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2021-06-15颜丙淑
颜丙淑
【摘 要】幼儿从幼儿园教育步入小学教育这一过程是有过渡期的,怎么让幼儿平稳进入小学校园,适应小学教育的生活环境,健康快乐地成长。已经是学校、教师、家长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同时,幼小衔接工作也暴露了许多重大的问题,值得教育工作者关注、研究并寻找解决策略。
【关键词】幼小衔接;问题;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14-0168-02
A Study on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the Connection of Kindergarten and Elementary Schools
(Longquan Street Center Kindergarten, Tengzhou City, Shandong Province,China) YAN Bingshu
【Abstract】There is a transition period from kindergarten education to primary education. How to make children enter primary school campus smoothly, adapt to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primary education, and grow up healthily and happily. It is already a social problem of general concern to schools, teachers and parents. At the same time, the young cohesion work has also exposed many important problems, which deserve the attention of educators, research and find solutions.
【Keywords】The connection of kindergarten and elementary schools; Problem; Strategy study
在基础教育阶段,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生理和心理不同,因此学生在步入新的学习环境都会出现过渡期,都要有一段合理的适应时间。幼儿呈现低龄化特点,教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一、幼小衔接中出现的问题
(一)环境差异
幼儿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一般幼儿园生活环境布置得非常漂亮,花朵、小草、小动物、卡通,环境五颜六色,吸引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室内室外都有各种各样的娱乐教学玩具。在生活中,教师要负责幼儿的饮食、睡眠、排尿、排便等,生活照顾上无微不至,幼儿非常享受这个过程。小学校园环境则是简单的教室和点缀着几棵大树的操场,没有了五彩缤纷的颜色,也没有各种玩具,在小学所有都要靠自己来完成,这使刚刚步入小学的幼儿无法马上完成身份上的变化。因此,幼儿常常会表现出无法适应环境的行为。
(二)学习形式转变
幼儿在幼儿园接受教育过程中,教师在培养幼儿主要以启蒙教育为主。幼儿教师带领幼儿的学习主要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完成,内容简单、气氛轻松、心情愉悦,充满了乐趣。小学教育中,学生要遵守上课的时间及教师的教学安排。学生时刻处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中。没有游戏,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对于刚刚步入小学校园的幼儿来说这是难以接受的,要求幼儿马上适应新的学习形式是很困难的。
(三)教学方法不同
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根据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以趣味为引,让幼儿在玩闹中学习。小学教师有正规统一的教材,有完整的教學计划,完善的教授系统,具备一定的科学性,专业性也更强。需要多种学科穿插学习。对学生不仅仅需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还要有独立掌握完成各个学科技能的能力。突然严苛的教学变化对于刚刚步入小学校园的幼儿是一个巨大挑战。
(四)幼小衔接浮于表面
目前,幼小衔接主要有模拟小学教室的环境,组织参观小学校园,参加小学生的课外活动,邀请小学生分享学习感受,为家长开展讲座。虽然形式多样,考虑比较周全。但没有以幼儿本身为主,不能让幼儿对于小学教育得到充分的了解,幼儿感触不深,结果造成幼小衔接时间被不断拉长。
(五)教师与家长观念脱节
社会在不断发展,时代在不断进步。教师与家长面对幼小衔接问题上与现实生活脱节。幼儿教师由于长时间工作是以幼儿最开始入园的要求为准。从生活习惯、自理能力、学习方式、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通过实践总结出一套适应幼儿在幼儿园成长的理论。忽略了幼儿也在变化,也在成长。当突然面对幼小衔接的问题上不知所措,一时想不到解决的办法,依照惯性思维又回到原来的教学观念上。目前,很多幼儿园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有意识地把家长教育纳入其中。但由于社会加速发展,家长疲于面对外部工作上的压力,没有时间吸收新的教育理念,思想陈旧,不够重视。然而还有些家长为了幼儿能够适应小学生活,错误地提前让幼儿完成小学前期学业,造成幼儿对小学教育出现排斥,给后期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为了纠正幼儿的偏差浪费了大量时间。
二、解决幼小衔接出现的问题
(一)加强宣传引导
在幼小衔接工作中,要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所有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活动的开展都要围绕着幼儿展开。幼小衔接工作在教育中起到承接作用,它不仅是幼儿入学前期打基础工作,也是幼儿能够快速地投入小学学习的重要过程,为幼儿更好地适应以后的生活做出铺垫,只有幼儿积极主动地去适应周边环境的改变,才能培养出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
幼儿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幼儿在幼儿园和学生在学校的不同,有意识地通过如厕、饮食、玩乐等逐步调整方法,培养幼儿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逐步培养幼儿独立动手,自我照料的能力。经常布置一些简单的任务,引导幼儿独立完成。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多多参观幼儿的教学过程,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把它们融入小学教学中,让幼儿从心理上有一个缓慢的过渡时间。家长也要转变教育理念多多参与幼儿园、学校组织的学习讲座,认真学习,勤加思考,多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
(二)加强幼小互动
强化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交流,开展“开放日”活动。小学生回归幼儿园,和即将步入小学生活的幼儿一起生活一天,让小学生把好的习惯带到幼儿园,使幼儿心理上逐步接受之后的转变。幼儿也可以走进校园,和小学生一起升国旗,做早操,参加课外活动,在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下走进课堂,和小学生一起学习,了解幼儿的感受。
这样,幼儿园与小学建立互动机制,通过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的互助交流,让双方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有了新的认识。在座谈会上分析幼儿在园内和校内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给予评价,还能发掘出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改进措施,为之后幼儿能够更好地进入课堂作准备。
(三)幼儿园与家长紧密合作
幼儿园基本没有教学任务,小学教学具有紧张的课时安排。在小学中,教师布置作业后学生要受到监督和指导,同时学生也會受到教师的奖惩。因此,幼儿教师要引导幼儿养成独立完成一件任务的能力。在幼儿活动中,多观察幼儿之间交流、合作的能力,引导幼儿尊重他人,认同对方的情感。家长也应带着孩子走出去,多和周围的小朋友玩闹,互相邀请对方到家中做客,在交往中幼儿出现不合理的表现,家长要及时做好记录,分享给教师,和教师共同分析幼儿背后深层次的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培养幼儿形成独立、自律人格的先决条件。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事无巨细全部包办。长此以往,幼儿容易形成依赖心理。所以,家长在生活中要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
三、结语
幼小衔接工作是幼儿真正意义上适应新环境作出改变的第一步。因此,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教育工作者要以幼儿为本,充分调动幼儿园、教师、家长的积极性,围绕着幼儿的心理和行为方式做出努力。思想上要重视,行动上要迅速,互相加强沟通,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积极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为今后步入小学做好充分准备。
参考文献:
[1]迟佳鸣,李庆云.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黑龙江科学,2016(24).
[2]栾萍萍.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1(26).
(责任编辑 王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