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专业本科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
2017-02-17李洁
李洁
摘 要: 针对国际贸易本科生毕业后工作环境的特点及大部分学生不能在跨文化环境下有效沟通的现状,作者对此专业学生进行了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试和问卷调查,旨在调查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和态度,并且以此调查结果为基础,依据著名跨文化交际学者YoungYunKim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理论,在教学方面提出建议,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能力 国际贸易专业
一、研究背景
在“一带一路”新的历史条件下,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成为这一阶段的要务,在这一形式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都和其他国家密切相关,因此,培养本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愈发显得紧迫重要。
二、理论依据
著名跨文化交际学者Young Yun Kim提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理论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由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行为能力构成,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互为依存。跨文化交际的认知能力要求交际者具有理解并破译不同言语和非言语编码的能力。情感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交际者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尊重其他文化、克服民族中心主义、种族主义等交际障碍的能力。具备良好的移情能力有利于在行为上采取得体的交际策略。跨文化交际的行为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最终体现。行为能力的最终形成需要认知能力获得的知识做支撑,情感能力做铺垫,即通过具体行为表达个人的认知和情感经验。
三、研究方法
1.被试对象
本次调查以国际贸易专业大二和大三学生为对象,共170名学生。之所以同时以大二和大三学生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大三学生已学过跨文化交际相关课程,而大二学生还没有接触此类课程,希望通过这一对比考查跨文化交际相关课程的有效性。
2.研究工具
本次调查采用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试卷和问卷调查为研究工具。测试卷以Kim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理论为基础,由三部分构成,这三部分分别与Kim理论的三部分对应,测试的每一部分都有10个小题,其中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每小题3分,第四部分每小题4分。满分100分。
问卷主要调查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态度和对大学英语课堂上文化教学的反馈。本问卷共8个问题,问题1-3是关于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态度,4-5是关于大学英语课堂上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整体情况,6-8着重于阻碍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因素。
3.调查的实施
本次调查在笔者所带班级展开,测试时间为30分钟,问卷调查时间为15分总,提前告知学生此次调查仅用于研究,与学生成绩毫无关系,要求学生真实回答。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1.测试结果及分析
此次调查共发测试170份,其中165份有效。整体来看,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尽如人意。表1为受试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整体情况。
笔者又根据测试与Kim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理论的对应情况,逐个分析学生对理论中包含的三种能力的每一种的掌握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受试者对认知能力的掌握相对最好,行为能力的掌握相对最差。认知能力要求交际者具有理解并破译不同言语和非言语编码的能力。情感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交际者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尊重其他文化、克服民族中心主义、种族主义等交际障碍的能力。从表2可以看出,这一维度的得分率要低于认知能力的低分率,而行为能力的得分率位居最后,因为跨文化交际的行为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最终体现。行为能力的最终形成需要认知能力获得的知识做支撑,情感能力做铺垫,即通过具体行为表达个人的认知和情感经验。因此,这一能力培养难度最大。
大三学生的测试成绩明显高于大二学生,尤其在认知能力方面,说明跨文化交际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有效。
2.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大多数同学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很重要,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学习持积极态度;大多数同学认为在大学英语课上获取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很有限;半数同学认为思维模式是跨文化交际的最大障碍及多数同学更愿意以看电影等方式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五、基于调查结果提出的教学建议
1.开设跨文化交际相关课程
测试结果显示,学习过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大三学生比未学习过此课程的大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强,而且两个年级受试者得分率最高的是认知能力,同时认知能力是后两种能力的基础,而系统的跨文化交际课程能非常有效地加深学生对目的文化的了解,即认知能力的提高。
2.加强英语课堂上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在听说课上,根据不同章节与内容,如问候、教育、邀请等讲授包含在言语行为中的文化内涵和准则,在教学大学英语读写课程时,根据课文涉及的文化背景,向学生讲述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还可开设一些拓展课及选修课,如《西方文化入门》、《英美概况》、《跨文化交际》等。
3.创造跨文化交际环境
鼓励学生举办一些课外活动,如欣赏英文原声电影、角色扮演、演讲比赛、英语角等,也可多邀请一些英美国家人士来学校开讲座,与学生交谈等。
参考文献:
[1]Kim,Y.Y.Becoming intercultural:An integrative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and cross-culturalad aptation.Thousand Oaks,CA:Safe Publications,Inc,2001.
[2]高一虹.語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胡文仲.文化教学与文化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1):12-16.
[4]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5]熊丽君,刘学华.跨文化交际学.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6]张红玲.以跨文化为交往目的的英语教学.博士论文.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1999.
[7]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