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肌内效贴联合皮内针埋针治疗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

2021-06-09余秀芳付高勇李颖吕鑫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2期
关键词:效贴空白对照分级

余秀芳,付高勇,李颖,吕鑫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四川 宜宾 644000)

0 引言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由此所致的误吸性肺炎、营养不良及脱水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治疗效果,加重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1]。目前临床上针对吞咽障碍的治疗方法比较多,如物理疗法、针灸、手术等,但各自存在治疗时间短、延伸治疗少、主动性差等问题。本文探讨肌内效贴联合皮内针埋针治疗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疗效的影响,以期探索出有效的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为肌内效贴、白贴组组和空白对照组。3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 1。

表1 3组脑卒中合并吞咽障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脑卒中诊断标准[2],经头颅MRI/CT检查证实均首次发病;②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意识清醒,能配合检查及治疗,病程<6个月;③有不同程度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饮水试验评分≥3级;④能配合评估和治疗,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严重认知障碍或精神障碍者;②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患,如恶性肿瘤、肝肾功能衰竭等;③有明显的口腔或咽喉疾病影响吞咽者,喉颈部手术史或金属内固定或对电极片、KT布过敏者;④依从性差或不能坚持完成疗程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1.2.1 空白对照组

该组患者给于皮内针埋针治疗+康复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吞咽功能训练)。治疗顺序为神经肌肉电刺激、皮内针埋针治疗、吞咽功能训练。(1)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采用Vocastim-Master吞咽言语诊断治疗仪(德国菲兹曼医用电子公司)治疗。辅助电极5 cm×11 cm, 接阳极, 置于颈后第七颈椎;刺激电极为点状电极, 接阴极, 置于双侧下颌下三角处,以三角波刺激两侧舌咽肌群[3]。脉冲频率3 Hz, 电流强度5.4~11mA(以患者耐受为宜),每次刺激时间2~3 s,间歇时间5~6s,20min/次, 1次/d, 治疗3周。(2)吞咽功能训练:根据吞咽功能评估,选择适宜的训练方法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间接训练主要有头控训练、口腔器官(唇、舌、下颌及下颌)运动训练、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训练、屏气-发声运动、构音训练、呼吸训练、咳嗽训练、吞咽相关肌群力量训练等。摄食训练:体位及头部姿势的选择、吞咽技巧练习、咽部残留物去除训练、呼吸道保护训练等(行临床及仪器评估,情况允许后行此训练)。30min/次,1次/d,治疗3周。(3)皮内针埋针治疗:取 C3-5夹脊穴、“舌三针”(廉泉穴、夹廉泉穴)、阿是穴[4]。皮肤常规消毒干燥后,将1.5mm×0.2mm清铃揿针(日本株式会社生产)垂直埋入 C3-5夹脊穴及“舌三针”,并嘱患者作空吞咽动作。埋针结束后持续留针24h,隔日1次,治疗3周。

1.2.2 肌内效贴组

在空白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肌内效贴(Kinesio-Taping,KT)布扎贴治疗。治疗顺序为神经肌肉电刺激、皮内针埋针治疗、吞咽功能训练、肌内效贴扎贴。肌内效贴布采用日本日东NITTO医用肌内效贴通用型,贴扎方法:保持患者扎贴处皮肤干燥清洁,准备一条Y字型贴布贴于下颌底部至甲状软骨处(基底部固定于下颌底部,锚的宽度约0.5cm。嘱患者稍仰头,基底部不可太过偏下;尾端贴布以自然拉力沿舌骨两侧贴至甲状软骨两侧)。(肌内效贴和皮内针同时治疗,期间观察患者喉部皮肤情况及不适,结束后两者同时撕除。撕除贴布时从贴扎起点开始撕, 动作轻柔, 防止反复贴扎致皮肤变薄甚至破损,同时预防针刺伤),隔日1次,每次持续24h,治疗3周。

1.2.3 白贴组

在空白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白贴,贴布使用与肌内效贴组一致的贴布。贴扎前,将贴布从背复纸上撕下,待弹力回缩后, 无张力下采用与肌内效贴组类似的方法进行相同部位的贴扎。

1.3 观察指标

3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吞咽功能分级标准[5]进行评分,均有一名专业的康复医师进行评定。

