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活课程”设置初探
——基于陈鹤琴“活教育”思想实践

2021-06-11姜珊珊张文莉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陈鹤琴小孩儿童

姜珊珊,李 敏,张文莉

(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浙江绍兴 312000)

2020 年9 月7 日,陈宝生部长在全国教师发展大会上强调:“教育系统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破除教师发展方面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开启全面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新征程。”[1]这体现了国家对教师培养的重视,也表明教师培养要不断改革创新,以符合社会需求。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颁布一系列教育政策法规,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等政策文件都强调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在党和国家对于教师教育改革越来越重视的背景下,绍兴文理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基于陈鹤琴先生“活教育”思想的深入研究,提出“学以成童”的人才培养核心理念,并在该理念引领下探索构建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优化,建构一种“活课程”。

一、“学以成童”理念阐释

“学以成童”理念肇始于中华儿童教育社社歌《教师歌》,由时任社长陈鹤琴先生邀请陶行知先生创作。歌词里彰显了“发现小孩、了解小孩、解放小孩、信仰小孩、变成小孩”的“学以成童”的思想。陈鹤琴先生提到“认识儿童,才能谈到教育儿童”[2]22,要想从事教育工作,首先要了解儿童的心理;其次,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不是皮球,更不是鸭子,而是一个有生命力和生长力的好动的小孩。”[2]16那么教育者应当解放儿童,信仰儿童,鼓励儿童去发现、去创造,赋予他们自己去想、自己去做的权利。教育最后应当回归到儿童起点这里,陈鹤琴先生一直强调重温儿童的生活,从儿童的角度出发看问题,儿童才是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发现小孩、了解小孩、解放小孩、信仰小孩、变成小孩”是陈鹤琴先生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与期待,同时,也是对师范专业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指引。

(一)“发现小孩、了解小孩”指向学会教学

发现小孩、了解小孩要求教师应当全面深入的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并且将这种规律性的认识融于实际的教学实践当中,实现“发现小孩、了解小孩”其实就是学会教学。

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必须要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了解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效果。陈鹤琴先生在描述“活教育”时曾说过:“所以我可这样的肯定说,要了解儿童心理,认识儿童,才能谈到教育儿童,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活的教育’,而不是死的教育。”[2]22“活教育”思想能为教师学会教学提供理论的指导和支持,教师在观察、发现和了解孩子后会发现:孩子是天真浪漫的,带有独特想法的个体,所以,我们应该遵循孩子的天性,将教育对象视为“活的孩子”,践行“活的教学”。学会教学,简单来说,就是在发现、了解孩子的基础上,学会怎么用活的方法、原则教育孩子。

(二)“解放小孩”指向学会育人

解放小孩要求教师应当放手教育,陈鹤琴特别强调幼儿能做的,尽量让他们自己去做。“教育的目标不仅仅包括实现儿童各种丰富的潜能……它还应该用于鼓励和促进怀有各种不同想法、生活于各种不同环境中的人们,去进行各种不同的生活尝试。”[3]教师尽量不要按照成人的思维束缚孩子的发展,要放手让孩子自由成长,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孩子营造乐于学习探究的物质环境,让他们去探索,更好地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去进行学习,并在他们学习过程中给予适时的指导和帮助。

(三)“变成小孩”指向学会发展

“学以成童”的理念中“变成小孩”其实是一种诗性智慧的觉醒。教育最终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陈鹤琴这里,教育是一个持续发生与生长的概念,不断生长从而日趋完善,持续生长最终变成儿童,实际表达了对于教师在综合素质与人格品质方面的更高要求。陈鹤琴一直强调,“小孩子是不容易教的,幼稚园的教师是不容易做的,”[4]83-84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幼儿老师,就要从“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2]21幼儿教师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具备教学反思的能力,在教育实践过程当中学会自我诊断,不断改进,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学会沟通合作,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掌握有效沟通的技巧,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信仰小孩”指向践行师德

尊重儿童、热爱儿童是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品质,教育者必须要有爱的情怀。陈鹤琴先生认为:幼儿老师有学识固然重要,而主要的还在于他们对儿童的纯爱与对儿童的感情[4]559。只有真正的热爱幼儿,才能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师德养成教育直接关系着师范生培养质量,是新时代师范生培养的核心[5]。正如陈鹤琴说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形之中都会深刻地影响儿童的。所以,做一个好的教师一定要具有优良的品质,处处以身作则,这样才能养成儿童良好的品格。”[4]437

在“学以成童”理念指引下,学前教育专业对本科层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进行探索,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指向“学以成童”的课程体系,设计多元化的课程组织,探索构建课程评价体系。

