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KAQ理论构建研究生第二课堂体系
2021-06-15杨波王佳佳李瑞丽呼妙炫徐晓红
杨波 王佳佳 李瑞丽 呼妙炫 徐晓红
摘 要:通过对研究生第二课堂的现状分析及走访调研,总结出研究生第二课堂目前存在高校重视程度不够、导师认识不到位、管理机制不完善、保障机制不健全、评价机制较欠缺、激励机制待充实的问题。因此,提出了基于KAQ理论的研究生第二课堂体系建设原则、内容和途径。
关键词:研究生;第二课堂;调查研究;原则;建设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08-0006-06
Abstract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second classroom of postgraduat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investigation. The problems in the second class of postgraduates include inadequate attention of universities, inadequate understanding of mentors, imperfect mechanism of management, safeguard, evaluation and incentive. Therefore, the principles, contents and ways of postgraduate second classroom system construction based on KAQ theory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 postgraduate; second classroom; investigation; principle; construction way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并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担负着“双一流”建设的使命,关乎着国家高水平人才队伍的建设。第二课堂(以下简称二课)具有第一课堂无法替代的育人作用,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拓展的重要载体,是高等教育事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好第二课堂辅助教学、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提升研究生道德品质、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增强研究生社会责任感的作用,必将对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生第二课堂及KAQ理论的内涵
(一)研究生第二课堂内涵
第二课堂[1]的概念最早由教育家朱九思1983年首次提出,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是第一课堂的发展与延伸,能提高学生多种素质和能力。研究生第二课堂即是研究生在学习和科研工作以外陶冶情操、完善自我及提高综合素质的所有校园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极大地调动研究生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为研究生发展个性、全面提升综合能力提供广阔的舞台,是研究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2]。
(二)KAQ理论内涵
现在通用的人才培养KAQ理论[3],认为人的培养主要由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素质(Quality)三方面组成。KAQ理论,其核心是注重全面教育,是建立和完善以知识、能力以及素质相结合的三维育人模式。KAQ理论在第一课堂的引入已有较多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将其引入第二课堂,旨在提高第二课堂的质量,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将研究生从平面的人培养为立体的人。
二、研究生第二课堂现状分析
经查阅文献,提示对于研究生第二课堂的研究尚不广泛,宏观研究较少,微观研究也不深入。以吉林省作为研究对象,选取长春中医药大学等6所高校进行了走访调研,借助网络手段等方式向6所省内高校的研究生及相关工作人员发放了调查问卷,收回有效的研究生问卷875份、工作人员问卷90份,较为全面地获得了直接、一手的基础数据。通过调研,发现研究生第二课堂存在如下六方面问题:
(一)高校重视程度不够
在座谈中了解到各高校对研究生第二课堂的重视程度较本科生明显不足。在对工作人员的问卷中,显示非常重视的比率仅为17.78%;工作人员经常参与二课的比率也仅为26.67%。从领导体制上看,很多高校的主管校领导非学生工作书记,而是研究生工作领导,精力主要投入到研究生教学培养、学位质量提高等工作中,难免对研究生第二课堂建设有所忽视;从队伍建设上看,多数高校研究生管理队伍建设薄弱,尚未配备专职的研究生辅导员,没有足够的精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导致很多活动都由研究生会自行组织。从活动内容上看,高校对于研究生素质提升所必要的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等活动的开展也相对很少。
(二)导师认识不到位
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首要责任人,在第二课堂认识上还存在偏差,在对研究生的调研中,导师大力支持研究生参与二课的比率仅为32.11%。其偏差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导师过多地关注研究生学业进展,而忽视了研究生的全面发展;二是导师认为研究生第二课堂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因其对思政教育认识的局限性,往往难将二课与研究生的成长成才联系起来,甚至有些导师会担心研究生因参与二课活动耽误实习、实验而极力阻止。
(三)管理机制不完善
