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幼儿教师在日常保教活动中言语重复行为的观察研究

2021-06-11陈素园吴思雨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保教户外活动言语

陈素园,吴思雨

(1.昌吉学院初等教育学院,新疆昌吉 831100;2.红星二场幼儿园,新疆哈密 839113)

一、前言

(一)问题提出

案例1:老师上数学课时询问小朋友说:“小朋友,这道题做的对吗?”小朋友说:“这道题对。”老师又重复说:“这道题到底对不对啊?”小朋友会受教师言语的影响说:“不对。”小朋友到底知不知道答案呢?老师的重复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案例2:当放学排队回家时,老师会一直说:“排好队……”幼儿仍然跑跑跳跳,不在队伍里,对教师的指令置之不理。像这样的情况老师必须反复说,天天说,幼儿行为才有所改善。为什么会这样呢?

案例3:当吃午饭时,老师说:“哪个小朋友说话就不准吃饭。”重复说两次幼儿就能迅速安静下来。为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言语重复又那么有效呢?

诸如以上案例,在幼儿园随时随地都在上演。有时候教师会无意识地重复语言,有时候又会故意去重复,有时候重复似乎有效,有时候又无效。那么幼儿教师哪些言语对幼儿是有效的?言语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1],如何能够让幼儿教师更好的利用言语来开展保教活动?这是很值得探究的!

(二)核心概念

张芳芳(2014)对幼儿教师言语行为进行了分类研究,将言语行为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组织性言语行为、讲述性言语行为、提问性言语行为和反馈性言语行为。组织性言语行为分为:维持秩序、引导、指令以及处理意外事件等四类;讲述性言语行为分为描述、讲解、领读、提示等四类;提问言语行为主要分为提问、追问、重复提问三种;反馈性言语行为主要分为肯定评价、否定评价、重复答案、纠错、回应等五类[2]。

言语重复是一种重复行为。刘汉杰(1998)认为重复是对词,短语,较长的句法单位的完全重复或稍有改变的重复[3]。本文按照张芳芳界定的四种言语行为,根据本研究的内容和目的,将幼儿教师言语重复分为:组织性言语重复、讲述性言语重复、提问性言语重复、反馈性言语重复。

本研究中将言语重复有效性分为三个等级:无效、无回应、有效。无效是指教师的言语重复行为明显打击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如“笨死了,怎么这么笨”。无回应是指教师的语言重复行为对孩子的影响为中性,孩子行为没有向积极方向转变,如教师对孩子不理解的某个知识重复讲解,“春眠不觉晓,晓,是晓”。有效是指教师的言语重复对孩子的影响为积极,孩子的积极性,行为等得到提升,如“小眼睛看老师、排好队”等指令性言语重复。为了减少在观察中的分析工作,本研究将无效和无回应均视为无效重复。

(三)研究设计

1.研究目的

(1)观察幼儿教师保教活动中出现的言语重复,分析幼儿教师言语重复特点。

(2)总结幼儿教师在日常保教活动中言语重复存在的经验与问题。

(3)提出改善问题的建议,让幼儿教师更好的利用言语指导幼儿。

2.研究内容

(1)分析幼儿教师言语重复行为在一日生活中的现状和特点。

通过观察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保育环节、户外活动中的言语重复行为,教师在这三个环节都说了什么重复性话语,探究教师言语重复行为的特点。

(2)总结幼儿教师言语重复行为的有效经验,分析幼儿教师言语重复行为存在的问题。

幼儿教师在日常保教活动中哪些环节会出现言语重复行为,重复的言语是什么,哪些言语重复对幼儿起作用,哪些言语重复对幼儿不起作用。

(3)提出优化幼儿教师言语重复行为的对策。

根据观察信息的整理和总结,针对幼儿教师言语重复行为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3.研究对象

以新疆阿克苏市库勒村幼儿园的大班幼儿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大班共有两名教师:主班老师是学前教育专业背景,属于民考汉类型①的老师。配班老师不是学前教育专业背景,属于经验型老教师,汉语表达能力不是很好(MHK一级: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最低级别)。