二、“学以成童”理念下明确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体现专业人才培养“产出”的质量预期与追求,是专业认证的总纲,具有统领性作用[6]。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当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毕业要求集中体现产出导向的基本理念,是整个认证的核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开展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条件建设的依据,也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保证,最终指向于促进学生的发展[7]。本专业基于“学以成童”理念,从“发现小孩、了解小孩、信仰小孩、解放小孩、成为小孩”挖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的核心指向。

(一)基于“学以成童”的培养目标

陈鹤琴先生十分重视对于幼儿师范生人格的培养,所以在江西省幼稚师范学校提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教育目标[2]16。陈鹤琴先生认为教育不是教学生只会读书,而是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这样的人应当具备“健全的身体、建设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合作的态度、服务的态度、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2]60-62

陈鹤琴先生认为发展幼儿师范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幼儿师资,还要为国家建设培养新国民。教育是百年大计,要想办好幼儿教育,培育好的师资是关键所在。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一举一动都会深深影响儿童,所以,教师除具备良好的人格品质外还应当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

陈鹤琴先生对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涵盖了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全部内容。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定位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绍兴,服务浙江,秉持“学以成童”的教育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较强的保教能力和实践反思能力的幼儿教师。

(二)基于“学以成童”的毕业要求体系

遵循“学以成童”理念,结合专业认证标准,本专业毕业要求划分为八个方面:师德规范、教育情怀、保教知识、保教能力、班级管理、综合育人、学会反思和沟通合作。

“信仰小孩”主要支撑“践行师德”,对应毕业要求中的“师德师范”与“教育情怀”,根据陈鹤琴先生思想,尊重儿童,热爱儿童是构成幼儿师范生品德的核心。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有爱的情怀,成为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本专业在“毕业要求1 师德师范”设立了“政治认同”与“职业道德”两个指标点。践行师德从依法执教、立德树人、师德规范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毕业要求2教育情怀”设立了“专业认同”与“职业使命”两个指标点,专业应指引幼儿师范生正确的方向,以“做幼儿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为目标。引导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和教师观。

“发现小孩、了解小孩”主要支撑“学会教学”,对应毕业要求中的“保教知识”、“保教能力”:发现儿童、了解儿童是教育教学的基础。陈鹤琴先生认为掌握儿童年龄特点与心理发展规律,是科学实施“活教育”的基础。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当具备专业的保教知识与保教能力,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融入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去。“毕业要求3 保教知识”设立了“通识知识”和“专业知识”。“通识知识”要求师范生掌握的知识面一定要广,对于幼儿生活有充分的了解,同时,又要彰显专业性,做到科学育人。“毕业要求4 专业能力”包含了三个指标点:保育能力、教育能力、职业技能。“保教结合”贵在相互渗透,是幼儿教育的一大特色,这对于幼儿师范生的教育能力和保育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要求教师需要具备幼儿教育所需要的多项职业技能。

“解放小孩”支撑学会育人,对应毕业要求中的“班级管理”“综合育人”、“解放小孩”要求真正把儿童放在中心位置,陈鹤琴认为儿童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合乎儿童的特点[2]16。这就要求教师打破传统教学,将活动延伸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师生共同在“做中求进步”。“毕业要求5 班级管理”包括组织管理、环境创设两个指标点。其中“组织管理”包括:熟悉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基本原理,能执行幼儿园安全管理规定,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环境创设”作为幼儿园的隐性课程,包括良好的班级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对于促进幼儿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毕业要求6综合育人”包括“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育人”三个指标点。综合育人彰显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育人综合化的角度出发,提出具体要求。

“变成小孩”支撑学会发展,对应毕业要求中的“学会反思”、“沟通合作”。陈鹤琴认为教育最终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儿童的多元化要求教师应当具备反思的能力,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建立学习共同体,在团队当中谋合作,促发展。“毕业要求7 学会反思”包括实践反思和专业发展。教师是实践的反思者,在幼儿教育实践中进行系统的反思,不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毕业要求8 沟通合作”包括“有效沟通”和“团队合作”两个指标点。要求幼儿师范生掌握有效沟通的技能,认同学习共同体的价值,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的学习体验,具体见表1。

表1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要求体系

三、“学以成童”理念下构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结构

随着《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颁布实施,更加强调学前教育工作者应当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创新精神和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指出应合理安排课程结构和比例,体现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地有机结合。合理的课程结构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陈鹤琴先生为了使学生能够较快的适应工作岗位,他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幼稚园的实际需要,将幼稚师范课程设置为三大类:生活教育课程、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除了这些课程之外,还有各种课外活动,通过这些途径学生可以获得广博的知识[2]63。陈鹤琴的幼稚师范课程思想,内容包含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实习实践活动等。这样设置的课程既具有广泛性又能够体现专业特色。