多数高校的研究生二课随意性较大,特别是活动的开展具有很大程度上的盲目性,導致活动的连贯性、持续性、创新性不强,活动的层次和质量不高。另外,欠缺规范性的管理,大部分高校研究生二课依托研究生会、团委(问卷显示:研究生二课多为研究生会组织,比率占到72.22%;团委次之,占到15.56%。)等组织开展。若为二级管理的高校,研究生二课则由校研会与院研会联合开展,校团委的核心力难以体现。同时,在研究生二课管理的过程中,团委、研工部、学工部、实习基地等都对研究生直接发号施令,没有形成线性管理,导致研究生疲于应付相关事务,甚至偶尔无所适从,日久磨灭工作热情。另外,高校没有科学的运行机制,未能从教育的根本目标角度摆正二课位置,也难将二课纳入教育、教学的整体运行中,缺乏明确规范的二课教学目标和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教学计划。管理机制不完善直接影响了二课的质量,在调研中显示二课活动质量不高成为影响其吸引力的主要原因。
(四)保障机制不健全
调研显示:制约二课的最大因素依次为研究生课余时间少,占比65.56%;管理人员缺乏,占比56.67%;经费不足,占比47.78%;场地有限,占比21.11%;政策制约,占比20.00%。在时间保障方面,研究生科研任务繁重,实习、实验、论文基本占据了全部时间,甚至要打卡上班、加班加点、没日没夜,时间上没有相对的自由,无法保证二课的参与度和覆盖面。在人员保障方面,高校因研究生管理人员数量不足,所以基本未配备专任的研究生二课指导教师。在经费保障方面,高校仅在少数重大活动中对研究生有所投入,但往往也存在文体活动多于学术活动,青马工程多于创新创业,技能比赛多于评优评先……在场地保障方面,多数高校忽视了研究生群体个性发展突出,活动形式以小型化、多样化、便捷化为主的特点,基本未配备专门的活动场所。在政策保障方面,较少高校将研究生二课纳入学分管理。
(五)评价机制较欠缺
由于对研究生二课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多数高校将重点投入到第一课堂及研究生的科研评价中,对二课质量的考核及评价基本很少探究。而且,研究生二课尚未形成类似本科生的“第二课堂成绩单”鉴定制度,53.71%的高校管理人员希望把第二课堂纳入学分。另外,对于开展二课主体的研究生组织,对内部成员的表现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考核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研究生干部的积极性,导致二课活动的品质及效果受到影响。
(六)激励机制待充实
科学合理的奖励机制不但能够调动研究生、研究生干部及指导教师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形成有效的良性循环,不断推进第二课堂的创新和发展。然而,在走访调研中,高校以加分扣分形式将二课的参与情况与奖学金、评先评优等关联,但这种简单的激励措施并不能起到正向引导研究生参与二课的作用,导致研究生为了加分而盲目参加活动,研究生干部为了加分而盲目组织活动。对于指导教师而言,高校未能对其工作给予相应的肯定,也未将其指导效果与评奖评优关联,难以激发老师的参与热情。
三、基于KAQ理论的研究生第二课堂体系建设原则
在KAQ理论的指导下建设研究生第二课堂,需要把握KAQ理论的核心要素,遵循时代要求,结合研究生特点,秉持以下四方面原则:
(一)思想引领原则
第二课堂是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又一阵地。思想引领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研究生群体具有独立性强、思维活跃、价值取向多元化等特點。因此,在当今网络信息发达的时代,各种思想的传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研究生群体中蔓延。所以,二课的开展要把思想引领放在首位。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主题活动,都要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都要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在开展二课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注入研究生的脑海,深植研究生的内心。通过丰富的活动内容、新颖的活动形式、有益的社会实践,提高二课对研究生的思想引领及感召带领作用。
(二)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强调了“人”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研究生第二课堂的开展要始终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突出人的主体地位。首先,要以研究生为本,尊重研究生,爱护研究生,要承认研究生之间存在能力和性格上的差异,要因人制宜,保护好研究生的个性发展,积极为研究生健康成长成才搭建平台,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其次,要相信研究生、依靠研究生、尊重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热情,让研究生在其中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进一步增强二课的吸引力。最后,要坚持一切为了研究生,为了一切研究生,为了研究生一切的教育理念,把促进研究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第二课堂建设的主要目标,努力培养行业内高素质人才。
(三)创新驱动原则
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培养的核心内容,二课建设必须遵循创新原则,通过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内容创新等驱动二课繁荣发展。一是要做好二课体系创新。要重视二课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主线作用,要对建设二课的理念进行创新,对二课进行全局谋划,不断加强管理体制、保障机制、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的建设。做好研究生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紧密咬合,让二课成为研究生一课的有力补充。二是要做好二课内容创新。要把创新的理念、精神贯穿于二课全部的内容和形式中。从知识性、趣味性、专业性入手构思研究生二课,避免观念上的落后、形式上的古板、内容上的陈旧,以创新的视角增强二课的吸引力和教育力。
(四)协调发展原则
