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锚定国际港务区人才需求特征的教学改革探究

2021-06-15吴艳霞李宇殊

高教学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专业

吴艳霞 李宇殊

摘  要:在高质量经济發展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既是区域经济差异化的要求,又是实现人才素质供需平衡的关键。文章立足陕西省国际港务区建设实践,通过实地调研,运用供需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港务区贸易人才需求特征与高校贸易人才供给特征进行匹配度测算,窥探陕西省国贸专业人才素质供需匹配的实际状况。从人才供给端,即高校层面构建了“五环节-二层次-四模块”教学改革机制,以期为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国际港务区;人才需求特征;教学改革机制;国际贸易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08-0001-06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 in international trade is not only a requirement for regional economic differentiation, but also the key to achieving a balanced supply and demand for talent quality.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Shaanxi International Port Area, the paper uses field survey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upply and demand to measure the matching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demand characteristics of trade talents in the port area and the supply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trade talentssituation. From the talent supply side, that is, the "five-link--two-level--four-module" teaching reform mechanism is established at the university level, hoping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international trade majors.

Keywords: international port area; talent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teaching reform mechanism; international trade major

一、概述

“一带一路”倡议、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区域经济发展举措体现出区域经济差异化特征。上海、天津、福建和广东等沿海城市是自贸试验区的先行军[1],陕西省作为内陆自由贸易园区紧随其后,目标成为连接欧亚大陆的人文交流中心[2]。由于各个港务区的定位有所不同,对于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特征也体现出区域差异化。陕西省身处一带一路的重要文化节点和经济节点,如何结合区域贸易经济差异化特征优化教学体系,培养出符合陕西省自贸区人才市场要求的高级贸易人才对传统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在经济区域化发展不断深入之下,我国众多高校都积极开展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蒋彩娜从跨境电商角度出发,探索切合企业实际需求的教学改革[3]。周洁提出了多学科嵌套下“教学练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思路[4]。王慧晶子依据现今国贸专业双语教学改革的困境提出了规范双语教学改革的建议[5]。张如栩在社会需求视角下分析了国贸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并提出教学改革建议[6]。耿海粟针对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建议[7]。纵观他们的改革方案,虽然在跨境电商、校企合作、双语教学、课程教学模式等方面取得一定阶段性成果,但是其教学改革机制与差异化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结合并不紧密,教学体系还是普适性的,不具备区域化特征。因而建立一个凸显区域贸易经济特性要求的教学改革机制具有必要性和急迫性。

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素质教育、实践为本是习近平的教育哲学观,也是教学改革价值取向的必要选择[8]。本文基于此原则构建具有区域锚定特征的教学改革机制。首先,从区域差异入手,针对陕西省国际贸易发展现状及长期规划及西安国际港务区在陕西省的成功落地,运用锚定效应[9](决策者在做决策时会受到某些“锚”值的影响,做出偏向于“锚”值的决策)对国际港务区“人才需求特征”锚进行充分分析;其次,通过调查计算西安理工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素质供给度与企业人才素质需求度,得到人才素质特征供需之间的匹配度。针对匹配等级较低的人才需求特征,改变高校普适性教学模式,构建符合区域发展特征的“五环节-二层次-四模块”教学改革机制。以此提升西安理工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质量,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其他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借鉴意义。

二、需求特征分析

(一)调研背景和目的

西安国际港务区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和欧亚大陆桥节点城市贸易体系的重要载体,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不断加深,国际港务区贸易格局的不断扩大,对于贸易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加大。从陕西省人才市场调研报告来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反而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市场形势。究其原因,陕西自贸试验区对于贸易人才的需求是基于区域贸易经济差异化的,具体体现为就业市场上对符合当地贸易发展的人才素养的偏好。而陕西省高校国贸专业教学体系由于不关注区域贸易格局的差异化特征,导致人才素质输出与市场需求呈现不匹配性。通过调研陕西省自贸试验区相关外贸企业对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人才需求特征,能够进一步帮助陕西高校明确教学改革的重点,建立一个强适配性的教学体系。

