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针法组合优化研究针刺蝶腭穴结合谢氏“温督祛霾”针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与机制*

2021-06-10杨淑荣范旭钢陈许平黄嘉莉陶波李海澜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7期
关键词:主要症状变应性针法

杨淑荣 范旭钢 陈许平 黄嘉莉 陶波 李海澜

(1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昌330006;2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330004;3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 南昌330004)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变态反应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上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是由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鼻黏膜Ⅰ型变态反应,常以鼻塞、流清涕、喷嚏、鼻痒或伴有眼痒、结膜充血等症状为临床表现[1~2]。流行病学研究显示,AR虽是非致命疾病,但可同时与支气管哮喘、鼻窦炎、中耳炎、结膜炎并存,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困扰,是一种必须重视的疾病[3]。笔者基于针法组合以优化治疗疗效的思考,采用针刺蝶腭穴结合谢氏“温督祛霾”针法治疗AR,研究表明可快速缓解患者发作时症状,降低其复发率,具有较好的远近期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共120例,均为2019年4月1日~2020年6月1日在我院耳鼻喉科门诊诊断为虚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治疗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18~65岁,平均(32.35±2.39)岁;病程1~8年,平均(4.35±2.52)年。对照组男27例,女33例;年龄18~65岁,平均(31.63±6.20)岁;病程1~9年,平均(4.20±2.42)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编委会鼻学科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鼻学科组于2015年天津修订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1)常年性发病;(2)病程至少1年;(3)症状:以阵发性鼻痒、连续喷嚏、鼻塞、流清涕(≥2项)等为主要症状,可伴有眼痒、结膜充血等;(4)专科检查:鼻黏膜苍白,部分患者有充血,鼻黏膜肿胀,在发作期间有清稀黏液或者水样分泌物;(5)血清嗜酸性粒细胞(EOS)和IgE至少1项阳性。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所发布《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4]制定。(1)主要症状:鼻塞、流清涕、鼻痒眼痒、喷嚏(≥2项);(2)次要症状:恶风,乏力,腹胀,便溏(≥2项);(3)舌脉:舌淡,苔白,脉弱;(4)中医证型属虚寒证。

1.3 入组标准(1)纳入标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年龄在18~65岁之间,性别不限;病程1~10年;签署进入研究知情同意书,能按照要求定期复查。(2)排除标准:有严重基础病,或者影响本次治疗安全性的疾病,如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传染病、严重肝肾疾病等;合并有鼻中隔弯曲、鼻息肉、严重鼻窦炎、各种不同类型的鼻良恶性肿瘤;妊娠期;已知对针刺晕针;辨证属于中医肺经郁热;未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他合并用药。

1.4 治疗方法

1.4.1 治疗组“温督祛霾”针法:针刺选择合谷(双)、迎香(双)、风池(双)、百会、百会前、印堂、上星。常规消毒,采用1寸30号毫针进行针刺,合谷穴直刺0.5~1.0寸,针尖朝上,使针感反应向上,得气后行中等强度提插捻转泻法;迎香穴针尖朝向鼻根部,斜刺0.5~0.8寸,使针感传至鼻腔,鼻腔有通气感或酸胀感,弱刺激,补法;印堂穴提捏局部皮肤,针尖向下平刺0.3~0.5寸,得气后针感到达鼻部,鼻部有酸胀感或通气感,弱刺激,补法;百会穴、百会前、上星穴平刺0.5~0.8寸,弱刺激,补法;风池穴采取雀啄进针法,针尖向对侧眼睛方向斜刺0.8~1.2寸,弱刺激,补法。所有穴位共留针30 min,合谷穴每隔10 min行针1次,一次行针10 s,共行针3次,中等强度刺激,平补平泻法,其他穴位不行针。针刺蝶腭穴(新吾穴):蝶腭穴定位,位于颧骨弓的下端与冠突之间的缝隙,左右各一,为双侧蝶腭神经节所在处。进针方法:患者取坐位,头稍后仰,医者坐在患者针刺一侧的侧后方寻找蝶腭穴体表进针位置,嘱患者嘴略张开、闭合,寻找下颌骨冠突,此为蝶腭穴在体表的取穴依据,对已明确的蝶腭穴标记处及周围皮肤进行常规消毒,针刺时,左手将针刺处皮肤向下按压约1~2 mm,使下颌骨冠突间隙暴露,右手持针将毫针快速进入皮下,针尖从此间隙刺入皮肤,针刺方向向前向内,使针尖向对侧眼角刺入,按照李新吾教授经验所置设的内外平行线原理,推算蝶腭神经节所在处,由针刺路径朝向推算出的蝶腭神经节所在之处,缓慢进针,如遇到阻碍可适当调整针刺方向,每次方向的调整控制在3 mm以内。将55 mm的针身几乎全部刺入后,并且患者出现同侧脸部电击感时,向鼻腔、牙齿放射,或鼻腔喷水样感,此即为得气。无须留针,出针时应缓慢出针,出针后用消毒棉球按压2~3 min,嘱患者不可用力咀嚼。疗程:“温督祛霾”针法每周3次,蝶腭穴针刺每周1次,交替取穴,4周为一个疗程。

