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锥颅术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脑氧代谢及脑血管功能的影响
2021-06-10刘爱云
刘爱云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外科 洛阳471003)
急性脑出血是由非创伤性脑实质性血管破裂引起的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其发病机制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1]。常规开颅手术是临床以往治疗该病的常用手术方式,可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但仍有较高的致残率,预后较差[2]。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是由开颅手术发展而成的术式,创伤更小,但其对脑组织仍有较大损伤,不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3]。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微创锥颅术因其微创优势在临床治疗急性脑出血中广泛应用,但临床关于其对患者脑氧代谢及脑血管功能影响的相关报道较少[4]。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锥颅术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0月~2020年2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41.28±7.56)岁;出血量35~78 ml,平均(55.26±5.63)ml。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1~72岁,平均年龄(41.55±5.63)岁;出血量36~78 ml,平均(53.82±5.73)ml。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1)纳入标准:均经MRI或CT检查确诊;发病时间<24 h;具有手术指征。(2)排除标准:伴有免疫系统疾病;合并肝肾功能不全;伴有严重精神障碍。
1.3 手术方法
1.3.1 术前治疗 两组均行常规控制颅内压、颅内抗感染、降低血糖、血压等治疗。
1.3.2 对照组 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局麻,头颅CT进行三维立体定位,选择血肿最大层面作为手术入点,确定手术中心,于头皮作3~5 cm切口,切开直达骨膜,钻骨孔,扩大骨窗直径至3 cm×3 cm,十字将硬膜切开,脑针对血肿进行穿刺,有陈旧性血液流出或有突破感,将血液抽出,沿穿刺通道吸引器逐渐深入直至血肿,清除部分血肿,四周脑组织挤压血肿至视野内,清除大部分血肿,生理盐水冲出残余血块,止血,留置橡皮引流管。
1.3.3 观察组 采用微创锥颅术治疗:麻醉后,CT定位出血部位,做标记,采用带针芯硅胶引流管进针,至血肿部位后,引流;不易抽吸的血肿,注入尿激酶溶解后,引流,直至完全清除血肿。
1.4 评价指标(1)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脑代谢指标,采用脑血氧参数检测仪检测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含量差(Da-jvO2)、脑组织氧分压(PbtO2)水平。(2)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时脑血管功能,取静脉血3 ml,离心后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s)表示计量资料,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脑氧代谢对比 两组术前SjvO2、Da-jvO2、PbtO2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SjvO2、PbtO2水平均高于术前,Da-jvO2水平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比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脑氧代谢对比(±s)
表1 两组脑氧代谢对比(±s)
注:与同组术前相比,*P<0.05。
?
2.2 两组脑血管功能对比 两组术前ET、CGR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ET水平均低于术前,CGRP水平高于术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比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脑血管功能对比(±s)
表2 两组脑血管功能对比(±s)
注:与同组术前相比,*P<0.05。
时间 组别 n ET(μg/L) CGRP(pg/ml)术前对照组观察组30 30 t P术后对照组观察组30 30 t P 8.18±1.06 8.16±1.05 0.073 0.942 5.07±0.82*3.22±0.73*9.230 0.000 51.53±5.42 51.54±5.38 0.007 0.994 54.85±4.12*59.13±5.95*3.239 0.002
3 讨论
急性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类型,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对患者的危害极大,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避免出血病灶压迫神经,损害神经功能,进而引起语言、吞咽、认知功能及肢体障碍[5~6]。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是在显微镜下进行手术,可精确显露并对出血点进行控制,降低脑组织损伤,但仍有较大创伤,不利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对改善患者预后尤为重要[7]。
PbtO2、Da-jvO2、SjvO2是脑代谢功能评价重要指标,其中Da-jvO2降低表明机体的氧需求量降低,脑氧代谢正常,SjvO2评估脑血流,如其水平<55%时则提示发生脑缺氧。CGRP在外周神经系统及中枢广泛分布,是舒血管活性物质,与ET共同反映脑血流及脑血管功能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后SjvO2、PbtO2及CGRP水平均高于术前,Da-jvO2及ET水平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表明急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锥颅术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脑血管功能及脑氧代谢。小骨窗血肿清除术虽然其创伤较小,清除血肿效果较为理想,但仍具有一定的创伤,不利于减轻脑组织周围血肿,进而改善患者的脑氧代谢及脑血管功能的效果欠佳[8]。微创锥颅术具有痛苦小、创伤小的优点,该术式在CT下定位穿刺,不开颅,损伤小,定位较为准确,直接对血肿进行穿刺、清除,操作较为简单,既减轻了直接压迫血肿损伤,又将血肿本身释放的多种生化物质减少,有效改善脑血管功能,调节脑氧代谢[9]。同时该术式直接一次性将引流管置入,操作较为简单,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更为适用,且应用尿激酶对血块进行溶解,提升血肿清除效果。此外,微创锥颅术对脑组织的损伤较小,组织反应较轻,可有效减轻血肿周边水肿,且对周围组织的损伤较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脑氧代谢,利于预后改善[10]。
综上所述,急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锥颅术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脑血管功能及脑氧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