(二)调研基本方法

为了全面掌握陕西省现行国际贸易专业就业市场对贸易人员的素质需求。以西安国际港务区为具体调查对象,开展了国际港务区从事外贸业务的企业单位对贸易人才的职业素质需求特征调查。首先采用文献收集法和网站查询法对国贸专业毕业生的岗位素质需求特征进行识别,归纳出频率最高的16个人才需求特征因素进行筛选,并总结出每个素质特征的相关定义。其次,选取西安国际港务区以贸易为主的20家外贸企业进行问卷调查。课题组根据16个人才素质需求特征要素编制了问卷调查表,共发放70份问卷,收回64份,问卷有效率为91%。最后,运用spss19软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问卷检验KMO检验值为0.678,Bartlett's球形度检验的显著性概率是0.000,小于1%,说明量表适宜做因子分析。

(三)人才需求特征识别

对人才需求特征量表进行因子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根据分析结果,从原始人才需求素质特征因素中提取了4个维度的12个人才需求特征要素。并综合相关文献和研究报告将4个维度的需求特征概括为国际化素质、复合素质、创新创业素质、应用素质(如图1所示)。

三、毕业生素质供给度与企业素质需求度的匹配度分析

在需求特征确定的基础上,以西安理工大学国贸专业教学实践为具体调查对象。进一步针对国际港务区对贸易人员的人才素质需求度和西安理工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人才素质供给度进行调研,并计算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素质与用人单位需求特征的匹配度,分析岗位素质供需匹配情况。从人才素质供给端,即西安理工大学层面分析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目前取得的效果和存在的不足,从而为探究更加有效的教学改革机制提供方向和思路。

(一)建立人才匹配指标体系

根据素质需求特征调查结果,确定指标评价体系为H,H={H1,H2,H3,H4},Hi(i=1,2,3,4)={Hi1,Hi2,Hi3}。Hi (i=1,2,3,4)是H的第i个指标,Hij(j=1,2,3)是Hi的第j个指标。据此可构建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原理,针对二级指标构建两两判断矩阵,咨询港务区贸易企业高管和相关专家为二级素质指标按1~9权重进行打分,确定各项具体指标在评价中的相对权重wij并进行一致性检验[10]。最后得到国际港务区人才素质需求特征指标体系级素质指标表,如表1所示。

(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需求特征的

匹配度计算

首先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陕西国际港务区以贸易为主的20家外贸企业的人才素质需求度,向相关从业人员(进出口贸易部经理、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报关员等)发放《国际港务区岗位人才素质需求度调查问卷》,共70份,收回有效问卷64份,有效率91%。对企业人才需求素质的需求度进行打分,总分为5分,1表示完全不需要,2表示不需要,3表示一般需要,4表示需要,5表示非常需要,通过对企业相关负责人的反馈计算出毕业生各素质需求指标对应的需求度值。

■■■=■∑■■Hij(i=1,2,3,4;j=1,2,3) (1)

H■■=∑■■■■■×Wij(i=1,2,3,4;j=1,2,3) (2)

式中,■■■为二级指标的人才素质需求度值,H■■为一级指标的人才素质需求度值,Wij为各二级指标的权重值。

同时,向西安理工大学国贸专业(大四、毕业1年、毕业2年)学生发放《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人才素质供给度调查问卷》,共70份,收回有效问卷64份,有效率91%。对学校毕业生人才供给素质供给的供给度进行打分,总分为5分,1表示完全不供给,2表示不供给,3表示一般供给,4表示供给,5表示完全供给,通过对西安理工国贸专业毕业生的反馈计算出毕业生各素质供给指标对应的供给度值。

式中,Mij为二级指标的人才素质匹配度值,Mi为一级指标的人才素质匹配度值。M值越大,表明西安理工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现有教学体系培养的毕业生的职业素质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特征的匹配度越高,借鉴李克特量表中的五点评分,分值1至0分别对应企业素质需求-高校素质供给的“高度匹配、良好匹配、一般匹配、较差匹配、不匹配”关系,通过德尔菲法确定匹配等级(如表2所示)。