1.4.2 对照组 对照治疗选用目前国内盛行的针刺蝶腭穴法,针刺操作同前。疗程:每周1次,交替取穴,4周为一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IgE水平、外周血EOS计数、鼻部症状积分、体征积分及疗效。症状、体征评分标准:根据1997年海口制定的变应性鼻炎疗效评定标准,以主要症状鼻痒、喷嚏、鼻塞、流清涕及鼻部体征的轻、中、重分别计1、2、3分;次要症状恶风、乏力、腹胀、便溏的有、无分别计0、1分;舌脉作为诊断依据不计分。疗效评定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对于变应性鼻炎症状体征积分疗效评分公式,计算患者治疗前后总积分来计算疗效指数,公式采用尼莫地平法,疗效指数=(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其中疗效指数在60%~100%为显效,30%~59%为有效,<30%为无效。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标准:观察患者对生活、工作、学习及睡眠等影响的无、轻、中、重,分别标为Ⅰ、Ⅱ、Ⅲ、Ⅳ级。安全性指标:一般体格检查,包括血压、心率、体温、呼吸;晕针、晕血;施术部位出血不止;施术部位感染;施术部位疼痛不止。本项目治疗方法为自然疗法,非药物进入体内,故无须作实验室安全性检测。

1.6 统计学分析 将整理归纳好的数据由WPS导入SPSS21.0统计学软件,建立数据库。在符合正态性分布情况下,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当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或者资料为等级变量时使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疗效比较

2.2 两组3个月后随访显效患者主要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3个月后随访显效患者,治疗组患者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3个月后随访显效患者主要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3个月后随访显效患者主要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分,±s)

?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主要症状及体征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主要症状、体征积分数据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主要症状及体征积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主要症状及体征积分比较(分,±s)

?

2.4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估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各等级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4周后、随访3个月后,治疗组生活质量评估等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生活质量评估等级比较(例)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IgE及外周血EOS数据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IgE、外周血EOS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IgE、外周血EOS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IgE及EOS数据比较(±s)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IgE及EOS数据比较(±s)

注:t1和P1为两组治疗前对比;t2和P2为两组治疗4周后对比。

?

2.6 安全性评价 本研究中除针刺蝶腭穴出现暂时的局部胀痛外,无晕针、晕血、施术部位出血不止、施术部位感染等现象,安全性评价Ⅰ级。

3 讨论

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变应性鼻炎在全球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且复发率高,无特效治疗方法。针灸作为一种中医特色疗法,具有副作用小、耗材少、无环境污染、疗效可靠的优势,目前已成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重要手段。为了进一步提高变应性鼻炎的疗效,降低复发率,笔者拟改进针灸治疗方案,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研究刺法组合即针刺蝶腭穴结合传统“温督祛霾”针法,以优化治疗疗效。