4.研究方法

(1)观察法

观察记录表:根据张芳芳(2014)对教师四种言语行为的界定和《幼儿教师言语行为观察记录表》,结合本研究的内容,制定《幼儿教师言语重复行为观察记录表》。

观察记录方式:研究者以第三方非参与的方式进行观察,采用事件取样记录。观察幼儿教师都在日常保育、集体教学活动和户外活动环节说了哪些类型的重复性话语,是否对幼儿起到相应的作用。

观察过程:观察时间是从2020年5月20日到2020 年6 月12 日,为期17 天的观察。在观察时,通过手机录视频、手写记录的手段进行材料收集,但主要是通过手写实时记录。

(2)案例分析法

通过对观察记录下来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深入到每一个保教活动的主要环节,剖析言语重复对保教活动开展效果的影响。以直观的材料呈现,帮助幼儿教师身临其境,比对反思,指导自己的言语行为。

二、研究结果

(一)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言语重复行为观察分析

1.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言语重复行为总体情况

在17 天的观察过程中,记录了10 次集体教学活动,主题涉及五大领域,统计教师言语重复行为总计329 次,有效次数高达278 次,总体有效率84.49%。其中组织性言语重复次数占比69.6%,言语重复有效率高达92.13%。排名第二的是讲述性言语重复占比24%,反馈性言语重复次数占比3.97%,最低的提问性言语重复2.43%。在组织性言语中重复次数最多的是维持秩序(37.99%)和指令性言语(21.88%)。在讲述性言语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提示言语(11.85%)。反馈性言语总体出现频率较低,其中纠错和回应出现次数为0。组织性言语重复有效率最高(92.13%),提问性言语重复有效率最低(62.5%)(见表1)。

表1 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言语重复次数统计表

2.教师集体教学中组织性言语重复和讲述性言语的案例分析

案例4:大班语言活动:古诗《春晓》

观察记录时间:2019年5月23日周四

(准备上课,教室一片嘈杂)

老师:小朋友们,上课啦。

老师:小嘴巴?

学生:不说话。

老师:小眼睛?

学生:看老师

分析:此教学引入环节,教师重复了两遍指令,幼儿迅速安静,重复有效。

老师:跟老师读“春眠不觉晓”“春眠不觉晓”(老师走到他们跟前,用手拍了拍小朋友,幼儿注意力有所集中,开始跟着老师重复诗句)

分析:古诗跟读环节,老师一直在重复教幼儿古诗,好几个幼儿开始做别的事,幼儿对学习内容不理解,不感兴趣,注意力不在课堂中,重复无效。。

老师:春眠不觉晓,晓,是晓!

分析:教师反复强调晓字的发音,孩子机械跟读,发音并未得到改善,言语重复无回应。

小结:通过观察发现,教师指令性言语效果很好,能迅速让幼儿集中注意力;教师拿着课本,机械的重复领读知识点的讲述性言语重复,教学效果不好,幼儿并没有完全掌握知识点,也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教师集体教学中提问性言语重复的案例分析

案例5:大班科学活动《算数》

观察记录时间:2019年5月28日 周二

老师:小朋友们,老师出些题,让小朋友上来做好不好啊?

学生:好!

老师:库尔班(化名)小朋友上来做,其他人不要说话啊。

老师:这道题他做的对么?

学生:对!

老师:对?做得对不对啊?

学生:不对!

老师:到底对不对啊?

学生:对,不对!