学校一切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培养人,二课活动作为一课教书育人的延伸和拓展,要认清二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整体。没有一课做基础,二课就像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无法发展;没有二课做补充,一课的理论、内容也很难得到升华。所以,在二课的设计上,必须要考虑一课的教学活动,根据一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谋划二课。把一课的理论与二课的实践、一课的学习与二课的思考有机衔接起来,在一课的指导下完善二课,进而实现一课和二课的协调发展,由此形成完整的育人体系。
四、基于KAQ理论的研究生第二课堂体系建设
第二课堂在高校人才培养及教学科研改革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根据前期的走访调研,研究生二课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已经呈现。结合多年在组织研究生二课方面积累的经验和认识,结合KAQ理论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诸多成效,提出以KAQ理论为指导构建研究生第二课堂模式,即围绕加强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K)的深度和广度,努力提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A),突出身心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Q)建设三个模块,六个部分开展研究生二课,主要内容如图1所示。
研究生二课中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模块,从表面上看貌似相互独立,实则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学习知识是锻炼能力的基础,素质培养是知识学习和能力获取的前提。三个模块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知识模块
首先要把与第一课堂联系最为紧密的业务学习放在首位,即提升专业知识水平。通过邀请业内专家学者做学术讲座来扩大研究生的专业视野,启发研究思路;通过组织研究生学术论坛,展示在自身领域研究的深度和精度,激发研究生参与科学研究的热情;通过博士和硕士生以专家身份做主题报告,在交流中碰撞智慧的火花;通过专业技能大赛巩固专业知识,锻炼动手操作能力。
相对于专业知识而言,人文知识作为研究生健全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通过人文类讲座帮助研究生了解人类文化成果,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读书报告会帮助研究生扩充文学、哲学、历史、艺术等知识,营造培养人文素质和情怀的环境风气;通过演讲比赛,加深研究生对人文素质的认识,培养研究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信念;通过开办研究生刊物,张扬研究生个性、展示研究生风采。
(二)能力模块
此模块强调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两方面培养。首先是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在环境中体会、在实验中感悟、在实践中提升、在交流中碰撞、在竞争中创新,强调的是人人参与性、事事操作性、时时感受性与竞争合作性[4]。为研究生提供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平台,积极组织校内讲座,努力营造创新氛围;开展创新创业培训,提升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理念,为人人参与创新提供条件;组织研究生学术创新大赛,在实践中检验研究生创新能力,增强研究生创新“事事操作性”与“竞争合作性”;挖掘创新典型,以朋辈经历引导广大研究生,让研究生时时感受创新,创新就在身边。
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息息相关,创新源于实践,实践检验创新,实践服务创新,创新推动实践。由此可见,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在研究生培养中同等重要。实践基地建设是实践能力培养、锻炼和提升的前提条件。按照实践性质可分为主动实践和被动实践;按照主导方可以分为学校实践、导师实践和自主实践;按照实践内容可分为参观走访、实习实训、挂职锻炼、红色之旅和假期实践。根据研究生专业的不同,对研究生所具备的实践要求自然不同,所以实践的内容要与之呼应。通過参观走访了解基层情况;通过实习实训提高实践技能;通过挂职锻炼提升行政素质;通过红色之旅激发爱国情怀;通过暑期实践体验国情民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素质模块
此模块包含身心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两部分。身心素质是研究生,也是所有人工作、生活、学习的基础。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培养研究生的文化品位,在演出中感受高压艺术,放松并活跃身心;组织体育比赛,培养研究生对体育的热爱,在运动中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组织团体训练培养研究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帮助研究生感受集体、热爱集体;组织军事训练,着重锤炼研究生的意志品质,为开展科学研究奠定品质基础;组织研究生参与心理咨询,缓解研究生心理压力,及时发现心理问题,避免问题扩大影响学业;组织导学关系建设活动,加强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强化情感教育完善研究生的身心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由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三个方面构成。思想素质综合性地体现在一个人所具备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政治素质在思想素质作用下,往往在具体问题上表现出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立场、观点和态度;道德素质是对社会主义道德的认知和实践的反映。通过政治理论报告加强研究生对理论的学习、对时事的分析;通过学术道德训练规范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强化研究生坚持底线,做诚实守信之人;对研究生骨干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训,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研究生干部对理论学习的热情,进一步提高干部的工作能力;建立红色网站,注重网络舆论效应,以红色事迹感染研究生,培养研究生文明上网习惯。