针刺蝶腭神经节是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科李新吾教授发明的一种中西医结合疗法,李教授将所在面部的对应点称为“新吾穴”或“蝶腭穴”,它位于颧弓下方,下颌骨的冠突和髁突间,左右各一[6]。蝶腭神经节是三叉神经分支在翼腭窝的膨大,是最大的副交感神经节,同时还受翼管神经内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纤维的支配[7]。现代医学治疗变应性鼻炎一般采用以降低鼻黏膜高反应性为目的的副交感神经切断术。针刺蝶腭穴(蝶腭神经节)可使变应性鼻炎患者交感神经兴奋,抑制副交感神经,其作用类似于副交感神经切断术,且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相互之间的转化属于自我调节,抑制副交感神经的同时保留其本身功能,针刺后患者不会出现干鼻、干眼等副交感神经切断术副作用现象[8~9],具有起效快、近期疗效好的优点。

变应性鼻炎属中医“鼻鼽”范畴,多为脏腑虚损、卫阳不固引起,为一虚寒性疾病。且鼻为清窍,其位高居头面属阳窍之上窍,易遭风寒之邪,最赖五脏化生之清阳之气为温煦,而恶阴霾湿浊壅塞。故治之应以温阳、升阳,祛霾、益窍为法则[10]。“温督祛霾”针法是谢强教授用于治疗中医证属虚寒型鼻鼽的特色针刺疗法,选穴主要以督脉穴及督脉循行路线之上的穴位为主。督脉为人身体的“阳脉之海”,交通联系着全身上下的阳经,针刺督脉穴位可以鼓动督脉经气,振奋人体阳气,从而达到温督通脉、祛邪通窍之功效。

本研究所选之穴位印堂、百会、上星均属督脉穴,针刺之可振奋阳气,以达温督通脉,祛霾通窍之功。百会前为经验穴,位于上星穴与百会穴中点,百会穴前2寸处,为督脉循行路径上的穴位,可传导督脉经气至鼻窍。合谷属手阳明大肠经原穴,阳明经多气多血,针刺合谷可激发人体气血,调理肺气,达到治疗鼻病的作用。风池穴和迎香穴都在督脉循行的范围之内,风池高居于人体的脑后为祛风、散风之要穴,迎香位于鼻翼两旁,可直接疏通局部经气阻滞,是“治鼻”之要穴,也是手足阳明经的交会穴,治疗鼻塞疗效明显,两者前后相应共达祛风通窍之功效。

我们前期已从现代医学之外周血EOS-骨髓通路探讨了“温督祛霾”针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现代免疫学机制,实验室检测表明“温督祛霾”针法可抑制变应性鼻炎患者骨髓干细胞向外周血的分化与转移,减弱外周血EOS、白介素-5(IL-5)和CD34+细胞的表达[11],现代研究也表明,针灸可以通过调节Th1/Th2平衡、降低血清IgE水平、减少鼻黏膜炎性细胞浸润、调节P物质水平等途径对变应性鼻炎产生治疗作用[12~13]。本研究发现针刺蝶腭穴结合谢氏“温督祛霾”针法治疗变应性鼻炎显效率达86.67%,高于对照组的6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疗程结束3个月后随访显效患者,治疗组患者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室检查同时发现,治疗4周后治疗组IgE、外周血EOS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刺蝶腭穴与谢氏“温督祛霾”针法两者组合,优势互补,优于单一疗法单刺蝶腭穴,可通过明显降低患者外周血EOS、IgE水平发挥免疫调节。

综上所述,变应性鼻炎患者应用本治疗方案通过中医整体调节,西医局部调整,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价廉效佳,无毒副作用,远近期疗效均好,是治疗变应性鼻炎针刺的更佳组合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主要症状变应性针法
自拟苍玉君子汤结合针刺治疗肺脾气虚兼风寒型变应性鼻炎的经验分享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走进“自闭症儿童”的世界
了解“自闭症儿童”的世界
浅谈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