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2021-06-09李广广
陈 赢 李广广 周 悦
(1.无锡市中医医院,江苏无锡 214100;2.宜兴市中医医院,江苏无锡 214200)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在临床中仅次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脊柱疾病。主要是由外力或者退行性改变导致椎间盘受损,患者的颈部纤维环破裂,突出的髓核对周围神经根以及血管等产生压迫,导致颈部出现疼痛以及肩部放射性疼痛,引起活动功能障碍[1]。病情严重者会出现截瘫,给患者的身体以及心理均造成巨大伤害。对于颈椎间盘突出患者,临床上多采用保守治疗,但该病的复发率较高,需采用针对性的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率。推拿手法是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治疗方式,其通过康复推拿手法,帮助患者缓解临床症状,缓解疼痛感,以回归日常生活。本研究旨在探究推拿手法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选取7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分别采用牵引治疗以及推拿治疗两种治疗方式,分析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无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 (用牵引治疗方案)与观察组 (采用推拿手法治疗方案),每组35例。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26~65岁,平均年龄 (40.21±2.12)岁;病程1~8个月,平均病程 (4.23±1.19)个月;疾病类型:7例C3~4椎间盘突出,11例C4~5椎间盘突出,9例C5~6椎间盘突出,8例C6~7椎间盘突出。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18例;年龄26~66岁,平均年龄 (41.11±2.45)岁;病程1~9个月,平均病程 (4.34±1.11)个月;疾病类型:8例C3~4椎间盘突出,11例C4~5椎间盘突出,9例C5~6椎间盘突出,7例C6~7椎间盘突出。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无锡市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均获得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均符合《椎间盘突出症》[2]中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标准;②均已在无锡市中医医院行MRI确诊,X线检查显示颈椎生理曲线反张;③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部疼痛以及活动功能受限,双上肢牵涉痛,且有头晕乏力等症状。排除标准:①有颈椎病但无颈椎间盘突出者;②有颈椎间盘突出无临床症状者;③自身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精神障碍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牵引治疗。患者取坐位或者卧位,选择四头带进行牵引。针对临床症状较轻患者,取坐位,牵引重量在1~2 kg,然后逐渐增加重量最大至5 kg,2次/d,每次2 h,连续治疗2周;对于临床症状较重患者,采用卧位持续性牵引治疗,选择牵引重量在1~2 kg,连续治疗4周。在牵引过程中需注意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若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且根据患者自身病情情况,适当调整牵引重量以及力度。对于在牵引过程中出现症状加重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推拿手法治疗。具体如下:①患者首先取坐位,操作者在患者后侧方,采用按揉以及滚法等方式放松患者的颈部组织。对患者颈部肌肉进行按揉,对颈背部的肌肉进行滚揉,同时采用捏揉法放松患者颈肩部位,连续按揉10 min即可。②颈部肌肉放松后进行颈部的提拔,操作者将患者的颌下进行托举,运用双手力量向上托举或者采用前屈后伸进行颈部的拔伸动作,力度根据患者的承受力由小到大,然后对患者的风池、肩井、肩内俞以及风府等穴位进行持续按压,时间约5 min。③对患者进行短杠杆微调复位。患者取向下平卧,操作者位于患者右侧方。根据患者的X线检查以及拇指触诊,确定患者棘突旋转位移的位置。首先操作者将双手手掌朝下,将一大拇指置于棘突移位侧,另一大拇指置于下一个椎体的棘突部位抵住,进行对抗用力,持续30 s作用。操作完成后检查患者的棘突位移的情况,重复操作2~4次。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若患者在治疗后,颈椎功能活动完全恢复,且无颈部疼痛以及上肢麻木等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则为显效;若患者在治疗后,颈椎功能活动有轻微障碍,且出现轻微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则为有效;若患者治疗后,颈椎功能无明显改善,且较前加重,日常活动功能严重受限,则为无效。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2个月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情况,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说明疼痛程度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0.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χ2检验,采用 ()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采用[例 (%)]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 将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7.14%,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例 (%)]
2.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情况对比 (,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情况对比 (,分)
组名 n 治疗前 治疗后1个月 治疗后2个月对照组 35 8.78±0.32 4.27±1.12 3.56±0.23观察组 35 8.67±0.44 2.23±1.77 1.11±0.89 t 0.333 5.762 15.768 P 0.740 0.000 0.000
3 讨论
颈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常见于青中年患者,常由于患者的颈部组织遭受外力或者椎间盘出现退行性改变导致[3-4]。当患者的颈部神经以及血管受到挤压,易出现颈部疼痛以及活动障碍等。同时对神经根的牵连,导致双上肢以及头部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出现,影响日常生活[5-6]。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有手术治疗以及非手术治疗,临床上多采用保守治疗为主,可减少对颈部神经以及血管等的损害。在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或者出现严重脊髓压迫时,可采用手术治疗,以恢复患者的日常活动功能[7]。中医认为,颈椎间盘突出症属于经脉阻滞以及气血不畅,导致出现疼痛以及活动障碍。运用推拿手法,对患者的颈部神经根进行松解,对肌肉进行放松,并且分离粘连组织,可起到舒经活络以及减少组织水肿的功效[8-9]。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显效率为37.14%,有效率为57.14%,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患者的显效率为22.86%,有效率为54.29%,总有效率为77.14%,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的VAS评分为 (2.23±1.77)分,低于对照组的VAS评分 (4.27±1.12)分,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个月的VAS评分为 (1.11±0.89)分,低于对照组的VAS评分 (3.56±0.23)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对患者的颈部进行按揉等手法,可缓解颈背肌痉挛,对周围纤维组织消肿。同时采用推拿手法可使局部皮肤温度升高,达到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等效果。另外,通过推拿手法改善肌肉痉挛,可对患者神经根进行松解,进而达到消除局部炎症的效果。采用短杠杆微调复位手法对移位棘突进行复位,还可稳定颈椎关节[10]。同时采用牵引治疗对椎间隙进行扩大,进而减少对脊神经根的压迫,能有效减少患者的疼痛感,以使其更快地恢复日常活动功能。
综上所述,针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推拿手法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可将患者病变部位进行复位,减少对神经根以及血管的压迫,以缓解疼痛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