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标志物四项与PCT、BNP的相关性

2021-06-11彭友海李忠曾金红

海南医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受检者标志物分级

彭友海,李忠,曾金红

东莞市石排医院检验科,广东 东莞 523330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对生命有严重威胁的心脏疾病,主要指患者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心肌出现突然性的缺血、缺氧表现,严重者甚至发生坏死,危急生命,近年来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呈现着逐年增长的趋势,且越来越多的患者趋于年轻化[1-2]。心脏标志物在判断心肌损伤程度上具有重要作用,其中肌钙蛋白T(cTnT)、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是应用广泛的四个指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3]。降钙素原(PCT)是临床上常用的炎症标志物,随着研究的不断进步也发现其和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情也有着密切关系[4];脑钠肽(BNP)是心脏所分泌的利尿钠肽,在了解心功能方面有重要价值[5]。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脏标志物四项与PCT、BNP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变化情况、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东莞市石排医院收治的11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6],经心电图检查显示有心肌缺血改变、ST段改变或者左束传导阻滞,持续胸痛时间>30 min,口含硝酸甘油未缓解,并通过相关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等确诊,心功能分级Ⅱ~Ⅳ级;②起病至入院时间<12 h。排除标准: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心房纤颤等患者;②合并出血性疾病、凝血功能异常、或者存在出血倾向;③近期接受过冠脉支架植入手术、冠脉搭桥手术等;④合并急慢性感染疾病;⑤合并恶性肿瘤以及其余重要脏器功能障碍。选择同期于本院接受体检的1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该组受试者经过血尿粪、心电图、肝肾功能等检查结果均呈正常。观察组中男性73例,女性44例,年龄53~74岁,平均(65.85±6.34)岁,其中心功能分级Ⅱ级24例,Ⅲ级67例、Ⅳ级26例。对照组中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龄51~70岁,平均(65.22±7.05)岁。两组受试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受检者均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且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卧床休息、监测心电、吸氧、止痛镇静、纠正酸碱及水电解质平衡、脏器保护等处理,根据病情不同合理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血管扩张药物、正性肌力药物或者相关外科手术治疗等,并根据基础疾病给予降压、降糖、调脂等;给予呋塞米(规格2 mL:20 mg,厂家:三才石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3270)治疗,初始剂量首选注射20~40 mg,再以5~40 mg/h的速度持续静脉滴注,后期剂量根据患者不同情况予以调整。治疗1个月后观察患者死亡、存活、治疗效果情况。

1.3 观察指标与检测方法 (1)比较两组受检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身体质量指数(BMI)、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压、吸烟等。于纳入研究后次日,使用飞利浦公司生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5500型检测两组受检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最终结果取5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2)比较两组受检者的心脏标志物四项和PCT、BNP水平。采集两组受检者纳入研究后的清晨空腹静脉血6 mL,室温下静置后进行离心处理,转速为3 000 r/min,离心半径10 cm,时间15 min,收集上层血清液以备检测;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LD-C)采用奥林巴斯AU640以及cTnT、cTnⅠ、CK-MB、Myo.BNP的检测仪器采用全自动化学免疫分析仪(UniCel Dxl 800型),试剂盒由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原装配套提供;PCT的检测采用飞测WF-0901-1及其公司生产的原装配套试剂盒进行。(3)比较观察组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心脏标志物四项、PCT、BNP水平。(4)术后1个月,比较观察组不同预后患者心脏标志物四项和PCT、BNP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三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影响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Cox回归分析,cTnT、cTnⅠ、CK-MB、Myo和CT、BNP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受检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受检者的BMI、合并糖尿患者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LVEF、TG、TC、LDL-C及高血压、高血脂、吸烟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受检者的心脏标志物四项和PCT、BNP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cTnT、cTnⅠ、CK-MB、Myo、PCT、BNP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受检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s,例(%)]

表1 两组受检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s,例(%)]

组别 例数BMI(kg/m2)LVEF(%)TG(mmol/L)TC(mmol/L)LDL-C(mmol/L)HDL-C(mmol/L)高血压 糖尿病 高血脂 吸烟观察组11723.31±3.0647.11±3.423.10±0.376.48±1.043.98±0.310.92±0.1381(69.23)43(36.75)64(54.70)69(58.97)对照组10023.20±3.2262.43±3.041.39±0.253.81±0.242.25±0.301.28±0.1036(36.00)30(30.00)33(33.00)31(31.00)t/χ2值0.25834.60739.19225.10041.59022.56523.9631.10110.27216.982 P值0.797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2940.0010.001

表2 两组受检者的心脏标志物四项和PCT、BNP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受检者的心脏标志物四项和PCT、BNP水平比较(±s)

组别 例数cTnT(μg/L)cTnⅠ(μg/L)CK-MB(U/L)Myo(μg/L)PCT(μg/L)BNP(pg/mL)观察组11745.51±6.924.03±0.6148.56±4.72281.82±36.960.48±0.07886.10±162.34对照组1000.09±0.020.16±0.0312.94±2.8745.71±3.820.12±0.0349.52±6.18 t值65.61363.35665.77463.57247.80151.483 P值0.0010.0010.0010.0010.0010.001

2.3 观察组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心脏标志物四项、PCT、BNP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分级Ⅳ级患者cTnT、cTnⅠ、CK-MB、Myo、PCT、BNP明显高于Ⅲ级和Ⅱ级患者,心功能分级Ⅲ级患者上述指标明显高于Ⅱ级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观察组不同预后患者心脏标志物四项和PCT、BNP水平比较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死亡18例,存活99例,死亡组患者的cTnT、cTnⅠ、CK-MB、Myo、PCT、BNP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心脏标志物四项、PCT、BNP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 将治疗1个月后是否死亡作为因变量(1=是,0=否),将cTnT、cTnⅠ、CK-MB、Myo、PCT、BNP作为自变量,经过Cox回归分析模型显示,cTnT、cTnⅠ、CK-MB、Myo、PCT、BNP均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5。