分析:此环节老师在检验幼儿掌握10以内的加法情况,其实库尔班小朋友做对了这道题,老师想通过再次询问,以检验其他幼儿是否真的掌握,但幼儿却受到(质疑)暗示,否定之前的答案。当教师第三次追问时,幼儿又一次受到(质疑)暗示,再次否定上一个答案。幼儿失去信心,这样的重复提问是无效的。

4.教师集体教学中反馈性言语重复行为的案例分析

案例6:大班科学活动《十以内减法》

观察记录时间:2019年6月4日 周二

老师:老师给你们出题,你们写在作业本上,谁写完了就可以出去玩。(有一名幼儿写了很久,也没写完,老师把他叫到面前单独写)

老师:是这样写的么?我怎么教的?没有一道题是正确的。把你的木棒拿出来,“减”就是把木棒拿走,自己做。(幼儿根据老师提示拿出了木棒,不知道接下来怎么做)

分析:此环节为减法练习,当教师给幼儿重复的消极反馈之后,幼儿并不知道该怎么做题,可以说单纯的重复批评孩子对孩子的发展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不利于幼儿自尊和自信的建立,重复无效。

老师:笨蛋,笨死了,我讲了这么多遍还不会?。

分析:教师再次重复消极反馈,让幼儿不知所措,重复无效。

老师:5-2=?把五个木棒拿出来,再拿走两个木棒,现在有几个木棒?

学生:1,2,3。

老师:有几个啊?说还剩下几个?你不是数出来了么?

学生:3。

老师:你都数出来了,为什么不说,答案就是3,剩下自己做。

分析:教师再次给幼儿讲解减法的操作,在幼儿终于数出答案后,依旧重复了消极的反馈,导致幼儿不敢说出答案,重复无效。当幼儿终于说出答案,老师又没有给予幼儿积极的反馈。

案例7:大班艺术活动《画画》

观察记录时间:2019年6月10日周一

老师:哇,这个小朋友画的很漂亮。

学生:老师,我画的好看吗?(好多小朋友都离开座位跑到老师跟前,想要得到老师的夸奖)

老师:好了,好了,都给我回到座位上去。快点,快点。(语气严厉)

分析:此环节中幼儿都想得到老师的积极反馈,但老师觉得秩序混乱,无法掌控,于是只是重复回应了幼儿的行为,此重复无回应。然后重复维持秩序的言语,但言语过于严厉,课堂气氛较紧张,原本轻松的绘画评价环节被破坏,孩子们兴致消退,重复无效。

小结: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常常无意识重复消极的反馈言语,而单纯的消极反馈,对幼儿的自信的发展不利。老师缺少夸赞幼儿的积极性反馈言语。

(二)教师在日常保育活动中言语重复行为观察分析

1.幼儿教师在日常保育活动中言语重复行为总体情况

保育是幼儿园保教活动的重要内容,渗透在幼儿在园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包含进餐、午睡、盥洗、如厕等生活活动,也包括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保育内容。从表2 可以看出来,教师在日常保育活动中,言语重复次数总计399 次,有效次数为353 次,无效次数46次,总体言语重复有效率达88.47%,可见在保育环节,教师的语言重复总体效果较好。出现最多的还是组织性言语重复(69.42%),其次是讲述性言语重复(21.05%),反馈性言语(5.26%),提问性言语次数最少(4.26%)。组织性言语重复有效率最高(89.89%),提问性言语重复有效率最低(85.35)。值得注意的是,在保育活动中,教师各类言语重复的有效率是比较均衡的。

表2 大班幼儿教师在日常保育活动中言语重复次数统计表

2.教师在生活活动中的言语重复案例分析

案例8:早餐活动

老师:小朋友们坐好,都坐好,谁说话呢?

老师:小手放腿上,谁再说话就不要吃饭了,再说,就不准吃饭。

学生:(迅速安静)

分析:教师的指令言语重复“坐好”,是有效的,幼儿能迅速坐好。

老师:小朋友们排队取饭,两只手抱着碗,就像老师这样,看老师怎么做的,两只手端,一只手不好端,两只手端着,慢慢走。

学生:(大部分孩子学会两手端碗)

老师:很棒,小朋友太厉害了。

分析:老师的讲述性言语重复行为告诉幼儿应该怎么端饭,幼儿行为得到改善,重复有效。当然,此处还有老师的榜样行为示范效应。幼儿表现出目标行为后,教师的积极性反馈言语重复夸奖幼儿,幼儿更认真去做,积极性言语重复有效。

小结:通过案例看出,教师在组织幼儿生活活动时,指令、维持秩序等组织性言语重复能有效促进活动开展。教师在利用讲述性言语重复及行为示范策略去指导幼儿掌握行为技能(如何端饭)的效果也很好,而积极的反馈性言语重复能有效鼓励幼儿,强化幼儿的新技能。

3.教师保教结合过程中的言语重复案例分析

案例9:集体教学活动

老师:小朋友们,铅笔渣扔到地上是不是很脏啊,下次写完字,你们把铅笔渣弄到手里,再把铅笔渣扔进垃圾桶里好不好啊?

