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2021-06-10张佳佳
张佳佳
(河南省周口市中医院肾病糖尿病科 周口466099)
如今,糖尿病已经成为我国中老年群体的常见疾病,若患者血糖水平长期控制不当,则往往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1]。糖尿病的出现与遗传、年龄以及饮食等因素具有密切联系[2]。糖尿病已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如何有效治疗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3]。常规西医因服药时间长较易引起恶心呕吐、头痛以及低血糖等不良反应[4]。中医治疗糖尿病具有悠久的历史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本研究选取76例糖尿病患者,旨在探讨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76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66~88岁,平均年龄(78.1±2.3)岁;病程6~15年,平均病程(9.4±0.6)年。观察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65~89岁,平均年龄(79.0±2.1)岁;病程7~16年,平均病程(9.3±0.7)年。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中医诊断标准:(1)主症:乏力、咽干以及消瘦等;(2)次症:心悸失眠、多食易饥以及五心烦热等;(3)舌质红、苔薄以及脉沉细等。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口服格列吡嗪(国药准字H12020274)治疗,单日剂量≤15 m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联合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方剂组成:太子参15 g、生地黄10 g、熟地黄20 g、知母10 g、山药15 g、丹参20 g、黄精10 g、泽泻12 g、元参15 g、何首乌20 g、麦冬10 g、茯苓20 g、五味子10g、鸡内金10 g、红花12 g;伴有肝肾阴虚者,加用石斛、枸杞子以及杜仲等;伴有气阴两虚者,加用生黄芪、西洋参以及杜仲等;伴有阴阳两虚者,加用淡附子、丹皮、红参以及肉桂等;伴有阳虚水泛者,加用制附子、生黄芪以及仙灵脾等。水煎煮,1剂/d。两组共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为多饮多尿、乏力等症状消失,血糖水平无异常,且尿糖检查结果为阴性;有效为多饮多尿、乏力等症状、血糖水平明显改善,且尿糖检查结果为阴性;无效为症状、血糖水平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显效+有效。(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清晨采集3 ml静脉血,离心后取上层血清,选择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记录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以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74%,优于对照组的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分别为(8.6±2.0)mmol/L、(16.0±2.7)mmol/L;对照组分别为(8.7±2.1)mmol/L、(15.7±2.5)mmol/L;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342、0.288,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分别为(5.4±1.0)mmol/L、(7.4±1.5)mmol/L;对照组分别为(7.3±1.2)mmol/L、(9.3±1.8)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82、5.631,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TG、TC、LDL-c以及HDL-c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TG、TC、LDL-c以及HDL-c水平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mmol/L,±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mmol/L,±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HDL-c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TG治疗前 治疗后TC治疗前 治疗后LDL-c治疗前 治疗后38 38 1.94±0.20 1.98±0.22 1.20±0.14*#1.63±0.15*5.20±0.41 5.17±0.48 4.03±0.28*#4.81±0.32*3.21±0.34 3.28±0.33 2.43±0.22*#2.94±0.25*1.02±0.25 1.03±0.23 1.39±0.35*#1.06±0.31*
3 讨论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人数呈不断上升趋势,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受到全球的关注[5]。西医治疗具有停药后复发率高,副作用多,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等缺点。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等范畴,主要是因肝失疏泄以及脾失健运,进而引起阴津亏损,气血阴虚,炼液成痰。因此治疗该病应以滋阴、清热以及生津为原则[6]。
生脉散出自《内外伤辨惑论》,主要包括人参、麦门冬以及五味子等药材,其中人参能够生津养血、补气益脾,对于缓解气虚瘀滞等情况具有良好效果;麦门冬则能够养阴清心,可以显著改善燥热过盛;五味子则可滋肾生津,三药合用,具有补气生津、滋阴养血之功效。六味地黄汤主要包括熟地黄、山药、丹皮以及茯苓等药材,为补肾名方。但其不仅具有良好的滋阴补肾功效,还能补肝阴,益脾阴。方中熟地黄具补肾阴之效;山药具有健脾益肾之效;山茱萸肉具有补肝益肾之效;丹皮以及茯苓等则具有滋阴功效。生脉散可益气生津以及滋阴止汗,六味地黄汤则能够滋阴补肾,两方合用,具有滋阴补肾、补气生津以及养血益脾的效果。中医治疗消渴病,奉行“清热润燥、养阴生津”的原则。糖尿病在中国医学中包括肝肾阴虚型、阴阳两虚型等证型;由于肝肾阴虚型伴有舌红少苔、尿多、头晕耳鸣以及遗精多梦等情况,采用“补肝肾以及益阴精”的治疗原则,在本研究方中加用杜仲等药材,具有补肝肾以及强筋骨的作用;对于气阴两虚型,其多表现为腰膝酸软、晨起面浮以及舌红苔薄等症状,采用“滋阴补气以及固脱涩精”的治疗原则,方中加用西洋参以补气滋阴、生津止渴;伴有阴阳两虚型,因其尿频、面浮肢肿、舌暗淡以及脉沉细等症状,采用“滋阴正阳以及补肾涩精”的治疗原则,方中加用淡附子具有散寒以及回阳救逆等功效;对于阳虚水泛型,多伴有全身浮肿,心悸气促、口淡不渴以及脉沉细等症状,采用“补脾益肾以及化气行水”的治疗原则,方中加用生黄芪,其能够补气固表、利水消肿以及排脓,较多用于治疗乏力、中气下陷以及血虚痿黄症状,加用制附子以回阳救逆等[7~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有利于改善临床疗效,促进病情的恢复;观察组血糖水平以及血脂指标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有利于降低血糖水平,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有利于加快疾病的转归。总之,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可有效治疗糖尿病,有利于改善机体血糖、血脂水平,促进了病情的快速恢复,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