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个性化学习探究
2021-06-11张琳曾传珊
张琳 曾传珊
【摘 要】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设置启迪思维的教学提问,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着力将基于核心素养的个性化学习融入实际教学中,启发学生形成相应的物理概念,兼顾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在突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尊重学生的能力发展规律,引导学生积极自省,使学习效率最大化。
【关键词】核心素养;个性化学习;个体差异;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0-0037-03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需要以具体的学科内容为载体,教师要通过恰当的设问和引导,使学生不断积累知识,锻炼思维[1]。
个性化学习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潜能,采取灵活、适当的方式充分满足学生个体需求的学习方
式[2]。与传统课堂相比,初中物理的个性化学习主要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技術及其他补充策略,充分满足学生个体学习的需求,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
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就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把核心素养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3]。下面以笔者九年级物理“电功”一节为例,从引入环节、教学活动环节、课堂小结环节、作业布置环节对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个性化学习进行探讨。
1 教学过程
1.1 创设启发、形成物理观念的生活情境,缩小个体差异
教师用幻灯片展示一张电费通知单。
师:同学们去交过电费吗?你们家里每个月大概交多少钱的电费?
生1:10块。
生2:100块。
生3:150块。
……
师:每个家庭所交电费不尽相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生:用电量不一样。
师:这里的“电”是指什么?
生:电能。
师:非常好,电费的多少反映了消耗电能的多少。电能去了哪里?
生:被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空调等电器消耗了。
教师展示图片,见图1。
师:请同学们根据以前所学有关能量的知识,指出图1中电器工作时能量的转化情况。
生1:一些电器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
生2:一些电器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生3:一些电器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
师:其实,将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是通过电流做功来实现的,为了描述电流做功的多少,物理学引入了“电功”这一概念。电流做功的实质是什么?
生:电流做功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引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交电费”这一生活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启发学生对“电功”形成认识。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给其足够的发挥空间,激发其在学习中主动探索,较大限度地缩小学生在相关知识上的个体认知差异。
1.2 关注渗透科学态度和责任的生活实际,突出主观能动性
师:家庭中电流做的功(或消耗的电能)如何测量?
学生通过课前任务“观察电能表”,已经知道可以利用电能表测量电功。
教师播放学生课前拍摄的不同样式的电能表图片(如图2、图3),让学生对上面的参数进行简单介绍。
然后教师播放微课“认识电能表”,学生自主完善相关知识。
微课中有一个画面是“单独接电灯泡和单独接空调,发现表盘转动的快慢不一样”,微课播放完后,教师向学生布置任务:通过预习教材和课后查资料,弄清楚表盘转动速度不一样的原因,理解表示电能消耗快慢的物理量。
最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讨论关于生活中节能的话题。教师展示冰箱、空调上的能耗等级标识及“地球一小时”活动,引导学生要做到“人走灯灭”,停止使用时要注意关闭电器电源,不让电器处于待机状态等,向学生渗透用电的科学态度以及社会责任。
设计意图:微课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极大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为更大限度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明确学习要点,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很容易进行二次学习。本环节,笔者采用“任务前置”和“微课教学”,补充学生在课堂上的个性化学习,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从能量的角度出发,渗透用电的科学态度以及社会责任。
1.3 聚焦培养科学思维的实验探究,兼顾“个性化”与“合作性”
师:电流做功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呢?
根据班级情况,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每组4人,4个组长(4人根据自己的优势协商分别担任设计组长、操作组长、数据处理组长、交流发言组长)。
1.3.1 猜想与假设
师: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电流做功的多少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猜想。
各小组开始讨论。学生在组内充分讨论后,交流发言组长代表本组交流,最终综合意见,得出电流做功的多少可能与通过电器的电流的大小、电器两端电压、通电时间有关。
1.3.2 设计实验
师:非常好,大家经过激烈的讨论得出了影响电流做功多少的因素,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学案上已有的器材设计电路图,验证猜想。
各组设计组长和其组员积极讨论,设计出各自组内的电流图,交流发言组长展示并简单解释本组电路图,最终全班学生讨论得出的实验电路图(如图4、图5)。
(1)探究电流做功的多少W与电压U的关系。
(2)探究电流做功的多少W与电流 I 的关系。
1.3.3 进行实验
师:实验前我们需要对电路设计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下面开始抢答:本研究的方法是?