学生:好的,老师。

老师:我看下次哪个小朋友做的最棒(每次写完字,老师都会提醒幼儿把铅笔渣放到垃圾桶里)

分析:老师运用讲述性言语,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垃圾要扔到垃圾桶里,重复有效。

学生:xxx,铅笔渣不能这样,老师让扔到垃圾桶里。

老师:这个小朋友太棒了,还能提醒其他小朋友。(每次有小朋友扔铅笔渣到垃圾桶里,老师便重复表扬)

分析:老师的肯定评价反复出现,幼儿也会相互提醒,老师适当的鼓励幼儿,进一步强化了幼儿的行为,重复有效。

小结:通过案例看出,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渗透保育内容是落实保教结合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重复讲述和重复的表扬反馈,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三)幼儿教师在户外活动中言语重复行为观察分析

1.教师在户外活动中言语重复行为总体情况

户外活动包括户外自由活动和户外集体活动,在处理观察数据时,将户外集体活动归类到了集体教学活动中,故此处只分析户外自由活动中的言语重复现象。从表3 可以看出教师在进行户外自由活动时,语言重复现象较少,言语重复次数总计46 次,有效次数是40 次,无效次数是6 次。组织性言语重复次数是24 次,排名第一,反馈性言语重复次数有20 次,排第二名。户外活动中的言语重复总体有效率75%,相比较集体教学活动和保育活动,有效率偏低。

表3 大班幼儿教师在户外活动中言语重复次数统计表

2.户外自由活动中的言语重复案例分析

案例10

老师:小朋友们,去玩吧。(幼儿们各自奔向了心仪的器械)

分析:教师没有有序组织幼儿开展户外活动,而是让幼儿自己选择喜爱的活动,没有目的的玩耍。在幼儿自由玩耍时,也没有针对幼儿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提供指导,毫无目的的让幼儿去玩。

学生:老师,你看我厉害么?

学生:老师,你看我玩的。

老师:厉害,厉害,去去去,自己玩去,到那边玩去。

分析:语言重复无效。当幼儿想要和教师分享游戏体验,教师表现出敷衍的态度,回应也很不耐烦,不利于幼儿兴趣的增加,反而大大消退了幼儿的游戏热情。

小结:在户外活动中,教师的组织性言语重复不多,幼儿的户外活动缺乏组织和引导,显得自由散漫,教师的反馈性言语重复显敷衍随意,不利于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三、讨论

(一)研究结果分析

1.总体频次分布

教师言语重复行为在保育活动中出现频次最高(399),集体教学活动次之(329),户外活动出现言语重复频率最少(46)。这是由于保育活动包含了进餐、如厕、盥洗、午睡等诸多生活环节,占用了幼儿园将近一半的在园时间,按照事件取样的记录方法,观察者所记录到的生活活动便会更多。集体教学活动一般一天只开展1-2次,相对生活活动来说,占用时间较少。而户外活动主要是指幼儿的自由活动,教师在户外活动时处于比较放松的状态,因此对幼儿缺少言语上的组织和回应。这可能是户外活动言语重复行为最少的原因。

2.从言语重复的总体有效性

教师在保育活动中的言语重复有效率最高(88.47%),集体教学活动次之(84.47%),户外活动最低(69.57%)。考虑到户外活动的有效率由于观察到的次数太少,可以说,教师的言语重复行为总体有效率较高。

