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指标评估分析

2021-06-09陈新民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2期
关键词:阿替普溶栓黏度

陈新民

(运城市盐湖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西 运城 044000)

0 引言

脑卒中属于急性脑血管病症,脑卒中供应处血管突然发生阻塞或者破裂引起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患者局部脑卒中缺氧缺血甚至是坏死,最终使得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近些年,该病症呈现出逐年增长的发生趋势,偏瘫是其常见并发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神经功能,甚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该病症病因复杂,同不良习惯、年龄、性别、血管因素以及各种基础病症相关,病发后患者会出现口齿不清、肢体麻木、意识障碍等表现,是当下首要致死因素。就我国来说,卒中患者7成以上是缺血性脑卒中,给予患者积极对症治疗减少致残率、致死率意义重大。阿替普酶为相关部门批准的首选静脉溶栓药物,能够促进血管再通,当前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病症的治疗中广泛应用。本文将挑选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评估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效果及相关指标情况。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挑选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间开展研究,依照治疗方式不同均分两组,常规组和分析组。常规组30例患者,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处于45岁至77岁之间,平均(60.6±3.7)岁,病程0.5h-4.5h,病程均值(2.7±0.3)h,合并症:糖尿病10例、高血压14例、高血脂6例;分析组30例患者,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处于45岁至78岁之间,平均(61.3±4.4)岁,病程0.7h-4.5h,病程均值(2.9±0.4)h,合并症:糖尿病11例、高血压13例、高血脂6例。组间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症等基本资料比较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可以均衡比较。

纳入标准:入选患者均符合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诊断标准,经由CT、MRI检查未发现颅内出血;均未出现初期大面积梗死,病发至就诊时间<4.5h;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经由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排除认知障碍、精神异常者;排除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脑出血患者;排除心源性栓塞患者;排除近期接受动脉穿刺者;排除泌尿系统出血或胃肠道出血患者;排除近期服用抗凝药物者;排除合并心肝肾功能异常者。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卧床休息、吸氧,合理控制危险因素,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清楚氧自由基、稳定斑块、降脂、合理控制血压等。针对无法自主进食的患者予以营养支持。

常规组采用基础药物对症治疗,第1天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Bayer S.p.A.生产;国药准字:J20171021)300mg治疗,第2天使用100mg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同时使用75mg氯吡格雷(赛诺菲安万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6410)。均为1次/d。

分析组基于此采用阿替普酶(生产企业: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大药厂;国药准字:S20110052)溶栓治疗,实行静脉溶栓治疗措施。阿替普酶溶栓剂量0.9mg/kg 10%.静脉推注 剩余1小时滴完。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Barthel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分值越高能力越好)、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值越高表明缺损程度越严重)情况,观察两组患者红细胞聚集指数、血细胞容积、血浆比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

疗效评定:效果显著为患者神经功能显著改善,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有效为患者神经功能有所好转,指标明显改善;无效为患者各项指标未改善,甚至加重。有效率=(效果显著+有效)/例数×100%。

1.3 统计学分析

评定本文研究结果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并以此开展数据分析,使用SPSS 12.0版本,使用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χ2检测;使用(±s)表示计数资料,利用t检验;通过分析如果P值小于0.05,则表示具备统计学意义[1]。

2 结果

分析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常规组治疗有效率为76.67%,数据比较差异明显,满足统计学价值(P<0.05)。

分析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Barthel评分则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满足统计学价值(P<0.05)。如表1。

组间患者红细胞聚集指数、血细胞容积、血浆比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比较发现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如表2。

表1 比较两组患者NIHSS评分、Barthel评分情况

表2 对比两组患者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

3 讨论

近年来,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逐年增长,该病症病因机制复杂,具有极高的发生率、致残率、死亡率,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同脑血栓的形成相关,脑血栓形成后引起血管堵塞,导致脑卒中局部大量细胞由于缺氧缺血而坏死。该病症多见中老年群体,同患者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因素息息相关,同时伴随年龄增长,个体身体机能的减退以及基础性疾病的发生,也容易致使脑血管疾病[2]。颅内血管出现堵塞以后,由于脑组织长时间缺血缺氧,使得产生电化学级联瀑布样反应,相关细胞发生损伤之后,会使用细胞信号通路间产生偶联活化,从而引起不可逆的坏死,而另一半在右侧支循环发生缺血性损伤后会形成缺血半暗带[3]。患者疾病发生后,在缺血中心的神经细胞会迅速出现死亡反应,如果无法及时有效的得到治疗,必然会诱发偏瘫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而有的患者即便获得有效治疗,也可能会影响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当下,临床多采用奥拉西坦注射液、银杏制剂注射液、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从而在多个层面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情况,恢复脑部血供、氧供,同时能够对损伤的神经细胞发挥修复作用[4]。但是,由于该病症病发突然、进展迅速,基础性对症治疗整体效果欠佳。所以寻找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意义重大。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链激酶、尿激酶是临床常见溶栓药物,依据药物使用途径可以区分为静脉溶栓和动脉溶栓,而动脉溶栓需要插管治疗,整体价格昂贵、操作复杂,临床难以推广。而静脉溶栓虽然出血率高,但是操作便捷。阿替普酶便是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糖蛋白是其主要成分,通过静脉注射后能够将纤溶酶原转变成为纤溶酶,能够发挥突出的溶血栓作用,从而疏通梗死血管,迅速溶解血栓,恢复血流灌注,还能够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5]。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分析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数据比较差异明显(P<0.05);分析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Barthel评分则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满足统计学价值(P<0.05);组间患者红细胞聚集指数、血细胞容积、血浆比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比较发现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由此可见,阿替普酶的应用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生活活动能力,还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治疗效果,临床价值突出。

总而言之,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应用阿替普酶效果突出,可改善患者各项症状及指标,促进患者恢复,可在临床推荐使用。

猜你喜欢

阿替普溶栓黏度
有机蜡对沥青黏度影响的研究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PMA黏度指数改进剂对减振器油性能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血黏度高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