以上的三个模块六个部分之间联系紧密,缺一不可,若没有健康的身心素质,研究生将无法进行正常地知识学习;若没有知识学习,将无法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更无法在实践中锻炼创新能力;若没有实践就无法创新,无法检验知识的真伪;若没有创新,实践也无法进步,无法推动知识的更新。当以上要素兼备时,若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情怀,就很难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发展有机结合,很难将其所学用于国家昌盛、民族振兴、人民发展的事业之中。
五、基于KAQ理论的研究生第二课堂体系建设途径
针对研究生第二课堂存在高校重视程度不够、导师认识不到位、管理机制不完善、保障机制不健全、评价机制较欠缺、激励机制待充实等问题,遵循研究生第二课堂体系构建的四个原则,建设基于KAQ理论的研究生第二课堂体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对研究生第二课堂重要性的认识
一是研究生第二课堂活动有利于深化高校科研创新。第二课堂为研究生学术交流、学术推广、学术发展等提供了机会和平台,研究生积极投身于二课的科技创新活动中,不但能够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拓宽学术视野、掌握学科前沿、启发科研思路,而且能够熟练研究方法、提高实验水平、提升科研能力。第二课堂的创新活动也将进一步促进第一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吸收,二者相得益彰,将有效推动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能够促进导师队伍学术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组织氛围的提升;能够促进整个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深入推动高校科研创新。二是研究生第二课堂活动有利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是实践育人的主要载体,使思想政治教育在第一课堂没有完成的部分在第二课堂得以延续。辅导员和导师利用第二课堂时间自由、空间广阔的特点,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得更易接受。研究生在参加学术活动、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中,不断感受着自身的成长,在接触社会和服务群众中,不断体会着祖国和人民的需要,逐步培养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二课堂促使理论教育走进了实践过程,实践完成又进一步纠正和深化了对理论的认识,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三是研究生第二课堂活动有利于增强研究生就业创业能力。第二课堂的活动有助于给予研究生较为充分的就业指导、求职演练、能力提升,对于研究生创业提供了培训设计、政策扶持、实践锻炼、专业指导等一系列帮助,为研究生走出校园自主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二课的训练,有些研究生在就业求职中自带项目应聘;有些研究生在毕业前即注册了公司;有些研究生的公司在毕业前就进入了盈利模式。
(二)强化研究生导师在第二课堂的指导作用
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首要责任人,首先要正确认识研究生第二课堂的意义和价值。其次,要支持研究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结合研究生自身特点和短板,指导研究生有针对性地参加二课活动,并利用二课活动的自由性和开放性,积极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政教育的渗透性和接受性。同时,导师要积极投身于研究生第二课堂的建设中。一方面,导师要在师门内组织适当形式内容的研究生第二课堂活动,增强师兄弟间的学术交流、情感沟通,促进研究生的学业成长;另一方面,导师要配合学校开展研究生第二课堂活动,比如在“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中积极发挥指导作用,努力帮助研究生通过比赛培养创新精神,提高业务水平,提升团队意识,锻炼综合素质。最后,导师要努力营造研究生参与二课的良好氛围。通过研究生第二课堂,进一步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着力培养研究生发挥特长,补齐短板。对研究生在二课中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予表扬,在二课中经历的失败及时给予安慰,提高研究生的逆商,融洽师生间的情谊。
(三)完善研究生第二课堂的管理机制
一是要捋顺开展研究生第二课堂的领导及组织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確指出:学校党委要有一名同志负责统筹包括研究生在内的各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有专门的工作部门负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那么,研究生二课的主要领导即是高校党委主管学生工作的同志;在校级层面,具体部门至少包含校团委(主抓研究生会及研究生社团)和研工部(主抓研究生思政工作及导师相关工作);在院级层面由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担任负责人,具体部门至少包含院团委及研究生科。自上而下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主管部门重点抓,研究生导师全面抓的工作格局。校团委统一组织管理,统一规范操作,研工部统一量化考核,统一调配学校资源,确保研究生第二课堂的人、财、物供给充足及合理使用。二是要形成符合研究生培养方向的活动体系。结合国家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研究生第二课堂的开展主要应围绕学术知识、人文知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身心素质及思想道德素质六方面展开。高校应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结合研究生自身特点、学科发展要求,科学合理地设计以上六方面的具体活动内容。将重点关注的领域纳入培养方案,进行学分量化或给予政策支持,比如要求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几次学术交流活动;对研究生参与科研创新、社会实践设定一定的学分标准;对研究生创业给予最长休学年限可突破最长学业年限等。