吞咽功能分级标准:7级为正常吞咽,摄食咽下无困难;6级为轻度问题,摄食时需改变食物形态,无误吸;5级为口腔问题,主要是吞咽口腔期的中度或者重度障碍,需改变咀嚼的形态,摄食吞咽时需旁人的监视或提示,无误吸;4级为机会误咽,用一般方法摄食吞咽时出现误吸,但经过姿势调整或一口量的调整和咽下代偿后可以充分防止误吸,水和营养主要经口摄取;3级为水的误咽,喝水时出现误咽,使用误咽防止法也不能控制,改变食物的形态有一定的效果;经口摄取营养不足,多数情况下需要静脉营养,全是长期的营养管理需考虑胃造瘘;2级为食物误咽,有误咽,改变食物形态无效,水和营养基本上通过静脉供给,长期营养管理需考虑胃造瘘;1级为唾液误咽,唾液产生误咽,持续静脉营养,发生并发症几率很高。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l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2组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分级评分比较

由表 2 可见,3组治疗前吞咽功能分级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周后,3吞咽功能标准分级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存在显著增加(P<0.05),且组肌内效帖组吞咽功能标准分级评分较白贴组和空白对照组有显著增加(P<0.05),白贴组与空白对照组则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表2 3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分级标准评分比较(±s)

表2 3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分级标准评分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白贴组比较,(2)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3)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肌内效贴组 30 3.15±1.08 6.23±0.73①②③白贴组 30 2.09±2.01 4.31±1.89①空白对照组 30 3.63±1.35 4.47±1.76①

3 讨论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机制是由于脑卒中引起吞咽相关神经损害,导致吞咽中枢功能异常,吞咽反射延迟及吞咽相关肌肉运动协调性降低,导致口内食物不能有效递送至食管,完成吞咽动作[6-7]。针对吞咽障碍,目前临床上常用神经肌肉电刺激及吞咽功能训练等康复干预措施。这两种方法已得到临床康复界的广泛认可。

皮内针作为一种特殊的针灸针,皮内针埋针是古代针刺留针方法的发展,较普通针刺,其提高了患者治疗时的舒适感,还可同时进行其他治疗。现代康复医学认为,脑损伤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具有可塑性[8],而针刺可以通过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减轻继发性神经元损伤、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等方式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9-10]。皮内针埋针治疗还可扩张血管,刺激吞咽肌群收缩,改善脑部血流量,提高大脑兴奋性,促进吞咽反射的重建和与功能的恢复[11]。

肌内效贴是一种新兴的对人体软组织贴扎的治疗方法,由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是近年来临床上广泛采用。改善吞咽的机制可能是:①协助喉上抬;本文的贴法以自然拉力扎贴在皮肤上,贴布对局部软组织产生单一方向的持续引导力量,牵拉皮肤、筋膜及组织液回流得以改变,扎贴部位血供得到改善,起到促进或放松肌肉及支持软组织的作用[12]。贴布的锚固定于下颌底部往甲状软骨两侧贴扎,可促进舌骨上肌群收缩, 放松舌骨下肌群来增加喉上抬高度和维持上抬时间。②增强感觉输入;贴布对局部皮肤产生压力与拉力刺激,皮肤感受器将这些刺激反馈给大脑运动中枢发出指令,募集并激活更多的肌纤维细胞,促进吞咽动作的完成[13]。③贴扎产生的皮肤皱褶,减少了吞咽时的阻力。④增强咽喉部的本体感觉,提高神经肌肉控制能力[14]。⑤提高患者进食时的注意力。肌内效贴联合皮内针埋针治疗具有24h治疗作用,可产生持续而稳定刺激。治疗期间不影响患者活动和康复训练,治疗效果更佳。

本研究结果证实肌内效贴联合皮内针埋针治疗3周后,患者吞咽功能疗效明显,且优于白贴组和空白对照组。综上,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运用肌内效贴联合皮内针埋针治疗能明显促进吞咽功能恢复,且具有操作方便,无副作用,治疗体验良好等优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效贴空白对照分级
小麦不同肥力下经济效益试验研究
肌内效贴与电子竞技的应用实践及机制讨论
外源性透明质酸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及成牙骨质、成纤维分化的影响
肌内效贴对一年级学生不良执笔姿势矫正效果的研究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肌内效贴:无毒无害理疗产品引发关注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例析阴性对照与阳性对照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肌内效贴在运动损伤康复及预防中的作用
镜像治疗截肢后幻肢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