第3小组:控制变量。
师:是否有其他组进行补充?
第7小组:还有转换法。
师:请问具体哪里体现了转换法的思想?
第4小组:可以用手去感受灯泡的温度。
师:非常好,接下来请各操作组长带领本组开始实验,数据组长记录、处理好数据。
1.3.4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学生发言讨论,教师辅导完善。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猜想、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4个步骤,探究了“电流做功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问题。物理科学探究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极为关键的一环,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物理素养的提升、动手能力的增强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笔者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让每小组的4名学生分工合作,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分别担任设计组长、操作组长、数据处理组长和交流发言组长,这样不仅能够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获得成就感,并积极思考、积极表现自己,紧密参与课堂学习,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合作意识。“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4个步骤均是先将任务“化整为零”,再将各小组的活动结果“化零为整”,引导学生体验任务驱动、深度学习,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进行实验”环节,采用抢答的方式,可以带动以小组为单位的“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1.4 构建个性化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合理自省
师:(教师点名)接下来请两位同学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生1:(据本节课的观察,该生有些不主动、不自信)本节课学习了电功和电功的测量。
师:非常好,你能够理清楚本节课的主线,说明上课时你在积极地和老师、同学一起思考,比起上一次进步大,请坐。
生2:(根据本节课的观察,该生上课尤为活跃,思维缜密)本节课我们通过电费与电能的关系知道了电流做功的实质,通过实验了解了电流做功多少的影响因素,并且了解了如何利用电能表测电功。
师:非常好,你的补充让大家了解了本节课所学的具体内容,但是有一点你没有总结到,那就是探究过程中,每一个同学需要团结合作,相信下一次你会做得更好。
设计意图:个性化学习需要个性化评价来支撑。个性化的评价机制能够最大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同时反思自我的不足。本環节选择在课堂上表现不同的两名学生进行总结,目的就是让他们突破自己的弱点,让其他学生明白,只要有进步就会获得肯定和鼓励;也让表现得较好的学生明白,自己被肯定时,还要突破自我。教师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1.5 设计分层练习任务,力争学习效益最大化
作业布置:
(1)所有学生均要完成练习册课后练习1—5题,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任意选做6—15题中3题。
(2)思考如何根据表盘转动的圈数或者指示灯闪烁的次数求消耗的电能。
设计意图:开展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个性化学习,需要辅以相应的个性化练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且兼顾优生的“拔高”需求,消解后进生的厌学情绪。
2 结语
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中之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其个性化学习,一直是教育改革的方向。本文中笔者着力将基于核心素养的个性化学习融入实际教学:在引入环节,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启发学生形成相应的物理观念,缩小学生对新知识点认知的个体差异;在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自身优势,布置课堂任务,通过“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数据与得出结论”4个步骤,将学习任务“化整为零”,再通过学生活动将数据结果“化零为整”,聚焦科学思维的培养,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以小组为单位的个性化学习;利用“微课”和“任务前置”的方式,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进行补充,结合生活实际,渗透科学态度和责任,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在课堂小结环节,突出对学生的个性化评价,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让学生在受到肯定的同时能自我反思;在作业布置环节,辅以个性化的练习,兼顾优生的“拔高”需求和消解后进生的厌学情绪。
【参考文献】
[1]任少铎.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逻辑重构——以“比热容”一节为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13).
[2]赵旭升,丁玉祥.初中物理个性化学习补偿策略与教学关键路径[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9(9).
[3]陈懋.基于核心素养的迷思概念转化策略[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