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研修机构破解教育“乡村弱”问题的路径

2021-06-15张海许立新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研修教研学科

张海 许立新

在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中,研修机构应从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角度,以农村地区教育特点和需求为导向,以提供高水平服务为主要宗旨,调整工作内容、改进工作流程、完善工作机制,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好引领、帮助和支持作用,助力农村学校教育改革、教师专业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为农村学校落实新课改和特色发展“搭桥”

在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解决义务教育“乡村弱”问题上,区域研修机构不仅要帮助农村学校诊断自身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科学研制改进和完善措施,更要从构建高层次、融合性协同发展平台层面,为农村学校牵线搭桥,引领其步入改革发展的快车道,实现高校、研修机构与地方资源的汇集、整合。

1.联合高校问诊把脉,为发展增动力

对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来说,深化改革、走特色化发展之路,需要结合自身办学实际、地域文化、区域特点,更需要研修机构、业界专家的引领和优质教育资源的支撑。

助力农村学校发展,区域研修机构应发挥自身、合作高校的人才和资源优势,从两方面为农村学校打造增力点、匹配动力源。一是帮助学校结合办学实际和地域文化等特点,梳理凝练办学理念,规划特色办学方向,精准定位办学目标,使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沿着精准清晰的定位,向着科学合理的目标和方向前进;二是协助学校结合目标定位进行教学改革、特色办学的顶层设计,提供前沿理念、优质资源、定向指导等资源支撑。

2.携手专家因需帮扶,助力特色发展

区域研修机构助力农村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应加强发展需求调研,结合学校需求进行专项座谈、研讨,帮助学校打造贴近实际、贴合发展目标和方向的重点或特色项目,为学校课程的开发实施、校本研究和特色活动的开展、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师资团队的发展等,提供人力、资源的双重支持。

区域研修机构支持农村学校特色化发展,要从某一领域、某一学科的专项研究与实践探索出发,逐渐打造特色、提升质量。如根据农村学校地域特点,挖掘地域文化,梳理乡土教育资源,开展特色教育活动;结合农村学校的目标定位、重点发展领域,创建市区级专家工作室,组建工作团队,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专题讲座等,逐步打造该领域特色;根据农村学校学科教学实际,组建专家研究团队,开展三级课程融合实施的专项研究,打造学科教学特色;根据农村学校教育特点,挖掘德育、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等。

3.牵线“联姻”优化补强,为农村学校注入优质校资源

农村学校要加快改革发展步伐,学习借鉴他人经验,走融合性创新发展之路。

区域研修机构可发挥资源优势,一是从推动手拉手校建设的角度,根据农村学校的发展实际、发展需求、远景规划目标,着力促成市区的优质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共建工作;二是根据农村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定位,争取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资金支持,牵头与市区优质校洽谈合作办学,促进市区优质校为农村学校提供业务、技术支持,或是促成市区优质校在农村学校建基地校,实现发展理念、经验成果、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共享。

为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台”

1.教研重心倾斜,搭建资源支持平台

区域研修机构不仅要科学研制、着力落实教科研部门支持中小学发展规划、支持农村学校教育发展行动计划、研修员与基层结对帮扶行动计划等机制,将教研政策、教研活动向农村地区和农村学校倾斜,还要给予专业的资源支持。

一是打造一体化德育模式研究、基于育人的课程建设研究、学生发展和学习模式研究、区域间资源共享机制研究等重点研究项目,以项目研究带动基层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逐步提高教师驾驭教材和课堂的能力。

二是研究阵地下移,加强项目基地校建设,选派业务骨干以驻校、走校、派任务、上示范课等形式,开展研究与帮扶活动。以学科为单位,组织市区联动教研、跨区主题式教研、组团联盟教研。

三是深化校本教研、片级教研、区级教研联动机制,增加农村学校以校组班、联盟组班数额。研修员通过示范课引领、典型案例解读、共性问题解析、个性问题辅导等方式,探索基于不同课型、不同内容的教與学模式,深化教学技能的指导。