表2 高校人才素质供给与企业素质需求匹配等级

(三)結果分析

匹配度具体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总的来说,16个素质指标的匹配度普遍偏低。二级指标中,计算机应用为良好匹配;价值创新、市场开拓为较差匹配;操作应用、目标国政治经济文化、外语等其余指标为一般匹配。一级素质指标全部落在一般匹配区间,其中复合素质在区间上部,创新创业素质在区间下部。根据以上数据显示,尽管西安理工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在应对贸易环境的变化时做出了教学调整,但是效果并不太显著,导致目前培养的学生职业素养与企业对贸易人才的需求特征不对接。

因此,在西安理工的国贸专业教学改革中,应重点关注匹配等级为较差匹配和一般匹配的人才需求特征,充分关注创新创业素质和应用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创新创业素质中的价值创新素质指标和市场开拓素质指标、应用素质中的操作应用。其次,复合素质中的电子商务应用也应重点诊断,国际化素质中的外语能力和目标国政治经济文化需要持续增加有力的改革方案。综上,锚定国际港务区人才需求特征的教学改革机制应重点考虑国际化特色课程的开设、电子商务的持续教学渗透、创新创业专业课程的开设和国贸专业实务课程的精准改革。

四、锚定人才需求特征的教学改革机制构建

在深入了解国际港务区人才需求特征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需求特征的匹配度的基础下,结合国际化素质、复合素质、创新创业素质、应用型素质的需求程度和具体内容,重点关注匹配等级较低的人才需求特征。建立依托于人才需求特征的“五环节-二层次-四模块”教学改革机制(如图2所示),以期使得西安理工大学国贸专业的人才输出能够有效满足国际港务区的岗位需求。

(一)多元化素质培养目标设计

西安理工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应以需求导向型来制定教学目标,并且需要结合区位优势、工种工位,因地制宜地提出符合实际、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国际贸易专业应以满足国际化素质、应用素质、复合素质、创新创业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根本出发点,紧扣高级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及主要就业岗位群分布,以及相应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工作流程、职业技能要求,在顶层设计、培养模式、教学环境、教学方式、资源配置、实训项目、利益分配机制、评价反馈体系改革等方面进行创新改革。

(二)课程体系优化

传统以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理论知识为主,校企合作实践演练为辅的线性课程体系并不能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人才市场的要求。因此优化课程体系应从新常态贸易环境和人才需求特征出发,首先要扩展理论知识结构,在国际贸易专业的基础上辐射出市场发展所需要的国际文化知识,跨境电商知识,创新创业知识;其次要构建一系列实践平台,国际港务区作为最佳合作平台,高校应着力于与港务区建立强连接,全过程实践合作平台。通过理论实践综合培养、双重训练,充分加强学生的四模块能力。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以理论教学层次和实践教学层次为支撑,理论教学层次以“国际化特色课程教育、跨境电商专业教育、创新创业专业教育、国际贸易专业教育”为中心,实践教学层次以“中外合作办学平台、全过程校企合作平台、跨境电商实践平台、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为重点,共同作用于以“语言模块、思维模块、知识模块、技能模块”为基础的学生能力体系[11]。这一具备开放性,完备性,多维性,实践性的课程体系致力于培养出跨学科融合、跨文化管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外向型人才。从而实现与国际港务区人才需求特征的对接。

(三)师资队伍配套改革

教学改革机制中多元化素质目标设计和课程体系的优化对国际贸易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一支知识储备丰富,实践技能精湛,创新精神强烈,国际视域广阔的高水平,高素质教学师资队伍是构建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机制的根本。

