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火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

2021-06-09崔乐乐张闻东汪瑛江六顺陈少飞柳燕马月袁勤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2期
关键词:痉挛性火针肌张力

崔乐乐,张闻东,汪瑛,江六顺,陈少飞,柳燕,马月,袁勤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01)

0 引言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是脑卒中重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逐年升高且日益增多。据国内文献报道80%-90%的中风偏瘫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痉挛[1],国外报道约为70%[2]。其典型临床表现为:肌张力呈持续性增高状态,通过反复缓慢的牵拉刺激可暂时获得缓解,但维持时间短,严重影响肢体协调性,使精细活动困难,尤其是在步行时,由于上肢屈肌痉挛,屈曲内收,下肢呈固定伸展的异常姿势,即表现为临床常见的划圈步态[3]。如果临床医师不能给予痉挛状态足够的重视和及时正确的治疗,随着痉挛性肌张力的持续增高,将会出现姿势障碍、运动障碍、疼痛、肌肉萎缩等,影响患者正常的肌肉拉伸,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随后的康复都将受到极大的威胁[4],而且会使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大打折扣,严重者可引起死亡[5],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本研究旨在探究火针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入组病例均来自于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确诊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所入组患者均为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火针治疗组、常规针刺组,每组各30例,其中火针治疗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54~82岁,平均(69.4±7.3)岁,平均(69.6±36.18)天;常规针刺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9~80岁,平均(69.1±6.4)岁,平 均(67.2±37.82)天。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2.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6]中的中风诊断标准。

2.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 1995 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的诊断标准[7]。

2.3 纳入标准

(1)符合中风病中、西医诊断标准;

(2)CSI评分7-12分患者;

(3)Ashworth评定瘫痪肢体肌张力1-3级;

(4)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患者;

(5)智力正常,能配合治疗患者;

(6)病程在2周~24周;

(7)知情同意者。

满足上述所有选项者纳入本次研究。

2.4 排除标准

(1)不符合纳入标准;

(2)已接受其他抗痉挛治疗的患者;

(3)脑肿瘤、脑外伤等引起的肌张力障碍患者;

(4)合并严重疾病及精神异常患者;

(5)不能坚持针灸治疗者。

3 治疗方法

3.1 火针治疗组

取患侧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八邪、血海、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照海。助手一手持止血钳夹住点燃的酒精棉球,一手持消毒棉签,患者取仰卧位,主治医师左手置于患者患侧以固定肢体,右手持规格为0.40mm×45mm火针放置在点燃的酒精棉球上,待针尖烧至通红,每次选取上肢2-3个腧穴、下肢2-3个腧穴(所选腧穴交替使用),快速依次刺入所选腧穴,并迅速拔出,不宜深刺,深度在3~5mm,助手迅速用消毒棉签按压穴位。一天治疗1次,每周6次,共治疗15次。

3.2 常规针刺组

主穴:极泉、尺泽、内关、足三里、委中、三阴交。

加减、操作均参考《针灸治疗学》[8]。所选腧穴每日针灸一次,一周6次,每次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1次。疗程同上。

3.3 西医治疗

所有患者均接受卒中患者常规西医治疗[9]。如:抗血小板聚集、管理血压血糖血脂、稳定斑块、改善微循环、营养脑细胞、维持内环境稳定等。

3.4 疗效评估标准

3.4.1 Ashworth评分法:

0级:肌张力正常;

1级:肌张力轻度增高,肢体在屈伸过程中出现一过性停顿;

2级:肌张力明显增高,肢体尚能屈伸;

3级:肌张力严重增高,肢体被动活动困难;

4级:肢体屈伸受限。

3.4.2 临床痉挛指数(CSI)[10]

CSI包括以下方面:①腱反射:0-4分。②肌张力:0-8分。③阵挛:1-4分。

评分:0-6分:无痉挛;7-9分:轻度痉挛;10-12分:中度痉挛;13-16分:重度痉挛。

3.4.3 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ADL)[10]

采用Barthel指数分级法来评定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包括10项指标:进餐、洗澡、修饰(洗脸、刷牙、刮脸、梳头)、穿衣(包括系鞋带等)、可控制大便、可控制小便、用厕(包括擦净、整理衣裤、冲水)、床旁椅转移、平地行走45m、上下楼梯。共计100分:<40分者,生活不能自理,完全依赖;60-41分者,生活需要帮助;>60分者,生活可基本自理。

3.4.4 疗效评价

痉挛程度根据Ashworth分级进行评价。显效:患者降低2级肌张力;有效:患者降低1级肌张力;无效:患者肌张力无改善。

3.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ADL、CSI评分采用t检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6 治疗结果 见表1~3

