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有效评价机制的策略探寻

2021-06-15温燕英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

摘要:新课改深入推进,强调应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使教师了解学情,促进因材施教。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教师应避免单纯的以跑步速度、跳远成绩衡量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需加强对他们的全面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发掘学生运动潜能,让他们能够从当先运动水平向更高层次迈进,培养小学生的锻炼意识,使其获取体育知识,具有学科素养。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经验,淺议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建立有效评价机制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评价机制

引言:新课标中指出“应当培养学生体育文化与健康素养,使其形成终身锻炼意识[1]”。小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他们兴趣发展、学习能力、认知水平等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应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灵活施教,使其掌握基础体育学习知识、具有运动技能。为此,教师应创新教育理念,对学生实施综合性评价,鼓励他们挑战自我,密切与学生的交流,使其形成勇于挑战的品格与坚强乐观的态度。并且,应使学生建立体育学习目标,进行每日锻炼,提高小学生的体能素质,使其具有体育实践力,看到自身的进步。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建立有效评价机制的意义

为响应新课标“提高学生体能素质、运动水平,助力其健康成长[2]”的号召,教师应摒弃“一刀切”教学。无论是在课堂施教中,还是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评价,都应趋于多元化。为此,可借助智能教学平台,通过与学生的及时沟通、实时交流,建立有效教学评价制剂,促进因材施教、差异化教学引导,使学生接触各种体育运动项目,掌握运动的要点,感受锻炼乐趣;增强他们的进取心,使其形成提高自我的意识,养成受益终身的锻炼习惯。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建立有效评价机制的策略

(一)升级教育理念,转变评价方式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需要教师升级教育理念,转变评价方式,避免用一把“尺子”去衡量班级中的所有学生。就像幼教育学家曾说过的那样“不应以会不会爬树来评价一条鱼”。素质教育的实施,应重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协调发展。

为此,教师应促进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的融合。例如:可运用智慧教学平台,科学的划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各项运动考核成绩的各自比重,使那些对体育学习感兴趣,运动能力稍有欠佳的学生,得到应有的关注与及时指导。并且,需帮助学生进行分层,差异化进行体育考评,助力学生自主探索、快乐运动。

(二)促进创新教学,观察学生表现

为了使体育教学具有实效性,评价机制更健全,教师在观察学情、展开评估中,还应进行创新教学。

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弹跳力、柔韧性与速度,在人教《篮球》教学中,教师应进行分层授课——对于体能素质好、运动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微课教学的方式,使学生掌握行进间运球要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对学生的要求;面对运动能力一般、体育知识掌握相对较慢的学生,可引入抢运球趣味游戏,提高学生的运球熟练度,使其具有更好的肢体协调性,让其主动参与,促进对学生的鼓励式评价;面对体育学习的学困生,教师应着重对他们的指导,适度放宽教学要求,让学生参与运球互指游戏,进行对学生动作的点评,使其规范动作。只有巧妙的运用创新教学模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并进行层次化点评,才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发掘他们的运动潜力。

(三)鼓励生生互助,培养合作意识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构建有效评价机制,除了对学生个人运动能力的评价,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以便使其具有集体观念。

为此,教师可帮助学生进行分组。例如:在人教《韵律活动与舞蹈》教学中,可使所有学生掌握基本的动作,并任命各组小组长。再进行分组练习,使学生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自主选择节奏感强、动感活泼的音乐,创编相应的韵律操动作,并进行各小组的比拼。在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竞合意识中,使其进行通力合作、积极参与组内训练,以小组表现评价学生,并进行成绩记录。在密切生生互动中,让学生形成协作意识、具有集体荣誉感。

(四)优化过程评价,促进差异教学

在形成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中,教师不仅应展开分层施教,对不同体育运动能力的学生施以差异评价,更应促进特色指导与个性化教学。

例如:男女生、性格不同的学生运动意识与兴趣偏好各有不同。教师应突破教材、课堂限制,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使其掌握运动技能中,让体育教学更具创新活力。在对学生进行体育学习评价中,可将其是否积极参与课外体育兴趣小组,在这过程当中的表现、进步情况、是否具有助人意识等进行全面衡量。并通过对智能教学平台的运用,如实记录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测评最优成绩。以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融合的方式,对学生实施综合考核、建立相应的评分标准。

三、结语

综上,构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应从对学生实施全面评价开始,促进分层引导,鼓励学生个性化学习与训练,让他们具有终身锻炼意识[3]。在体现学科育人优势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具有信息化施教能力,重视对智能教学设备的运用,观察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使其建立体育学习目标,不断地提升与超越自我。通过教学调整,促进差异化教学,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李利萍.健康中国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创新研究——以北京市小学为例[D].渤海大学,2019(6).

[2]赵德昆.浅谈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7):20.

[3]刘雯.小学体育从快乐体育到阳光体育的转变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2):5.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育才小学校 温燕英

猜你喜欢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