首先,实现师资强化。对在编教师来说,他们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都无可挑剔,但是国际贸易是一门时代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这就要求在编老师要及时更新对所在区域甚至国家的贸易经济状况的认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假期期间,高校应组织老师参与培训,了解最前沿的贸易知识并且要求教师阶段性地深入企业实习,提升实践教学技能。

其次,实行师资资源整合。其一,线上-线下教学资源整合。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在线课堂不仅有丰富的课程内容,还有优秀的师资。高校可以通过签约线上老师,实现授课-答疑-考核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网络选择国际文化、跨境电商、创新创业等课程,打卡学习课程并严格遵循线下考核办法,最后获得课程等级证书。这样既能解决师资不足问题,又能快速达到教学目标。其二,校内-校外教学资源整合。由于贸易沿线国家语言小众且种类繁多,高校可以通过跨院培养或跨校培养方式来取代传统的“双师型”培养方式。西安理工大学国际贸易的学生可以通过在外国语学院选修自己感兴趣的第二语言,也可以在西安外国语大学选修第二语言。这样既解决了外语师资问题又能培养出大量掌握特色性语种的专业人才。

(四)教学改革机制保障措施

政府应该建立校企合作激励政策,對提供全过程校企合作的企业通过减免税收等方式给予合理补偿,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达成合作协议,重点关注语言建设,尽早出台语言战略政策。西安理工大学作为教学改革的主体,应积极与国际港务区签订全过程校企合作与共同培养协议;邀请国际港务区参与到国际贸易专业的专业课设计中来,共同设计符合贸易环境动态变化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建立实践平台和创新创业孵化园,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国际港务区是高级贸易人才的需求者,应深入西安理工大学参与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内部性的贸易资料。

(五)教学改革机制评价体系

完善多元反馈的教学改革机制评价体系。教学改革机制构建之后,需要定期邀请业界专家、港务区相关领导参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课程活动,检验其教学改革成果是否符合各方要求[12]。其次,完善教学改革机制评价制度,形成教师评价、港务区评价和学生评价的多维评价体系,通过评价-反馈-调整-检验程序反复调整形成更加科学的考评体系,确保教学改革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

五、结束语

本文重点关注陕西国际港务区的区位特征,通过对其人才需求特征的把握和分析,从人才素质的供需角度出发,构建出市场素质需求-高校素质供给匹配度高的“五环节-二层次-四模块”教学改革机制,以期实现最大效率地利用教学资源来培育具备国际素质、应用素质、复合素质、创新创业素质的高级贸易人才,打破就业市场供不对求的现状。同时,构建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机制是一个有创新性的,复杂的系统工作。它的成功构建和实施不仅需要学校、政府、企业的共同努力,还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

参考文献:

[1]许培源,罗琴秀.自贸试验区功能差异化与“一带一路”建设[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6):67-79.

[2]杨维霞.西安依托国际陆港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规划初探[J].商业经济研究,2015(25):44-45.

[3]蒋彩娜,吴宁谦.跨境电子商务下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04):161-162.

[4]周洁,王莉娜.多学科嵌套下“教学练一体化”“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4):118-119.

[5]王慧晶子.浅析双语教学的改革——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8(27):109-110.

[6]张如栩.社会需求视角下《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智库时代,2018(35):267-268.

[7]耿海粟.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双元制”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34):163.

[8]杨志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理论体系发展的新境

界——习近平教育思想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7(05):1-8.

[9]Amos Tversky, Daniel Kahneman. Judgment under Uncertainty: Heuristics and Biases[J]. Science, 1978, 185(4157):17-34.

[10]王莲芬,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18.

[11]赵毅敏.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广西教育, 2017(42):75-76.

[12]李红娟,伍海琳.财务管理实践教学长效机制构建研

究——新常态经济下[J].现代商贸工业,2017(11):178-180.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专业
国际贸易专业本科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
技校国际贸易专业SWOT分析
谈跨境电商背景下中职国际贸易专业的改革
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研究
重庆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调研
国际贸易专业的发展现状及人才培养策略
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
江西科技学院国际贸易试点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
基于国际化视角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