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阿替普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21-06-09罗利利
罗利利
(运城市盐湖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西 运城 044000 )
0 引言
作为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的一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患者在患病后会出现脑细胞和中枢神经功能受损的情况,如丧失语言和肢体功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的4.5小时之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改善疾病的预后,阿替普酶作为一种新型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效果比较理想[1]。为探究其具体效果,特选取我院2017年1月到2020年12月之间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展开下列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60例,均为我院2017年1月到2020年12月之间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符合静脉溶栓适应症,且经患者或家属签字同意。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30例患者中包括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7-78岁,均值(62.0±3.1)岁;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47-79岁,均值(61.5±3.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可比(P>0.05)。
1.2 方法
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应用于两组患者,包括吸氧和心电监护。观察组患者采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一次0.9mg/kg,10%首剂量在1min内静脉推注,剩余剂量在60min内静脉滴注完毕。对照组采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静脉滴注尿激酶100-150万U,半小时内滴注完毕。两组患者在静脉溶栓治疗后24小时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脑神经进行保护,调节血脂,控制血糖,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如患者有脑水肿的情况则采用甘露醇治疗。
1.3 观察指标
(1)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进行观察。疗效评价标准:基本自愈:NIH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降低超过90%;显效:治疗后患者的NIHSS评分和治疗前相比降低45%-90%;有效:治疗后患者的NIHSS评分和治疗前相比降低18%-44%,无效:治疗后患者的NIHSS评分和治疗前相比降低不超18%。治疗总有效率为基本治愈+显效+有效之和。
(2)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包括牙龈出血和颅内出血。
(3)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进行观察,包括治疗前、治疗7天和治疗14天三个阶段的评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病情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软件采用SPSS 24.0,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牙龈出血和颅内出血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7天后和治疗14天后,对照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后7天和治疗后14天和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作为临床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之一,缺血性脑卒中在我国有着较高的发生率,特别是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一旦发生将会导致患者致残或死亡,严重威胁着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当前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尚没有特效药能够进行治疗,只能够通过静脉溶栓等治疗方式来控制患者的病情,改善症状,防止疾病恶化和严重[2]。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因血栓堵塞了脑血管,造成患者脑内血液循环降低,脑部缺血和缺氧,最终引起缺血性卒中的发生。静脉溶栓法是临床上常用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方法之一,具有一定的效果。由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突然,病情危急,所以溶栓的时间需要控制在发病后4.5小时之内,才能保证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临床与学者研究发现,静脉溶栓的时间越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恢复和预后越有利。静脉溶栓是通过药物将脑血管中的血栓进行溶解,使脑血管再通来恢复大脑正常的血流灌注,从而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作为一种重组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的主要成分包括含有五百多种氨基酸的糖蛋白。阿替普酶在进入患者血液之后能够结合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将原本的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从而实现溶解血栓的目的。有相关学者研究发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患病后的4.5小时之内采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比较理想[3-4]。本研究选取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别采用阿替普酶和尿激酶进行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牙龈出血和颅内出血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7天后和治疗14天后,对照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后7天和治疗后14天和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静脉溶栓治疗药物选择上,选择阿替普酶进行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尿激酶,能够显著、快速改善患者的卒中症状,促进患者早日恢复正常功能,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患者不容易出现牙龈出血和颅内出血等不良反应,但对于其他不良反应本研究中尚未出现。但有研究显示部分患者采用尿激酶治疗后有皮疹、感染和淤血情况[5]。但由于本研究选取的样本数量和样本选取范围有限,所以希望能在日后的有关研究中增加样本的数量并扩大选取样本的区域和范围,获得更加深入的研究,为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用阿替普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降低NIHSS评分,效果理想,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