2.培训重心倾斜,搭建专业成长平台

一是结合农村教师发展需求,联手地方高校,顶层设计培训课程,优化培训模式,构建学段、联盟校研修共同体,成立工作坊,引领理论与实践融合式研修。

二是发挥市区两级专家资源优势,与农村学校共建导师带徒机制,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请师傅,对学校教师进行能力和素养提升的引领。

三是结合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研修工作实际、农村学校教师培训需求,开发学段、学科研修课程,如《初中地理常态课的基本要求与实施》等,对教师进行针对性研修培训。

四是培训现场下移到农村学校,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实现理念引领、过程扶助、实践体验的有机统一,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五是侧重校本、课程、德育、心理等领域,利用专题讲座、案例研究、课例分析、交流研讨等形式,提升农村教师综合素养。

六是组织班主任、骨干教师、学科教师专项培训。组织农村学校教师走进中科院、高等院校,开展研修班式的学科高平台专项培训。聘请国内外专家开展专题或专项培训,拓展教师视野。

七是组织学科技能竞赛、教学基本功大赛、教学评优课、现场说课等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训,实现农村教师能力和素养的“双提高”。

3.科研重心倾斜,搭建研究型教师成长平台

科研引路,助力农村学校发展,关键在选取的课题和研究项目是否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契合,是否真正进学校、入课堂、带活动、引实践,是否能直指问题、排除困扰、突破瓶颈、解决问题,真正成为解决“农村弱”问题的一把利剑。

一是加强对农村学校科研工作的引领与支持,通过带课题和项目入校的方式,带领教师开展针对性研究。

二是帮助学校梳理发展中、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科研培训、课题研究的指导、科研成果的固化,实现教学与研究共生,让课堂成为转化研究成果的主阵地和孵化器。

三是推进课题进课堂,协助教师结合学科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小课题研究寻找解决办法,开展创新性教学实践。如面向农村地区实施“草根行动助力计划”,以科研部门的大课题为统领,吸纳部分农村学校成为基地校,由一线学科教师承担子课题,通过指导课题研究、组织课题研究课、开展针对性交流研讨等方式,变以往的“推着教师走”为以兴趣、任务、目标为驱动的“领着教师学”。

四是强化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协助农村学校教师总结提升教育科研成果,通过典型经验的梳理反思,把一线教师的智慧推向更多的学校、更多的课堂,使之成为可复制、可推广、可创造的鲜活案例,成为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策略。

为学生学有所成、自主发展“铺路”

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目标、特色定位,各领域各学科的创新性实践探索,以及师资的培训培养,最终的目的与归宿是回归课堂,反映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和学校的发展中。区域研修机构支持农村学校破解“乡村弱”问题,应以课堂为主阵地,助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和学生综合素养提高。

1.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通过讲座、研讨、论坛、听评课等形式,加强思政课的专题研究、思政教师的专项培养,强化学生优秀品德、健康心理的养成,引导学校围绕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学校育人体系建设、新时代德育工作,加强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研究与创新性探索,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五育”并举,培养学生学科能力与核心素养

学科研修员加强对教学的研究指导、跟进视导、示范引导,立足课程育人,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体育艺术、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立足常态课教学的引领,提升学生学科能力;立足健康标准的落实,指导特色体育项目、校园普及性体育运动的开展;立足素养提升、美育熏陶,推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建设;立足综合育人,开展课题研究、项目校联动研修,指导劳动教育示范校的创建。

3.以趣促学,引导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的工作不仅限于知识的传授,更要教给学生习得知识的方法和技能,使学生具备内在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内在学习动机的激发、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往往源于兴趣。培养学生的成就感、自信心是研修员引领学科教师开展实践性、创新性探索的重点。首先,要使课堂环节、活动的设计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引发求知欲,变“领着学”为“主动学”。其次,要使学习过程能够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有利于自信心的建立,变“教给方法”为“探究学法”。最后,可通过区域、学校的各类竞赛活动,给学生带来更高层面的成就感,变以往的“教师激发兴趣”为“学生因兴趣而学习”。

编辑 _ 于萍

猜你喜欢

研修教研学科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学科新书导览】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超学科”来啦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