表1 两组Ashworth临床疗效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ADL评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ADL评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火针治疗组 30 43.33±5.77★ 76.66±5.46★★常规针刺组 30 42.62±4.66★ 65.75±5.49

表3 两组治疗前后CSI评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CSI评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火针治疗组 30 9.96±1.24★ 6.56±1.16★★常规针刺组 30 10.23±1.04★ 7.06±1.11

4 讨论

针刺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主要有如下认识:①阴阳失调:根据中医阴阳学说,阴阳失调是导致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主要病因。中风患者在痉挛期时身体两侧阴阳气血失衡,上肢为阳缓阴急、下肢则为阴缓阳急。临床上采用针刺以疏导通调经气,以期达到“阴平阳秘”之效,恢复肢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诚如《灵枢·根结》所言“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阳”。陈丽君等[11]将78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和基础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平衡阴阳针刺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治疗前后Fugl -Meyer评分、改良Barthel评分及肢体痉挛的差异。结果显示:平衡阴阳针刺法辅助治疗有利于急性期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效改善患者肢体痉挛状态,提高患者日常生活及运动能力。邓妍等[12]研究发现调和气血,温阳通气毫火针疗法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治疗效果确切,且由于普通针刺疗法。②窍闭神匿:“脑为元神之府”,脑为生命的枢机,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风、火、痰、瘀、虚等病邪上扰清窍,导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则发为中风。临床上可以通过改善脑的功能来改善中风后患者痉挛性瘫痪状态。张小芳等[13]采用针刺任督脉穴位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好,疗效理想。龚君君[14]采用自拟中药方配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可醒脑开窍,活血化瘀,促进静脉张力,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细胞,进而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预后生活质量。③经筋失养:《素问·痿论》曰“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作为十二经脉的附属部分,十二经筋位于筋肉和经脉之间,具有维系周身、屈伸关节、协调和维持肢体运动的功能。中风后痉挛性瘫痪归属“经筋病”范畴,临床多表现为筋肉拘急、关节屈伸不利。李肖荷等[15]指出恢刺经筋节点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明显高于传统针刺。刘旭强[16]采用拮抗肌火针结合舌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临床疗效显著。

火针疗法是将特殊材料制成的针具在火上烧红后,迅速刺入人体一定腧穴和部位的一种治疗方法[17]。火针疗法源远流长,最早首提火针疗法的医籍首推《黄帝内经》其中称火针为燔针、焠针,称火针疗法为焠刺。如《灵枢·官针》言“九曰焠刺,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中国医学大辞典》注“燔针,烧针而刺之,即火针也”。火针兼备针刺和灸法的双重功效,具有通经络、调气血、转逆为顺、扶正祛邪的作用,临床上火针屡显奇效,多用于治疗大凡缠手的疾病,首届国医大师贺普仁尤为推崇,称其是一般毫针所无法替代[18]。

中风患者多遗留半身不遂,肢体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火针借助火之力,通过点刺腧穴或患处局部,具有攻补兼施的作用,以增强阳气,激发经气,达到祛风散邪、温通经脉、调和气血、解痉止挛之功效[19],对于痉挛性偏瘫有较好疗效。正如《针灸聚英》所言“凡治瘫痪,宜火针易获功效。”火针治疗过程中选取患侧上肢阳经腧穴,取肩髃、手三里、后溪、合谷等,下肢阴经腧穴,取阴陵泉、三阴交、太溪、照海等。目的在于从阳引阴,从阴引阳,最终使患者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恢复正常的生理机能。同时根据“合治内腑”学说,配合使用曲池、阳陵泉、足三里,不仅可以治疗局部关节屈伸不利,还能改善脏腑病变,充养脑髓,标本兼治,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CSI评分均下降,火针治疗组总有效率、治疗效果优于常规针刺组,且能提高ADL评分。究其原因是因为火针在针刺过程中刺激量远大于常规针刺,通过针和热的双重作用,可以刺激神经修复,恢复或重建受损的神经功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促进炎性物质吸收,降低神经兴奋性,促进组织修复,有效缓解肢体痉挛[20]。

综上,火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疗效肯定,可有效减轻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痉挛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痉挛性火针肌张力
火针联合西药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针刺跷脉穴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型手震颤
抗病毒药物联合火针与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肝经郁热证的疗效分析
火针疗法联合甲硝唑治疗玫瑰痤疮疗效观察
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的Meta分析
无药无创纯手法调整痉挛性斜颈验案一则
针刺对中风痉挛性偏瘫研究进展
卵巢囊肿蒂扭转螺旋CT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价值分析