在“学以成童”理念的倡导下,要求教师应当发现小孩、了解小孩,解放小孩、信仰小孩,最终实现变成小孩。结合《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课程结构体系应当支撑“一践行三学会”的毕业要求,设置了包含通识教育课程(必修、选修)、专业教育课程(必修、选修)、独立实践教学环节、第二课堂四大模块的课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整合;同时注重实践性,本专业采用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等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实现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全程化、系统化。实践教学环节分为课内实践教学、独立实践环节两大系列,贯穿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课内实践教学指渗透在课程中的实践部分,独立设置实践教学包括见习、演习、实习、研习等内容。本专业设置的课程体系如图1 所示。

图1 专业课程结构与毕业要求、“一践行三学会”与“学以成童”的支撑关系图

在发现小孩、了解小孩,到解放小孩、信仰小孩,最终实现变成小孩的“学以成童”理念的指导下,学前教育课程体系可从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独立实践环节、第二课堂四个板块进行构建。通识教育强调人文科学素养的养成;专业教育能够体现学科专业知识的融合以及专业技能的运用;实践课程能够在幼儿园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将专业理念融于实践,更好的体现教师的综合素质。专业课程体系能够支撑“一践行三学会”的毕业要求。

四、“学以成童”理念下设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与实施路径

课程实施是把人才培养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动态的,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息息相关。关于课程的组织实施,陈鹤琴先生强调,一方面加强课程实施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大社会中学习;另一方面加强教育实习,提升实际教学的能力。在现代教育中,应当传承陈鹤琴实践教学的思想,通过各种教育实习的形式,培养幼儿师范生“做”的能力,从而促进教学教学理论与实践技能的提升。

在“学以成童”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结合陈鹤琴先生对于幼儿园教师培养的要求,本专业课程实施的设计有了新的方向:从发现小孩、了解小孩出发,到解放小孩、信仰小孩,最终实现变成小孩,学前教师教育的实践课程也应体现儿童视角的课程观和教育观[8]。

首先,建构并完善课程内容体系,注重科学性、基础性、专业性和实践性。本专业在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的指引下,精心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构建完善的课程内容体系。依据教育教学规律,通过研讨和审核等方式对教育课程内容进行严格把关,确保课程内容体系的科学性;设置包含必修与选修两种形式的通识课程体系。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行业发展最新趋势与需求为依据,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确保课程内容体系的专业性;加大课内实践学时与独立实践教学学时与学分,丰富教育实践内容,强调课程内容体系的实践性。

其次,突出专业能力培养实践课程组织实施体系。课程组织实施落实陈鹤琴先生“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的思想,通过课内实践教学、独立实践教学环节,实现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实践性”。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本专业开展教育见习活动,通过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等多元化实践方式,实现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全程化、系统化,确保学生“在教学中学会教学”。

最后,本专业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体参与,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专业创新能力。在课程组织实施中依托教学改革,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改革,设计项目式学习任务等多种途径,运用网络教学平台、多样线上教学APP,引导与支架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与合作学习。

五、基于“学以成童”探索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评价体系

在课程系统工程里,当课程设计工作初步告一段落时,课程评价活动亦随着课程的实施而逐步展开,通过课程评价,揭示课程的价值与效果,为课程规划及各类教材的改进和开发提供有效信息[9]11。依据陈鹤琴先生“活教育”思想,幼稚园教师的培养,要本着“教学做”合一的精神,把抽象的知识原理转化为实际的经验和能力。对于学生的评价,也不能仅限于学习的知识,还应包括实践的能力,从知识转变为能力,这是教师的专业成长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学以成童”的基本理念,从发现小孩到最终实现变成小孩,这也是一个渐进过程。基于“学以成童”和陈鹤琴先生培养幼稚园教师理念,学前教育专业建立了多主体参与的合理课程评价机制,主要表现在:

首先,构建了包括行业专家评价、任课教师评价、在校学生评价、毕业生评价、用人单位评价等多维度、多主体联动参与的课程评价机制,不同评价主体指向课程评价内容的不同方面,如,行业专家主要就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过程进行评价;任课教师主要就依据课程大纲组织实施课程后学生学习成果以及本门课程对应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进行评价;在校生评价则主要就课程实施过程、教师授课质量进行评价;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评价,则是站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需求的视角评估课程设置与实施效果。在多元主体参与课程评价基础上,本专业形成监控、收集、反馈、改进的动态系统,支持课程设置与组织实施的持续改进和优化。

其次,设计了量性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混合评价路径,以及多元的评价方式。一方面,要求每门课程完成后以量性方式计算毕业要求达成度,以获得课程实施效果的基础数据;另一方面,采用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对在读本科生以及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进行调研。根据利益相关方的意见修订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不断完善培养方案,真正让课程“活”起来。

猜你喜欢

陈鹤琴小孩儿童
陈鹤琴的教育家之路
云小孩(上)
懒小孩
教育大师陈鹤琴的教子经
陈鹤琴:大学教授当了幼稚园园长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绝对小孩
陈鹤琴不赚昧心钱
绝对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