3.教师组织性言语重复在集体教学活动、保育活动和户外活动中的被运用的频率和有效率

教师在组织幼儿一日活动时,经常使用组织性言语来控制幼儿的活动秩序,使幼儿活动在自己的掌控之内,导致了组织性言语使用频率有效率最高。

4.教师的讲述性言语重复行为在一日保教活动中出现的频率和有效率

讲解是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使用最多。但是单纯的讲解对于语言水平较弱的幼儿来说,理解还是存在困难,这也许是影响讲述言语重复有效性的主要原因。其频率和有效性次高。

5.教师的反馈性言语重复行为在一日保教活动中出现的频率和有效率

一方面,教师的反馈性言语重复缺乏,说明教师对幼儿的行为表现并不关注,她们过多地关注自己是否掌控好了现场,这对发挥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很不利。另一方面,从具体的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的反馈性言语重复比较随意,这可能是有效性不高的原因。

6.提问性言语重复在一日保教活动中出现的频率和有效率

从案例分析中可知,教师重复性提问的言语行为是有效的。在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会经常性重复提问幼儿“这道题对吗?”“是这样吗?”,以此来发现幼儿是否真正掌握了。但这样的封闭式提问是很低效的,教师无法真正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

(二)幼儿教师言语重复行为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整体而言,幼儿教师否定评价在活动中重复无效,积极的评价重复太随意

在教学活动中(如案例6),有部分幼儿不能很快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老师会说一些否定性话语。老师运用否定性言语,会打击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更加自卑,缺乏自信。积极评价的内容基本是“小朋友真厉害,小朋友真棒”之类的话语(如案例7、案例10),反馈言语比较随意,没有根据幼儿表现的不同,给予不同的反馈性言语,反馈性言语内容缺乏针对性。

2.在日常保育活动中,教师的组织性言语重复过多,控制性强,缺乏指导性

组织性言语重复在日常保教活动中出现的频率最高,有效率也高。幼儿教师过于关注活动是否在自己的掌控之内,而忽视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成就、学习上遇到的问题。例如: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和建构活动时,幼儿教师一味地让幼儿独自玩耍,并没有陪同幼儿一起玩,也没发现幼儿在活动时所遇到的问题,适时指导幼儿。当幼儿独自完成自己的作品,想要寻求老师的夸奖,老师的态度显得很敷衍,大大减退了幼儿的兴趣。

3.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机械的领读式重复和讲解重复效果不好。在集体教学的案例中(案例4),幼儿教师教授古诗,一直重复古诗诗句,教师读一遍,幼儿跟着读一遍,通过重复的方式让幼儿记忆。幼儿教师重视教学任务的完成程度,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趣味性,让幼儿进行死记硬背。当幼儿听不懂时,教师只重复讲解,没有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传授,让学习内容变得枯燥乏味而低效。

(2)教师的反复提问言语暗示性太重,启发性不足。在日常保教活动中,教师常常会通过提问来考查孩子是否学会了新知识(案例1、案例5),教师的提问多是封闭性的问题,如“这样对吗?是这样吗?”。封闭式的问题不利于幼儿发散思维[4],且答案的参考价值不大,面对“是或不是”这样的选择题,幼儿很可能是随机猜对的。另一方面,当教师反复提问“这样做对吗”,幼儿会理解为老师在暗示他,之前的答案是不对的,于是又改变回答。

4.在户外活动中,教师的重复提问言语、组织性言语不足。

在户外活动中,教师言语重复的频率和有效率均最低,说明教师不重视对户外活动的组织,把户外活动当成“自由玩耍”,自己当起“甩手掌柜”。孩子的行为得不到适当指导,活动秩序混乱,在玩耍中孩子得不到充分发展。

(三)优化教师言语重复行为的对策分析

1.在一日保教活动中提倡经常性、有针对性的肯定评价,避免否定评价言语反馈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当幼儿出现良好行为时,应给与及时有效的强化,这个良好的行为才能得以保持和发展,这就是行为塑造。反之,良好行为出现,但被忽视,或受到责罚,行为就会消退[5]。在日常保教活动中,幼儿教师要对幼儿的行为保持敏感,及时地、经常性地对幼儿进行反馈,不能忽视幼儿的行为。所谓针对性地夸奖是指言辞要具体,比如“你画的房子真好看”,“你讲的故事很精彩”,“你做的蛋糕很特别”……