(四)形成研究生第二课堂配套的保障机制
通过建立研究生第二课堂学分制度提供制度保障;通过学校配备专项经费,各基层单位专款专用、加强经费监管审查等提供经费保障;通过配备专任指导教师,提高研究生导师认识等提供人力保障,从制度、经费、人员等多方面保障研究生二课的质量。
(五)建立研究生第二课堂公正的评价机制
在评价研究生方面,要遵循主观与客观相结合[5]、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测评与实效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全面、科学地反映研究生参与第二课堂的情况,为改善教学措施提供参考和依据。评价要征求研工部、辅导员、导师和同学等的意见,融入研究生自我评价;要将研究生参与活动及获奖情况进行量化,通过核算评出优良中差。在研究生中期考核、学年评奖评优及毕业鉴定中有所体现;在评价指导教师方面,要考虑主办活动的指导教师及参与活动的研究生导师两个群体。前者可采取述职的形式,对其在工作中的德能勤绩廉进行综合考评。研究生导师评价主要在导师复审中进行,综合参考其培养学生的质量。二者的评价均与个人评奖评优、津贴发放、职称晋升等挂钩。在评价活动效果方面,不但要通过调查问卷、座谈走访等形式对一段时间内的活动进行评价;而且要在每次活动结束后,通过网络及现场反馈等形式对活动进行评价。主要评价内容是活动的宣传工作、开展情况、育人效果等方面,对反馈意见进行整理形成文集供日后借鉴。
(六)形成有益的激励机制
参与二课的主体无疑是研究生,相比较而言,指导教师更多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就研究生主体而言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组织二课的研究生干部,二是参与二课的广大研究生。研究生在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就是为其提供科学而合理的奖励制度。一方面对于组织二课有力的研究生干部进行奖励;另一方面对于参与二课积极性高或者成绩显著的研究生进行奖励;同时,加强对指导教师的奖励。要建立奖励机制,专款拨付此项工作,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一是,可将指导二课的工作量换算成课时费;二是,对于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师,可以通过大型活动事后评比与日常工作年终评比相结合的方式,给予一定的奖励;三是,直接将是否指导过第二课堂活动与能否晋升职称及二课指导效果的优劣与评奖评先直接挂钩。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奖励与惩罚要并重,做好监管工作,确保形成积极进取、公平公开公正的评比氛围。
六、以KAQ理论指导长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第二课堂成效显现
长春中医药大学从2012年开始运用KAQ理论为指导开展研究生第二课堂活动。在校团委的指导下,依托学校研究生会和各学院研究生会及研究生博硕医疗服务团,围绕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模块,组织开展了名师论坛、名流讲堂、博硕讲坛、学术论坛、授课技能大赛、考研宣讲团、执业医师模拟考场、橘井杯创新创业大赛、趣味运动会、孔子课堂、国外访学、社会实践、军训、红色之旅、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培训、学术之星、志愿之星评比、自办研究生刊物《秋实》等活动。在多方面努力下,学校进一步完善了研究生二课的管理、保障、评价、激励机制。学校为研究生开展二课设立活动经费,对于“挑战杯”等重大赛事成果培育设置专项经费;将研究生社会实践纳入学分体系;组织研究生干部广泛参与校内外交流及培训,进行定期考核,奖优罚劣,设置动态管理,形成能上能下的管理机制;将研究生参加二课活动与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及优秀毕业生等评比挂钩;将研究生获得重大比赛奖项、校级以上荣誉称号以及毕业生就业情况等与导师招生及导师评优关联;将教师对研究生参与大赛等重大活动的指导给予课时认定……通过几年的摸索,学校建立的研究生二课体系更为健全、目标更为明确、定位更为准确、形式更为丰富、内容更为科学、参与更为广泛、成效更为理想。研究生的业务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提升,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的全面发展更为关注,指导教师对参与研究生二课活动的热情更为高涨,研究生的满意度逐年提升。
参考文献:
[1]田润平,傅骞.立足第二课堂加快培育中医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思考与启示[J].中医教育ECM,2013(3):62-64.
[2]李金山,祁婧,付军.加强第二课堂建设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4):220-221.
[3]李伟,刘典恩,井西学,等.KAQ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和定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198-199.
[4]陈大勇,罗敏,刘清才.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生第二课堂体系建设[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4(9):38-43.
[5]陈潜,杨江帆.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途径[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194-199.
[6]杨波,张晓林,呼妙炫.基于吉林省高校调研数据优化研究生第二课堂建设[J].高教学刊,2019(25):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