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优化分析
2021-06-11曹兴俊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阵地,信息技术是一门重点课程,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能够促使人才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对学生未来就业有积极影响。本文就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具体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0-0030-02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能力是当代人才必备技能之一。中职信息技术课程融知识和技能于一体,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简单的操作,还能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是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框架下,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依据学科特征,帮助学生在接收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品格和能力。中职信息技术教师要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概念
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包含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部分[1]。
1.1 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主要是指学生对信息的敏感程度以及对不同信息的价值具备合理的判断能力。对中职学生来说,只有具备较强的信息意识,才能不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自主探索,结合不同的方式获得并处理信息。具有信息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敏锐地感觉到信息的变化,针对信息的可靠性、准确性、目的性等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还能进行初步的预判,实现信息共享,最大程度地发挥信息的价值。
1.2 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主要是指学生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的实际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计算思维的帮助下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问题,界定其范围,探索其规律,找到抽象的特征,通过建模等方法,不断分析和判断,将所有的信息资源有机整合起来,最终得出准确的答案。同时,学生还能够不断发散思维模式,将相似的解决方案迁移到生活中其他问题的解决中。
1.3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评估和选择常见的数字化资源和工具,对课内外的学习资源进行整合,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而在面对不同的问题时创造性地解决,最终不断提升自己完成任务的能力,在一次次的解题过程中实现创新。同时,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数字化学习的优势和局限性,扬长避短,积极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循序渐进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4 信息社会责任
信息社会责任主要是指互联网时代,学生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等方面能够做到自律自控,承担相应责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较高,在使用信息技术时或在互联网环境中能够遵守各项法律法规,遵守道德与伦理准则,不仅能在虚拟世界中维护个体的合法权益,还能保护公共信息安全。
2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策略
2.1 立足学生角度,激发学习兴趣
对中职学生来说,信息技术教学中难以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发挥,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同时,一些学生更加关注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知识,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对此,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模式,结合学生兴趣进行讲解,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有更多的主动权,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外部驱动力转换为内部驱动力[2]。
如一些中职生对艺术字具有较强的兴趣,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可以先为学生呈现多种多样的艺术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自行查找,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上百度搜索或向同学请教,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学生在课堂上过度依赖教师。同时,教师设计问题时,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喜欢怎樣的授课方式,如何让学生熟练地编辑修改文字,用信息技术来表达自己的创作思想。这样能循序渐进地锻炼学生的信息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其感受到信息技术的魅力。
2.2 借助小组合作,提升自主能力
小组合作是优化、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方式,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也应当积极采取该方式,根据全班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能力,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教师应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交流、思考、分享,和同伴产生思维碰撞,在合作中找到突破学习瓶颈的关键点,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还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在教学“文本信息加工和表达”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邀请学生自主撰写小新闻、报告等,让学生通过互联网、书籍等收集多种文本信息并观察。然后将全班学生分为能力均衡的若干小组,给每个小组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由此引出Word、WPS等工具。不同的文本加工方式使用的工具不同,且日常文本信息的特点就是主题内容单一,结构简单,学生通过学习各个工具的使用,能熟悉右键菜单中的工具性功能和操作技巧,对文本进行绘制和美化。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详细记录操作步骤和成果,记录每一个重难点。在制作完成后,教师还要依次进行点评,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学习到他人的思维和优点,还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起到互帮互助的作用。
2.3 丰富教学手段,强化动手实践
学习信息技术不仅要理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掌握操作技能。为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教师可以将枯燥无味的文本以生动形象的视频呈现出来,通过动态化的讲解,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知识和具体的操作步骤。
如教师可以用微课的形式,结合不同的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发展水平,将本堂课的重点运用5—10分钟的视频呈现出来。学生通过自主观看微课,能够初步了解本堂课的知识,了解各个软件的特点和具体使用方法。教师再在课堂上提出层次性的问题,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然后教师可为学生布置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作业,如要求学生在课后运用文字处理软件修改一篇文章,或是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主题,制作一个较为完整的PPT。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一一点评,还可以集中展示,便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3]。
2.4 整合教学资源,增强创新意识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出现使得学生接收信息的途径更加丰富。对中职生来说,他们好奇心较强,已经或多或少地掌握了一些计算机使用技能。因此教师要积极结合互联网新知识,整合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创新带来的乐趣,为其日后步入社会奠定扎实的基础,使其成为一个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如在教学关于“图像信息加工”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借助计算机将一个合成图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然后教师可将图像信息的采集和加工的基础知识讲授给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敢于质疑,自主探索可以操作的各个路径与技巧。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图片进行加工,如从互联网中搜集一些优秀的案例,并将其运用到成品制作中。这种方式不仅能让学生获得操作能力,还能确保学生作品的创意性,让学生将更多的新奇想法融入作品中。
2.5 完善考评机制,丰富评价形式
构建完善的考评机制,从多个维度着手,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将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模式转变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相融合的模式,从学生的学习态度、价值观念、思维模式、操作技能等多个层面着手,不断丰富评价内容。除了以往的笔试方式,教师还可以设计多元化的考核情境,让学生在虚拟的计算机场景中得到解决问题能力和应变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要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学生,不要过分关注学生的分数,而是以鼓励表扬方式为主,不断激励学生。要对学生开展纵向维度的比较评价,一旦学生有进步,教师需要肯定和认可,由此强化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评价的主体也应当多元化,如引入教师评价、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等,使评价更加客观、全面,使学生能进一步了解自己。在丰富的评价模式下,中职学生会得到更多的成长机会,对自身有更加明确、清晰的认知,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有针对性地改正不足,以他人为榜样不断前进[4]。
互联网时代使得信息技术能力成为每个人才必须掌握的技能。就中职教学来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融合其专业特点,引入先进的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多样化的教学素材,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最终打造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参考文献】
[1]卢美玉.基于“互联网+”的中职信息技术教学诊改策略探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9).
[2]沈利华.微课分层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研究[J].电子世界,2020(8).
[3]刘海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15).
[4]刘小丹,郝菁菁.思维导图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究——以计算机基础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6).
【作者简介】
曹兴俊(1983~),男,汉族,甘肃平凉人,本科,講师。研究方向: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