2.保教活动中提倡言语指导,减少对幼儿的言语控制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教师要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在活动中以幼儿为主体,老师要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发挥幼儿的积极性[6]24。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给予幼儿一定的空间,不要高度控制幼儿的行为,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在和幼儿相处时应以一个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提供一个宽松温馨的环境,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在日常保育和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学会经常性利用言语去指导幼儿,通过指导性言语提升幼儿的能力,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3.教学活动中提倡直观性教学方法,避免单纯的讲解重复

提高问题意识,经常提问开放性问题,避免重复提问。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属于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孩子需要借助实物、动作、图像等来理解问题[7]。因此,幼儿教师要学会运用观察法、演示法、实验法等直观性教学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讲解法操作最简单,但对幼儿来说,限于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水平,不易理解。如果能在讲解的同时,加入动作、图像、实物等教具辅助,便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提问是促进幼儿学习的有效手段,教师应经常提问“你是怎么做到的?”“还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吗?”“怎样才能做得更好?”等开放性问题,启发幼儿思考。在教学活动,教师应多提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不能只提问封闭性的问题。多采取开放性的提问方式,如“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做?”“你会怎样做呢?”等,更好的启发幼儿思考。如果要检验幼儿是否掌握了某个知识,可以创设一个学习任务,提问幼儿“你会怎样做?”,而不是“这样对不对?”。

4.户外活动中发挥组织性言语的作用,维持好秩序,经常提问幼儿,促进其发展

户外是幼儿理解周围世界的平台,适当的户外游戏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关系的和谐、提升幼儿解决问题的技能[8]339。在游戏活动中,师幼间沟通交流能培养幼儿的探究意识教师要积极参与,与幼儿共同游戏,才能促进幼儿新经验的获得[9]。因此幼儿户外活动时,教师要在维持好秩序的同时,关注幼儿活动,参与幼儿活动,利用有效提问,促进学习发生。

四、结论

综述所述,通过对两位农村幼儿教师在日常保教活动中的言语重复行为的研究发现:

(1)从总体频次和用效率来看:教师言语重复行为在保育活动中出现频次最高,有效率最高,集体教学活动中次之,户外活动最低。

(2)从不同的言语重复类型来看,出现的频次和有效率由高到低依次是:组织性言语重复、讲述性言语重复、反馈性言语重复、提问性言语重复。

(3)农村幼儿教师言语重复行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整体而言,幼儿教师否定评价在活动中重复无效,而积极的评价重复太随意。在日常保育活动中,教师的组织性言语重复过多,控制性强,缺乏指导性。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机械的领读式重复和讲解重复效果不好,反复提问言语暗示性太重,启发性不足。在户外活动中,教师的重复提问言语、组织性言语不足。

(4)优化言语行为策略。在一日保教活动中,提倡经常性、有针对性的肯定评价,避免否定评价言语反馈。保教活动中,提倡言语指导,减少对幼儿的言语控制。在教学活动中应提倡直观性教学方法,避免单纯的讲解重复。提高问题意识,经常提问开放性问题,避免重复提问。户外活动中,发挥组织性言语的作用,维持好秩序,经常提问幼儿,促进发展。

[注释]

①民考汉类型是指一种少数民族学生高考的类型,特指该生是少数民族,但高考试卷是汉语,而非本民族语言,与民考民类型,即高考试卷是本民族语言的考生相对应),汉语表达能力较好(普通话二级乙等)。

猜你喜欢

保教户外活动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科研引领科学保教
幼儿园户外活动组织的研究
幼儿园半日保教工作细则
浅谈大班幼儿户外活动组织现状
组织幼儿园情境式户外活动的探究
贫困地区幼儿园保教过程科学化的重点指向
户外活动开始啦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浅谈幼儿园保教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