表3 观察组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心脏标志物四项和PCT、BNP水平比较(±s)

表3 观察组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心脏标志物四项和PCT、BNP水平比较(±s)

注:和心功能Ⅲ级比较,a P<0.05;和心功能Ⅱ级比较,b P<0.05。

心功能分级 例数cTnT(μg/L)cTnⅠ(μg/L)CK-MB(U/L)Myo(μg/L)PCT(μg/L)BNP(pg/mL)Ⅳ级2658.65±4.715.13±0.7962.95±6.71402.17±69.100.85±0.071 383.21±271.93Ⅲ级6746.20±6.38 a3.97±0.44a50.05±4.62a290.64±41.39a0.47±0.10a700.81±139.40aⅡ级2433.94±5.17ab2.66±0.53ab34.71±3.88ab187.32±36.55ab0.21±0.04ab472.31±95.63ab F值112.792124.595197.185125.215366.194205.996 P值0.0010.0010.0010.0010.0010.001

表4 观察组不同预后患者心脏标志物四项和PCT、BNP水平比较(±s)

表4 观察组不同预后患者心脏标志物四项和PCT、BNP水平比较(±s)

组别 例数cTnT(μg/L)cTnⅠ(μg/L)CK-MB(U/L)Myo(μg/L)PCT(μg/L)BNP(pg/mL)死亡组1859.81±5.305.38±0.7665.03±7.04421.03±71.570.90±0.111 585.32±371.04存活组9940.18±4.253.63±0.5142.60±4.86251.69±53.220.48±0.07782.95±215.36 t值29.75119.56426.85419.49632.90419.052 P值0.0010.0010.0010.0010.0010.001

表5 心脏标志物四项、PCT、BNP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

2.6 心脏标志物四项与PCT、BNP的相关性 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TnT、cTnⅠ、CK-MB、Myo和PCT、BNP均呈正相关(P<0.05),见表6。

表6 心脏标志物四项与PCT、BNP的相关性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主要是由冠状动脉血管闭塞所致的一种心肌细胞缺氧缺血表现,随着现今生活节奏的加速、饮食习惯的改变等因素,该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给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均带来了较多不良影响[7-8]。而选择有效、便捷、可快速检测的血清标志物在早期判断病情、指导治疗、预测预后中具有重要作用。

心脏标志物的检测在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变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cTnT在反映心肌损伤程度上有较高的特异性,其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4~8 h内则可出现异常表达,持续时间可延长至10 d,诊断窗口期也较长[9]。cTnⅠ也是目前应用较多的心肌标志物之一,和传统的心肌酶相比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度,且对微小心肌梗死也具有较好的监测作用[10]。CK是一种和三磷酸腺苷再生过程有相关性的酶,CK-MB是其中十分具有代表性的类型,可较好的判断心肌损伤程度[11]。Myo在正常人体中含量较少,当心肌细胞发生损伤后,其可快速释放至血液中,在判断急性心肌梗死中敏感度较高[12]。PCT目前主要应用于对细菌感染的评价,其高表达可诱发机体发生炎症级联反应,近年来有研究发现,PCT水平在反映心功能中也具有重要价值[13]。BNP是一种神经肽,当心室负荷加重、室壁张力发生改变时,可导致其出现不同程度的分泌,在评估梗死面积、心室负荷程度、心室障碍等情况中均具有积极意义[14]。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LVEF、TG、TC、LDL-C及高血压、高血脂、吸烟人数明显比健康人群更高或更多,该结果和既往报道有相似性[15]。血脂异常、高血压、高血脂及吸烟均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且本研究也显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cTnT、cTnⅠ、CK-MB、Myo、PCT、BNP水平的表达均明显较高,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加重升高程度更明显,且在死亡患者中,基线cTnT、cTnⅠ、CK-MB、Myo、PCT、BNP水平的表达也更高,通过Cox回归分析模型显示,cTnT、cTnⅠ、CK-MB、Myo、PCT、BNP均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显示出上述指标均参与着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和发展,主要机制是由于心肌损伤的加剧,可导致了心脏标志物cTnT、cTnⅠ、CK-MB、Myo、PCT、BNP表达的逐渐升高。

本研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TnT、cTnⅠ、CK-MB、Myo和PCT、BNP均呈明显正相关。通过分析是由于随着心肌缺血缺氧程度的加重,心功能损伤程度的加剧,cTnT、cTnⅠ、CK-MB、Myo水平分泌的增加,此过程可加重心室壁张力增加、心室重塑等过程,从而进一步刺激BNP的分泌。此外,在上述过程中还会增加血管炎症程度,从而导致了PCT水平的增加,反之,随着室壁张力的增加、血管炎症的加剧等因素,也给心肌细胞造成进一步损伤,增加缺血缺氧程度,各指标之间发挥着相互促进、相互协同的作用,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共同加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但本研究也存在着不足,例如样本量过少、单中心研究等,今后也将持续开展更高质量的研究。

综上所述,血清cTnT、cTnⅠ、CK-MB、Myo、PCT、BNP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均具有高表达,随着病情的加重升高趋势更明显,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且血清cTnT、cTnⅠ、CK-MB、Myo和PCT、BNP均呈明显正相关,临床应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受检者标志物分级
细节护理在健康体检中心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及体检满意率分析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说说健康体检中的沟通技巧
分级诊疗路难行?
健康管理对纠正体检人群不良生活方式的效果评价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