活经验和任务引领下捕捉到了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使活动紧扣古诗词之本获得了有效延伸。

总之,古诗词解读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调动“匠心”,其中一个重要的关注点就是阅读主体视角。任何一种解读策略的选择都要坚持儿童视角,尊重儿童的认知起点、兴趣爱好。让古诗词课堂成为儿童展示自我、释放自我、塑造个性的重要场所,儿童在古诗词阅读中就能收获成长的力量。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儿童视角文本解读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别样的童年,一样的童真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